白奶
搜索文档
天润乳业(600419):Q3疆内稳健增长 静待后续行业回暖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27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下降3.8%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49.4%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4.9%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下降78.1% [1] - 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下降62.7% [1] 分品类与分区域表现 - 第三季度常温乳制品收入3.6亿元,同比下降3.8% [1] - 第三季度低温乳制品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5.9% [1] - 第三季度畜牧业产品收入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1% [1] - 第三季度乳制品总销量6.5万吨,同比下降12.3% [1] - 第三季度疆内市场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0.2% [1] - 第三季度疆外市场收入3亿元,同比下降13.7% [1] 盈利能力与成本费用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6.2%,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14.7%,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6.5%,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3.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为0.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率为0.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2] - 第三季度净利率为0.6%,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 [3] 运营与战略举措 - 截至第三季度末奶牛存栏5.19万头,较第二季度的5.44万头进一步去化 [2] - 奶牛存栏去化带动第三季度营业外支出增长至0.33亿元 [2] - 公司推出爱克林系列低温酸奶、大杯手工酸奶、芭乐口味奶啤等新品 [1] - 公司坚持乳牧一体化运作,自给率高且奶源优势明显 [3] - 公司采取疆内与疆外并重的市场策略,通过渠道下沉巩固疆内优势 [3] - 疆外市场通过专卖店等差异化渠道避开与乳业巨头的直接竞争 [3]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随着行业存栏量去化,奶价有望企稳,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10元,对应市盈率95倍 [3]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为0.38元,对应市盈率26倍 [3]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为0.47元,对应市盈率21倍 [3]
乳业:周期之中辩趋势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乳制品行业,重点分析原奶及乳制品产业链 [1] * 涉及的公司包括大型乳企(伊利、蒙牛)、中小乳企(新乳液、天润、燕塘)及上游牧场(现代牧业、优然牧业)[5][31][38]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乳制品行业销售额连续下滑,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下降2.4%和2.7%,2025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下降1%,需求疲软是主因 [20][21] * 原奶价格大幅下跌,截至2025年8月价格为每千克3.02元,较前期高点累计下降40%以上,行业整体亏损面接近90% [10][11][17] * 消费力疲软提升性价比需求,国家倡导"喝得起的奶"影响产品结构,终端零售价同比下滑但已逐步企稳 [22] * 行业竞争加剧,全行业买赠促销压力明显,对毛利率造成压力 [37] 原奶周期与供需分析 * 当前原奶供需呈现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并存局面 [8] * 判断原奶价格走势的关键指标是生鲜牛肉需求供给增速差,该指标已接近零轴,存栏量自2021年10月见顶回落,至2025年8月存栏量为597万头,比峰值累计去化7.9% [17] * 上游牧场规模化程度提升,100头以上规模牧场占比从2002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74%,前30大牧业集团产量占比达51% [13] * 下游乳企对上游奶源把控增强,控股上游牧场存栏量占全行业比例接近40%,形成稳定战略合作关系 [12][13][16] 政策支持与产业结构 * 中国奶业政策迭代,从质量监管转向奶业振兴和增强竞争力,补贴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多部门联合发文通过金融贷款、降低成本等措施保障上游牧业稳定 [12][18] * 国内原奶自给率快速回升,由2015年的74%降至2021年的62%,再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回升至超过70%,国内外联动减弱 [12][13] * 学生奶计划覆盖3000多万名学生,推动乳制品消费渗透率提升 [12] 企业表现与战略应对 * 大型乳企(伊利、蒙牛)在原奶价格下跌时通过持股上游、增加买赠促销、融资支持等方式维稳产业链,但其盈利并未显示出明显韧性,中小乳企因成本优势及渠道灵活表现相对突出 [5][14][31] * 伊利通过电商、会员店等非传统渠道拓展销售,截至2025年上半年这些渠道占液态奶收入接近30% [32] * 乳企加速布局深加工和To B业务,蒙牛2025年加快乳铁蛋白等精深加工布局,伊利面向餐饮专业客户的To B业务上半年实现20%以上增长,深加工项目可消耗约100万吨鲜奶,占原奶过剩量约1/3 [33][34] * 低温奶毛利率(35%-40%以上)显著高于常温奶(不到20%),产品结构提升是盈利能力核心驱动因素 [36] 长期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 乳制品行业复苏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2025Q2)企业主动去库,盈利边际改善;第二阶段上游存栏量去化到位,原奶价格企稳回升,收入企稳;第三阶段需求好转带动奶价上涨,盈利弹性释放 [3] * 长期驱动因素包括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人口结构变化(00后、10后成长)、城乡差距收敛(中西部地区人均消费不到10千克,相较日韩有翻倍空间) [24][26][27] * 行业具备长久期、高壁垒特征,去库到位及资产减值损失收敛后,经营逐步走出底部,原奶周期反转和需求回暖有望带来业绩与估值双击 [35] 其他重要内容 产品与市场差异 * 疫情后健康免疫意识提升使白奶表现优于酸奶,因中国酸奶市场定位偏休闲口感 [23] * 中国乳制品消费习惯呈U型(一老一小喝得多),与日本L型不同,固态产品如奶酪人均消费仅0.1千克,与日韩差距显著 [24][25] * 下沉市场韧性较好,是增长潜力所在 [23] 财务与投资指标 * 伊利目标净利润提升至9%,蒙牛指引2025年营业利润率平稳,两者股息率均达4%左右,蒙牛推出10亿回购目标 [35] * 新希望作为中小优质标的,其核心驱动力是产品结构提升 [35] * 恒天然大中华区To B端业务体量接近300亿,净利润率接近10%,为国内上游乳企提供参考样本 [33]
原奶菌落总数迈入“千位数”时代,伊利向世界奶业提供中国方案
财经网· 2025-07-13 21:09
中国奶业发展成就 - 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时间走过了奶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产业化历程,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1] - 2024年中国牛奶产量达4079万吨,较2012年增长32%,奶牛单产从5500公斤/年升至9900公斤/年 [4][5] - 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8年存栏20头以下散养户占64%提升至2023年存栏100头以上占比78% [5] 原奶品质指标 - 中国规模化牧场原奶乳脂率、乳蛋白率满足欧盟标准,体细胞和菌落总数优于欧盟标准 [1][12] - 伊利2023-2024年原奶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1万CFU/mL(欧盟标准为≤10万CFU/mL),进入"千位数"时代 [1][12] -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连续17年实现"全覆盖",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发达国家水平 [12] 养殖效率与技术升级 - 中国奶牛单产从2000年2605公斤/头(仅为美国31.56%)提升至2024年9900公斤/头,与美国规模牧场持平 [7][8] - 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率达100%,全混合日粮及配套设备广泛应用 [7] - 数字化管理系统(如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监控、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全流程智能化 [13] 区域发展与龙头企业 - 北方"黄金奶源带"与南方规模化牧场形成"南北同进步"格局,优然牧业2024年原奶产量375万吨,存栏62.16万头 [9] - 草业技术突破包括苜蓿抗性品种开发、盐碱地现代化草场建设等 [13] 乳制品市场格局 - 2024年白奶/婴配粉/酸奶预计零售额达1516/1367/999亿元,风味乳饮料约700亿元 [14] - 低温鲜奶渗透率较国外90%以上仍有提升空间,活性成分(乳铁蛋白等)产品受关注 [14]
光大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周报:板块情绪继续升温,安井食品并购推进产业整合-2025-03-16
光大证券· 2025-03-16 21:35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5]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板块本周涨幅显著,中信食品饮料指数上涨6.24%,涨幅位居中信一级行业第一,主要受提振消费政策预期、新生儿补贴及资金切换至低估值板块推动[1][11] - 行业基本面平稳,二季度进入报表低基数阶段,估值处于底部,政策催化下板块情绪有望持续升温[1][11] - 白酒、速冻食品、乳制品细分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 - 白酒:泸州老窖西南市场动销良性,国窖库存去化至安全水平,一季度回款同比增长[1][11] - 速冻食品:安井食品以4.445亿元收购鼎味泰70%股权,渠道互补性显著(覆盖精品商超/连锁餐饮/便利店)并拓展出口市场[2][12] - 乳制品:伊利股份库存周期同比改善,白奶正增长,常温酸动销降幅收窄,促销费用减少助力利润弹性释放[3][13] 细分行业数据跟踪 估值水平 - 食品饮料板块PE(TTM)22倍,较年初上涨7.3%;白酒/饮料/食品PE分别为21/22/26倍,较年初分别上涨10.4%/0.4%/0.3%[14] 价格动态 - 高端白酒批价:飞天茅台散装/整箱批价2200/2225元,周环比下跌10/30元;五粮液/国窖1573批价950/870元,环比持平[19][20] - 原材料价格:白条鸡批发价17.51元/公斤(同比-2.4%),白鲢鱼10.13元/公斤(同比+4%);大豆/玉米/生鲜乳价格同比下跌15.42%/21.81%/13.48%[24][26][29] 重点公司动态 白酒领域 - 泸州老窖特曲系列增长稳健,60版特曲在西南地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11] 速冻食品领域 - 安井食品通过收购鼎味泰实现产品品类互补(关东煮/火锅料/冷冻烘焙),协同覆盖瑞幸、奥乐齐等新渠道[2][12] 乳制品领域 - 伊利股份24H1库存去化后,25年存货压力减弱,预计全年收入端稳健增长[3][13] 投资建议 - 配置主线: 1)底仓选择基本面稳健的乳制品(伊利股份)及零食(盐津铺子)[4][45] 2)超跌反弹标的:立高食品/舍得酒业/良品铺子等经营改善预期明确的公司[4][45] 3)白酒板块聚焦头部企业: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4][45] 重点公司估值 - 贵州茅台25年预测PE 21倍,净利润964.72亿元;五粮液PE 15倍,净利润361.01亿元;伊利股份PE 16倍,净利润115.06亿元[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