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目标风险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张剑: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联动 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公司业绩与战略定位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将自身发展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2024年公司实现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高效联动为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2]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 - 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公司将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和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判断 [2] - 公司将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提机制以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2] 普惠金融 - 为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公司将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 [3] - 公司将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3] 养老金融 - 针对养老标的基金规模有限、产品类型单一问题,公司将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手段、发布研究报告及开展投教宣导等方式积极开展业务 [3] - 公司将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需求 [3] 数字金融 - 公司将推动数字金融场景拓展,以"数智化"重构业务逻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挖掘、风险评估、产品创设等环节 [4] - 公司将构建多元化估值模型与动态跟踪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在区域、人群、产业维度的覆盖度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践行央企券商担当,全方位加强谋划布局,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银华基金联合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中证网· 2025-09-25 20:12
活动背景与目的 - 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天相投顾等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开展公募基金知识普及与金融素养培育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新时代 新基金 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 [1] - 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采用“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形式,让金融知识更具深度与实用性 [1] 活动内容与投资者教育 - 讲师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史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行业及投资者的影响 [2] - 通过“跟风买入热门基金后被套”、“因短期波动频繁赎回错失长期收益”等青年群体易共鸣的案例,生动拆解“追涨杀跌”、“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常见投资行为偏差 [2] - 指导学子通过“理性复盘”、“设定投资纪律”等方法纠正个人认知偏差,并讲解行动方案中“守投资者利益、强专业能力、优投资者服务”举措的意义 [2] 养老规划专题 - 针对青年群体“养老规划离自己尚远”的认知误区,从“生命周期理财”视角出发帮助学子重构养老认知 [2] - 详细介绍国内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运作机制,并对比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日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等国际经验 [2] - 重点讲解养老目标基金的核心优势,包括目标日期基金与目标风险基金的差异,指导学子根据未来职业规划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3] 行业倡议与未来规划 - 此次活动是践行“监管指导、协会主办、机构参与、媒体支持、公众受益”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 [3] - 作为“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未来金融家培育计划”的重要一站,通过机构协同、资源互补的模式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行业视角 [3] - 公募机构未来将持续深化“走进校园”系列投教活动,覆盖更多高校,将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实用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年群体 [3]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 多家公募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财富在线· 2025-09-25 16:54
活动概述 - 银华基金联合东方基金、汇安基金、泓德基金、宏利基金、东兴基金及天相投顾共七家机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开展活动 [1] - 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核心主题 [1] - 活动旨在为财经院校学子搭建行业实践与知识普及的桥梁,培育未来金融领域人才 [1] 活动形式与定位 - 活动聚焦财经院校学子的专业特性与认知痛点,采用“案例拆解+行业洞察”的讲座形式 [4] - 活动是“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未来金融家培育计划”的重要一站 [12] - 活动体现了“监管指导、协会主办、机构参与、媒体支持、公众受益”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12] 投资行为教育内容 - 讲座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史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影响 [5] - 通过“跟风买入热门基金后被套”、“因短期波动频繁赎回错失长期收益”等案例拆解“追涨杀跌”、“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投资行为偏差 [5] - 指导学子通过“理性复盘”、“设定投资纪律”等方法纠正个人认知偏差,并讲解行动方案中“守投资者利益、强专业能力、优投资者服务”举措的意义 [6] 养老规划教育内容 - 讲座从“生命周期理财”视角帮助学子重构养老认知,破除“养老规划离自己尚远”的误区 [9] - 详细介绍国内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并对比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日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等国际经验 [9] - 重点讲解养老目标基金的核心优势,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的差异,指导学子根据职业规划与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10] 未来规划 - 公募机构将继续深化“走进校园”系列投教活动,覆盖更多财经及综合类高校 [14] - 未来活动将持续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指引,将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实用金融知识传递给更多青年群体 [14] - 活动旨在助力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行业培育具备理性思维与专业视野的未来力量 [14]
中金:投石问路,公募新规下的多资产产品现状与未来思考
中金点睛· 2025-08-21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基金产品需具备长期绝对收益能力,多资产产品重要性将提升 [2][9]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成熟但产品应用有限,中国多资产产品面临"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困境,业绩表现不佳是投资者接受度低的主因 [4][5][28] - 多资产产品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难度和管理压力,未来发展需经历指数图谱完善和产品普及两个阶段 [5][6][49] 美国多资产指数策略分析 - 美国多资产指数发展始于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目标日期基金成为养老计划默认标的,随后出现恒定比例、风险平价、目标风险、宏观轮动等类型 [4][12] - 指数按编制方法分为五类:恒定比例型(如S&P Balanced)、目标日期型(如S&P Target Date)、目标风险型(如S&P Target Risk)、风险平价型(如S&P Risk Parity)、宏观轮动型(如S&P Dynamic Inflation) [14][15][16][18][20] - 风险平价指数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突出:S&P MARC 5% Index年化波动率5.0%、夏普比率1.01;S&P MAESTRO 5年化收益5.5%;S&P PRISM ETF Tracker年化收益9.7% [20][22] - 宏观轮动指数在通胀时期表现优异:2021-2022年S&P Multi-Asset Dynamic Inflation Strategy Index收益显著优于多数指数 [20] - 美国多资产指数产品规模有限:2025年4月总规模70.6亿美元,其中目标风险产品66.1亿美元(4只),恒定比例产品4.5亿美元(2只) [23][25] 中国多资产产品现状 - 主动多资产产品呈现"数量增长但规模停滞"特征:非FOF混合产品规模高于FOF,但两者均未形成规模效应 [28][29] - 业绩表现不佳是核心问题:2023年初至2025年中,超半数产品年化超额收益介于-10%至0%,信息比率多集中在-1至0之间 [5][32] - 基准选择难度高:56%产品股票仓位高于基准占比,44%低配,且行业轮动未能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31][42] - 调仓频率影响显著:以70%沪深300+30%中债组合为例,日度、月度、季度调仓的长期净值走势差异明显 [46][47] 多资产指数化发展路径 - 指数化可降低基准选择成本:公募新规要求下,成体系的多资产指数对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 [5][46] - 发展分两阶段:先完善指数图谱(丰富底层资产选择),再推动产品普及 [6][49] - 指数体系需多样化补充:当前中证指数以沪深300、中证500、红利指数为主,需增加中证800、港股等基准 [50] - "类多资产"策略具潜力:科创100+红利+债券+REITs组合年化波动率12.5%,显著低于单一权益组合21.0% [51][53] - 产品化方向以恒定比例和目标风险型为主:符合投资者对风格稳定性的需求,类比美国市场现存产品结构 [6][54]
揭秘真相,养老投资如何跑赢通胀
搜狐财经· 2025-08-01 18:02
养老投资策略误区 - 将稳健等同于零波动是常见误解 低估时间对波动的稀释作用[1] - 全部投向低风险理财会导致购买力持续缩水[1] 通胀对购买力的侵蚀 - 广义货币M2增速与GDP增速之差构成真实通胀率指标[2] - 2014-2025年中国真实通胀率区间为0.4%-8.7% 中位数4.3% 平均值4.0%[3] - 按4%通胀率计算 30年后100万元购买力缩水至33万元[3] 权益资产的长期价值 - 权益资产短期波动大但长期具备不可替代特性[5] - 与企业盈利增长深度绑定 可分享经济发展红利[5] - 通过复利效应实现长期增值[5] 历史数据验证 - 美国股市1802-2012年实际年化收益率达6.9%[6] - 长期国债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6% 美元购买力年均下降1.4%[6] 持有期限与风险关系 - 持有5年内股票风险高于债券[11] - 持有10年股票风险收益比显现优势[11] - 持有20年以上股票风险水平低于债券[11] 温和权益参与方式 - 红利策略通过高股息指数基金获得稳定现金流[14] - 目标风险基金可预设10-25%权益仓位追求稳中求进[14] 长期投资逻辑 - 投资期限拉长至二三十年 市场波动成为低成本布局机会[12] - 短期波动是自然起伏 真正风险在于安全幻觉[12]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对话周延礼:个人养老金制度应更好匹配中低收入群体的参与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23
个人养老金制度与金融机构机遇 - 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核心制度,经过两年在36个城市(地区)试点后于去年12月15日正式推向全国,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制度性的长期业务发展机遇 [2] - 金融机构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人民性、政治性、专业性三者统一,将养老金融服务视为长期战略而非短期盈利手段 [2] - 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短期产品多而长期产品少,需开发适配不同风险偏好、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 [1][2] 产品创新与监管要求 - 金融机构应完善养老金产品体系,开发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多资产组合、年金险等多元化产品线,提升适配性和专业性 [5] - 需主动对接监管要求,将产品设计、销售行为、资金运用等环节纳入审慎监管框架,避免短视化操作 [3] - 建议加强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约束,构建账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包括定制化配置、持续信息服务及数据共享 [2] 参与积极性提升措施 - 当前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现象,需提升税收激励力度与适配性,探索政府配比+税收+补贴的复合模式以匹配中低收入群体参与能力 [3][5] - 建议扩大覆盖人群至年轻人群体,并在财政承受范围内提高税前扣除上限 [5] - 放开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推动资本市场在个人养老金运营效益中发挥更大作用 [5] 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方向 - 培育养老保险资金成为耐心资本,需立足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原则,开发适配性强、稳健性高的投资产品 [6] - 建议国家发行长期养老专项债券,此类低风险产品与保险业务及养老保障高度契合 [6] - 可依托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新能源、光伏)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创企业和民营科技中小企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