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搜索文档
香港严管稳定币,50家公司赶场成“山顶资本”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1 08:08
香港稳定币市场动态 - 超过50家企业或机构近期接触香港金管局探讨稳定币牌照申请,包括能源巨头央企和中信集团等跨境贸易企业[3][8]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引发市场高度关注[3] - 香港金管局7月29日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和反洗钱指引,加快监管框架落地[4][13] 稳定币技术特性 - 香港推行的稳定币为1:1法币抵押型,未限制挂钩币种(含离岸人民币)[6] - 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支付高效低成本,特别适合跨境场景[7] - 稳定币支付脱离SWIFT系统,实现点对点交易[10]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机遇 - 多家机构瞄准离岸人民币挂钩稳定币,认为这是香港市场规模化关键[15][18] - 香港人民币存款达9756亿元,5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11236亿元,构成稳定币基础盘[20] - 现有美元稳定币规模庞大(USDT 1500亿美元+USDC 680亿美元),港元稳定币应用场景有限[15] 应用场景与技术方案 - 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和RWA(现实资产代币化)[16][17] - 沙盒企业京东币链/渣打/圆币重点开发跨境支付方案[9][16] - 技术方案建议"分池治理",隔离香港与内地自贸区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18] 监管挑战 - 国际组织关注反洗钱风险,特别针对俄罗斯等特殊区域交易[9][10] - 监管要求发行人具备KYC能力和反洗钱技术方案[11][12] - 需平衡市场热情与风险防控,维护香港国际金融声誉[13]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打造全球金融枢纽与人民币国际化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58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定位 - 设立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是补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离岸功能短板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向储备货币跃升 [1] - 功能区定位为跨境资本流动核心枢纽,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金融强国建设进程,需打造"服务实体、风险可控、本币主导、内外协同"的离岸金融高地 [1] - 采用"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框架,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形成衔接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试验田 [2] 制度创新体系 - 营商环境创新:计划将外资金融机构审批时限从187天压缩至30天,实施"承诺制+全流程监管"模式,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异常交易秒预警 [3] - 税收政策设计:对离岸金融业务征收5%资本利得税+零增值税,离岸人民币债券利息收入免征预提税,可降低跨境融资成本1.8个百分点 [4] - 法律协同:设立"特别法律适用区",允许涉外合同适用国际法律比例从12%提升至50%,引入国际仲裁员占比超50% [6] 业务生态构建 - 核心业务聚焦"一带一路"跨境服务:2026年目标发行本币债券300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30%资金定向用于基建项目 [8] - 创新数字金融应用: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2026年覆盖30%区域供应链项目,数字人民币离岸钱包年交易规模控制在5000亿元内 [9] - 账户体系改革:合并OSA、FT、NRA账户为"新离岸账户",2026年非居民账户渗透率从5.9%提升至45% [11] 内外协同机制 - 沪港互补格局:上海聚焦"在岸支撑的离岸业务",香港处理高风险跨境投资,建立"沪港离岸金融直通车"实现资金按真实贸易背景流动 [13] - 全球节点布局:联动迪拜、圣保罗等节点形成服务网络,目标覆盖"一带一路"60%国家的经贸结算 [14] - 离在岸融合控制:设置资金渗透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单笔资金划转不超过账户总额5%,2025年整体渗透率不低于30% [15][18] 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 - 人才引进:对年薪超50万元外籍人才给予个税差额补贴,2025年外籍人才占比从7.2%提升至15%,联合国际高校开展"2+2"培养计划 [21] - 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上海金与伦敦金价差波动率从0.38%降至0.10%,原油期货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从25.3%提升至40% [22] - 政策保障:将功能区作为资本项目开放试验田,完善"离岸金融指数"评估体系,每半年发布报告增强透明度 [23]
树图公链3.0即将上线,在“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稳定币发行
快讯· 2025-07-20 10:20
Conflux树图技术与生态发展大会 - Conflux树图公链3 0将于2023年8月正式上线 [1] - 公司在上海举办Conflux树图技术与生态发展大会 时间为7月18日至20日 [1]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公司与AnchorX 东信和平(002017)达成战略合作 [1] - 合作方将共同推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行 跨境结算 RWA等应用场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杆项目落地 [1]
全球首家非金融RWA平台将上线 破解实体资产合规数字化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14 19:50
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 全球资产数字化浪潮正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 [1] - 数藏中国(香港)有限公司RWA Group将推出全球首家专注于非金融资产的RWA交易平台 [1] - 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非金融资产的合规数字化、高效交易与全球流通难题 [1] 非金融资产数字化挑战 - 非金融资产代币化产品面临流动性不足、合规标准缺失及技术协议割裂等问题 [3] - 传统交易模式依赖线下渠道,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资产流通效率 [3] - 资产确权与定价机制缺乏统一标准,跨境交易面临复杂法律与监管障碍 [3] RWA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 平台选择ERC-3643协议作为核心标准,提供安全性、身份识别机制及转账控制规则 [3] - 该协议为链上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3] - 平台创新性接入多种主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及香港持牌稳定币,支持人民币稳定币定价与结算 [3] 商业模式创新 - 平台采用"RWA交易所+电商"融合模式,构建"资产发行-交易-实物交付"闭环生态 [4] - 项目方可将其实体资产(如机械臂、咖啡、钻石等)进行代币化融资 [4] - 持有代币的用户可直接在平台上兑换实物商品 [4] 合规策略与全球化布局 - 平台技术运营由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与RWA Group联合负责,适应多司法管辖区监管要求 [4] - 已获得美国MSB牌照及RWA项目SEC备案,计划在香港、迪拜、哈萨克斯坦等申请运营牌照 [4] - 参与《RWA技术规范》《RWA项目评估标准》等团体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 [4] 未来发展规划 - 平台定位为"中国资产全球化"的高效桥梁,重点扶持中国优质非金融资产的RWA化进程 [5] - 计划引入"币股联动"机制,探索加密资产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 [5] - 目标是通过全球合规通道助力智能制造、知识产权、文化收藏品等资产的全球流通 [5]
AI25H2(3):数据为先,RDA推动实数融合
东北证券· 2025-07-12 16: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势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民币稳定币呈现“内外结合”趋势,境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以香港为中心多点发展,香港市场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成熟后,国内探索境内离岸市场有望成趋势 [2] - RDA为基石促进RWA与人民币稳定币协同,RWA发展规模迅速,数据是其规模化发展底层保障;RDA奠定RWA真实价值底座;稳定币与RDA、RWA联动为人民币国际化增添新动能;实数融合是最终目的,RDA推动跨境资金流动与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形成价值闭环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基于Web3.0世界打造的稳定币已超越传统离岸与在岸范畴,应考虑采取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联动发展模式 [1] 点评 - 人民币稳定币呈现“内外结合”趋势,境外离岸人民币业务在政策驱动下以香港为中心,新加坡、伦敦等多点发展,香港市场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成熟后,国内探索境内离岸市场或成趋势 [2] - RDA为基石促进RWA与人民币稳定币协同,RWA全球规模从2021年底3亿美元增至254.4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6000亿美元,中国RWA探索锚定实体资产需数据保障;RDA由上海数据交易所提出,为RWA提供支撑;稳定币与RDA、RWA联动构建人民币计价资产链上生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DA与RWA相辅相成,推动跨境资金流动与人民币稳定币发展 [3] 相关标的 - 数据资产相关标的有上海钢联、道通科技、普联软件、找钢集团、慧辰股份、数字政通、久远银海;链上交易相关标的有宇信科技、新国都、四方精创、连连数字、众安在线(除数字政通外其余尚未有研报覆盖,仅有限列示,不作为投资推荐) [4] 行业数据 - 计算机行业成分股数量362只,总市值44223.45亿,流通市值25383.08亿,市盈率1804.50倍,市净率3.96倍,成分股总营收2860.32亿,成分股总净利润24.51亿,成分股资产负债率43.91% [5][7] 涨跌幅 - 计算机行业绝对收益1M为6%、3M为10%、12M为55%,相对收益1M为3%、3M为3%、12M为39% [5]
多家机构备战香港稳定币牌照,“重构国际货币体系”言之尚早
第一财经· 2025-07-07 20:43
稳定币市场现状 - 稳定币以主权货币为锚定基础,是法币功能的延伸与扩散,无法颠覆现有货币体系[1][6]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金融管理局将开始接受牌照申请[1] - 香港稳定币牌照预计仅发放个位数,目前有40多家企业准备提交申请,律所反馈还有几十家意向申请[1][2] - 申请机构主要是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小型企业申请希望渺茫[1][2] 参与企业动态 - 已官宣申请的企业包括京东、渣打、圆币、蚂蚁国际、蚂蚁数科等[1][2] - 部分大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招聘区块链人才备战牌照申请[2] - 部分小企业宣称进军稳定币领域更多是为了市值管理和短期炒作股价[3] 业务应用场景 - 跨境支付企业需要稳定币解决上下游客户的交易需求[3] - 大型互联网公司因紧迫感开始申请稳定币牌照[3] - 稳定币发行和流通是另一个主要应用场景[3] - 支付机构需要"链抽象"降低使用门槛以适应Web3环境[4] 行业技术要求 - 稳定币业务需要金融、科技、加密资产三方面知识储备[5] - 金融领域重点在合规性和对金融体系的理解[5] - 科技方面需关注产品设计和区块链技术接入[5] - 加密资产维度需探索资产管理增值服务以提升利润率[5] 市场影响评估 - 稳定币不会重构或颠覆国际货币体系[6] - 稳定币实际跨境支付总成本接近0.8%-1%,包括汇兑手续费、gas fee等[6][7] - 稳定币会扩大法币使用,增强对应法币地位,提高跨境支付效率[6] 人民币稳定币发展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依托香港先行先试[8] - 人民币稳定币应聚焦支付功能,尤其在跨境支付和区域合作场景[8] - 未来可与数字人民币协同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8] - 发展需关注实质内容与应用需求,避免过度超前[8]
计算机周观察20250706:海外推出股票RWA,国内无人物流产业深化
招商证券· 2025-07-06 2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及RWA与传统金融结合,产业链和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全球性金融创新大周期或已开启 [5][27] - Robotaxi、无人物流有望成为我国率先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AI应用领域之一 [5][27] - 我国C端AIGC应用发展迅猛,B端AI应用产品能力将提升,企业服务软件是AI Agent理想落地场景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稳定币&RWA国内外进展更新 - 海外RWA重大进展:6月30日,美国在线券商Robinhood等宣布启动美股代币化服务,Robinhood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支持超200种美股和ETF交易,还推出零佣金等活动及扩展产品 [9][12] - 国内方面:7月3日消息,京东和蚂蚁集团建议央行批准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看好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前景,其有望成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抓手 [14][15] 无人化更新 - 京东首发自研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可替代传统4.2米货车,节省约60%成本,提升物流运营效率 [19] - 京东发布京东物流独狼6.0智能配送车及飞狼系列无人机,独狼6.0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飞狼JDX - 50和JDX - 20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 [21] AI产业链更新 - 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4.5系列正式开源,含10款模型,英特尔实现对其端侧模型适配和部署 [23] - AI医疗:7月1日微软开发出AI驱动医疗工具,诊断复杂疾病成功率是人类医生四倍 [24] - AI合规:7月4日奇富科技推出Lumo AI一站式合规助手,提升监管文件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24] 市场表现回顾 - 2025年7月第1周,计算机板块下跌1.28%,涨幅最大个股为旋极信息、ST赛为等 [29] - 重点公告回顾涉及财富趋势、龙软科技等多家公司的减持、业绩预告、激励计划等情况 [30][32] - 重点新闻回顾包括智谱AI、阿里云等公司的工商变更、投入计划等新闻 [33]
美元失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6 11:55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美元霸权 - 法国经济学家Jacques Rueff用"裁缝与顾客"比喻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动性,其他国家则积累美元资产作为"借条"[1][2] - 美国净债务持续积累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2025年一季度GDP环比年率萎缩0.5%,关税政策加剧经济压力[3][4] - 美元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下跌10.79%,创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7月4日跌破97关口[4][5] 特里芬难题与体系缺陷 - "特里芬难题"持续存在:储备货币需通过贸易逆差提供流动性,但长期逆差会削弱货币信用[6] - 现行体系三大不稳定性:主权货币国政策内外失衡、财政风险外溢、货币工具化武器化[8] - 美联储2020-2023年政策剧烈波动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新兴市场爆发债务危机[8][9] 去美元化趋势与储备货币多元化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1999年71%降至2024Q1的57.4%,创近30年新低[9][10] - 欧元占比约20%,人民币占比2.8%创历史新高,未来可能形成多货币并存的储备体系[10] - 欧元面临财政不统一风险,人民币受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限制[10][11]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 -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需分步骤推进[11][12] - 三大核心举措:优化CIPS系统(已覆盖19国)、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已签32国)、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15][16] - 数字化创新方案:在香港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逐步拓展至自贸区,先跨境支付后金融投资[17][18]
★顺应稳定币浪潮主动作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稳定币全球发展趋势 -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过2500亿美元,预计2030年乐观情形下或达3.7万亿美元 [2] - 2025年6月经调整后的稳定币支付交易次数达16亿次,交易金额达7.3万亿美元 [2] - 美国、中国香港、英国、韩国等地区已通过或计划将稳定币纳入立法监管 [1][2] 稳定币的优势与风险 - 与传统支付相比,稳定币结算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几分钟,成本从6.35%降至1美元以下 [2] - 稳定币被广泛应用于灰色产业,泰达币(USDT)和美元币(USDC)涉及非法金融交易 [2] - 稳定币既满足虚拟资产交易需求,也被用于灰色和非法交易,立法需兼顾创新与金融安全 [3]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 发展人民币稳定币"宜早不宜迟",建议采取数字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双轨并进"策略 [1][6] - 境外已出现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需制定法规防范其对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 [3][4] - 美元稳定币占据法币稳定币95%以上市值,人民币稳定币首要目标应为服务新兴经济而非直接竞争 [4] 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协同 - 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处理跨境支付仅需6-9秒,成本节约近一半 [5] - 稳定币适用于跨境结算和加密资产交易,数字人民币已覆盖国内生活缴费等场景 [5] - 人民币稳定币发行有助于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两者场景高度适配 [5] 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建议 - 可考虑在香港尽快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采取"先境外离岸再境内离岸"的渐进路径 [6] - 香港市场规模有限,未来可向内地自贸区推广以扩大离岸人民币使用范围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