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笔记本计算机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十强省扛稳GDP“大梁” 差异化施策冲刺年度收官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27
经济十强省总体表现 - 全国经济十强省前三季度合计实现GDP达61.9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超过61% [1][2] - 十强省中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5.2%的水平,湖北省以6.0%的同比增速领跑 [1][2] - 经济十强省贡献了全国超七成(75.5%)的进出口总额,是外贸主力军 [1][3] 工业增长动力 -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十强省中有8个省份跑赢此增速,河南省以8.4%的增速领跑 [2] - 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山东省汽车、铁路船舶、电子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0%、14.9%、16.6% [2] - 浙江省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5.6%、52.5%、41.3% [2] 消费增长动力 -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十强省中有7个省份跑赢此增速,河南省以6.2%的增速领跑 [3] - 以旧换新政策成为重要引擎,四川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半年加快5.3个百分点 [3] 外贸增长动力 - 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突破4.38万亿元,增速达6.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7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8.7个百分点 [3] - 浙江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7%,以占全省外贸出口3.1%的比重贡献了6.6%的出口增量 [3] 四季度政策举措 - 各省将全年经济增速设定在5%以上,为“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明确方向 [4] - 抓项目扩投资成为共同选择,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激活民间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4] - 强产业促升级是普遍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 [4] - 沿海省份如广东省侧重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开拓新兴市场 [5] - 内陆省份如河南省侧重内需挖掘与区域辐射,释放政策效应,挖掘消费潜能,促进重点企业稳定经营 [5]
华勤技术Q3净利润同比增长59.46% 多项核心指标实现大幅提升
巨潮资讯· 2025-10-28 10: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449.43亿元,同比增长22.75%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10亿元,同比增长59.46% [3] - 2025年1-9月营业收入达1288.82亿元,同比增长69.56% [3]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1.20元/股,同比增幅达60% [3] - 2025年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9%,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 [3] - 2025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79亿元,同比增长46.32% [3] 资产与资本实力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总资产达到约1027.5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4.68% [4]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约为248.7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32% [4]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在多个智能产品品类实现全球第一 [4] - 公司构建了“3+N+3”智能产品矩阵,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3大支柱型产品 [5] - 公司为客户提供涵盖整机设计、结构件设计、产品研发、制造、运营交付及支持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4] 增长驱动因素与前景 - 业绩增长得益于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与中高端产品需求提升 [5] - AIoT、5G+、车载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提供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的机遇 [5] - 公司在产品创新、客户合作与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综合优势 [5]
城记丨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沪苏浙皖全体跑赢全国增速
新华财经· 2025-10-26 21:48
宏观经济总量与增速 - 长三角地区前三季度GDP总量表现强劲,广东为105176.98亿元,江苏为102811.0亿元,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浙江为68495亿元,上海为40721.17亿元,安徽为39770亿元 [2] - 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5.2%),其中浙江增速最快达5.7%,上海为5.5%,江苏和安徽均为5.4% [2] - 服务业是上海经济主引擎,第三产业增速达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5.5%,金融业同比增长9.8% [2] 产业结构与特点 - 江苏形成“制造强省+服务大省”格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3.7% [5] - 浙江三产优势持续扩大,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2] - 安徽仍以二产为主要经济驱动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29.5% [7] 消费市场与内需活力 - 浙江消费结构升级,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长105.6%,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62.6% [3] - 江苏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6.9%,智能家电增长53.5% [3] - 安徽乡村市场增长快于城镇,县乡市场规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32.2%,通讯器材类增长41.8% [4] - 上海消费市场回暖,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7%,家具类增长22.1% [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对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80.0%,商务服务增长15.6% [5][6] - 浙江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长33.4% [6]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1.0倍 [7] - 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0%和8.8% [7] 第四季度发展重点 - 上海将推动重点产业增长与重点区域发展,加快商务楼宇及老旧工业区更新,全面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8] - 浙江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外贸出口稳量提质,持续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8] - 江苏四座“万亿之城”各有侧重,南京突出“人工智能+”行动,苏州加强项目招引和服务保障 [9] - 安徽推动第四批58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323.8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占比52.3%,制造业占比61.1% [9]
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5.7%,新动能、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8:1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684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5.2%的水平[3]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6086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0674亿元增长6.0%[3] - 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向新向好态势,工业、服务业、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形成多点支撑[3] 工业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7.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2%[4] - 制造业投资增长10.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4.2%、24.9%、13.8%[4] - 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4%、11.6%、10.6%和9.6%[9] 服务业与消费市场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08亿元,同比增长5.2%[4] - 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分别增长5.3%和4.6%,消费潜力持续释放[4]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9月份环比持平,整体消费价格水平略有下降[5][6] 投资结构变化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8%,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4] - 呈现“房地产降温、实业升温”的结构性特征,有效投资结构优化[4] - 新兴产业投资保持活跃,高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3%和10.0%[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产品供给增势强劲,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笔记本计算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65.6%、53.8%、41.3%、41.1%和11.0%[9] -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营业收入1.3个百分点[9] -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0%[1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寻求内生裂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老树发新芽”[3][10] - 全省目标到2027年每年实施10亿元以上内生裂变项目100项以上[12] - 通过内生裂变精准破题,扩大有效投资和内源增长迭代,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12]
前三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5.7%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14:06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全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84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40674亿元,增长6.0%,增速领先于第一产业的3.7%和第二产业的5.2%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水产品总产量425.8万吨,增长5.2% [1] - 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85.5万吨,下降5.2%,但禽蛋产量增长11.0%,牛奶产量增长4.2% [1] - 生猪存栏645.2万头,增长4.1%,但能繁母猪存栏58.8万头,下降7.7% [1] 工业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7.4%,贡献率达76.2% [2] -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16.5%和13.6% [2] - 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1.6%和10.6% [2] - 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5.6%、52.5%和41.3% [2] 服务业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均增长9.4% [2] - 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3% [2] 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8%,但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 [3] - 制造业投资增长10.7%,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34.2%,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9%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9%,占全部投资的27.5%,比重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3%和10.0% [3] 消费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0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商品零售增长5.3%,餐饮收入增长4.6% [3] -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23.4% [3]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7.0%、64.2%和42.5% [3]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0%,衣着价格上涨2.0% [4]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和3.9% [4] 就业与收入 -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7%,城镇新增就业92.5万人 [5]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53元,同比名义增长4.7%,实际增长4.9% [5]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高于城镇居民的4.4%,城乡收入比值缩小至1.73 [5]
现金流转负、短债超百亿,“千亿华勤”港股融资“补血”
营收与增长 - 2024年营收1099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28% 首次突破千亿规模[2][1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9.39亿元 同比增长113.1% 在较大基数上实现高速增长[2][11] - 创新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2024年同比增长91.9%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7.5%[1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持续承压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9.6%、10.9%、9%和7.4%[2][13] - 移动终端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高位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8.8%[13] - AIoT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的28.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5%[13] - 创新业务毛利率表现较好 2024年提升至19.2%[13]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22亿元 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17] - 短期借款142.3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3.89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3亿元 短期偿债压力较大[22] - 总负债从2022年314.1亿元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708.9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74.64%[22] 客户与业务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6.7%-65.4% 客户集中度较高[3][15] - 与全球前10大智能手机品牌厂商中的8家建立合作[15] - 海外收入占比连续多年超过50% 2022年达66.3%[12] - 移动终端产品和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合计占比超过90%[11] 资产质量与运营效率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快速增长 从2022年143.5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358.95亿元[19] - 存货从2022年62.11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142.58亿元[19] - 报告期内存货减值损失计提7210万元至1.99亿元[19] 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48亿元[27] - 研发开支占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5.4%降至2025年上半年3.5%[26] - 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ODM厂商 第一大平板计算机和智能穿戴ODM厂商[9] - 全球第四大、中国内地第一大笔记本计算机ODM厂商[9] 资本运作 - 2023年A股上市后启动港股IPO进程[5] - 2023年和2024年现金股息分别为8.69亿元和9.12亿元[24] - 2025年5家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4%股份 已减持套现35.78亿元[24][26]
【IPO一线】华勤技术正式递表港交所
巨潮资讯· 2025-09-17 10:45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技术驱动的智能产品平台型公司 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端到端解决方案[2] - 公司构建了多品类发展的智能产品平台 涵盖整机设计 结构件设计 产品研发 制造 运营交付及支持服务[2] - 公司战略性布局"3+N+3"智能产品矩阵 包括智能手机 笔记本计算机 服务器三大支柱产品[3] 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 在多个智能产品品类实现全球第一[2] - 公司是全球唯一同时在智能手机 平板 智能穿戴 笔记本计算机和数据基础设施产品领域建立领先市场地位的ODM厂商[3] - 以2020-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计 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ODM厂商[4] 产品领域表现 - 以2024年全球ODM出货量计 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平板计算机ODM厂商和智能穿戴ODM厂商[4] - 以2024年全球笔记本计算机ODM出货量计 公司是全球第四 中国内地第一大笔记本计算机ODM厂商[4] - 公司2017年进入数据中心领域 形成AI服务器 通用服务器 交换机等全栈式数据基础设施产品组合[5] 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持续拓展AIPC 台式机 一体机 打印机等产品以提升智慧办公效率[4] - 公司积极把握汽车电子 软件业务 机器人等创新智能产品机会 开拓新业务增长曲线[6] - 公司已成为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及云服务厂商的核心供应商 并布局企业级客户市场[5]
华勤技术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8:18
公司上市进展 - 华勤技术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BofA SECURITIES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 在多个智能产品品类中位居全球第一 [1] - 是全球唯一在智能手机 平板 智能穿戴 笔记本计算机和数据基础设施产品领域均建立领先市场地位的ODM厂商 [1] 产品矩阵 - 产品涵盖移动终端 计算及数据中心 AIoT和创新业务领域 [1] - 已形成智能手机 笔记本计算机 服务器三大支柱产品矩阵 [1] 生产布局 - 在中国东莞和南昌拥有大型制造中心 [1] - 在越南和印度设有生产设施 [1] - 正在积极拓展墨西哥等海外市场 [1]
新股消息 | 华勤技术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覆盖品类最丰富的智能产品ODM平台之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20:04
公司上市动态 - 华勤技术于2024年9月1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BofA SECURITIES [1] 业务定位与产品矩阵 - 公司是全球领先技术驱动的智能产品平台型公司 提供全价值链端到端解决方案 深耕智能产品领域20余年 [2] - 公司为全球领先科技公司提供移动终端 计算及数据中心业务 AIoT和创新业务领域的智能产品 [2]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 在多个智能产品品类实现全球第一 [2] - 公司战略性布局"3+N+3"智能产品矩阵:智能手机 笔记本计算机 服务器三大支柱产品 拓展移动终端及AIoT 计算业务及数据中心业务三大产品系列 [2] - 公司持续探索汽车电子 软件业务和机器人三大创新业务领域新机遇 [2] - 公司是全球覆盖品类最丰富的智能产品ODM平台之一 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在智能手机 平板 智能穿戴 笔记本计算机和数据基础设施产品领域建立领先市场地位的ODM厂商 [2] 全球生产布局 - 在中国东莞和南昌建立大型制造中心 在越南和印度战略性地设立生产设施 正加快在墨西哥等其他海外市场的布局 [3]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926.46亿元 2023年收入853.38亿元 2024年收入1098.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839.39亿元 [3][5] - 2022年利润25.14亿元 2023年利润26.57亿元 2024年利润29.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润19.08亿元 [3][5] - 2024年毛利率9.0%(毛利98.84亿元/收入1098.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7.4%(毛利62.11亿元/收入839.39亿元) [5]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2年研发开支50.47亿元 2023年45.48亿元 2024年51.56亿元 2025年上半年29.63亿元 [5]
华勤技术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覆盖品类最丰富的智能产品ODM平台之一
智通财经· 2025-09-16 20:01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华勤技术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BofA SECURITIES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栈智能产品ODM平台 在多个智能产品品类实现全球第一[2] - 构建"3+N+3"智能产品矩阵: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三大支柱产品 移动终端及AIoT/计算业务/数据中心业务三大产品系列 汽车电子/软件业务/机器人三大创新业务[2]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926.46亿元 2023年853.38亿元 2024年1098.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839.39亿元[3][5] - 2022年利润25.14亿元 2023年26.57亿元 2024年29.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19.08亿元[3][5] - 2024年毛利率9.0% 较2023年10.9%下降190个基点[5]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2022年50.47亿元 2023年45.48亿元 2024年51.56亿元[5] 全球布局与制造能力 - 在中国东莞和南昌建立大型制造中心 在越南和印度设立战略性生产设施[3] - 正在加快墨西哥等其他海外市场布局[3] - 是全球唯一同时在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笔记本计算机/数据基础设施产品领域建立领先市场地位的ODM厂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