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B20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成本惊人!英伟达“烧钱”散热
证券时报网· 2025-11-07 08:21
英伟达AI服务器液冷组件价值 - 英伟达GB300 NVL72机架级AI系统的液冷散热组件价值高达49860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6万元),比GB200 NVL72系统高约20% [2] - 下一代Vera Rubin NVL144平台的散热总价预计每个机柜将增长17%,达到约55710美元(约合人民币近40万元) [2] - 下一代平台中,为交换机托架设计的冷却模块预计价值将显著增长67% [2] 数据中心散热需求与趋势 - 数据中心CPU和GPU性能提升导致功耗激增,散热成本上涨趋势明显 [3] - 英伟达芯片功率不断突破上限,从H100的700W TDP,到B200的1000W,GB200的1200W,未来Vera Rubin(VR200)平台GPU最大TDP将飙升至2300W,2027年的VR300(Kyber架构)高达3600W [4] - 液冷已从数据中心散热备选方案变为必需品,以应对高密度算力设备的散热需求 [4] 英伟达液冷技术路线演进 - 早期GB200采用单板单向冷板+风冷组合方案,冷板覆盖CPU、GPU等高温区,风冷负责电源等低温部件 [4] - 新一代GB300全面升级为全冷板液冷方案,可稳定应对1400瓦散热需求 [4] - 面向未来Rubin芯片的超高功耗场景,英伟达已布局两相冷板液冷与静默式(浸没式)液冷耦合方案 [4]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预测 - 预计2025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3.9亿美元,同比增长42.6% [5] - 2025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48%的超高增速,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2亿美元 [5] - 英伟达相关芯片配套的液冷需求占据核心份额,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5] 液冷概念股市场表现与机构关注 - 多只液冷概念股年内股价翻番,包括思泉新材、英维克、科创新源、同飞股份等 [7] - 多只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包括依米康、同飞股份、科创新源、飞荣达等;高澜股份、曙光数创、思泉新材、依米康、同飞股份等营收同比增幅超50% [7] - 多只概念股获机构集中调研,冰轮环境、银轮股份、飞龙股份、中石科技、思泉新材、同飞股份获调研机构在100家及以上 [7] 液冷概念公司业务布局 - 冰轮环境旗下公司为数据中心乃至液冷系统提供一次侧冷源装备和热交换装置等冷却装备 [7] - 银轮股份明确数据中心液冷1+2+N发展战略规划,远期展望数据中心热管理会超过数字与能源事业部整体规模的50% [7] - 飞龙股份液冷领域产能可以支持业务快速增长,子公司安徽航逸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4条液冷领域生产线 [7] - 中石科技全新VC吸液芯散热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大客户新一代AI PC中 [7] - 同飞股份在数据中心领域推出了冷板式液冷和浸没液冷全套解决方案 [8]
锦富技术斩获液冷板订单 已用于英伟达B200芯片液冷散热系统
新浪财经· 2025-10-28 13:53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定制开发的0.08毫米铲齿散热架构已获得某台湾客户的订单 [1] - 该散热架构已用于英伟达B200芯片的液冷散热系统 [1] - 针对下一代B300芯片的适配方案已完成多轮送样测试,反馈良好,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1] 产品技术优势 - 散热架构采用业界最新MLCP(微通道液冷板)技术 [1] - 该技术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与技术先进性 [1] - 可有效解决1800W-2000W及以上功耗处理器的TDP热效应问题,保障处理器模组低温稳定运行 [1]
拥有这3大科技牛策略,轻松跑赢90%基金经理
格隆汇APP· 2025-10-01 17:4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由科技成长主线主导,包括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相关投资策略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2] - 展望第四季度,科技成长板块仍将是市场核心,半导体、AI算力、机器人、消费电子端侧四大方向值得超配,可兼顾双创弹性与龙头红利 [2] Q3回顾与超额收益策略 - 策略一:把握机构资金主导的科技牛行情,Q3两融余额从1.8万亿元飙升至2.4万亿元,科技股融资占比超过60% [3][4] - 行情验证显示寒武纪股价上涨120%、海光信息上涨78%、工业富联上涨218%,科创50指数季度涨幅达49% [4] - 策略二:聚焦中美在AI和半导体领域的竞合关系,美国技术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英伟达供应链的胜宏科技上涨112%、中际旭创上涨176%,国产替代方向的中微公司上涨64%、拓荆科技上涨69% [6][7] - 策略三:利用双创板块(创业板、科创板)的政策红利和流动性优势,结合主题ETF分散风险,科创50ETF上涨48%、双创50ETF上涨65%、科创芯片ETF上涨65% [9][10] Q3重点投资机会与个股表现 - 机会一:出海三链(达链、特斯拉链、果链)受益于全球化需求复苏与国产替代,中际旭创上涨117%、胜宏科技上涨112%、三花智控上涨83%、工业富联上涨218%、立讯精密上涨87% [13][14] - 机会二:机器人核心标的因量产预期需求暴增,消费电子端侧AI落地形成双重利好,浙江荣泰上涨143%、卧龙电驱上涨144%、安培龙上涨117% [16] - 机会三:半导体与国产芯片板块,算力芯片国产化率达70%,政策、技术、需求三重共振,中芯国际上涨65%、华虹公司上涨45%、中微公司上涨50%、寒武纪上涨120%、海光信息上涨95% [18][21][22] - 机会四:果链重估采用“3链合1”逻辑,结合AI手机、AI服务器、机器人,工业富联上涨218%、领益智造上涨89%、立讯精密上涨87%、长盈精密上涨94%、蓝思科技上涨50% [23][24][25] - 机会五:泛科技领域包括固态电池、核聚变、商业卫星等,宁德时代上涨60%、先导智能上涨150%、上海洗霸上涨93%、中国卫星上涨29% [27][28] Q4展望与布局方向 - 宏观环境友好,美联储Q4预计降息50个基点,国内降准概率70%,十五五规划中期评估与中美元首会晤可能缓解技术限制 [31] - 产业端硬科技资本开支增速超25%,英伟达B200芯片量产、中芯扩产、特斯拉OptimusGen3落地构成利好 [31] - 九大黄金布局方向包括科技自主(国产算力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海外映射(特斯拉链、达链、果链)、机器人、消费电子端侧、AI应用、泛科技(固态电池、核电、智驾等)、新能源/军工/创新药细分龙头、顺周期(有色、券商)以及消费医药白马 [32][34]
聊一聊液冷
傅里叶的猫· 2025-08-31 23:18
芯片功耗增长趋势 - 英伟达B200芯片功耗达1200瓦,B300芯片提升至1400瓦,下一代Rubin芯片预计达1800瓦,2027年Rubin Ultra可能高达3600瓦,机柜总功率将是B300的14倍 [2] - AMD GPU功耗从MI300系列700-750瓦增至MI325系列1000瓦、MI355系列1400瓦,未来MI375系列预计达1600瓦 [2] - AMD和Intel的CPU功耗增长较温和,维持在400-600瓦之间 [3] 液冷系统核心部件升级 - GB200采用大冷板设计,含36个GPU冷板和9个CPU冷板共45块,单价600-700美元;GB300转向小冷板设计,总数增至117块(72个GPU冷板、36个CPU冷板、9个交换机冷板),单价降至200-300美元,总价值量提升 [4] - GB200使用OCP标准UQD04快接头,GB300升级为英伟达自研NVQD03,数量几乎翻倍且单价提高,总价值量约为GB200两倍 [4] - GB200管路使用PT/EPDM软管价值量1000-1500美元,GB300可能采用波纹管或不锈钢管价值量增至2000-3000美元 [4] - GB300液冷系统总价值量从GB200的78万美元增至90-100万美元,涨幅约20% [4] 冷却分配单元(CDU)市场差异 - 国内市场因电力成本低倾向高功耗CDU(1500-2000瓦),北美、欧洲和东南亚青睐分液器式CDU,主流规格70千瓦和150千瓦单台价值分别约3万美元和3.5-4万美元 [5] - 机柜式CDU最大容量达2000千瓦,可灵活适配高功耗机柜,如150千瓦CDU匹配120-130千瓦NBL72机柜 [5] - 国内GPU市场因单卡性能限制形成"密度堆量"策略,华为CloudMatrix384机柜功耗约为英伟达NVL72机柜4倍,推高液冷需求 [5] 华为与英伟达系统性能对比 - 华为Ascend 910C Cloud Matrix 384系统BF16密集计算性能300 PFLOPS,高于英伟达GB200 NVL72的180 PFLOPS,达1.7倍 [6] - 华为系统HBM容量49.2 TB,高于英伟达13.8 TB,达3.6倍;HBM带宽1229 TB/s,高于英伟达576 TB/s,达2.1倍 [6] - 华为系统总功耗559,378瓦,高于英伟达145,000瓦,达3.9倍;每TFLOPS功耗1.87瓦,高于英伟达0.81瓦,达2.3倍 [6] 国内液冷市场趋势 - 2024-2025年国内新建数据中心将大规模采用国产GPU卡,液冷系统几乎成为标配 [7] - 部分客户通过改造英伟达游戏卡堆叠算力构建高密度算力机群,进一步推高液冷需求 [7] - 冷板和快接头定制化需求突出,不同平台需不同设计;快接头标准受OCP UQD系列和英伟达NVQD标准影响,Intel正牵头兼容性测试推动行业标准化 [7] 台资与陆资厂商竞争格局 - 台资厂商(如酷冷大师、AVC、台达)凭先发优势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行业领先,液冷部件占机柜价值量20%-30%,客户因高风险维持高供应链粘性 [8] - 陆资厂商(如英维克)在成本和定制化具竞争力,CDU和柜内部件成本比台资低20%-30%,响应速度更快且愿接受高度定制化需求,核心设计能力不逊色 [8] 液冷技术挑战与创新 - 双向冷板处于试样阶段,存在压强增大、冷板变形和相变稳定性问题 [9] - 浸没式液冷氟化液成本高达其他冷却液3-4倍,年挥发量15%-20%,且存在环保和毒性问题,限制大规模应用 [9] - 市场正回归新型矿物油研究,通过优化配方提升流速和解热能力,平衡成本与性能 [9]
AI带来的液冷投资机会
2025-08-14 22:4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液冷技术(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AI PC)[1][6][7] - 公司:英伟达(B200/B300/GB200/Rubin系列芯片)、Vertiv(CDU产品)、国产厂商(电路板、快接头、CDU等领域)[1][3][19][23][2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液冷技术成为主流散热方案** - 英伟达B200/B300芯片TDP达1,200-1,400瓦,远超风冷散热上限(700瓦)[1][2][5] - GB200的ML72机柜TDP达120-130千瓦,液冷PUE指标更低(1.05-1.15 vs 风冷1.3-1.5)[1][2][11] - 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密度:2023年20.5千瓦 → 2029年预计超50千瓦,英伟达Rubin芯片将推动GPU功率超一兆瓦[8] **2 液冷技术应用与市场增长** - **数据中心液冷方案**:冷板式(65%份额)、浸没式(34%)、喷淋式(1%)[1][4][12] -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201亿元(+84.4%),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1][4] - **其他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AI PC(高功率密度散热需求)[6][7] **3 液冷技术优势** - **空间利用率**:GP200NV 272机柜八卡方案高度仅2U,节省80%空间[3][11] - **散热效率**:冷板式可散掉70%-75%热量(需混合风冷补充)[3][11] - **节能环保**:PUE指标显著低于风冷(1.05-1.15 vs 1.3-1.5)[1][2] **4 液冷技术核心零部件与价值量** - **V272机柜液冷零部件价值量**:8.4万美元(液冷板占43%、CDU占35.8%)[3][22] - **关键组件**:液冷板(铜质为主)、快接头(UQD)、CDU、机柜管路(manifold)[16][17] - **CDU分类**:机柜内CDU(降温功率80千瓦) vs 独立机架外CDU(800-2,000千瓦)[19] --- 其他重要内容 **1 技术发展趋势** - 英伟达从H100(风冷)→B200/B300(液冷)过渡,机柜功率密度从40千瓦→120-130千瓦[5][9] - GB200机柜设计采用n+1冗余CDU(如Vertiv 1,350千瓦CDU支持8个130千瓦机柜)[23] **2 国产厂商机会** - 关注已获北美认证或订单的厂商(电路板、快接头、CDU代工)[25] - 送样测试阶段厂商(电能板、manifold连接器)兼具稳定性与增长性[25] **3 市场转折点** - 2024年3月英伟达GPU200液冷方案提出后需求激增,2025年GB200/GP300出货推动液冷渗透[24] - 北美Vertiv业绩超预期,台系厂商AVC 2025年7月收入同比+92%[24]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1,200-1,400瓦(B200/B300 TDP)[1] - 120-130千瓦(GB200机柜TDP)[1] - 201亿元 → 300亿元(2024-2025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1][4] - 8.4万美元(V272机柜液冷零部件价值量)[3][22]
天风国际:AMD(AMD.US)涨价却帮助英伟达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1:01
AMD AI芯片调价及市场反应 - AMD考虑将Instinct MI350系列AI芯片平均售价从1.5万美元上调至2.5万美元,涨幅高达70% [1] - 调价消息公布后AMD股价周一收涨4.32%,续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对调价反应积极,主要关注利好因素而忽略潜在利空 [1]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 从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工厂采购的芯片成本比台湾生产的高5%至20% [3] - 亚利桑那州工厂芯片良率已与台湾工厂相当 [3] - 预计年底前获得首批美国制造芯片,可规避半导体进口关税影响 [3] 财务预测与市场前景 - 汇丰银行预计AMD 2026年AI芯片收入将达到151亿美元,较此前96亿美元预测大幅增长 [6] - 预测反映AI计算需求强劲增长及AMD市场份额扩大趋势 [6] - MI350系列产品契合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 [6] 技术规格与竞争格局 - Instinct MI350X和MI355X配备288GB HBM3E内存,带宽8TB/s [9] - MI355X峰值计算性能达20PF(FP8/FP6/FP4),功耗高达1400W [9] - 行业仍以CoWoS路线为主,因CoWoP方案存在成本控制和良率挑战 [8][9] - 国内PCB厂商短期内难以通过CoWoP方案实现弯道超车 [9] 行业技术路线分析 - CoWoS路线优势在于成本效益,尽管ABF载板产能紧张 [8] - 直接芯片集成PCB方案面临热膨胀系数匹配和良率控制难题 [8] - 系统级故障成本较高制约了替代技术路线发展 [8]
AMD将重启对华AI芯片出口,特朗普政策变了?
第一财经· 2025-07-16 11:17
美国AI芯片对华出口政策变化 - 美国商务部将对AMD的AI芯片MI308许可证重新审查 可能重启对华出口 AMD股价一度上涨超过7% [1] - 今年4月 AMD因MI308对华出口管制损失8亿美元 [2] - 英伟达CEO表示H20芯片将获得美国许可 重新启动对华销售 [2] 芯片厂商应对策略 - 英伟达和AMD均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特定芯片 以应对美国出口管制规定 [2] - 英伟达为向中国销售H20芯片 取消了部分功能 包括减少GPU核心数量和降低带宽 [2] - 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芯片已开始安装 下半年批量出货 2027年将推出下一代Vera Rubin芯片 [3] 中国市场反应 - DeepSeek R1的成功推出意味着H20性能对中国公司已足够 [2] - 中国已具备自主研发AI芯片和构建AI基础设施的能力 多家企业有相关产品开发 [2] - 分析师建议中国企业继续多元化选择 以保护供应链安全性 [3] 美国政策意图 - 美国商务部长解释政策转向是为了让中国企业形成对美国技术依赖 [2] - 美国目前仅允许向中国出售性能"第四好"的芯片 [2] 行业观点 - 分析师认为美国AI芯片重启销售后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3] - 中国企业应保持供应链多元化 做到进退有余 [3]
华尔街到陆家嘴精选丨美股上行天花板在哪?特朗普将对铜和药品征税!GEV是“最强盈利增长股”?英伟达股价创新高!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09 09:33
标普500指数目标位上调 - 高盛将标普5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预期从20.4倍上调至22倍,同时将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回报预期分别上调至+3%、+6%和+11%,对应新目标位分别为6400点、6600点和6900点 [1] - 高盛维持今明两年标普500指数每股收益增长7%的预测,但指出关税水平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关键的下行风险 [1] - 高盛建议超配软件和服务、材料、公用事业、媒体和娱乐以及房地产 [1] - 美银上调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位至6300点,12个月目标为6600点 [1] - 瑞银研报称,自2022年10月12日启动的美股牛市已持续33个月,突破长期牛市平均1105天的生命周期,本轮行情累计上涨69% [1] 美股上涨逻辑 - 当前美股的上涨逻辑已明显转向"业绩+流动性"双轮驱动 [2] - 市场聚焦于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微软)二季度业绩是否超预期,AI商业化落地持续验证成长性 [2]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CME利率期货显示概率达78%),推动估值扩张 [2] - 投资者认为关税影响可控,因科技企业供应链全球化程度高且定价权强,而传统制造业的关税成本已部分被汇率对冲 [2] - 科技龙头基本面持续向好,未来仍有带动美股向上潜力 [2] 铜和药品关税 - 特朗普表示准备对进口的铜征收50%的关税,而制药商至少还会有一年的时间才会面临海外产药品200%的畸高税率 [3] - 美国铜价在7月8日飙升至历史新高,纽约期铜合约涨幅一度达到17%,创下至少自1988年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 [4] - 美国是铜的净进口国,净进口铜占其需求的36%,智利是美国最大的铜进口来源国 [4] - 铜是许多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如半导体、建筑和能源等,关税可能导致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4] 铜供应短缺风险 - 普华永道报告称,到2035年,全球32%的芯片产能可能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铜供应中断而受影响,这一比例是当前水平的四倍,到2050年将达到42%-58%之间 [3] - 智利作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正因缺水问题面临产量放缓,预计到2035年其75%的铜产量将面临中断风险,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90%-100% [3] - 全球芯片行业17个供货国中多数将面临干旱风险,铜供应中断风险将波及全球所有主要芯片制造地区 [3] - 铜作为芯片电路中数十亿导线的核心材料,短期内尚无性价比相当的替代品 [4] GE Vernova盈利增长 - 瑞银给予美国电力巨头GE Vernova"买入"评级,目标价614美元,较隔夜收盘价530.18美元仍有15.8%上升空间 [5] - 受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激增及供应紧张驱动的发电周期提振,GE Vernova有望大幅受益 [5] - 瑞银预计其未来五年复合盈利增速达70%,为全球上市公司中最高预估 [5] - GE Vernova股价隔夜盘中创出新高,去年涨幅达185%,今年涨幅超61%,4月7日以来涨幅超95% [6] - 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占比已从2020年的1%飙升至2025年的8% [6] 英伟达股价创新高 - 英伟达股价隔夜报收160美元,创历史新高 [7] - Wedbush证券的报告称,英伟达B200芯片需求持续超出供应能力,未来季度仍有增长空间 [7] - 花旗将英伟达目标股价上调至190美元,预计2025年相关需求将为英伟达带来数十亿美元营收 [7] - 花旗将2028年AI计算市场和网络设备市场的总可寻址市场(TAM)预期分别上调至5630亿美元和1190亿美元 [7] - 英伟达B200芯片的供不应求现象凸显了其在全球AI算力市场的统治地位 [8] 亚马逊会员日销售额 - Adobe预计,今年的亚马逊Prime会员日期间,美国在线消费额将达创纪录的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9] - 移动端购物预计将贡献125亿美元销售额,占比52.5% [9] - 生成式AI带来的流量预计同比增长3200%,"先买后付"服务使用率预计升至线上支出的8% [9] - 预计服装折扣最大,达24%,电子产品折扣为22% [9] - 亚马逊将会员日销售窗口延长至96小时 [9]
韦德布什亚洲供应链调研:英伟达(NVDA.US)B200芯片供不应求 未来增长空间仍存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08:42
半导体行业 - 英伟达B200芯片需求持续超出供应能力 未来季度仍存在增长空间 [1] - 英伟达基于B200的PCIe解决方案供应紧张 公司优先出货GB200系列 [1] - 策略调整利好模型构建商 NeoCloud 超算中心及主权数据中心对英伟达服务器的需求 [1] - 戴尔第二季度业绩预期强劲 技嘉销售额增长 纬创5月业绩超预期 [1] - 非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器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但趋势能否延续至2025年尚待观察 [1] - AMD在CPU插槽市场份额可能在2025年实现显著扩张 需等待MI350产品市场反馈确认 [1] 硬盘市场 - 西部数据和希捷科技有望受益于需求增长 [2] - 磁头产能受限且行业暂无扩产计划 未来季度硬盘供应短缺或成常态 [2] - 供应短缺为厂商提价和利润率提升创造条件 [2] - 垂直磁记录技术产能优势使西部数据短期受益更明显 [2] - 希捷将更多产能转向热辅助磁记录技术 2026年希捷更具竞争优势 [2] 市场观察 - 亚洲基金经理对美国股市近期强势表现普遍感到意外 [2] - 受访者担忧美国潜在政策风险 特别是互惠关税政策延期及对马来西亚 泰国GPU出口实施限制 [2]
OpenAI甩开英伟达,谷歌TPU“横刀夺爱”
36氪· 2025-07-03 07:10
行业动态 - 英伟达超越微软重夺全球市值第一宝座 [1] - OpenAI计划采购谷歌TPU芯片以替代部分英伟达GPU [1][3] - 谷歌TPUv5p因低成本特性获苹果和OpenAI订单 [5][13] 技术对比 - 英伟达B200芯片拥有2080亿晶体管、192GB HBM3E内存、8TB/s带宽,FP8/FP6性能达20PFLOPS,是H100的2.5倍 [3] - 谷歌TPUv5p单价仅数千美元,远低于英伟达DGX B200服务器50万美元售价 [5][8] - TPU专为AI计算优化,采用脉动阵列设计,比通用GPU更高效且成本更低 [8][11] 市场趋势 - 英伟达Blackwell GPU未来12个月产能已被预订一空 [5] - 行业需求从"预训练"转向"推理",TPUv5p因支持混合精度更适配推理场景 [13][15] - DeepSeek开源模型推动AI厂商转向智能体和应用开发,降低训练算力需求 [13][15] 企业策略 - OpenAI通过采购TPU实现算力供应多元化,减少对英伟达依赖 [3][5] - 谷歌TPU商用化突破"自家玩具"定位,获大厂订单 [3][13] - 国内AI厂商或受益于TPU替代GPU的可行性 [15] 产品定价 - OpenAI GPT-3输入/输出定价为10美元/40美元每百万tokens [5] - 谷歌Gemini 2.5 Pro输入/输出定价仅1美元/4美元每百万token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