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7

搜索文档
想活过2025年的车企,应果断挥刀砍向自己冷门的包袱
36氪· 2025-07-02 18:49
明星车企销量表现 - 小鹏汽车6月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3.24% [1][2] - 蔚来6月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17.5%,环比增长7.29% [1][2] - 阿维塔6月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17%,但环比下滑20.47% [1][2] - 理想汽车6月销量3.63万辆,环比下滑11.2% [2] - 零跑汽车6月销量4.8万辆,环比增长6.55% [2] 冷门车型市场现状 - 小鹏P7 5月销量仅82辆,较2022年巅峰时期月销9183辆大幅下滑 [3][5] - 蔚来EC7 5月销量94辆,ES7等多款车型月销量仅为个位数 [3][10] - 大众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等车型月销量不足10辆 [10] - 冷门车型占用大量研发生产资源,难以转化为实际收益 [3][11] 冷门车型成因分析 - 定位失误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如蔚来ES7夹在ES6和ES8之间 [11] - 战略模糊导致产品线混乱,内部竞争激烈 [11] - 配置更新滞后或定价不合理,如小鹏P7被竞品取代 [13] - 消费者因信息差被动购买冷门车型 [21] 消费者选择冷门车型动机 - 追求个性表达,避免撞款 [14][16] - 看重热门品牌的售后保障 [14][16] - 品牌情怀驱动,如大众、沃尔沃老车主支持冷门车型 [17][19] - 换电服务等特色功能吸引消费者 [16] 车企面临的经营压力 - 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Q4的47.3%下降至2025年Q1的47.3% [21][23] - 蔚来2024年净亏损226亿元,2025年Q1亏损同比扩大30.2%至67.5亿元 [23][26] - 小鹏2024年亏损96.7亿元,2025年Q1负债增加134亿元 [26][28] - 车企需达到年产销50万辆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29] 车企战略调整方向 - 剔除冷门车型可优化资源分配,集中发展核心车型 [29] - 需做好停产车型的售后兜底,如理想ONE的终身服务承诺 [29]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车企需果断"断舍离"以提升盈利能力 [29]
哪吒汽车轰然倒塌,下一个是谁?
新浪财经· 2025-05-16 18:57
哪吒汽车的战略失误 - 公司初期以低价策略切入网约车市场,2021年销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60%,但后续因战略定位混乱导致增长停滞 [1] - 产品矩阵缺乏逻辑性,从哪吒V到S系列再到GT,盲目扩张高端市场却未能摆脱低价标签,品牌天花板受限 [2] - 哪吒S开发仓促,智能驾驶系统未完成即上市,月销量目标5000辆但实际表现远低于预期,供应商合作低效 [2] 零跑汽车的对比优势 - 零跑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通过T03、C01、C11形成清晰产品阶梯,2024年销量达29.3万辆并实现单季度盈利 [3][4] - 采用全域自研策略降低成本,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哪吒 [4] 成本控制与研发问题 - 哪吒2021-2022年研发投入60亿元但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水平仅达行业平均 [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过高(单车成本超万元),但软件优化不足,供应商合作低效导致资源浪费 [5][6] - 供应链分散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接近理想汽车的两倍,缺乏规模效应 [7] 融资与资金压力 - 哪吒融资总额仅百亿级别,远低于小鹏等竞争对手,资金不足限制战略容错空间 [7] - 蔚来虽亏损超千亿,但通过中东和安徽国资融资66亿美元,资金储备更充足 [8] 产品力与市场竞争 - 哪吒2022年推出的GT系列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原有V系列因技术落后失去竞争力 [8] - 蔚来ET5和乐道因产能问题错失销量,多品牌策略未提振销量,资源分配不合理 [9] 蔚来的战略缺陷 -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不通用(蔚来/乐道/萤火虫需独立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9] - 主品牌放弃20-30万元黄金价格带,ET5定价接近30万导致市场覆盖不足 [10] - 产品规划浪费明显,如双电机、4颗Orin芯片等过度配置未优化,零部件复用率低 [11][12] 行业对比与教训 - 理想通过平台化设计(L7/L8/L9零部件复用率70%)实现成本优化,与蔚来形成鲜明对比 [12] - 小米汽车以百亿级投入实现销量超越蔚来,凸显效率差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