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蔚来ES7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困局,BBA折戟!电车沦为杂牌,差在哪儿?
搜狐财经· 2025-10-03 22:46
文章核心观点 - 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遭遇严重困境,表现为销量与利润大幅下滑,其电动车产品被市场边缘化,品牌价值受损 [1][2][4] - 困境根源在于品牌认知固化、产品力存在硬伤、价格策略失效以及技术底蕴遭质疑,导致在与中国新势力品牌的竞争中全面落后 [2][4] - 公司正通过调整战略、加速本土化合作等方式寻求突围,但面临时间紧迫、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挑战,亟需彻底革新以重塑用户体验和对豪华的定义 [6][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宝马暴跌83.8%,奔驰跌55.8%,奥迪跌37.5% [1] - 全球市场萎缩,中国市场表现尤其惨烈,宝马在华销量下滑15.5%,奔驰跌14%,奥迪跌10.2% [1] - 电动车型销量表现更糟,奔驰纯电销量下降31%,奥迪下降23.5%,仅宝马电动增长18.5%但难掩整体颓势 [1] - 2024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前四名为理想L9、蔚来ET7、ES7、ES6,不见公司身影 [4] 品牌与价格策略 - 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认知固化,仍视其为燃油车王者,电动车被视为过渡品,甚至被贴上"杂牌"标签 [2] - 价格战策略失效,宝马i3优惠超10万,奥迪e-tron打6折,奔驰EQE降价16万,但大幅降价反而伤害了品牌价值 [2] - 当公司电动车售价跌至与国产中高端车同区间(如奥迪Q4 e-tron至25万区间),其豪华光环黯淡,消费者转向配置更高的国产车 [2] 产品与技术竞争力 - 公司电动车多基于"油改电"平台,存在空间局促、底盘布局不合理等先天不足 [4] - 智能化是明显短板,表现为车机卡顿、操作逻辑不佳、L2级辅助驾驶不稳定,与理想L9流畅座舱、问界M5鸿蒙系统相比像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4] - 配置策略吝啬,基础舒适功能常需选装,而国产车已将空气悬架、激光雷达等列为标配,重塑了价值标尺 [4] - 技术底蕴遭质疑,如宝马iX机舱线束杂乱、奔驰电机故障频发、奥迪智能驾驶落后,甚至部分车型仍使用有刷电机等落后技术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应对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在2025年已超过50%,市场竞争白热化,新势力品牌如理想目标年销70万辆,鸿蒙智行瞄准百万辆 [6] - 公司正加速本土化以应对,宝马与华为、Momenta合作智能驾驶并计划2026年国产新世代车型,奥迪联手华为推智驾系统 [6] - 公司调整电动化目标,奔驰从"2030年全面纯电"改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 [6] - 电动时代的豪华定义已转变为智能化体验、科技平权和用户共鸣 [6]
小米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二手小米SU7也卖不动了
36氪· 2025-09-19 16:13
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召回范围覆盖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车辆 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2车型共98462辆 BJ7000MBEVR2车型共18425辆 [1]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存在安全隐患 [3] - 公司通过汽车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 [3] 二手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上市初期近53万元起售价 3天锁单1万辆 二手车价一度逼近新车价 [3] - 当前二手车市场出现明显遇冷 车商拒收200公里准新车 27万元收购车辆挂牌27.68万元无人问津 行驶数千公里车辆比出厂价降10万元 [4][9] - 上海二手车交易中心仅停放4台小米SU7 不见SU7 Ultra踪影 与去年整排停放、一抢而空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5] 车商经营状况 - 车商收车标准严苛 要求外观无划痕、无换件、公里数低于2万公里 动用专业设备检测电池健康度 [7] - 车商囤积20多辆小米SU7 目前3台未售出 27万元进货车辆挂牌27.5万元难出手 部分车辆亏损超万元 [9] - 车商陷入降价亏更多、不降卖不动两难境地 报价卡在盈亏线 部分尝试"以租代售"但收效甚微 [11] 市场竞争与产品迭代 - 30万元价格段成为新能源汽车战略要地 特斯拉Model 3改款降价 鸿蒙智行问界M8、享界S9形成贴身竞争 [13] - 小米YU6月上市挤压SU7系列市场空间 消费者产生观望心理 门店销售人员坦言SU7、SU7 Ultra明显不如先前好卖 [15] - 争议事件如碳纤维挖孔机盖问题导致部分车主要求退车 加重消费者疑虑 [17] 保值率与权益问题 - 小米SU7一年保值率达88.91% 远超传统燃油车63.8%和纯电动车54.3%的平均水平 [12] - 首任车主5年免费技术保养、终身免费上门补胎、免费事故道路救援三项核心权益不随车辆转移 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质保及整车质保随车流转 [17] - 权益不明确问题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 车商无法明确答复质保细节 [17]
李斌最新闭门会:蔚来不那么头铁了 该听劝得听劝
新浪科技· 2025-09-05 10:39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业绩呈现增收减亏态势 营收同比增长9%至190.087亿元 调整后净亏损同比收窄9%至41.267亿元[1] - 公司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需满足月交付超5万台/毛利率16%-17%/研发费用20亿元/销售管理费用率10%四大条件[2] - 公司通过坚持纯电技术路线与多品牌战略 结合用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 逐步走出经营低谷[5][16][18]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汽车交付量72056台 同比增长25.6% 环比增长71.2%[8] - 三季度交付指引87000-91000台 同比增长40.7%-47.1% 营收指引218.12-228.76亿元 同比增长16.8%-22.5%[8] - 二季度整车毛利率回升至10.3% 预计四季度随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可达16%-17%[10] 产能规划 - 12月目标实现乐道与蔚来品牌各2.5万台月产能 萤火虫6000台 总月产能达5.6万台[10] -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10575台 10月产能目标1.5万台 全新ES812月产能提升至1.5万台[10] - 四季度季度交付目标15万台 对应月均交付超5万台[10] 技术路线与产品战略 - 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纯电技术路线 目前充换电布局超8000座 通过对外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2][15] - 纯电车型前备箱设计带来240L-777L储物空间优势 源于纯电平台技术质变[14] - 多品牌战略显现协同效应 研发体系支持三品牌共享电机/电驱/电池等底层技术[16] 成本控制措施 - 推行CBU机制控制研发费用 明年季度研发投入维持在20-25亿元 等效原30亿元产出[12] - 通过算力优化(减少GPU采购)与项目优先级排序实现研发提效[12] - 目标四季度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在10% 通过营销范式改革提升人效[11][12]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预计明年一季度行业面临销量淡季与购置税退坡双重压力 销量可能仅为四季度六成或一半[12] - 7月纯电市场同比增长24.5% 增程同比下降11.4% 预示纯电大三排SUV时代到来[15] - 公司需应对持续盈利挑战 通过订单调节与效率提升缓解周期性波动[12]
“蔚小理零”二季报出炉 理想汽车核心财务指标持续领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3:34
核心观点 - 四家造车新势力二季度财务表现分化 理想汽车在营收、毛利率和净利润方面领先 但三季度业绩指引低于预期 而蔚来、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均呈现向好趋势且给出积极展望 [1][2][3][4][7][8] - 新一轮产品竞争即将展开 四家公司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型 特别是在大型SUV细分市场 预计将引发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10][11] 交付量表现 - 二季度交付量排名:零跑汽车134,112辆(第一) 理想汽车111,074辆 小鹏汽车103,181辆 蔚来72,056辆 [2] - 零跑汽车成为季度交付冠军 但理想汽车凭借更高单车均价实现营收反超 [2] - 三季度交付指引出现分化:理想汽车预计9-9.5万辆(同比降幅37.8%-41.1%) 蔚来预计8.7-9.1万辆(创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预计同比增142.8%-153.6% 零跑汽车调高年度目标 [7][8][10] 财务指标 营收表现 - 二季度营收排名:理想汽车302.46亿元 蔚来190.1亿元 小鹏汽车182.7亿元 零跑汽车142.3亿元 [2] - 理想汽车营收领先第二名蔚来超110亿元 其余三家差额不超过50亿元 [2] - 三季度营收指引:理想汽车248-262亿元(同比降38.8%-42.1%) 蔚来218.1-22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预计同比增94.0%-107.9% [7][8] 毛利率表现 - 二季度整体毛利率:理想汽车20.1% 小鹏汽车17.3% 零跑汽车13.6% 蔚来10.0% [3] - 车辆毛利率:理想汽车19.4% 小鹏汽车14.3% 零跑汽车12%(预估) 蔚来10.3% [3] - 毛利率展望:蔚来目标四季度16%-17% 小鹏汽车目标17%-19% 零跑汽车预期全年14%-15% [3] 盈利状况 - 二季度净利润:理想汽车11亿元(环比增69.6%) 零跑汽车1.6亿元 蔚来亏损49.9亿元 小鹏汽车亏损4.8亿元(同环比均收窄) [4] - 盈利记录:理想汽车连续11个季度盈利 零跑汽车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实现盈利 [4] - 蔚来和小鹏汽车均立下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目标 [4] 研发投入 - 二季度研发费用:蔚来30亿元 理想汽车28.1亿元(环比增3亿元) 小鹏汽车22.1亿元(同比增50.4% 环比增11.4%) 零跑汽车10.9亿元(同比增55.5%) [5] - 蔚来未盈利与高研发投入相关 [5] 产品战略与竞争态势 - 新车型布局:零跑汽车下半年投放多款新车包括B05和D系列全尺寸SUV 小鹏汽车四季度发布增程车型小鹏X9(40万元级别) 蔚来明年推出三款大SUV车型(ES9、ES7和乐道L80) 小鹏汽车明后年覆盖10-200万元价格带含全尺寸SUV [10][11] - 增长驱动:蔚来依托多品牌战略 小鹏汽车依靠"一车双能"产品周期和AI智驾技术 零跑汽车通过新车投放 [8][10] - 市场竞争加剧 四家公司将集中在同一细分市场展开"贴身肉搏" [11]
财报横评丨“蔚小理零”二季报出炉:理想营收“遥遥领先”,零跑实现盈利,蔚来、小鹏期待四季度扭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8:36
核心观点 - 四家造车新势力二季度财务表现分化 理想汽车在营收、毛利率和净利润方面领先 但三季度指引低于预期 而蔚来、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呈现向好趋势且给出积极展望 [1][5][7][11][13] - 新一轮产品竞争即将展开 各公司通过多品牌战略和新车型投放争夺市场份额 行业竞争格局可能重塑 [13][16][17] 交付量表现 - 二季度交付量排名为:零跑汽车134,112辆(第一) 理想汽车111,074辆 小鹏汽车103,181辆 蔚来72,056辆 [2] - 零跑汽车成为季度交付冠军 但理想汽车凭借更高单车均价实现营收反超 [2][5] 财务指标对比 - 二季度营收:理想汽车302.46亿元 蔚来190.1亿元 小鹏汽车182.7亿元 零跑汽车142.3亿元 理想领先第二名超110亿元 [5][7] - 整体毛利率:理想汽车20.1% 小鹏汽车17.3%(超过特斯拉17.2%) 零跑汽车13.6% 蔚来10.0% [7] - 车辆毛利率:理想汽车19.4% 小鹏汽车14.3% 蔚来10.3% 零跑汽车12%(预估) [11] - 净利润:理想汽车11亿元(环比增长69.6%) 零跑汽车1.6亿元 蔚来亏损49.9亿元 小鹏汽车亏损4.8亿元(同比环比均收窄) [11] 研发投入 - 蔚来研发费用30亿元 小鹏汽车22.1亿元(同比增长50.4%) 理想汽车28.1亿元(环比增长3亿元) 零跑汽车10.9亿元(同比增长55.5%) [12] 三季度业绩指引 - 理想汽车预计交付量9-9.5万辆(同比减少41.1%-37.8%) 营收248-262亿元(同比降42.1%-38.8%) [13] - 蔚来预计交付8.7-9.1万辆(创历史新高) 营收218.1-228.8亿元 [13] - 小鹏汽车预计交付量同比增长142.8%-153.6% 总收入同比增长94.0%-107.9% [13] - 零跑汽车调高年度销量目标 [13] 产品战略与竞争态势 - 小鹏汽车9月交付量预计突破4万辆 全新P7上市7分钟获1万辆大定 四季度将发布增程车型小鹏X9 [14][16] - 蔚来四季度目标月交付5万辆 明年推出三款大SUV(ES9、ES7和乐道L80) [13][17] - 零跑汽车下半年投放多款新车 包括B05(11月上市)和D系列全尺寸SUV(10月亮相) [16] - 小鹏汽车明后年将覆盖10-200万元价格带 含全尺寸SUV [17] - 四家公司将在大尺寸SUV细分市场直接竞争 [17]
李斌:给很多蔚来车主签字时被要求签这四个字
新浪科技· 2025-08-22 11:54
公司动态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全新ES8见面会上提及用户常要求签名"敢想有为" 反映品牌精神内涵 [1] - 全新第三代蔚来ES8正式开启预售 共推出3款车型 包括6座行政豪华版 6座行政签名版和7座行政豪华版 [3] - 6座行政豪华版和7座行政豪华版整车预售价均为41.68万元 电池租用方式购车为30.88万元起 [3] - 6座行政签名版整车预售价为45.68万元 电池租用方式购车为34.88万元 [3] - 新车将于2025年9月下旬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 [3] 产品信息 - 全新ES8车型包括6座行政豪华版 6座行政签名版和7座行政豪华版三种配置 [3] - 采用电池租用方式购车可降低初始购车成本 较整车购买方式低10.8万元 [3] - 车型定位行政级豪华SUV市场 覆盖不同座位配置需求 [3]
汽车之家用评测引领汽车消费新航向
新华网· 2025-08-12 14:17
汽车行业测试与消费趋势 - 汽车消费需求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推动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 市场变化重塑汽车消费价值链并调整流量池分配 [1] - 消费者需要更精准客观的购车决策依据以服务多元化出行需求 [1] - 汽车之家通过《超级测试-冬季实验室》开发双温区测试 探寻供需新桥梁并推动新能源汽车选购消费浪潮 [1] 测试设计与执行 - 2022年测试涵盖58款热门新能源车型 包括44款纯电动和14款增程/插电车型 覆盖主流合资及国产品牌 [2] - 测试横跨北京和呼伦贝尔双气候带 征集超过20000条真实用户需求样本 [2] - 测试包含4款未交付新车(极氪009 雷达RD6 哪吒S 集度ROBO-01)用于产品诊断和优化 [2] - 双温区测试包含21个项目 产出1260组测试成绩和超30000条数据 覆盖续航/安全/性能维度 [3] 测试结果与发现 - 纯电动组合资品牌在低温测试上榜率高于国产 增程/插电组全部为国产品牌 [4] - 极寒测试中纯电动组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官方续航达成率均值均为45.2% [4] - 中国品牌在极寒续航前十名占6席 前二十名占14席 增程/插电领域展现绝对优势 [4] - 北京低温测试纯电续航均值425.8公里 达成率71.8% 保时捷Taycan以104.5%居首 [5] - 极寒环境下奔驰EQS续航达成率66.5% 部分车型不足40% 增程/插电组保电油耗变化幅度达43.49% [5] 评测体系创新 - 导入EV AH-100纯电动车评价体系和iV-Rating智能汽车评价体系 以数字化评分突破行业壁垒 [11] - 通过20000+车主共创形成真实数据库 加入地库坡道/语音控制/积雪道路等多维场景测试 [12] - 测试揭示影响冬季续航的核心因素:电池耐冻性 暖风空调能耗 温控系统 轮胎及风阻 [9] 行业影响与平台战略 - 汽车之家通过符合国情的测评体系引导行业技术升级 倒逼品牌追求技术卓越 [10] - 平台品牌升级为"看车 买车 用车 换车" 全场景覆盖用户生命周期闭环 [13] - 测试IP推动行业透明度 数字化数据和技术沉淀成为行业关键资产 [14]
想活过2025年的车企,应果断挥刀砍向自己冷门的包袱
36氪· 2025-07-02 18:49
明星车企销量表现 - 小鹏汽车6月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224%,环比增长3.24% [1][2] - 蔚来6月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17.5%,环比增长7.29% [1][2] - 阿维塔6月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17%,但环比下滑20.47% [1][2] - 理想汽车6月销量3.63万辆,环比下滑11.2% [2] - 零跑汽车6月销量4.8万辆,环比增长6.55% [2] 冷门车型市场现状 - 小鹏P7 5月销量仅82辆,较2022年巅峰时期月销9183辆大幅下滑 [3][5] - 蔚来EC7 5月销量94辆,ES7等多款车型月销量仅为个位数 [3][10] - 大众ID.7 VIZZION、智己L7、埃安AION LX等车型月销量不足10辆 [10] - 冷门车型占用大量研发生产资源,难以转化为实际收益 [3][11] 冷门车型成因分析 - 定位失误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如蔚来ES7夹在ES6和ES8之间 [11] - 战略模糊导致产品线混乱,内部竞争激烈 [11] - 配置更新滞后或定价不合理,如小鹏P7被竞品取代 [13] - 消费者因信息差被动购买冷门车型 [21] 消费者选择冷门车型动机 - 追求个性表达,避免撞款 [14][16] - 看重热门品牌的售后保障 [14][16] - 品牌情怀驱动,如大众、沃尔沃老车主支持冷门车型 [17][19] - 换电服务等特色功能吸引消费者 [16] 车企面临的经营压力 - 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Q4的47.3%下降至2025年Q1的47.3% [21][23] - 蔚来2024年净亏损226亿元,2025年Q1亏损同比扩大30.2%至67.5亿元 [23][26] - 小鹏2024年亏损96.7亿元,2025年Q1负债增加134亿元 [26][28] - 车企需达到年产销50万辆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29] 车企战略调整方向 - 剔除冷门车型可优化资源分配,集中发展核心车型 [29] - 需做好停产车型的售后兜底,如理想ONE的终身服务承诺 [29]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车企需果断"断舍离"以提升盈利能力 [29]
哪吒汽车轰然倒塌,下一个是谁?
新浪财经· 2025-05-16 18:57
哪吒汽车的战略失误 - 公司初期以低价策略切入网约车市场,2021年销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60%,但后续因战略定位混乱导致增长停滞 [1] - 产品矩阵缺乏逻辑性,从哪吒V到S系列再到GT,盲目扩张高端市场却未能摆脱低价标签,品牌天花板受限 [2] - 哪吒S开发仓促,智能驾驶系统未完成即上市,月销量目标5000辆但实际表现远低于预期,供应商合作低效 [2] 零跑汽车的对比优势 - 零跑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通过T03、C01、C11形成清晰产品阶梯,2024年销量达29.3万辆并实现单季度盈利 [3][4] - 采用全域自研策略降低成本,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哪吒 [4] 成本控制与研发问题 - 哪吒2021-2022年研发投入60亿元但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水平仅达行业平均 [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过高(单车成本超万元),但软件优化不足,供应商合作低效导致资源浪费 [5][6] - 供应链分散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接近理想汽车的两倍,缺乏规模效应 [7] 融资与资金压力 - 哪吒融资总额仅百亿级别,远低于小鹏等竞争对手,资金不足限制战略容错空间 [7] - 蔚来虽亏损超千亿,但通过中东和安徽国资融资66亿美元,资金储备更充足 [8] 产品力与市场竞争 - 哪吒2022年推出的GT系列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原有V系列因技术落后失去竞争力 [8] - 蔚来ET5和乐道因产能问题错失销量,多品牌策略未提振销量,资源分配不合理 [9] 蔚来的战略缺陷 -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不通用(蔚来/乐道/萤火虫需独立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9] - 主品牌放弃20-30万元黄金价格带,ET5定价接近30万导致市场覆盖不足 [10] - 产品规划浪费明显,如双电机、4颗Orin芯片等过度配置未优化,零部件复用率低 [11][12] 行业对比与教训 - 理想通过平台化设计(L7/L8/L9零部件复用率70%)实现成本优化,与蔚来形成鲜明对比 [12] - 小米汽车以百亿级投入实现销量超越蔚来,凸显效率差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