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蜜雪冰城柠檬水
icon
搜索文档
当一座县城有了“胖东来”
虎嗅APP· 2025-07-21 19:03
消费趋势 - 消费升级呈现"自下而上"特征 本土品牌如蜜雪冰城 胖东来等从低线城市向全国扩张 取代国际大牌下沉策略 [3] - 县城高端水果价格被胖东来调改超市拉低 山竹9 9元/斤 榴莲20多元/斤 打破本地连锁水果店车厘子70-80元/斤的垄断 [9] - 县城女装市场出现两极分化 部分店铺将普通裙子标价4位数 同时出现69-99元低价店铺 [9] 零售业态 - 胖东来调改超市在县城呈现本土化变异 商品陈列与SKU高度复制但服务风格保留湖南特色 如取消试吃区域 [4][6][7] - 即时零售在县城渗透率低 居民更倾向线下购物 5分钟生活圈内有3家24小时便利店 外卖平台仅作为补充 [28][29][31] - 烘焙行业出现消费平权现象 县城网红面包店定价与北京同款产品仅差0 8元 但拒绝雇佣排队营造虚假繁荣 [32][34][36] 内容产业 - 短视频成为县城主流娱乐方式 覆盖教培机构 餐饮店等场景 中老年妇女通过短剧填补闲暇时间 [10][11][13] - 本地三农类短视频账号崛起 如"湘妹心宝"模仿李子柒 "梅山大集"专注农产品直播带货 但行业呈现一九分化 [16][17] 教育市场 - 县城教培机构教学质量超越一线城市 用北京1/3价格提供更严格培训 学生每周课程达十几节 [18][19] - 省重点中学与新建私立学校吸引乡镇家庭迁入县城 形成教育移民潮 带动房地产需求 [21] 区域经济 - 县城土地财政模式面临转型 体制内待遇缩水 部分单位月薪不足3000元 房企停发福利 [39] - 消费分层明显 高端会所与贫困农户并存 豪车车主与无业人员共处160万人口的小型社会 [38]
河南F4,没有人能逃得过
华尔街见闻· 2025-07-03 18:25
河南企业家群体崛起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登顶河南首富,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4]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短暂登顶河南首富,与蜜雪冰城、胖东来共同构成新兴商业群体[4][5] - 这批企业家无显赫背景,但通过供应链改造和情绪把握重塑中国消费格局[6] 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蜜雪冰城 - 97.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94.3%)和设备(3.3%),服务收入仅占2.4%[18] - 4.6万家门店采用"卖铲人模式",规避餐饮业口味依赖与厨师流失风险[19] - 主打性价比策略,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成为"穷鬼快乐水"[8][9] 泡泡玛特 - LABUBU玩偶创造社交货币价值,成为全球潮流符号[10] - 通过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身份认同需求,3000亿市值获投资人青睐[10][11] - 依托东莞等地强大供应链实现全球快速铺货[22] 胖东来 - 2024年创近170亿元销售额,单店收入超同行[14] - 提供极致服务:免费纸杯热水、宠物暂存、老花镜等[13] - 员工福利包括中上水平工资、"不开心假"和"委屈奖"[14] 行业趋势与影响 - 河南消费企业崛起代表中国商业向产业深度和人文关怀转型[7]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市值分别超2000亿港元和3500亿港元[23] - 与湖南茶颜悦色等形成对比,河南成为新消费高地[16][17] 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通过原料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20] - 胖东来自建工厂保障商品质量[22] - 三家企业均依托强大供应链体系支撑业务扩张[22]
几个河南人,拿捏时代情绪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20:00
河南企业家崛起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4亿元身家登顶河南首富,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 [2]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短暂登顶河南首富,公司市值上升带动身价水涨船高 [2]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等企业创始人无显赫背景,但通过供应链改造和情绪把握重塑消费格局 [2] 企业核心策略 - 蜜雪冰城定位性价比,2元冰淇淋和4元柠檬水吸引年轻消费者,成功押注"穷鬼经济" [4] - 泡泡玛特通过LABUBU玩偶创造社交货币价值,满足全球中产消费者身份认同需求 [5][6] - 胖东来提供极致服务,如免费纸杯、宠物暂存地、老花镜等,2024年创下近170亿元销售额 [7][8]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 - 蜜雪冰城97.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出售原材料和设备,4.6万家门店采用标准化操作模式 [10] - 胖东来自营商品如酱油来自自有工厂,与京东物流合作建设供应链产业基地 [11] - 泡泡玛特依托东莞潮玩供应链,LABUBU玩偶快速进入全球市场并本土化 [11]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蜜雪集团股价533港元/股,市值超2000亿港元;泡泡玛特股价258.2港元/股,市值近3500亿港元 [12]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被称为"新消费三杰",股价居高不下 [12] - 泡泡玛特IP生命周期短暂,此前曾因爆火IP青黄不接陷入低迷 [13] 行业趋势 - 河南消费企业如巴奴火锅、锅圈食汇排队IPO,代表中原消费崛起 [8] - 河南企业承接时代情绪,提供产业深度、效率与人文关怀结合的多元化样本 [2][9] - 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分别以供应链壁垒和IP壁垒为核心竞争力,但后者更依赖流量逻辑 [12][13]
茅台跌倒,新消费三姐妹却“暴力逆袭”?
钛媒体APP· 2025-06-23 16:09
行业趋势 - 高端白酒市场遇冷 茅台股价下跌 渠道库存积压 年轻人消费习惯改变导致"茅五洋"光环失效 [1][18] - 新消费品牌逆势崛起 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 老铺黄金形成"新消费三姐妹"阵营 分别代表潮玩 茶饮 黄金珠宝三大赛道 [1][2] -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年轻人偏好转向具有情绪价值 社交属性 文化叙事的商品 传统炫耀性消费模式式微 [18][19] 泡泡玛特 - 商业模式从盲盒公司升级为IP生态运营商 构建包含30+自有IP 产品矩阵涵盖盲盒 毛绒 手办等全品类 海外收入占比达38.9% [3][14] - 2024年市值逼近3000亿港元 LABUBU等头部IP形成全球影响力 被泰国公主 韩国明星 Rihanna等名人带货 [3] - 采用内容工业化打法 建立IP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通过MEGA系列 城市限定等策略强化话题性 单月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45天 [14] 蜜雪冰城 - 全球门店突破4.6万家 2024年营收248亿元 净利润44亿元 毛利率保持行业领先 单店平均3个月回本 [3][4] - 极致性价比战略 核心产品定价4元 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原料统一配送 加盟商单店投资门槛仅3万元 [3][7] - 全球化布局加速 在印尼 越南等东南亚市场快速复制 形成类似可口可乐的国民品牌渗透率 [10][14] 老铺黄金 - 2024年业绩爆发式增长 销售额98亿元(+166%) 营收85亿元(+167.5%) 净利润14.7亿元(+254%) 单店平均销售额超3亿元 [5] - 产品策略融合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 采用明代花丝镶嵌 珐琅等工艺 将黄金首饰溢价率提升至奢侈品水平 [4][15] - 渠道布局聚焦高端商场 北京国贸 上海恒隆等标杆项目坪效达行业均值3倍 客群中年轻女性占比超65% [1][16] 增长逻辑 - 三家企业均建立系统化运营模型:泡泡玛特重IP矩阵 蜜雪冰城强供应链 老铺黄金打造文化溢价 摆脱单一爆品依赖 [7][13] - 精准捕捉Z世代核心需求:蜜雪满足"便宜高频" 泡泡玛特提供"微炫耀场景" 老铺黄金打造"文化资产" [9] - 渠道策略差异化:泡泡玛特线下店+抽签App 蜜雪冰城万店覆盖 老铺黄金高端商圈+私域闭环 [10][15] 未来方向 - 泡泡玛特加速IP周边全栈开发 重点拓展毛绒化 互动化产品线 降低盲盒收入占比至60%以下 [14] - 蜜雪冰城继续深耕供应链效率 计划将海外门店占比提升至15% 同步开发预包装食品业务 [10][14] - 老铺黄金瞄准本土奢侈品定位 通过文博联名 限量发行等策略强化收藏属性 客单价目标突破5万元 [16][17]
蜜雪集团年内股价累计暴涨85%,海外门店增速放缓
金融界· 2025-06-10 09:31
公司表现 - 蜜雪集团(02097 HK)年内股价累计上涨85%,6月4日报617 5港元/股续刷上市新高[2] - 公司2024年营收248 29亿元,同比增长22 3%(2023年203亿元)[2] - 2024年毛利80 6亿元(同比增长34 4%),毛利率32 5%(提升3个百分点)[3] - 年内利润44 54亿元,同比增长39 8%(2023年31 87亿元)[3] 市场定位与商业模式 - 聚焦高质平价现制饮品,拥有"蜜雪冰城"茶饮和"幸运咖"咖啡品牌[2] - 采用"原料采购→生产→配送→门店"全链条闭环模式,自建工厂、仓储物流和数字化系统[2] - 通过5-10元价格带产品(如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实现错位竞争,覆盖三四线及乡镇市场[2] - 加盟模式占比99%,98%收入来自向加盟店销售食品设备,仅2%来自加盟费[3] 门店网络 - 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46,479家(中国内地41,584家+海外4,895家)[3][5] - 中国内地门店57 4%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3] - 2024年海外门店增速降至13%(2023年为141%),新增564家[3][6] - 已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现制饮品公司[3] 国际化战略 - 海外布局覆盖11个国家,在4国建立本土化仓储体系[7] - 计划在东南亚建设多功能供应链中心(含生产/研发/培训功能)[7] - 公司调整国际化策略,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运营质量[6] - 面临原材料运输成本高、时效性等供应链挑战[7] 行业地位 -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估值670亿元,排名第62位[2] - 拥有中国现制饮品行业最大规模端到端供应链体系[6] - 生产端覆盖糖/奶/茶/咖/果/粮/料等全品类原材料[6]
59元/位,为什么吃不垮牛肋条自助?
36氪· 2025-05-30 20:14
大众餐饮业商业模式 - 行业核心在于成本控制和门店管理效率,而非口味[1] - 牛肋条自助模式通过极简菜单(仅5-6款牛肋条+3款肉类+基础配菜)实现SKU高度集中[19][20][21][22][23] - 采用全自助服务模式(自取食材+自助烧烤)节省30-50%人力成本[25][26] 牛肋条自助运营策略 - 通过"烤盘制"供应体系限制消费量:必须吃完空盘才能换取新盘[14] - 烤肉品类天然具备饱腹感控制优势,顾客平均食用3-4轮即达饱腹[12][13] - 门店采用超高密度布局(桌间距压缩20-30%)提升坪效[25] 供应链成本优势 - 牛肉批发价从2022年85元/公斤降至60元/公斤,降幅达29%[33] - 2023年国内牛肉供应量增加40万吨(进口+13万,国产+26万)[33] - 某连锁品牌单店日耗30斤牛肉,半年节省采购成本500万元[34] 行业风险因素 - 商业模式严重依赖牛肉价格,2024年4月已出现价格回升[37] - 当前毛利率仅能维持5-8%水平,价格波动3-5%即可能亏损[37][38] - 60%门店采用"二房东"模式运营,租金成本占比达25-35%[25][38] 消费者行为特征 - 69-79元定价创造"牛肉自由"心理溢价,客单价较传统烤肉低40-50%[2][27] - 鲜切明档操作提升价值感知,转化率比普通自助高15-20个百分点[31][32] - 翻台率可达4-5轮/天,但平均用餐时长压缩至70分钟(传统餐饮120分钟)[14][25]
柠檬水被6元倒卖,蜜雪冰城不如顺势在景区搞「雪王摊位」
36氪· 2025-05-26 21:39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柠檬水被博主"战凌云"通过外卖采购后加价转卖至景区,三个半小时获利254元,毛利率达44% [8][16][19] - 该模式利用景区消费场景的空白和蜜雪冰城的品牌效应,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1][13][15] - 连锁餐饮品牌布局地摊经济具有试错成本低、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曝光度等优势 [43][45][46] - 蜜雪冰城拥有4.6万家门店网络,具备填补景区市场空白的供应链基础 [49][50] 商业模式创新 - "战凌云"采用外卖平台进货+保温箱储存的模式,单杯成本3.4元,售价6元,毛利率44% [16][19] - 选址策略聚焦人流密集但缺乏竞品的景区,半小时售出20杯,三小时累计销售98杯 [15][16] - 该模式被网友总结为"低成本摆摊教学指南",包含冷链解决方案和优惠券使用技巧 [18][19] 品牌供应链价值 - 蜜雪冰城产品成为第三方摊贩的供应链来源,冰鲜柠檬水因真材实料形成消费信任 [14][20] - 公司此前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商标侵权,获赔500万元,但对转卖行为暂未明确表态 [21][23][26] - 正规门店已开展移动摊位业务,覆盖学校、地铁口等场景,但景区仍存空白 [30][32][35] 行业趋势观察 - 新茶饮品牌通过摆摊提前拦截消费者决策,应对线下渠道过度饱和问题 [34] - 海底捞、CoCo、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均已试水地摊经济,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37][39] - 地摊经济可反哺门店运营数据,同时实现市场测试和品牌亲和力塑造 [44][46] 市场机会分析 - 景区场景存在显著价格洼地,矿泉水5元/冰棍10元的定价体系为饮品创造溢价空间 [11][12] - 蜜雪冰城若直接布局景区摊位,可利用规模优势实现原价销售和流量垄断 [50][52] - 消费者对标准化连锁品牌的地摊接受度更高,形成对传统摊贩的降维打击 [45]
3个半小时赚254块?“倒卖蜜雪冰城”的小伙发声:给我上了一课
新华网财经· 2025-05-23 21:24
事件概述 - 网友拍摄倒卖柠檬水视频 初衷为展示低成本摆摊创业示范 非以盈利为目的 但意外引发广泛关注 [1] - 博主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发现商机 通过外卖订购蜜雪冰城柠檬水 利用保温箱保存并加价转卖 原价4元定价6元 半小时售出20杯 三小时累计卖出98杯(含自饮2杯) 最终获利254元 [3] - 事件引发网络热议 部分网友称赞思路新奇 部分质疑存在违法风险 [3] 法律分析 - 转卖行为不违反民事法律规定 商品所有权转移后买家有权处置包括转售 未造假哄抬物价则不构成违法 [4][5] - 若未办理营业执照或临时摊位许可 可能违反《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面临行政处罚 [7] - 转卖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需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7] - 合理说明商品来源不构成商标侵权 但仿制招牌或误导消费者可能违反商标法 [7][8] - 品牌方强制要求终端售价可能构成纵向垄断行为 但目前无证据显示蜜雪冰城存在此类行为 [8] 社会影响 - 事件为年轻创业者提供商业活动警示 需以不侵犯他人权益为首要前提 [1] - 专业法律人士解读消除当事人顾虑 明确合法边界 [1][4]
新的“商机”已出现,网友倒卖蜜雪柠檬水上热搜,真能赚钱
猿大侠· 2025-05-23 12:05
景区摆摊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现象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网友晒出在景区、公园等场所转售蜜雪冰城柠檬水的视频,利用外卖保温箱和冰瓶保存饮品进行二次销售[1] - 南京梧桐大道景区案例显示,摊主通过外卖订购几十杯柠檬水,以6元价格(原价4元)在3个半小时内售出98杯,获利254元[3] - 类似案例还包括演唱会场馆外摆摊2小时净收入超200元的情况,显示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3] 消费者与市场反应 -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多数网友支持转售行为,认为其提供便利且价格仍具竞争力[5][6] - 消费者对蜜雪冰城表现出高度宽容,延续了此前"隔夜柠檬片"事件中"4元还要什么自行车"的态度[7] - 蜜雪冰城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的低价策略形成"高性价比"消费认知,在动辄几十元的新茶饮市场中建立独特优势[7] 法律与商业边界 - 蜜雪冰城客服表示已记录情况并将核实是否为员工出店售卖或他人转卖[6] - 律师指出合法购得的正品在未改变商品性质情况下转售一般不构成商标侵权[8] - 使用品牌logo表明产品来源且未造成负面影响时通常不构成侵权[8] - 加价转售行为本身不违法,品牌方无权约束转卖价格,限制转售价可能违反《反垄断法》[8] 品牌市场定位 - 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成为新茶饮市场的"价格洼地",315事件后品牌热度不降反升[7] - 消费者对其性价比优势的认可度极高,认为即便在景区加价至6元仍可接受[7] - 公司产品价格优势使得转售模式具有较强可复制性,被部分网友视为积累第一桶金的可行方式[7]
蜜雪冰城遭倒卖
盐财经· 2025-05-22 18:49
蜜雪冰城柠檬水转卖事件分析 - 博主在南京梧桐大道景区通过外卖订购蜜雪冰城柠檬水后加价转卖 原价4元的柠檬水定价6元 三小时售出98杯获利254元 [3][8] - 该行为引发网络热议 部分网友认为合理且创新 也有网友质疑其合法性 [8] - 类似转卖行为在其他地点和时间也有出现 但无法确认是否为蜜雪冰城官方行为 [5] 法律层面分析 - 律师指出转售正规渠道购买的产品不构成违法 但可能违反流动商贩管理规定 [8] - 品牌方无权限制转售价格 否则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8] - 使用品牌标识若为表明产品来源且未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不构成商标侵权 [9] 市场反应 - 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二 [2] - 部分消费者接受加价转售 认为相比景区其他饮品价格仍具性价比 [3][8] - 蜜雪冰城公司已记录情况并将核实是否为官方行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