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搜索文档
财政金融联动再推新“国补”,撬动信贷资金精准促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8-13 21:28
政策概述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两项贴息政策,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提升消费市场活力[1] - 两项政策分别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主体)发力,通过财政金融协同降低信贷成本,畅通经济循环[1][2]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被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体现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3]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1/3),政策实施期1年[3] - 1%贴息比例可撬动100倍贷款资金,1元贴息带动100元消费贷款[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等八类服务消费领域,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贴息上限1万元[4] -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1年,旨在扩大优质服务供给[4]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占比达46.1%,对消费增长贡献率63%[4] 服务消费行业分析 - 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成为家庭"刚需",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发展型消费需求扩大[5] - 当前服务消费领域高品质供给不足,政策将引导经营主体创新业态、模式和场景[6] - 服务业就业占比48.8%,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增长明显,政策有助于稳定就业[6] 政策实施特点 - 设计侧重广覆盖、低门槛,流程简洁高效,突出普惠性[7]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经办银行聚焦八类消费行业,优化审批流程,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基层"[8]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6月末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服务消费领域贷款余额2.8万亿元[9] 未来展望 - 政策到期后将评估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9] - 金融机构将深化消费场景融合,提供个性化服务,简化审批流程[9]
AI进化速递 | Altman和OpenAI将投资Neuralink公司竞争对手
第一财经· 2025-08-13 21:05
③Sam Altman和OpenAI将投资2.5亿美元支持脑机接口初创公司Merge Labs,该公司是Neuralink公司竞 争对手; ④OpenAI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签署协议,将合作为该行客户和员工提供人工智能支持的服务; AI进化速递 | Altman和OpenAI将投资Neuralink公司竞争对手 ①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赛事将在合肥启幕; ②软银计划发行1000亿日元次级债券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⑤马斯克指控苹果App Store偏袒OpenAI,称其是一种"反垄断违规行为";苹果回应称App Store公平且 无偏见。 ...
恒信东方会计差错“惹祸”被立案,连年亏损定增项目却屡变更、延期
第一财经· 2025-08-13 20:49
公司财务调整 - 公司2022年年报追溯调整导致营收减少1.8亿元,调整后营收为3.08亿元,同比减少36.8% [1][2] - 调整源于算力系统集成业务核算方法变更,从总额法改为净额法,该业务收入从2.17亿元降至3565.3万元,降幅超80%,营收占比从44.41%降至11.59% [3] - 2022年原披露净利润亏损4.2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97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8.06%和26.82% [2] 业务表现 - 算力系统集成业务曾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原占2022年营收44.41%,但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降至1324.79万元和1605.1万元,占比不足5% [4] - 公司称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算力业务量下降,且存在交付风险和算力资源闲置风险 [4] - 2022年董事长提及智能算力业务"顺利启航",但LBE、学前教育、VR游戏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3] 财务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20.75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5.13亿元,2022年亏损5.13亿元,2023年亏损4.21亿元,2024年亏损3.46亿元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7492.71万元,同比减少15.12%,净利润亏损3422.74万元,同比亏损扩大11.32% [5] 募资与项目变动 - 2021年定增募资6.83亿元,原计划3.5亿元投入VR场地运营中心,后削减至1985.21万元,1.97亿元转为补充流动资金 [6] - 数字沉浸式应用场景开发项目两次延期,从原定2025年3月延至2025年12月,因技术迭代、市场环境及AIGC变革影响 [6] - 2016年定增募资9.9亿元后多次变更用途,新增VR影视宣发、合家欢互动娱乐等项目 [6] - 2018年终止全息动漫乐园和中国博物馆VR项目 [7] 资金管理 - 2023年10月计划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3亿元进行现金管理,2024年10月再次计划使用4000万元募集资金及1亿元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7] - 2018年多笔闲置募资用于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单笔金额从300万元至2亿元不等 [7]
亿元订单开始涌入,但机器人仅仅靠表演支撑不了这个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8-13 20:29
行业订单情况 - 头部厂商宇树、智元、优必选等披露合计超2亿元人民币人形机器人订单,客户主要来自运营商、车企、3C及半导体企业 [1] - 智元与宇树共同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采购订单,其中智元7800万元中标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宇树4605万元中标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及配件,交付周期预计三年 [3]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但产业链合作动态未明确 [4] - 优必选预计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用于车企、3C及半导体企业的搬运、分拣等场景 [5] - 松延动力已签约2000台机器人,7月产能突破百台;加速进化完成数百万台交付,海外占比超50%;智元近百台机器人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5] 订单落地挑战 - 部分订单存在融资炒作嫌疑,或受供应链产能限制无法按时交付,投资人需审慎评估 [1] - 机器人落地需满足客户经济账,大额订单当前主要提供信息与品牌价值,行业预计一年内接近落地临界点 [1] - 供应链问题突出,部分厂商因合作方无法扩产导致交货困难,预计下半年供应链将改善 [7] - 机器人实际作业中频繁出现本体质量问题,如拧螺丝等高精度任务难以完成,需突破高刚度关节、千赫兹力控等技术瓶颈 [8] - 高强度训练易导致机器人损坏,行业需解决长期技术可用性问题,确保24小时工作能力 [9] 技术应用与场景适配 - 工业场景对机器人泛化能力要求较低,但服务业复杂场景更利于模型能力提升 [9] - 客户需求聚焦性价比,厂商调整灵巧手自由度以降低算力需求,提升任务成功率 [10] - 工业领域探索"甜点区间",即在低成本下实现高效能,例如不改造基础设施完成复杂工作 [11] - 星动纪元机器人当前效率达人力70%,预计明年提升至90%,端到端技术路线助力性能优化 [1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被行业视为"机器人量产元年",第一梯队厂商订单规模或破千台,市场总量超万台 [11] - 厂商加速产能布局,松延动力计划Q3完成量产流程,Q4启动出海业务 [5] - 行业核心目标是实现机器人真正解放生产力,而非仅展示表演 [12]
陈吉宁龚正黄莉新胡文容朱忠明深入基层一线和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慰问奋战高温的广大劳动者
第一财经· 2025-08-13 20:29
城市建设与安全管理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求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1] - 延安路、华山路沿线交警辅警坚守岗位保障交通畅通,展示城市文明形象 [4] - 环卫工人高温下保障城市清洁,长宁区法华镇路905弄环卫道班房防暑措施受关注 [7]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国家医学中心—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及斜土路公交停车场采用创新模式推动土地高效利用 [9] - 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坚持质量至上、安全第一,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11] - 黄浦区合肥路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项目高质量推进民生工程施工 [10] 公共事业保障 - 国网上海营销服务中心强化电力保供技术支撑,应对夏季用电高峰 [9] - 周渡消防救援站和吴兴消防救援站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市安全 [10][11] - 上海机场集团虹桥机场东区消防大队科学安排训练执勤,确保航班安全 [10] 交通与物流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上海机辆段"周恩来号"机车组战酷暑保运输 [10] - 斜土路公交停车场功能改造与智慧公交综合体建设同步推进 [9]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如何做到老有所养
第一财经· 2025-08-13 20:29
全球老龄化趋势 - 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960年5%增至2023年10%,预计2040年达14.3%进入中度老龄化,本世纪下半叶达21%进入重度老龄化 [2] - 全球总和生育率从1960年4.7降至2023年2.2,高收入国家从2.9降至1.4,中低收入国家从5.5降至2.3,2024年55%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2.1 [2] - 日本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0%,德法意均超20%,加英美分别为19.4%、19.2%、17.4%,老年抚养比日本达50%,美加分别为27%、30%,英法德意均超30% [3]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仅用21年从轻度老龄化(7%)进入中度老龄化(14%),而法美英德日分别需126年、72年、46年、40年、24年 [3] 老年人经济状况 - 美国劳动者收入中位数峰值在45-54岁达6.4万美元,55-64岁降至6.2万美元,65岁以上退休人士收入中位数骤降至2.6万美元,仅为工作期40% [4] - 美国人退休储蓄中位数8.7万美元,35岁以下1.9万美元,35-44岁4.5万美元,45-54岁11.5万美元,55-64岁18.5万美元,65-74岁达峰值20万美元,75岁以上降至13万美元 [5] - 美国近八成老年人缺乏经济资源支付两年疗养院或四年社区辅助生活费用,60%无法支付家庭长期护理费用 [5] - 美国51-64岁低收入工人拥有退休储蓄比例从2007年20%降至2019年10%,2022年65岁以上人口贫困率超20% [6] 养老金体系模式 - 世界银行1994年提出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为政府强制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为雇主个人共担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为个人自愿养老金 [8] - 法国养老金体系以政府主导公共养老金为主(占比超70%),基本养老制度含强制性公共养老金和养老救助,补充养老制度为强制性企业年金,再补充制度为自愿养老保险 [10] - 法国2023年政府转移支付占公共养老金支出18%,2022年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13.6%,2023年起出现养老金赤字,未来十年年赤字100亿-120亿欧元 [11] - 美国养老金以私人体系为主,公共养老金占比仅6.2%,企业养老金占比58%,个人养老金占比35.8%,政府补贴仅占公共养老金资金源0.5% [12] - 美国2019年对私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财政净补贴现值2760亿美元,收入最高20%家庭享受超60%收益,收入最低40%家庭获益不足5% [13] -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强制雇主雇员缴费,最高费率分别为17%和20%,2023年总储蓄率47.7%,公积金资金94.6%来自缴费和投资收益,财政补贴仅4.5% [14][16] - 新加坡政府担保公积金普通账户利率底线2.5%,特别账户、医疗账户和退休账户利率底线4%,另提供1%-2%额外利息 [15] 中国养老金现状 -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人,参保率95%,采用统账结合现收现付制 [17] - 2022年中国养老金资产规模14.5万亿元,占GDP12%,三支柱占比分别为58.3%、41.6%、0.1%,同期OECD国家养老金资产与GDP之比平均105% [18] 体系构建方向 - 需鼓励发展第二、第三支柱,通过税收激励扩大私人养老金覆盖面,但需设置优惠上限防止补贴倒挂高收入人群 [19] - 政府财政补贴应精准用于低收入者、残疾者等特定群体,避免平均主义和福利负担 [19]
德龙激光: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第一财经· 2025-08-13 20:05
德龙激光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赵裕兴拟减持不超过2067200股公司股份 [1] - 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相结合 [1] -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1]
两部门:新能源汽车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第一财经· 2025-08-13 19:45
监管政策核心要求 - 企业需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完整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储能装置单体与总成等关键信息 [1] -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软件在线升级活动分类管理要求 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1] - 禁止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 禁止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1] 企业生产一致性责任 - 确保生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与准入产品一致 并承担产品安全责任 [1] - 车辆性能需与报送技术参数保持一致 [1] 监管执行措施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协调管理 对违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1] - 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频繁开展OTA升级活动的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 [1]
10天7板长城军工:如公司股价进一步上涨 公司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第一财经· 2025-08-13 19:13
公司股价表现 - 长城军工股价在10天内出现7次涨停板 [2] - 公司提示如股价继续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2] 市场反应 - 股价异常波动引起市场关注 [2] - 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2]
营收增速同比接近“腰斩”,贵州茅台上半年业绩增长回到个位数
第一财经· 2025-08-13 19:0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9 16%,增速同比下降8 6个百分点[2][3] - 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8 89%,增速同比下降6 99个百分点[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1 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5%[3] - 二季度营收397亿元,环比减少117亿元,净利润18 5亿元,环比减少83亿元[4] - 系列酒收入137 63亿元,同比增速仅4 7%,低于整体营收增速[4] 财务指标变化 - 营业成本77 77亿元,同比增长15 2%,增速高于营收增速[4] - 毛利率91 3%,同比下降0 46个百分点[4] - 股息率3 63%,超过农业银行的3 56%[8] - 过去12个月现金分红加回购总额达700亿元,包含回购后的股息率3 9%[7] 业务发展 - 茅台酒收入755 9亿元,同比增长10 2%[4] - 2025年目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计划固定资产投资47 11亿元[5] - 公司已回购53亿元,正在起草新一轮回购方案,控股股东研究增持计划[7] 市场观点 - 消费需求下降导致业绩增速放缓,金融属性减弱[2] - 投资属性从高成长向高股息转变[6][7] - 终端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双节旺季是重要观测窗口[7] - 市盈率约20倍,股价1400元左右,市场认为偏贵[8] - 高端酒回归消费品属性,需接受增速放缓的现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