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港交所锣声不停 VC/PE迎退出大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41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主板上市40家,募资金额居全球首位,其中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融资超300亿元,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紧随其后[1] - 上半年港股及美股IPO案例数达292笔,同比上升32.7%,占整体退出案例62.4%[1] - 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大型IPO推动港交所募资规模登顶全球[3]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将迎来约80只新股,融资金额达1300亿到1500亿港元[5]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修复逻辑显现,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7000亿港元,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美国及内地[2] - 政策红利包括证监会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及"A+H"快速通道[2] - 监管审批提速,A to H企业备案效率提升,且赴港上市企业质量较高[3] - 明星企业示范效应显著,如蜜雪冰城认购倍数达5258.21倍,冻资1.82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认购超120倍,冻资2800亿港元[3][4] VC/PE退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3家上市中企获VC/PE支持,渗透率达67%,同比上升35.2%[6] - 港交所主板为VC/PE贡献582.03亿元账面退出回报,整体IPO退出总回报1057.61亿元,平均回报倍数3.83倍[6] - 头部机构如中金资本收获7家被投企业IPO,红杉中国参投6家,华金资本、君联资本各5家[7] - 影石创新上市首日为IDG资本、启明创投分别带来853倍、183倍账面回报[7] 行业分化与挑战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9] - 消费行业账面回报倍数达17.81倍,电子信息行业退出金额最高(273.97亿元),先进制造回报倍数仅1.50倍[9] - 上半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30%,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47.67%,METALIGHT跌30.26%[8] - "新消费+硬科技"为港股成长主线,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市场认可度[9]
横琴上半年外贸增长101.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8.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29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63 13亿元 同比增长5 0%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24 66亿元 同比下降34 0% 第三产业增加值238 47亿元 同比增长12 1%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 7%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1] - 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1 6%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2% [1] 服务业发展 -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 3%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2 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 4% [1]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 4% [1] -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 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 5% 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 5% [1] 消费与投资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 59亿元 同比增长42 1% 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 03亿元 同比增长44 8% [2]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 03亿元 同比增长171 7% 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 58亿元 同比增长2 7倍 [2]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7 9%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 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8 5% 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3 6% [2] 外贸与财政 - 进出口总额224 81亿元 同比增长101 5% 出口总额138 01亿元 同比增长104 2% 进口总额86 79亿元 同比增长97 3%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 07亿元 同比下降3 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 01亿元 同比增长20 4% 民生支出占比69 2% [2] 澳资经营主体 - 截至6月末澳资经营主体7346户(含澳资企业7189户) 同比增长14 6% [3] - 澳资经营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2 3% 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 4个百分点 [3]
达利欧退隐,“潮汐”又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25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退休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出售剩余股份并离开董事会,标志其正式退休[1] - 文莱主权财富基金以数十亿美元交易获得桥水近20%股权[1] - 达利欧回顾50年投资生涯,强调桥水四条工作原则:选人文化决定一切、建立思想精英制度、允许犯错但必须学习、痛苦+反思=进步[8] 桥水基金业绩表现 - 桥水资产管理规模从2019年底1680亿美元降至2024年底921亿美元[3] - 旗舰基金Pure Alpha五年累计收益率5.9%,2024年回报11.3%,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17%[3]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旗舰基金增长逾14%,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部分基金收益率超40%[2] 达利欧投资哲学 - 提出五大驱动力量:债务/货币/经济周期、内外秩序混乱周期、自然力量和人类创造力[2] - 七条核心投资原则包括理解经济机器运作、把握因果关系、多元化配置等[10] - 强调投资组合应持有10-15个低相关资产,可降低80%风险而不减少收益[10] 债务危机预警 - 达利欧预测未来5年全球债务危机概率高达65%,美元霸权或受重创[1] - 提出"3%解决方案",主张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应削减至3%[6] - 认为经济体过度积累债务将引发危机,需通过去杠杆压缩债务规模[4] 方法论争议 - 中银证券徐高批评达利欧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债务问题[5] - 指出达利欧将宏观经济机械化的错误,忽视预期改变对行为的影响[6] - 认为美国债务可持续性取决于美元霸权地位而非债务规模本身[5] 行业周期观点 - 达利欧认为世界正进入由五大力量重塑的新秩序周期[10] - 强调演化过程中存在潮汐般周期循环,投资者需适应变化[11] - 提醒警惕市场过热,避免追涨杀跌行为[10]
珠海500亿科技巨头诞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20
资产划转概况 - 格力集团将横琴金投、格力金融投资等20余项核心资产注入新组建的珠海科技产业集团,划转规模约200亿元[1] - 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于2024年5月28日,注册资本500亿元,华发集团和格力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1] - 划转资产主要包括科技产业投资平台资产,涉及金融牌照企业、产业基金和硬科技企业股权[1][2] 资产划转细节 - 金融投资方面:划转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广东横琴金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等6家金融牌照企业[2] - 产业基金方面:划转珠海发展投资基金20%LP份额、珠海格金广发信德智能制造基金43.8%LP份额等10只重点产业基金[2] - 科技实体企业方面:划转珠海格创芯谷产业开发公司100%股权、维视艾康特医药科技1.54%股权等[2] 财务数据 - 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资产3,546,003.67万元,净资产1,784,853.02万元,营业收入187,385.15万元,净利润-23,817.8万元[6] - 珠海格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资产895,951.50万元,净资产320,919.25万元,营业收入8,248.52万元,净利润-3,614.5万元[6] - 珠海发展投资基金20%LP份额账面价值174.198万元,广东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9.92%LP份额账面价值19.374万元[5] 业务影响 - 格力集团将丧失原有的产业投资业务,转为通过参股珠海科技集团参与产业投资[2] - 公司收入结构将发生变化,建筑安装和商贸收入占比将分别达到53.37%和32.36%[7] - 公司将不再实际控制阳普医疗、科恒股份和航宇微等上市公司[7] 战略调整 - 新平台将重点整合两大集团的核心科技资产,构建支撑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投资运营主体[1] - 格力集团未来或将调整战略方向,更加聚焦于海岛建设投资领域[8] - 货币资金、大额存单以及格力电器股权等高流动性资产仍将保留,资产流动性维持在较高水平[3]
云天励飞冲刺港股,国内推理芯片市占率首次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15
公司概况 - 云天励飞是一家AI公司,专注于推理芯片和边缘AI应用,凭借"算法芯片化"和"端云协同"技术路线发展行业级、企业级、消费级三大场景业务 [1] - 公司早期以智慧城市业务起家,现已转型为覆盖多场景的AI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7月30日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计划A+H两地上市,募资用于芯片研发、战略收购、市场推广等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46亿、5.06亿和9.17亿元,呈现波动增长 [3]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48亿、3.84亿和5.7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3.13亿、2.97亿、3.83亿元 [3] - 研发开支高企,2022-2024年分别为3.47亿、2.95亿、4亿元,占收入比从63.4%降至43.6% [3] - 毛利率从31.9%降至20.9%,2025年Q1回升至28.8% [5] 业务结构 - 消费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44.2%,主要来自收购的岍丞技术,产品包括AI拍学机、AI眼镜等 [3] - 2025年上半年AI玩具销量在中国主流电商平台排名第一 [4] - 岍丞技术产品进入华为、荣耀等品牌供应链,2024年累计出货超3000万套 [4] - 企业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27.1%,包括芯片、算力服务和IP授权 [5] - 2023年6月获得16亿元AI算力大单,提供4000PFLOPS算力服务 [5] - 行业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27.7%,集中在智慧城市和公共交通领域 [5] 技术布局 - 已推出4代AI推理芯片,包括DeepEye和DeepEdge系列 [6] - 在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排名第五,份额0.3%,英伟达和华为分别以66.7%和12%居前两位 [6][7] - 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市场排名第二,份额1.9%,华为以74.9%居首 [7] - 第五代Nova 500芯片在研,支持兼容多数AI大模型架构 [7] - 开发DeepVerse芯片针对大模型推理,DeepXBot芯片用于人形机器人 [7][8] - 已与十余家机器人厂商合作,投资具身智能公司探索前沿应用 [8] 发展战略 - 坚持算法芯片化理念,打造软硬一体技术能力 [7] - 计划持续迭代AI推理芯片,加速数据中心和智能设备布局 [8] - 抓住国产芯片自主创新趋势,强化市场地位 [8]
云天励飞冲刺港股 国内推理芯片市占率首次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14
公司概况 - 云天励飞是一家AI公司,专注于推理芯片技术,早期以智慧城市业务起家,现发展行业级、企业级、消费级三大场景业务 [2] - 公司核心能力为"算法芯片化"和"端云协同"技术路线,持续探索边缘AI应用场景 [2] - 公司已推出4代AI推理芯片,正在研发第五代Nova 500芯片,并开发DeepVerse和DeepXBot两款新型芯片 [9][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46亿、5.06亿和9.17亿元,呈现波动增长 [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48亿、3.84亿和5.7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3.13亿、2.97亿、3.83亿元 [5]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63.4%降至2024年43.6%,金额分别为3.47亿、2.95亿、4亿元 [5] - 毛利率从31.9%降至20.9%,2025年第一季度回升至28.8% [8] 业务结构 - 消费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44.2%,主要产品包括AI拍学机、AI眼镜、AI耳机模组等 [5] - 企业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27.1%,包括芯片产品、算力服务和IP授权 [7] - 行业级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27.7%,集中在智慧公共交通和城市治理 [8]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I玩具销量在中国主流电商平台排名第一 [6] - 消费电子产品2024年累计出货超过三千万套,进入华为、荣耀等品牌供应链 [6] - 2023年拿下16亿元AI算力大单,提供4000PFLOPS算力服务 [8] 技术实力 - 在中国AI推理芯片市场排名第五,份额0.3% [8] - 在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市场排名第二,份额1.9% [9] - 第五代Nova 500芯片支持兼容多数AI大模型架构 [9] - DeepVerse芯片针对大模型推理应用设计,DeepXBot用于人形机器人推理任务 [9][10] 发展战略 - 计划A+H两地上市,募资用于芯片研发、战略投资、市场推广等 [3] - 已与十余家机器人厂商合作,投资具身智能领域 [10] - 将继续迭代AI推理芯片,加速数据中心、智能设备等商业布局 [10]
21特写|达利欧退隐,“潮汐”又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06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退休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出售剩余股份并离开董事会,标志着一代投资传奇的正式退休 [1] - 桥水基金回购达利欧股份并向文莱主权财富基金发行新股,后者获得桥水近20%股权 [1] - 达利欧创立桥水基金50年,将其从两居室公寓发展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员工规模一度达1500人 [8] 达利欧的投资哲学与原则 - 达利欧提出"痛苦+反思=进步"的工作原则,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性 [1][8] - 达利欧认为世界由五大力量驱动:债务/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和人类创造力 [2] - 达利欧提出七条投资原则,包括理解因果关系、多元化配置、压力测试想法等 [10] 桥水基金业绩表现 - 桥水旗舰基金Pure Alpha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增长逾14%,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最高收益率超40% [2] - 桥水资产管理规模从2019年底1680亿美元降至2024年底921亿美元 [3] - Pure Alpha基金五年累计收益率5.9%,2024年回报11.3%,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7% [3] 达利欧对未来的预测 - 达利欧预测未来5年爆发全球性债务危机的概率高达65%,美元霸权或受重创 [1] - 达利欧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五大力量将重塑世界,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9] - 达利欧强调投资者应建立10-15个低相关资产的多元化组合,可降低风险约80% [9] 对达利欧理论的争议 -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达利欧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存在方法论错误 [4] - 徐高指出达利欧将宏观经济想象成一台机器的理解方式存在问题 [6] - 徐高批评达利欧提出的"3%解决方案"忽视了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差异性 [6]
特写|达利欧退隐,“潮汐”又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05
桥水基金与达利欧的职业生涯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出售剩余股份并离开董事会,标志一代投资传奇退隐 [1] - 文莱主权财富基金以数十亿美元交易获得桥水近20%股权 [1] - 达利欧50年投资生涯中成功预判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被《时代》评为"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1][2] - 桥水基金从1991年旗舰基金成立至今成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1] - 2008年桥水旗舰基金业绩增长逾14%,2010年旗下基金最高收益率超40% [2] - 桥水资产管理规模从2019年1680亿美元降至2024年921亿美元 [3] - 2024年Pure Alpha基金回报11.3%,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达17% [3] 达利欧的投资哲学与原则 - 投资哲学转变:1982年后从追求"对的认知"转向"证明认知不是错的" [2] - 世界运转五大驱动力:债务/货币/经济周期、内外秩序混乱周期、自然力量、人类创造力 [2] - 七条核心投资原则包括理解机器运作方式、因果关系、多元化配置等 [10] - 建议持有10-15个低相关资产组合,可降低风险80% [9] - 警惕市场情绪过热,避免追涨杀跌 [9] - 强调"痛苦+反思=进步"的工作原则 [8] 债务危机与宏观经济观点 - 达利欧预警未来5年全球债务危机概率达65%,美元霸权或受重创 [1] - 认为经济体过度积累债务将引发危机,需通过"去杠杆"压缩债务规模 [3] - 提出"3%解决方案"建议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削减至3% [6] - 徐高批评达利欧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忽视美元霸权特殊性 [4][5] - 指出宏观经济非机械系统,行为会随预期改变而改变 [6] 桥水基金传承与未来 - 达利欧2011年启动接班人计划,2022年移交控制权 [7] - 桥水员工规模曾达1500人,为客户创造对冲基金行业最高收益 [8] - 达利欧期待下一代领导桥水再创辉煌,强调"思想精英制度"文化 [8] - 四条工作原则:人选文化决定一切、极度求真透明、允许犯错学习、痛苦反思进步 [8]
今年目标游客2亿人次,深圳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9
深圳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深圳接待游客数量达905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383.62亿元,同比增长13.9% [1] - 深圳定下2025年底目标: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1] - 今年上半年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1.9%,达到1839.35万人次,其中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3] 深圳文旅推广策略 - 以"2025Amazing Shenzhen"为主题发布全球旅游计划,推出20项重点文旅内容 [2] - 与美国网红"甲亢哥"等合作进行全球推广,展示比亚迪"水上漂"、华为三折叠屏手机等科技产品 [2] - 加强城市综合营销,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 [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机场上半年新开或加密1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7% [3] - 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量超2万架次,同比增长26.1%,两项数据均创深圳机场开航以来新高 [3] - 我国对50多个国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力深圳入境游增长 [3] 文体活动带动效应 - 今年上半年深圳举办超30场5000人以上演唱会,吸引观众40.62万人次 [5] - 刀郎深圳站演唱会约四分之三观众来自深圳以外,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广东省外 [5] - 深港口岸夜间客流同比增长18%,内地居民同比增长29%,港澳居民同比增长14% [6] - 皇岗口岸数据显示,14场明星演唱会期间入境旅客每小时超3000人次,较常态增长80% [6] 文旅新地标建设 -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不到三个月入馆观众突破100万名 [7][8] - 前海冰雪世界预计国庆前后开业,含5条赛事级雪道等设施 [8]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旅游项目预计10月投入运营,深圳乐高乐园有望明年年底开业 [8] - 东部华侨城将按"度假+体育+娱乐+文化"四大业态进行焕新 [8]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 推出工业旅游线路,参访大疆、比亚迪、腾讯等企业,体验直升机飞行、无人驾驶等项目 [9] - 多区联合航空公司打造低空旅游航线,如梧桐山赏花航线最低99元,四天飞行215架次载客801人 [11] - 东部滨海地区年接待游客约2800万人,将发展邮轮产业,打造国际游邮轮产品体系 [12]
“白月光”火狐落幕 浏览器“新王”是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5
火狐浏览器市场地位变化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产品 市场份额30% [1] - 2023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 火狐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 37% [2] - 2012年谷歌Chrome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火狐 并从此保持领先地位 [2] 火狐浏览器兴衰原因 - 2004年凭借轻巧 简洁 安全 快速且有附加组件的优势 从微软IE浏览器垄断中脱颖而出 [2] - 定义了如今最常见的浏览器使用习惯 [2] - 未能跟上用户多元化需求 保持"小而美"定位 被Chrome的简单稳定和强大兼容性超越 [2] - Chrome建立起庞大扩展生态 单个页面崩溃不影响其他页面 [2] AI浏览器发展趋势 - AI浏览器赛道变得热闹 包括创业新贵和AI大厂 [3] - 新型AI浏览器如Perplexity的comet支持语音交互 实现自然语言搜索和总结 [3] - 当前AI浏览器分为两类 传统浏览器的AI升级(Chrome Safari Edge)和AI原生企业(Comet OpenAI) [3] - 中国本土厂商如QQ 夸克也加入AI浏览器竞争 [3] - 多数AI浏览器基于Chrome开源内核 集成AI聊天或AI Agent功能 [3] 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被称为"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正在争夺AI浏览器入口 [4] - 浏览器成为用户行为数据核心采集器 是AI训练关键资源 [3] - OpenAI若收购Chrome将获得34 5亿用户浏览数据 [3] - 隐私保护和应对AI风险成为浏览器厂商差异化竞争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