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运营效率与产品结构双优化 路特斯科技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12%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6:15
公司业绩与产品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总交付1274台,营业收入9300万美元,毛利率回升至12%,较去年全年显著提升 [2] - 产品矩阵扩展与升级,推出Eletre及Emeya改款车型,预计二季度在中国市场开展终端交付 [2] - 针对国际市场推出EMIRA Clark Edition全球限量60台特别车型,已在迈阿密F1大奖赛期间完成全球首秀 [2] 品牌战略与历史传承 - 2025年1月2日全球品牌标识及中文名称"莲花"在中国市场回归,公司正式更名为"莲花跑车" [2] - 品牌CEO强调"莲花"是跨越周期的重要资产,代表品牌历史累积和智能电动新莲花的期许 [3] - 公司77年历史中获得7次F1厂商年度总冠军、6次F1车手总冠军、81次F1分站赛冠军等多项赛事荣誉 [3] 市场竞争与未来方向 - 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坚持差异化策略,持续优化产品配置,完善产品矩阵作为主要突破口 [2] - 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延续For The Drivers品牌理念,推动"跑车智能化、跑车生活化、跑车体验化"战略 [4] - 致力于打造让用户产生驾驶欲望的高性能电动跑车,保持77年来的极致驾控DNA [4]
内控整改达标 ST百灵“摘帽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5:41
内控整改与摘帽进展 - 公司因2023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于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 - 经过一年整改后向深交所申请撤销ST标识 因内控缺陷已满足摘帽条件[2] - 整改措施包括全面修订内控制度 新设合规管理部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5] - 2025年4月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认定财务报告内控有效[6] - 2024年实现营收38 25亿元 净利润3362 19万元 同比扭亏[6] 历史财务问题追溯 - 2023年贵州证监局检查发现销售费用未及时入账 收入跨期确认等多项不规范行为[4] - 审计机构曾指出市场开拓费用存在时间滞后 确认不完整等问题[2] - 2023年12月因2021-2022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4] 业绩表现与经营挑战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0 26% 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达8243 52万元[7] - 2025年Q1营收同比骤降42 93%至7 61亿元 扣非净利润仅159 60万元[7] - 毛利率同比下降12 79个百分点至51 05% 反映市场竞争加剧[7] - 应收账款余额达18 43亿元 较期初增长15 51% 前五大客户占比36 47%[8] 业务布局与应对策略 - 核心产品包括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咳速停糖浆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8] - 业绩下滑主因2023年囤药需求透支及行业竞争加剧[7] - 计划推进营销数字化平台建设 改革营销模式以降低销售费用率[8] - 持续开展苗医药一体化项目 重点拓展糖宁通络产品线[8]
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入将发挥专业估值和价格锚定作用 市场资源仍将向“头部”集中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4:11
科创板政策改革 - 上交所将于7月1日审议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这是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后的首家上会企业 [1]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推出"1+6"深化改革政策,其中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是新的政策亮点 [1] - 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旨在解决未盈利企业上市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估值难确定等问题,通过专业判断和增值服务推动优质科创企业发展 [2]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 资深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判断能力,能精准评估科技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帮助审核机构和投资者增强判断 [2] - 机构投资者的定价锚定效应可参考前期入股价格和持股比例作为IPO定价依据,降低估值泡沫或破发风险 [2] - 港股经验显示专业投资人的背书可降低风险,验证企业技术实力和商业前景,同时引导市场形成价值投资氛围 [3] 行业资源集中趋势 - 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不会逆转市场资源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但政策设计为中小机构提供了发展空间 [4][5] - 头部机构凭借资产管理规模、研究能力和合规记录等优势将吸引更多资源,加剧行业集中度 [4] - 试点制度未强制要求企业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而是将其入股情况作为审核参考因素,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5] 监管与制度约束 - 资深机构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可能引发利益冲突,需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机制约束过度包装企业行为 [6] - 部分企业可能为满足审核要求与资深机构投资者开展虚假合作,导致资源稀缺和价格扭曲 [6] - 上交所将细化资深机构投资者的认定标准,加强行为监管并建立"黑名单"制度,打击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 [7]
暑期游大幕开启 错峰、中转最具性价比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4:08
暑期游市场概况 - 暑期游拉开大幕,OTA平台数据显示6月17日起暑运机票及火车票迎来预订高峰,6月25日出现首个出行小高峰 [1] - 暑期游跨度长且多为刚需,西北、东北等避暑目的地因航线铁路批量上新而更便捷成本更低 [1] - 出境游因国际航班供给增加,机票价格同比降低15%,8月下旬热门目的地机票价格较7月便宜一半 [1] 暑期游需求结构 - 暑运第一波出行高峰预计在7月上旬,客流以学生群体为主,7月上旬至8月下旬将出现三个客流高峰 [2] - 暑运期间民航首次乘机旅客预计达600万人,枢纽机场首乘服务需求较大 [2] - 亲子游是第一大刚需,民航国内航线亲子客群占比约35%,北京、西安为热门目的地 [2] - 避暑需求旺盛,西北、云南、东北等平均温度低于25℃的地区酒店预订增幅居前 [2] 热门目的地与价格趋势 - 避暑游城市热度TOP10包括新疆博尔塔拉、云南昭通、内蒙古鄂尔多斯等 [3] - 暑运机票预订升温但价格未快速飙升,昆明、乌鲁木齐等长线目的地仍有3-5折机票 [3] - 航空公司新开避暑航线(如郑州—伊宁)及高铁调图(如南昌—景德镇加开8趟列车)平抑出行价格 [4] 中转出行新趋势 - 暑期游时间自由催生"超长中转"产品需求,中转联程航班及联运线路客流量上升 [5][6] - 长航线中转航班性价比更高,如拉萨—北京经成都中转比直飞便宜100多元 [6] - 出境中转机票比直飞便宜四成,预订量同比增长30%,热门中转地为韩国仁川、中国香港等 [7] - 国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同比下降15%,加拿大、韩国等目的地降幅近两成,刺激出境游需求同比增长超60% [6]
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阳煤化工及原控股股东被立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3:40
公司动态 - 阳煤化工及原控股股东华阳新材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华阳新材2021年占用阳煤化工资金 阳煤化工涉嫌未按规定披露相关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3] - 涉及资金已全部归还 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一切正常 [3] - 公司计划将名称由"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由"阳煤化工"变更为"潞化科技"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170.36亿元 同比下降9.08% 归母净利润7007.03万元 同比下降83.80% [4] - 2023年营业收入136.21亿元 同比下降20.05% 归母净利润亏损13.66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7007.03万元 [4] - 2024年营业收入108.95亿元 同比下降20.01% 归母净利润亏损6.81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50.15%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7.11亿元 同比收窄28.96%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40亿元 同比下降15.11% 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273.54% 扣非净利润-1.54亿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5801.04万元 [6] 业绩变动原因 - 2023年业绩下滑主因是市场环境恶化导致主要产品聚氯乙烯、烧碱、三氯化磷等市场价格大幅下降 以及子公司平原化工关停固定床气化炉产生大额资产减值和一次性费用 [4] - 2024年亏损收窄得益于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主业、技术升级、优化生产结构、降本增效及债务重组等方式 [4] - 2025年一季度业绩亏损扩大主要受化工产品市场行情影响 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导致收入及利润下降 [6]
32家科创板未摘U公司纳入成长层 将受益两项“新老划断”安排
中国经营报· 2025-06-26 11:22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政策解读 - 上交所新制定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正式发布后已上市且未首次盈利的科创板公司(未摘U公司)将纳入科创成长层 [1] - 目前科创板共有32家未摘U公司将成为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54家未盈利公司中已有22家实现摘U [2][4] 科创成长层制度设计 - 调出标准实施"新老划断":存量公司仅需"首次实现盈利"即可调出,增量公司需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 [4] -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新老划断":投资新增公司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存量公司不受影响 [4] - 政策明确32家存量公司证券代码及简称,包括星环科技-U、迈威生物-U、君实生物-U等 [3][4] 政策影响分析 - 存量企业直接纳入成长层且调出门槛低,流动性相对稳定;增量企业面临更高盈利标准、额外合规成本及流动性压力 [5]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传递政策支持信号,有望改善其估值及融资环境 [6] - 君实生物-U认为改革体现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科创企业包容性,强化风险揭示与监督功能可促进企业提升经营效率 [6][7] 未来改革方向 - 需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确保投资者获取全面信息,严惩虚假披露 [8] - 优化交易机制设计如放宽涨跌幅限制、引入更多做市商以提升流动性 [9] - 完善退市制度匹配板块定位,形成顺畅进出通道优化市场生态 [9]
打造“轨道上的县市新城”成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22:24
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成都市发布《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简阳、都江堰等八县市,提出"1+5+4"政策框架,计划通过3-5年推动县域经济在经济规模、园区能级、城镇化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 [2] - 方案旨在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的发展格局,涉及县市包括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成都通过"轨道交通+公路网络"双轮驱动,已初步形成县市与中心城区多通道立体交通走廊,八县市均已通达高速公路并至少拥有一条快速路或国省道 [2] - 除金堂外,其余七县市已通过铁路公交化实现轨道交通通达,县市新城至中心城区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至17-41分钟 [2] - 成都将重点推进"轨道上的县市新城"建设,加快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线、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二期工程等项目,力争实现"县县通轨道" [3] - 县市新城普通公路里程达18749公里,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后的路网密度达2.1公里/平方公里,彭州等六县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3] - 成都将支持县市新城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实施蒲江铁路物流港核心区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推动国际铁路港金堂淮州辅港、彭州濛阳辅港建设 [4] 制造业发展规划 - 县市新城已成为成都制造业发展重要阵地,过去四年工业投资占比平均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承载全市1/3规上工业企业和1/4工业增加值 [5] - 成都将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价值提升计划支持绿色食品、建材家具等传统产业改造,实施新兴产业规模提升计划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5] - 成都将支持县市新城突出发展1-3个特色产业,培育打造千亿级园区和工业重镇,强化"镇园之宝""未来之星"引育,打造特色产业标杆园区10个以上 [5] -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较少情况,成都将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并提供"一企一策"辅导支持 [6] - 成都将推动县市新城与中心城区产业外溢对接,共建合作园区、飞地园区,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现代产业带、龙门山东麓生态工业带 [6]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新规落地:厘清职责边界,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控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21:16
监管政策更新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这是对2004年《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首次全面更新,时隔二十年 [1] - 新《办法》出台背景包括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复杂衍生品激增等市场环境变化,旨在通过清晰风险边界、严格治理要求、系统管理流程和精细化工具体系构建银行风险防火墙 [1] - 监管目标包括提高银行风控能力维护稳健经营,同时规范个体交易行为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1] 监管演进历程 - 2004年《指引》奠定市场风险管理基础框架,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办法(试行)》实现市场风险资本量化并与巴塞尔标准对接 [2] - 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细化风险分类强化三道防线,2025年新《办法》剥离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并完善治理架构 [2] - 新《办法》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形成监管闭环 [2] 公司治理要求 - 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责任,界定三道防线职责范围 [2] - 要求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管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工作报告 [2] - 商业银行需在集团并表层面建立统一风险偏好,境内外附属机构需根据自身风险状况建立匹配的治理架构,境外机构还需符合属地监管要求 [3]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银行需实现市场风险全流程精细化管控,重点覆盖范围重划、治理升级、并表穿透等六大领域 [4] - 大中型银行需对照《办法》进行差距分析并优化现有体系,中小银行需建立轻型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 [4] - 行业趋势显示银行正发力金融风险模型体系建设,需实现"清单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赋能"的闭环信息平台 [4]
这一国有大行“村改支”获批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21:15
工商银行收购村镇银行并设立支行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津监管分局批复同意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 [2] - 工商银行控股的两家村镇银行分别为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持股60%)和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持股100%) [2]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参与"村改支",城商行、农商行也启动"村改支"或"村改分" [2] -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要求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2]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2] "村改支"的积极作用 - "村改支"可优化农村金融布局,提升行业集中度与管理效能,加快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3] - 通过资源整合强化风控能力,依托发起行优势提升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质效,有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和创新金融产品体系 [3] - 村镇银行通过"村改支"可依托发起行资金实力、风控体系和管理经验,将风险纳入统一管理框架,提升资产质量与运营效率 [3] 案例与实践 - 常熟银行自2022年起已成功收购5家村镇银行,2024年完成江苏镇江丹徒村镇银行"村改支"工作 [3] - 常熟银行通过"村改支"优化省内机构布局,推动集约化运营,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并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3] "村改支"对发起行的益处 - 主发起行通过"村改支"可拓展业务边界,扩大区域影响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覆盖度 [4] - 借助村镇银行原有网络增强本地市场渗透能力 [4]
中国品牌主导全球智能摄像头市场 AI功能成市场竞逐新卖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21:15
全球智能摄像头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摄像头出货量达3386.6万台,同比增长4.6% [1] - 拉美和亚太(不含中国及日本)市场增速最快,分别增长23.1%和19.6% [2] - 中国品牌占据全球前五大消费摄像头品牌中的四席,分别为海康威视萤石、小米、大华乐橙、普联 [1][2][3] 中国品牌市场表现 - 海康威视萤石以420.3万台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7.9%,中国市场贡献73.7%份额 [2] - 小米市占率8.8%,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9.9%,增长主要来自250-300元价位段产品 [3] - 大华乐橙海外出货占比达77.1%,全球市占率6.6%排名第四 [3] - 普联全球市占率5.9%排名第五,通过本土化生产深化全球化渗透 [3] 中国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级智能摄像头出货1208万台,同比增长6.2% [4] - 200-300元价位段产品受政策补贴推动增长显著,电商渠道占比提升至52.6% [4][5] - 乔安和海雀分别位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三和第五,主打性价比和细分场景 [5] 技术发展趋势 - 产品迭代创新驱动市场增长,技术升级聚焦多目成像、像素精度、双向通话及AI算法 [5] - 摄像头与其他安防设备深度整合,构建智能家居安防生态体系 [1][5] - AI功能如人脸检测、宠物检测成为新卖点,技术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品牌依托供应链和市场优势加速海外拓展,全球主导趋势明显 [1][6] - 萤石通过经销商网络稳固基本盘,亚马逊市占率11.6%但同比下滑5.3% [2] - 小米强化智能家居生态,大华乐橙海外突破显著,普联推行差异化产品策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