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曹操出行上市破发 吉利李书福持股超四分之三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8:48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开盘股价下跌21.67%至32.85港元/股,最终收盘价为36.00港元/股,低于41.94港元/股的发行价 [2] - 上市首日总市值为195.90亿港元,成为港股最大科技出行企业,但仅为上市前估值228.23亿港元的85.8% [2][3]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间接持股77.06%,按首日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达150.96亿港元 [2][4] 募资与投资者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其中香港发售441.79万股,国际发售3976.07万股,原计划募资18.53亿港元 [3] - 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国轩高科等)合计认购2264.24万股(9.52亿港元),占总募资额的51.4% [3] - 公开发售遇冷,机构认购未能提振散户信心,反映市场对亏损出行平台的审慎态度 [3][4] 财务与亏损情况 - 2022-2024年经营亏损分别为19亿元、16亿元、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亿元、20亿元、12亿元,亏损持续收窄但2025年仍预期净亏损 [4] - 上市前投资者及基石投资者禁售期至2025年12月25日,李书福需遵守额外禁售期至2026年6月25日 [6] 战略布局与竞争 - 核心竞争力包括定制化车辆降低运营成本及Robotaxi布局,2025年2月已上线自动驾驶平台并在苏州、杭州试点Robotaxi服务 [6]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构建全场景自动化运营系统,但需面对滴滴、百度等竞争对手的激烈布局 [6][7] - 行业分析师认为Robotaxi赛道需更多资金与技术投入,短期股价受行业竞争及宏观经济波动压制 [6][7]
AI赋能经纪人,贝壳让服务更有温度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7:52
贝壳AI产品"来客"系统的核心功能 - 系统定位为"AI经纪人助手",深度嵌入企业微信生态,旨在重塑房产服务链条的每个关键环节[3] - 提供"安全连接"功能,客户可一键添加官方认证的经纪人企业微信,简化传统六步操作流程[3][4] - 推出"AI选房师"功能,依托真实房源数据库和多维算法,实现海量房源与复杂需求的高效匹配[5][7] - 配备"AI聊天助理"和"科研解读"功能,为经纪人提供实时沟通策略和专业市场分析支持[7] - 建立"五好服务者"评估机制,从可靠度、专业度等维度激励服务质量提升[8] 系统应用效果与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覆盖全国60个城市,服务超20万经纪人,累计维护客户259万[11] - 沈阳经纪人通过"人机协作"创下5天成交5单纪录,其中2单直接源于AI智能推荐[7] - 南通案例显示AI精准匹配+深度信任促成超低预算稀缺房源成交[10] - 有效使用系统的经纪人成交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1] - 配套"AI房源维护助手"已服务40万业主,提升房源维护质量和曝光效率[11]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面临高库存、慢周转压力,客户需求碎片化且信任度低[1][3] - 传统模式下经纪人消耗近半精力在信息筛选等基础工作,匹配不精准导致交易迟滞[3] - 系统通过企微认证标识建立初始信任,破解隐私顾虑和沟通壁垒[3][4] - 深度嵌入企业微信工作流降低学习门槛,解决工具排斥问题[4] 技术赋能的服务升级路径 - AI承担信息筛选、分析等基础工作,释放经纪人专注情感连接和复杂情境处理[13] - 签约环节AI助手"小易"累计节省经纪人超3万小时,保障服务效率与品质[14] - 用户侧产品"布丁AI"融合行业数据与洞察,提供智能营销和决策解决方案[13] - 形成"科技去化"路径,加速存量房源流转,为行业提供AI应用样本[11][13]
长视频平台变革:如何界定“质”与“量”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7:30
行业趋势 - 2025年1月至3月国产网络剧发行许可数量为24部559集,较上年同期的37部787集显著下降 [1] - 2024年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数量锐减至115部,较2023年156部下降超过四分之一,较2015年396部减少约一半 [3] - 行业呈现"提质减量"趋势,B级和低效A级项目减少,头部精品内容数量提升 [1] 平台战略 - 腾讯视频强调精品内容需兼顾艺术性、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爆款评估标准包括完播率、内部团队评分和豆瓣分数 [2] - 爱奇艺提出精品内容需平衡艺术价值、社会效益和商业转化,并具备长期系列化价值和跨领域共振效应 [2] - 平台对项目评估新增多维度考核体系,包括播放量、会员指标和投入产出比等商业数据 [2] 市场挑战 - 好剧本和头部创作人才短缺,市场投资向头部作品集中导致中小项目减少 [3] - 电视台和网络平台购买力下降,与精品剧作高资金需求形成矛盾 [4] - 项目回报不可预测性增加,受演员舆论事件和同期爆款内容冲击等因素影响 [4] 人才问题 - 年轻编剧转行现象严重,行业面临人才断档风险 [4] - 资深从业者呼吁给予年轻人更多创作机会和署名权以保持行业活力 [4] 内容标准 - 行业对"精品"定义存在双重标准:创作者侧重艺术价值,平台侧重商业转化 [2] - 腾讯视频提出爆款内容需通过数据维度(完播率)和主观评估(制片人评分)双重验证 [2]
永清环保两董事收监管函 1140万增持计划完成率仅11%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3:12
董事增持计划未完成事件 - 公司董事肖明智、王振国因未完成增持计划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原计划合计增持1140万元 实际仅完成121.82万元 完成率不足11% [2][3] - 增持计划披露于2024年6月和12月 旨在增强投资者信心 稳定股价 但截至2025年6月期限届满 肖明智实际增持91.84万元 王振国增持29.98万元 [3] - 公司解释未完成原因为董事面临投资压力、资金筹集困难及流动资金状况不佳 两位董事已向投资者致歉 [4] 深交所监管措施 - 深交所指出二人违反《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及《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相关规定 要求整改并杜绝问题再次发生 [4] - 监管函强调上市公司董事应诚实守信 切实履行增持承诺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7.13亿元 同比下降28.93% 归母净利润亏损3.87亿元 主要因危废板块处置量和价格双降导致商誉减值损失约3亿元 [6] - 2023年营业收入6.46亿元 同比下降9.47% 归母净利润7984.66万元实现扭亏 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541.87万元 [7] - 2024年营业收入7.60亿元 同比增长17.71% 但业务结构分化显著 传统环保业务收入1.51亿元 同比下降56% 新能源"双碳"业务收入6.09亿元 同比增长101% [7] 行业与业务挑战 - 传统环保业务面临严峻挑战 市场竞争白热化叠加行业需求疲软 土壤修复、危废处置等领域受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收紧影响 项目获取难度加大 [7]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提供污染治理修复、"双碳"咨询及新能源解决方案 新能源业务已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7]
3亿元收购控股股东资产 太原重工欲拓展业务版图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3:10
收购交易概述 - 太原重工拟以3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太重集团等持有的太重向明67%股权 [2] - 交易分为两部分:受让太重集团持有的51%股权,以及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16%股权 [3] - 交易完成后,太重向明将成为太原重工控股子公司 [3] 收购目的与协同效应 - 收购旨在补齐太原重工在矿山物流输送环节的"短板",完善"开采—运输—破碎"全流程解决方案能力 [4] - 太重向明在散状物料输送装备领域技术领先,拥有137项自主知识产权,2024年净利润3629万元 [3][4] - 交易将形成产业协同效应,优化太原重工业务布局并拓展版图 [2][4]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务情况 - 太重向明2025年3月末总资产8.24亿元,净资产3.82亿元,2024年营收6.1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因季节性因素亏损81.54万元,但当前在手订单充裕且生产饱和 [5] - 主要产品为带式输送机和立体车库,在国内煤矿带式输送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 太原重工近期关联交易动态 - 过去12个月内累计出售资产关联交易金额14.26亿元,购买资产关联交易金额4.58亿元 [5] - 2024年6月将拉弹泡风电项目资产作价9.59亿元转让给太重集团,同时以4.58亿元收购山西太重智能装备公司 [5] 太原重工财务风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7.68亿元(同比+60.18%),归母净利润2197.49万元(同比+7.62%),但应收账款余额达80.65亿元 [6] - 2020-2023年应收账款持续攀升,分别为36.28亿元、49.14亿元、62.04亿元、65.75亿元,2024年末仍达71.08亿元 [7] - 应收账款高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值 [7] 历史应收账款处置 - 拉弹泡风电项目曾形成14.44亿元坏账,2024年通过司法判决和资产划转将应收账款转化为9.59亿元现金及股权资产 [6] 行业特征与应对措施 - 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因合同金额大、结算周期长,易形成大额应收账款 [7] - 公司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优化客户信用评估,并通过降本增效缓解压力 [8]
踏歌智行赵斌:矿山场景商业化落地是无人驾驶企业出海的重要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1:10
行业机遇与市场空间 - 海外矿山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可达国内的10倍甚至几十倍,主要由于海外露天大型矿场地形规整、路线固定适合技术落地,且人力成本高、安全监管严格推动需求 [2] - 全球矿山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存在迫切需求,无人驾驶方案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作业安全性,海外市场接受度更高 [2] - 目前矿山无人驾驶渗透率仅1%,无人驾驶矿用车总量刚超2000台,行业刚迈过0到1门槛,预计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50% [3][7] 技术发展与突破 - 公司从解决"车能跑"到实现70余台无人驾驶宽体车大编组常态化运行,周均效率达人工作业110%,标志技术从"科研展示"转变为"生产工具" [3] - 构建三模型协同体系(规控大模型、调度大模型、车辆控制与性能检测大模型),使工作效率从人工80%-90%提升至110% [3] - 专注L4级无人驾驶技术,必须实现司机和安全员下车,因辅助驾驶对封闭场景经济效益提升有限 [3] - 极端工况技术积累形成壁垒:在暴雪、大雾、沙尘暴等环境中实现矿卡30°坡度非铺装路面精准停靠(误差≤30厘米),拥有30多个项目、1000多万小时数据 [6] 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2022年特变电工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项目成为行业转折点,验证商业化运营可行性 [3] - 当前痛点在于工程化实施和商业模式复制,矿山类型多样、利益诉求分散导致难以批量复制 [4] - 探索矿方自营、运营主体与持重主体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需整合矿方、运输公司、整车厂等多方力量 [4] - 2023年下半年为商业模式验证关键期,多个新项目尝试将技术嵌入产业链 [5] - 公司预计2023年核心业务毛利转正,未来两三年实现盈利,研发投入已进入合理控制阶段 [6] 竞争格局与出海战略 - 行业呈现"春秋战国"格局:头部2-3家,二线5-6家,华为等巨头进入,但场景经验形成时间壁垒 [6] - 海外市场是战略重点,中国技术具性价比优势(方案能使海外矿场产能提升30%),目标2025年落地首个批量化海外项目 [7] - 公司愿景是引领全球矿山无人驾驶运输技术发展,代表"中国智造"输出兼备经济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解决方案 [7]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成立后聚焦露天矿无人驾驶,完成国内首个无人驾驶矿卡、宽体车及商业化订单 [3] - 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打造国内首个L4级无人驾驶矿山(国能北电胜利能源一号露天矿) [3] - 从2017年"孤独探索"到2020年后市场认知提升,现已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2][3]
直击达沃斯|Sue Putallaz:零排放水翼船将于2026年交付部署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1:10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开发零排放水翼船,配备翼型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飞行系统,当速度足够时船身可抬离水面实现滑翔 [1] - 产品集成水翼设计、电子系统和电池技术,速度超过70公里/小时,载客量10至350人 [1] - 相比传统柴油渡轮节省70%能源,实现零排放、无波浪和低噪音 [1] - 从实验原型发展到工业化技术平台,首批船计划2026年交付部署 [1] 市场与运营 - 产品目前在欧洲运营,包括瑞士、葡萄牙、法国等市场 [2] - 公司定位全球化,计划几个月内进入亚太市场,但暂无中国市场的计划 [2] - 客户兴趣激增,面临满足快速增长需求与确保技术成熟可靠之间的平衡挑战 [2] 商业模式与战略 - 公司不仅提供船只,还提供完整生态系统,包括充电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系统 [2] - 需要进行严格测试、供应链打造及与客户紧密合作来实现规模化部署 [2] - 目标是通过尖端海洋技术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 [2]
麦肯锡方寅亮:量质升级破局农村市场 多维协同挖增量空间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09:17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规模与特点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是2020年以来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活动,车型数量从60款扩展到124款,覆盖从微型车到豪华产品全品类,价格带最高达30万-40万元[1] - 活动首次实现自主、合资、新势力品牌并行,并纳入皮卡、VAN车等细分产品,满足农村多样化需求[1] - 2020-2023年下乡活动销量分别为40万、107万、266万和321万辆,增速大幅超过市场平均水平[3] 政策协同与市场潜力 - 五部门联合组织活动,与以旧换新政策、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75个县)、"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形成协同效应[2] - 低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存在15%差距,2024年一线城市渗透率超50%,四线城市发展空间广阔[2] - 活动牵引金融、充换电、售后等全产业链参与,构建购车-用车-养车全周期服务网络[2] 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2024年县域公共充电桩达44万座(全国占比13%),新增16万座(占全国新增18%),增速超平均水平[3] - 当前农村车桩比约8:1,存在电网支持不足、土地审批复杂等供应瓶颈[4] - 需加快既有社区充电设施改造,保障私桩安装条件,落实新建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4] 产品与服务优化方向 - 当前新能源产品以乘用车为主,需增加皮卡、VAN车、小微卡等适配农村工况的车型[4][5] - 低线城市缺乏专业维修网点和人员,售后服务能力不足[4] - 建议通过定向补贴、扩大推广清单等方式强化适销产品供给,打击不合规产品[5] 顶层设计建议 - 需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共建,重点完善金融和售后服务体系[6] - 应加强职业教育中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弥补高级技术人才缺口[6]
AI顶级拼图:兵马俑碎片实现高效智能拼接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00:02
人工智能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兵马俑修复工作,通过扫描碎片并借助AI拼接,实现了高效拼接并大幅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扰动[1] - 西北大学团队借助AI技术大量数据训练,显著提升文物修复准确性和效率,使技术达到较成熟应用阶段[1] - 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碎裂成数百片的陶俑虚拟拼接仅需约1小时,理论上可实现每天修复一个秦俑[1] 国家政策支持与数字技术发展 - 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系统部署文物资源数字化和关键技术研发[1] - 数字技术推动文物数字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建立三维模型实现文物碎片计算拼合与虚拟复原[1] - 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发展,特别是在文物快速采集建模和破损文物虚拟修复领域[1] 数字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成果 - 敦煌研究院利用物联网、AI等技术研发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平安石窟"安全管理模式[2] - "锦秀"丝绸世界互动地图汇集全球99个国家12915条丝绸数据,实现数据全球开放共享[2] - 故宫博物院开发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融合多项技术建立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2] 文物数字化与公共文化服务 - 各机构构建书画、青铜器等高质量知识库,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2] - 全国7046家博物馆累计推出线上展览超13万个,教育活动4.7万余场,网站访问量突破20亿人次[2]
郊区地块溢价率超41% 房企密集加码上海土拍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6-24 22:04
上海第五批次土拍市场表现 - 上海市第五批次土拍6宗地块起始总价19247亿元 成交总价21257亿元 溢价201亿元 溢价率104% [2] - 5宗地块溢价成交 最高溢价率达4168% 杨浦区东外滩地块溢价3079% 浦东曹路地块溢价417% [3][5] - 杨浦区东外滩地块经过95轮竞价 保利发展以35亿元总价竞得 成交楼面价95530元/平方米 刷新区域纪录 [3] 房企投资策略变化 - 1-5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储货值9393亿元 同比增长211% 拿地总价4824亿元 同比增长38% 核心城市核心地块供应量提升驱动增长 [6] - 19家企业参与上海第五批次土拍 其中国央企18家 民企1家 参拍企业数量较以往回升 [6] - 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趋势明显 上海、杭州、成都土拍平均溢价率超15% 非核心区域地块吸引力下降 [2][6] 重点地块交易细节 - 宝山区南大综合用地总建筑面积321540平方米 起始价810033亿元 中建东孚以8195亿元拿下 溢价率117% [4] - 浦东曹路地块吸引4家国企角逐 联发集团以21亿元总价竞得 溢价417% 配建高端人才住房比例2% [5] - 闵行颛桥地块由保利发展以314亿元竞得 楼面价38775元/平方米 溢价率1295% [4]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青浦徐泾地块底价成交 楼面价26843元/平方米 浦东曹路地块溢价417% 两地块热度差异源于区域新房库存与供应量差异 [5][6] - 杨浦区东外滩地块因内环区位优势吸引中海、保利等6家房企竞夺 95轮竞价体现核心地段稀缺性 [3] - 浦东曹路板块近5年仅出让5宗住宅用地 青浦徐泾板块同期出让14宗 供应差异导致竞争格局分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