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长城:重卡要混动 老板要省钱 司机要省力 运营要省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4:01
产品发布 - 长城G系列混动重卡正式上市,起售价53.66万元,搭载自研芯片级"动力大脑"与双电机DHT混动专用变速箱,动力达1050匹,油耗降低15%-25% [1] - 针对干线物流及高时效快递场景的G970车型即将上市,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公司公布与高端进口重卡对比实测数据:百公里节油8.4升,综合节油率19.8% [6] 技术优势 - 采用Hi4-G超级智能混动架构、低风阻造型、轻量化设计、智能滑行等技术实现能耗及维保成本降低 [5] - 自研"云网天行大数据管理平台"及主被动安全配置提升车队运营效率 [6] - 通过电液转向系统、智能护航等智能化配置降低司机劳动强度 [6] 市场策略 - 推出三大首销福利:前200台用户享受"不省油就退钱"、三年维保全包服务、保证三年残值不低于50% [6] - 公司定位为"二次创业",强调长期主义发展理念 [3] - 以全链价值提升为核心,打造"老板省钱、运营省心、司机省力"的产品理念 [5] 行业背景 - 2024年商用车市场国内销量同比下降9%,货车销量下降5%,中重卡市场承压严重 [3] - 行业面临运力过剩、运价走低、购车需求抑制等挑战 [3] - 混动技术有望推动国内重卡产业升级,加速进入智能混动时代 [7][9] 产品定位 - 不局限于传统以车为中心的研发逻辑,创新性提出以人为本的产品理念 [5] - 通过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实现全链价值提升 [7] - 为物流行业提供降本增效与减碳压力的解决方案 [6]
行业亟待“反内卷”生存之道,长期主义或是答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3:39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开启"反内卷"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1] - 2024年行业利润率4.3%同比下降8%,2025Q1进一步降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 - 非理性竞争导致产业链系统性风险:研发投入压缩/供应商年降价超10%/经销商批量关停[4] - 政府层面首次将整治"内卷"写入2025年工作报告,多部门联合出台监管措施[4][6] 政策监管 - 工信部和中汽协5月31日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6] - 6月1日起实施《支付条例》,20家车企承诺账期统一至60天[6] - 6月3日经销商商会发文抵制"内卷式"竞争[6] - 6月9日工信部加强车辆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高风险车型[6] 合资企业表现 - 上汽大众5月终端销售8.7万辆同比增长4.3%,广汽丰田启动中国自研2.0,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破2万辆[12] - 合资企业通过合资2.0模式整合全球资源,构建智能出行生态[7] - 上汽大众坚持"德系工艺"标准,70%研发经费用于试验验证[8][10] - 建立360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战略定力[10] 企业战略 - 上汽大众坚持40年长期主义,将质量视为生命线[10] - 通过智能制造基地保障量产节奏与品质[10] - 行业共识认为长期主义是抵御"内卷"的核心竞争力[12] - 合资企业示范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价值创造[1][7]
协同创新 智驱全球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开启“生态化突围”新篇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2:05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发展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同比增长23%,连续两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6] - 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挑战:技术壁垒、贸易挑战和供应链系统难题[6] - 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向海外进行产能布局,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出海的核心引擎[9] 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变化 - 全球汽车供应链Top10企业中仅3家实现正增长,增长主要依靠并购、新型业务和区域机会[16] - 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Top100中新上榜3家,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依托智能化和国际化布局增长[16] - 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带来三电、智能驾驶等新的价值高地,重塑产业链价值分布[16] 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以2530亿元营收位居中国供应链榜首,潍柴控股(2406.42亿元)和华域汽车(1586亿元)分列二三位[23]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18] - 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超过零部件出口,地缘政治是导致这一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原因[18] 企业国际化实践与挑战 - 银轮股份实践四个国际化(产品、人才、管理、制造),但面临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挑战[21] - 亿咖通科技在海外多地设立研发中心,通过AI大模型技术提升研发效率[21] - 中国汽研建议企业提前了解目标市场法规标准,避免不必要的耗费[21] 全球供应链百强企业 - 博世以4198.96亿元营收位居全球供应链榜首,电装(3222.83亿元)和麦格纳(3079.36亿元)紧随其后[26] - 宁德时代(2530亿元)位列全球第7,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26] - 全球Top100中中国企业数量增加,新上榜企业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16][26]
这家造车新势力的MPV产品To B预订单达4000辆,能否借此“翻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1:58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与Telling Inc签署500辆MPV产品FX Super One定金协议,To B预订单总量达4000辆 [2] - 公司收到加州房产经纪公司Pinnacle的1000辆Super One订单定金 [2] - 这是公司签署定金协议的第三家MCN类B2B共创伙伴 [2] 公司历史发展 - 公司2014年创立,早期凭借前瞻性理念吸引大量关注和投资 [3] - 2016年首款概念车FFZERO1在CES展亮相,2017年发布首款量产电动车FF91 [3] - 资金短缺导致FF91量产计划一再推迟,工厂建设进度缓慢 [3] - 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持续亏损,截至2025年Q1仅交付2辆FF91 2.0车型,营收30万美元 [4] - 当前市值1.2亿美元,不足累计投入的3%,美国消费者认知度不足3% [4] 订单意义与挑战 - 4000辆预订单若落地将缓解资金压力,提升品牌形象 [5][6] - 资金短缺仍是核心问题,生产4000辆需大量采购核心零部件,可能加剧资金链压力 [6] - 生产工艺成熟度、供应链稳定性及质量管控体系是潜在风险点 [7] - 市场竞争激烈,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均在MPV细分市场布局 [7]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管理和成本结构 [8] - 需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产品竞争力 [8] - 需加大生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控体系 [8] - 若有效解决问题,公司仍有可能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9]
倒闭潮再袭跨国零部件企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0:02
行业现状 -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倒闭潮",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机厂转型压力传导、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 [2] - 2024年全球轻型车产量同比下滑1%,欧洲市场尤为疲软,汽车产量同比下滑4.8% [4] - 2024年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普遍大幅缩水,博世集团同比下跌33%,麦格纳同比下跌17%,安波福同比下跌39%,博格华纳同比下跌46% [5] - 2025年第一季度部分企业仍在困境中挣扎,李尔净利润同比下跌26%,舍弗勒同比下跌64%,博格华纳同比下跌26% [6] 公司案例 - 马瑞利集团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面临高达6500亿日元的债务压力 [2][4] - 马瑞利由康奈可和马瑞利于2019年合并而成,合并前2018年营收合计146亿欧元,合并后未能形成协同效应,营收逐年下滑,2023年全球排名滑落至第23位 [3] -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施洛特因资金链断裂为旗下4家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此前一份价值1500万欧元的大订单被取消 [7] 转型挑战 - 传统零部件企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遭遇严峻挑战,电动化转型需要巨额研发投入但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 [7] - 舍弗勒电驱动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博格华纳缩减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规模并整合电池部门 [7] - 德国零部件厂商在发动机、变速器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无法直接转化为电动汽车所需的"三电"系统竞争力 [8] 主机厂影响 - 主机厂转型压力正向供应链传导,2025年第一季度主流跨国车企利润下滑普遍超过50% [8] - 大众集团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裁员3.5万人并削减逾70万辆产能,日产将削减100万辆产能并重构供应商体系 [8] - 日产和Stellantis作为马瑞利核心客户过去一年均遭遇较大困境,订单减少导致供应商承压 [4]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自2025年4月3日和5月3日起对进口车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 [8] - 韩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额达8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6.5%,现代、起亚汽车当地采购占比不到20%,高额关税将对其造成较大冲击 [9][10] - 韩国两家零部件供应商因美国关税政策陷入经营困境,分别提交企业重组申请和暂停票据交易 [10] - 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受高额关税影响,2025年下半年韩国汽车出口额将同比下降11.4%,全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预计同比下降8% [10]
从坐到躺 零重力座椅带来舱内革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09:55
零重力座椅市场现状 - 2025年重庆国际车展和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深蓝S09、问界M9等多款车型将零重力座椅作为核心卖点展示 [2] - 理想MEGA Home、问界M8、阿维塔06、魏牌高山等车型上半年发布时均重点提及零重力座椅配置 [2] - 零重力座椅支持多角度旋转(如理想MEGA Home第二排)、90°侧倾(领克900)、270°无级旋转(极氪MIX)等创新功能 [2] 零重力座椅技术定义 - 佛吉亚定义:当躯干与大腿夹角108°~131°、大腿与小腿夹角108°~133°时,人体压力分布均匀且小于常规坐姿 [3] - 中国汽研定义:需满足座垫角≥15°、躯干角≥35°(HPM-Ⅱ代测量),并带有腿托和可调座垫 [4] - 舒适性核心指标包括躯干与大腿夹角128°±7°、大腿与小腿夹角133°±8°,以及压力均匀分布和全身舒展度 [4] 零重力座椅功能演进 - 从基础姿态调节发展为集成通风加热、气袋按摩、智能体压调节、环绕音响等复合功能 [7] - 高端车型增加电动扶手、多功能显示屏、置物充电区、小桌板等拓展配置 [8] - 与"彩电、冰箱、大沙发"形成场景组合,提升午休、等待、长途等场景体验 [8] 行业标准进展 - 中国汽研牵头制定《汽车大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团体标准,2024年6月立项并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10] - 标准首次引入腰椎和髂骨评价,建立大倾角姿态假人摆放方法 [10] - 20余家机构组成联合工作组,计划2026年将零重力座椅安全性测评纳入安全指数规程 [13]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汽车座椅市场规模预计达1531亿元,零重力座椅份额将持续增长至2028年 [19] - 2030年预计30%以上车型标配智能座椅,产值占比超50% [19] - 国产头部供应商市场份额将随功能创新而提升 [19] 未来技术路径 - 功能集成化:向3D按摩、生物反馈调节(如肌电传感器)、舱内空间重构(对坐/吧台)发展 [17] - 安全智能化:与主被动安全系统融合,应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化程度 [17] - 交互场景化:结合手势控制、眼动追踪、AR-HUD等技术拓展影院等场景体验 [17]
风云A9L预售启幕,奇瑞智造一工厂给出百万级豪华平权答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09:12
风云A9L产品发布 - 风云A9L定位"全球真C级旗舰",预售价格区间15.99万-22.99万元,并提供价值4万元的购车礼遇 [1] - 该车型是公司向全球高端市场发起价值宣言的重要产品,旨在重构全球C级旗舰标准 [1][13] - 预售开启标志着公司以旗舰实力普及豪华价值的战略落地,目标让高端体验触达更广泛用户 [13][15] 制造工艺与技术亮点 - 冲压车间采用四条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实现年产30万辆产能和关键部件"0误差"成型 [5] - 涂装车间配备130台机器人(38台涂胶+92台喷漆),配合全自动喷涂线和鸵鸟毛擦净系统,保证漆面10年如新 [5] - 焊装车间实现100%自动化,660台智能机器人配合AI视觉系统监控焊点,车身采用88%高强度钢铝和23%热成型钢 [7] - 总装车间通过自动化物流装配和智能化检测,并实施模拟全球极端情况的多重测试 [7][8] 产品核心竞争力 - "四真"产品力:真C级豪华(顶级材质/NVH静音)、真C级性能(高效动力系统)、真C级智能(尖端智舱智驾)、真C级安全(超高强度车身) [12] - 研发历时700余天,顶格对标百万级豪华轿车,工程师以"偏执"态度进行拆解分析和技术内化 [10] - 通过Audit评审区严苛品控,强调豪华素质需兼具感官享受与可靠安全的内在实力 [12] 行业意义与战略定位 - 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从效率革命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跃迁 [3] - 奇瑞智造一工厂展示中国汽车工业顶尖水准,体现"品质"与"效率"的极致融合 [3][5] - 公司以"理工男"精神追求极致,通过扎实工程实力向世界输出C级旗舰新标准 [10][12][15]
中国车企正在点亮欧洲“充电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19:22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 欧洲市场凭借成熟的汽车工业体系、严格的环保法规和高新技术接受度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战场 [2] - 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 [2]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因素 [2] 中国车企充电网络布局 - 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建设兆瓦级闪充网络 采用1000V高压架构和10C高倍率电池 实现1MW充电功率 5分钟续航400公里 [2] - 比亚迪将在未来12个月内在欧洲完成首批闪充站布局 优先覆盖自有经销网点 [3] - 蔚来已在欧洲5国累计布局50座换电站和19座充电站 接入超60万台第三方充电桩 [4] - 小鹏汽车与欧洲最大充电服务商Plugsurfing合作 接入欧洲27国超85万台充电桩 [4] 中国车企欧洲战略 -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欧洲首座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 欧洲总部承担销售、研发、认证职能 首批本土化车型将于2026年一季度交付 [3] - 蔚来计划2025-2026年携5款本土化车型进入欧洲12国 [4] 产业链协同出海 - 2017-2023年欧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8倍 但公共充电桩仅增长6倍 预计2030年需要880万台公共充电桩 [6] - 广汽能源推进国际化战略 在东南亚布局补能网络并拓展至欧洲等地 采取车桩协同策略 [6] - 特来电充电网业务已覆盖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欧洲等区域 建立三大业务区域 [7] - 星星充电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车企深度合作 与施耐德电气组建合资公司提供充电基础设施 [7][8] 欧洲市场挑战与机遇 - 欧洲充电桩认证成本高 需CE认证 德国额外认证 周期3-4个月 成本50-60万元 [10]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充电桩内置电池可拆卸回收 德国2025年起对公共充电桩强制实施碳足迹认证 [10] - 欧盟《数据法案》对数据跨境领域提出新要求 车企面临双重监管 [11] - 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具备技术优势 如比亚迪超充技术和蔚来换电模式 [11]
英力士全球高层解读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17:11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对中国市场拥有坚定信心与长远规划,将根据中国独特需求与消费偏好布局产品线,目前已有掷弹兵基础版、Fieldmaster版、Trailmaster版及掷弹兵1924版,未来将推出定制车型Arcane Works和低碳环保的Fusilier等多元产品矩阵 [3] - 税收政策、市场要求及消费者反馈将成为车型推新的关键考量,确保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3] - 公司计划在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持续拓展服务网络,初步规划建设约15个服务网点,以提升市场覆盖率和用户体验 [4] 品牌定位与用户画像 - 公司产品独具特色,满足真正硬核越野需求,区别于市场上仅适合城市通勤的"四驱 SUV" [5] - 用户群画像多样化,包括注重实用性的用户和追求生活品质与驾驶乐趣的生活方式追求者 [6] - 针对中国庞大的曼联球迷群体,公司正积极筹备专属活动,通过与曼联的深度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6] - 中国越野市场的独特性与发展潜力巨大,国内越野爱好者及硬派越野爱好者都是重要目标客户 [6] 产品与技术 - 产品宣传语"Built For More匠心无界"的核心在于带来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凭借强大性能和高度适应性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8] -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公用事业场景,展现强大实用性和适应性 [8] - 公司与多个体育运动项目展开跨界合作,如英力士掷弹兵自行车车队和奔驰F1车队,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彰显技术实力 [7] 市场拓展与运营 - 针对中国市场筹备了整整两年,从产品定位与适应性调整到搭建本地化运营主体、组建核心团队及规划战略路径都做了充分准备 [5] - 公司不主张盲目扩张,坚持稳健发展策略,通过与优质合作伙伴携手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4] - 公司致力于构建长期盈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满足中国多元化需求 [8]
聚焦零排放及新兴技术研发 盖瑞特中国武汉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6 16:4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武汉启用第二个创新中心,与上海研发中心形成"双引擎"创新格局,强化涡轮增压领域领先地位并拓展零排放解决方案[1] - 武汉创新中心是公司电气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旨在加速零排放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3] - 公司计划加强对中国的长期投资,扩大在零排放出行及更广泛领域的创新版图[9] 技术创新与产品 - 公司过去70年推出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包括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双级涡轮增压器、电控执行器及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空气轴承[7] - 在中国市场已实现多项量产化解决方案,如汽油VNT涡轮增压器、PHEV/REEV专用废气旁通涡轮增压器、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7] - 公司正在开发三合一电驱系统,集成电机、逆变器与减速箱,整体尺寸与重量最多减少40%,最高转速达35000转/分钟,关键材料用量减少约30%[10] - 三合一电驱系统已与汉德车桥达成首个重型卡车量产订单,计划2025年上海车展亮相[10] 研发能力建设 - 武汉创新中心将重点推进零排放系统研发,已投入逆变器测试平台,未来扩展至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和电动冷却系统测试能力[12] - 武汉创新中心将整合中国区研发与制造能力,加速零排放技术从原型开发到量产的商业化进程[14] - 武汉创新中心将作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伙伴推动技术创新[14] 行业与区域影响 - 武汉东湖高新区认可公司在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认为该中心将助力武汉建设科技创新高地[5] - 公司在中国布局创新已20年,其技术不仅支持本土主机厂,还帮助其拓展全球业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