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哈啰都在搞!Robotaxi突然爆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30 09:09
新老玩家齐入局,Robotaxi赛道掀全球扩张潮 - 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正式推出Robotaxi服务,首批约10辆基于Model Y改造的车辆投入使用,计划几个月内将车队规模扩展到1000辆 [2] - 大众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ID.Buzz AD,汉诺威大众工厂将生产至少1万辆该车型,优步将成为首批买家之一 [2] - 哈啰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30亿元 [3] - 文远知行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约,将在迪拜落地商业化Robotaxi服务,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 [3] - 萝卜快跑计划最早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与迪拜合作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4] 巨大市场潜力吸引车企纷纷布局 - 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7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最大市场 [6] - 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发展自动驾驶成为车企争夺未来市场的重要战略方向 [7] - 小马智行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BOM成本较前代下降70%,成本降低将推动Robotaxi成为车企新的盈利增长点 [7] - 中国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已有10余座城市推进自动驾驶地方性立法 [7] 技术成熟与商业化挑战并存 - 车企在Robotaxi领域主要采取独立研发或与科创企业合作两种路径,自动驾驶将推动汽车从私人消费品向共享出行工具转变 [9] - Robotaxi的商业模式与法律框架存在空白,如车辆共享模式下的事故责任划分问题 [9] - 规模化运营面临挑战,需通过大规模投放分摊系统成本,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合派单的可行性需政策与运营机制支持 [9] - 无人驾驶出租车制造与运营状况正在改善,但盈利时间表尚不明确,拥堵城市可能限制运营规模或增加综合运营成本 [10]
车网互动赋能迎峰度夏保供电,龙华区完成深圳首例车网互动直送城中村居民用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9 12:03
虚拟电厂与车网互动技术应用 - 深圳首次通过"车网互动"形式实现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调节城中村居民用电负荷,完成放电结算的商业实践 [1] - 沙元埔村作为试点,利用6台"V2G"充电桩在2小时内累计放电144kWh,通过10kV及以下线路反送电网实现"应急调峰" [2] - 放电使该村2公变、3公变台区最高用电负荷分别降低13.4%和6.8% [2] - 参与放电的车主作为"能源供应商"每人获得84元放电收益 [2] 城中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 - 沙元埔村原有电力设施存在结构性隐患和水浸风险,3台变压器负载率常年超过85% [1] - 龙华区累计投入5.18亿元用于城中村供用电整治,沙元埔村完成改造后电力增容71.4% [1] - 改造后平均负荷供应能力从35.0W/㎡提升至57.4W/㎡ [1] - 新建2座预制式配电房、4台变压器和6台"V2G"充电桩,配电房采用复合式多功能设计 [1] 龙华区电力发展现状 - 2025年6月中旬用电负荷达279.6万kW,接近2024年最高水平 [2] - 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5.2万个,包括125座超充示范站和22座V2G示范站 [3] - 通过"充储放一张网"接入虚拟电网管理平台总容量61.2万kVA,可调负荷15万kW(相当于10.2万户家庭用电负荷) [3]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 - 深圳市2025年3月获批国家发改委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 [3] - 龙华区"深港车网互动试点项目"获批试点项目 [3] - 未来将统筹"光储充"等柔性负荷资源,打造更多"车-能-路-云"商业应用场景 [3]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正式启用 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成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8 11:15
中国汽研华东总部基地成立 - 中国汽研在苏州设立华东总部基地 标志着公司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2] - 基地将整合集团优势资源 打造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能力 成为服务华东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支点 [2] - 活动获得苏州市政府及江苏省工信厅支持 多位政府高层出席仪式 [2][3] 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 - 苏州是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拥有智能网联相关企业超千家 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3] - 苏州已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多个国家级试点 构建了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 [3] - 苏州市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列为1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3] 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 - 平台覆盖从材料到整车的全链条测试需求 具备近800项研发测试能力 [4] - 平台功能包括促进业务合作 关键技术共研 大数据公共服务 一站式服务等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多维协同 [4] - 苏州市政府同步发布20条产业政策 涵盖产业基地发展 创新能力提升 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 [4] 产业合作与未来规划 - 中国汽研与多家共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 [4] - 江苏省将重点增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安全方向发展 [3] - 公司未来将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 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 网联化 电动化转型 [5]
新任CEO上任就审查长期战略计划,“第一把火”能否“烧”出发展新思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6:40
新任CEO战略调整 - Stellantis新任CEO Antonio Filosa宣布对公司长期战略规划"Dare forward 2030"进行审查,该规划由前CEO唐唯实提出,目标是2030年实现净销售额翻倍并保持两位数营业利润率[2] - 公司2024年在美国和欧洲遭遇重大商业困难,被迫放弃年度目标并导致前CEO离职,新任CEO的战略审查被视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举措[2] - 新CEO提出四大优先事项:战略规划审查、优质产品推出、质量管控和执行力提升[3] 电动化战略调整 - 原计划在欧洲实现100%电动化销量、美国50%电动化销量,但近期克莱斯勒和阿尔法·罗密欧放弃2030全电动化目标,电动版Ram1500上市时间从2024年推迟至2027年[3] - Jeep Compass电动版生产因加拿大工厂改造暂停而前景不明[3] - 2025年Q1美国市场电动车型表现疲软:Jeep Wagoneer S销量仅2595辆,道奇Charger Daytona EV销量下滑49%,插混车型Wrangler 4xe和Grand Cherokee 4xe销量分别下降48%和12%[7] 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全球销量568.5万辆(同比下降4.99%),欧洲销量257.7万辆(同比下降5.01%,市场份额从17.5%降至16.4%),北美销量152.7万辆(同比下降14.31%),营业收入635亿欧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4.2%,市场份额7.8%[7] - 中国市场销量4.6万辆(同比下降29.23%)[7] - 电动车型因软件开发问题延迟上市导致产品线空档期[7] 品牌与成本战略 - 可能对旗下14个品牌进行深度评估,资源向Jeep、标致、雪铁龙等高潜力品牌集中,边缘品牌或面临出售/停产[8] - 此前激进成本削减(裁员/精简平台/剥离资产)短期改善财务但长期抑制市场份额增长,高定价策略影响消费者接受度[8]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大电动化研发投入,突破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成本/续航),加快推出覆盖细分市场的电动车型(如小型电动SUV/电动MPV)[9] - 智能化是核心方向,建议与谷歌/英伟达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系统[9] - 需构建统一企业文化,消除"前FCA/前PSA"标签,建立尊重和开放沟通的文化机制[4] 高管背景与任命 - Antonio Filosa拥有25年汽车行业经验,曾领导Jeep品牌(推动Avenger等畅销车型)和巴西工厂项目,使巴西成为Jeep海外最大市场[6] - 2025年6月23日正式就任CEO,此前担任北美/南美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质量官[5][6]
锂价持续走出新低,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6:11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6月26日跌破6万元/吨至5.99万元/吨,较一个月前的"7万元保卫战"大幅下滑 [2] - 5月28日价格为6.12万元/吨(日跌1.64%),5月29日跌至6.02万元/吨(日跌1.63%,同比降44.97%),年初价格在7.88万元/吨左右 [3] - 与历史高点60万元/吨相比,当前价格已跌破行业预期 [3] 供需格局分析 供应端 - 全球锂矿投资热潮导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阿根廷锂矿年产能将增长79%至20.2万公吨,非洲手工采矿占比达2/3 [4][5] - 上游锂矿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高成本项目面临亏损风险,部分企业已减少产能投入 [3] 需求端 - 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电动汽车售价高于消费者预期(溢价10%-25%),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福特/通用/特斯拉等推迟纯电计划 [4] - 储能领域需求增速同步减缓,两大应用领域共同抑制锂需求 [4] 未来价格预测 - 短期或持续底部震荡:供过于求严重(库存高企+减产效果有限),需求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 [6] - 长期有望企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支撑需求,供需平衡后价格或进入稳定区间 [6] - 市场预期2023-2024年上半年价格区间为5-7万元/吨,期货价格近期微幅回升至6万元/吨以上 [7] 产业链影响 动力电池行业 - 生产成本显著降低:锂价下跌直接优化电池企业成本结构,利润空间扩大 [8] - 促进技术研发:企业可投入更多资金开发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 [8] 新能源汽车行业 - 购车成本下降:电池成本降低传导至终端售价,刺激消费者购买意愿 [8] - 行业竞争加剧:更多企业涌入市场,品牌/车型数量增加导致竞争白热化 [9]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波动是供应释放+需求放缓+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结果,但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转型方向前景仍可期 [9] - 锂价下跌为行业优化升级提供契机,需平衡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 [9]
严监管、破争议,让汽车质量监管精准发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6:04
监管政策升级 - 工信部将加强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重点抽查舆论关注度高及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车型 违规企业将面临公开通报、暂停产品公告和新车申报等处罚 [1] -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但部分车企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产品质量 导致电池安全、续航虚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不可靠等问题频发 影响行业形象 [1] - 监管加码彰显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为行业敲响质量警钟 [1] 舆论关注度界定争议 - 判定标准尚未量化 可能依据媒体报道数量、社交媒体热度或消费者投诉量 但各指标均存在局限性 [2] - 媒体报道需区分权威性与公信力 社交媒体热度需结合关键词、互动量及持续周期评估 消费者投诉需统一统计口径并过滤重复/恶意数据 [5] - 建议构建多维度加权评估模型 引入第三方独立机制发布舆情指数报告 避免片面性 [5] 质量安全隐患评估挑战 - 隐患程度判定存在争议 国家标准与实际使用故障频率需综合考量 近期"移动充电电源风波"暴露仅凭认证的局限性 [3] - 行业标准存在滞后性 难以快速覆盖新技术车型问题 部分停产车型隐患追溯困难 [3] - 建议建立动态评估框架 采集维修、保险等实际数据 按危害程度分级处理 成立标准修订委员会加速技术迭代 [5][6] 政策落地优化方向 - 缺乏明确标准可能导致车企钻空子 通过降低舆论热度或掩盖隐患逃避抽检 [4] - 需推行"车型生命周期"监管 增加新车抽检频率 建立停产车型追溯期 专项抽检精准打击质量顽疾 [6] - 科学界定标准可避免企业钻政策空子 减少无效舆论战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6]
日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将砍掉一半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5:20
财务目标与效率优化 - 公司设定2026财年营业利润率目标为5%,2030财年进一步提升至8% [1] - 启动效率优化计划,计划将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种类削减50% [1] - 2024财年因计入巨额和解费用,净亏损扩大至2177亿日元 [7] - 以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出售羽村工厂给丰田,资金用于填补亏损及电动化转型投入 [7] 合并历程与背景 - 合并计划始于2023年5月,因日野排放造假丑闻被迫搁置,2025年初达成和解后谈判快速推进 [3] - 排放造假事件导致2021财年净亏损847亿日元,2022财年净亏损1176亿日元 [3] - 2025年初支付12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海外诉讼基本结束 [3] - 合并后新控股公司由丰田与戴姆勒卡车各持股25%,表决权分别为19.9%和26.7%,日野脱离丰田子公司身份 [6] - 新公司总部设在东京,CEO由三菱扶桑现任CEO卡尔・德彭担任,计划2026年4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6] 合并协同效应与行业格局 - 合并后将在商用车开发、采购、生产领域实现协同,联合采购降低零部件成本 [7] - 可能共享丰田e-TNGA电动平台及燃料电池技术,加速新产品开发 [7] - 日本商用车行业将形成两大阵营:日野+三菱扶桑新集团与五十铃+UD卡车联盟对峙 [8] - 合并旨在应对电动化与全球化挑战,通过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巩固东南亚、中东等传统优势市场 [8]
长城:重卡要混动 老板要省钱 司机要省力 运营要省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4:01
产品发布 - 长城G系列混动重卡正式上市,起售价53.66万元,搭载自研芯片级"动力大脑"与双电机DHT混动专用变速箱,动力达1050匹,油耗降低15%-25% [1] - 针对干线物流及高时效快递场景的G970车型即将上市,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公司公布与高端进口重卡对比实测数据:百公里节油8.4升,综合节油率19.8% [6] 技术优势 - 采用Hi4-G超级智能混动架构、低风阻造型、轻量化设计、智能滑行等技术实现能耗及维保成本降低 [5] - 自研"云网天行大数据管理平台"及主被动安全配置提升车队运营效率 [6] - 通过电液转向系统、智能护航等智能化配置降低司机劳动强度 [6] 市场策略 - 推出三大首销福利:前200台用户享受"不省油就退钱"、三年维保全包服务、保证三年残值不低于50% [6] - 公司定位为"二次创业",强调长期主义发展理念 [3] - 以全链价值提升为核心,打造"老板省钱、运营省心、司机省力"的产品理念 [5] 行业背景 - 2024年商用车市场国内销量同比下降9%,货车销量下降5%,中重卡市场承压严重 [3] - 行业面临运力过剩、运价走低、购车需求抑制等挑战 [3] - 混动技术有望推动国内重卡产业升级,加速进入智能混动时代 [7][9] 产品定位 - 不局限于传统以车为中心的研发逻辑,创新性提出以人为本的产品理念 [5] - 通过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实现全链价值提升 [7] - 为物流行业提供降本增效与减碳压力的解决方案 [6]
行业亟待“反内卷”生存之道,长期主义或是答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3:39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开启"反内卷"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1] - 2024年行业利润率4.3%同比下降8%,2025Q1进一步降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 - 非理性竞争导致产业链系统性风险:研发投入压缩/供应商年降价超10%/经销商批量关停[4] - 政府层面首次将整治"内卷"写入2025年工作报告,多部门联合出台监管措施[4][6] 政策监管 - 工信部和中汽协5月31日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6] - 6月1日起实施《支付条例》,20家车企承诺账期统一至60天[6] - 6月3日经销商商会发文抵制"内卷式"竞争[6] - 6月9日工信部加强车辆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高风险车型[6] 合资企业表现 - 上汽大众5月终端销售8.7万辆同比增长4.3%,广汽丰田启动中国自研2.0,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破2万辆[12] - 合资企业通过合资2.0模式整合全球资源,构建智能出行生态[7] - 上汽大众坚持"德系工艺"标准,70%研发经费用于试验验证[8][10] - 建立360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战略定力[10] 企业战略 - 上汽大众坚持40年长期主义,将质量视为生命线[10] - 通过智能制造基地保障量产节奏与品质[10] - 行业共识认为长期主义是抵御"内卷"的核心竞争力[12] - 合资企业示范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价值创造[1][7]
协同创新 智驱全球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开启“生态化突围”新篇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7 12:05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发展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同比增长23%,连续两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6] - 中国零部件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挑战:技术壁垒、贸易挑战和供应链系统难题[6] - 零部件企业正积极向海外进行产能布局,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成为驱动出海的核心引擎[9] 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变化 - 全球汽车供应链Top10企业中仅3家实现正增长,增长主要依靠并购、新型业务和区域机会[16] - 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Top100中新上榜3家,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依托智能化和国际化布局增长[16] - 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带来三电、智能驾驶等新的价值高地,重塑产业链价值分布[16] 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以2530亿元营收位居中国供应链榜首,潍柴控股(2406.42亿元)和华域汽车(1586亿元)分列二三位[23]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18] - 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超过零部件出口,地缘政治是导致这一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原因[18] 企业国际化实践与挑战 - 银轮股份实践四个国际化(产品、人才、管理、制造),但面临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挑战[21] - 亿咖通科技在海外多地设立研发中心,通过AI大模型技术提升研发效率[21] - 中国汽研建议企业提前了解目标市场法规标准,避免不必要的耗费[21] 全球供应链百强企业 - 博世以4198.96亿元营收位居全球供应链榜首,电装(3222.83亿元)和麦格纳(3079.36亿元)紧随其后[26] - 宁德时代(2530亿元)位列全球第7,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26] - 全球Top100中中国企业数量增加,新上榜企业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