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日赚2.5亿元的贵州茅台,放缓了增长脚步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20: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 同比增长9.16% [1] - 归属净利润454.03亿元 同比增长8.89% [1] - 日均盈利2.5亿元 营收与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 [1] - 营收增速为2015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净利润增速创十年最低 [1][2] 历史财务数据对比 - 近三年中期营收持续增长:2023年709.9亿→2024年834.5亿→2025年910.9亿 [2] - 近三年中期净利润同步增长:2023年359.8亿→2024年417.0亿→2025年454.0亿 [2] - 营收增速呈现放缓趋势:2023年19.42%→2024年17.56%→2025年9.16% [2] - 净利润增速同步放缓:2023年20.76%→2024年15.88%→2025年8.89% [2] 产品结构表现 - 茅台酒板块收入755.9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85% [4] - 酱香系列酒收入137.63亿元 同比增长4.69% 增速创近年新低 [7][8][9] - 酱香系列酒增速显著放缓:2021-2024年均保持25%以上增速 2025年降至4.69% [8][9] 价格与渠道动态 - 25年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报1860元/瓶 曾下探至1800元以下 [4] - 预收货款55.07亿元 较年初95.92亿元减少42.57% 反映经销商铺货意愿下降 [3][5][6] - 直销渠道收入400.09亿元 同比增长超18% 营收占比提升至近44% [15] - i茅台App实现收入107.6亿元 推出限量纪念酒引发市场抢购 [15] 战略与行业环境 - 公司明确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年度增长目标设为9% [4] - 茅台1935作为重点培育单品 2024年销售额约120亿元 但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10][11][12] - 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与政策影响 800-1500元价格带成价格倒挂最严重区间 [14] - 公司判断行业处于双重周期叠加阶段 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向好 [6]
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趋势向好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20:05
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 - 到2029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总收入预计达3.51万亿美元 中国占比16%达5610亿美元 [1] - 2024-2029年中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4.5% 高于全球3.7%的增速 [1] - 混合实境中国市场2024年增长25.2% 预计2029年达228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3.1% [1] 互联网广告市场 - 中国内地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广告市场 2024年收入1438亿美元 2029年预计增至2204亿美元 [2] - 短视频平台及AI技术应用推动广告精准投放 AIGC技术广泛应用于广告内容生成 [2] - 内容创作者增加带动互联网广告收入占比提升 [2] 电影行业 - 2024-2029年中国电影收入复合年增长率5.25% 行业持续复苏 [2] - 中国电影收入份额2029年将占全球22% 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全球领先 [2] - 《哪吒2》票房突破20亿美元 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 [2] 电子游戏市场 - 中国为全球最大电子游戏市场 2029年收入预计达827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5.73% [3] - 社交/休闲类游戏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85%升至2029年87% [3] - 游戏精品化与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突破方向 [3] 智能电视市场 - 中国智能电视家庭数量将从2024年3.04亿增至2029年3.24亿 规模达美国市场3倍 [3] - 2029年中国智能电视普及率57% 显著高于全球48%平均水平 [3] - OTT视频行业受AIGC技术推动持续增长 中国用户基数庞大 [3]
跨国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9:4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跨国药企营收排名前三为强生(456.36亿美元)、罗氏、默沙东 礼来凭借替尔泊肽增长41%跃升至第六位 [1] - 行业面临专利悬崖压力 未来几年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 包括69种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 预计累计损失超3000亿美元 [2] - 营收前十企业竞争激烈 第四至第八名营收接近 具体排名为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辉瑞、礼来、阿斯利康、诺华、拜耳、诺和诺德、BMS [2] 强生表现 - 上半年营收456.36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创新药板块收入290.75亿美元(增长3.6%) 医疗科技板块165.61亿美元(增长5%) [3] - 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927-931亿美元 预计增长4.5%-5% 肿瘤业务表现突出 收入119.9亿美元(增长21.1%) 主要来自达雷妥尤单抗(67.76亿美元)、阿帕他胺(16.79亿美元)和伊布替尼(14.44亿美元) [3] 默沙东表现 - 上半年总营收313.35亿美元同比下降2% 制药业务收入276.88亿美元(下降3%) 中国区收入下滑70%至10.75亿美元 [4] - 核心产品K药销售额151.61亿美元(增长7%) HPV疫苗销售额24.53亿美元(下降48%) 启动优化计划预计每年节省30亿美元成本 [4] - 未来五年多款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 已投入338亿美元布局ADC领域 [4] 礼来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8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中国市场收入9.17亿美元(增长20%) [5] - 替尔泊肽系列产品表现亮眼 降糖版Mounjaro收入90.407亿美元(增长85%) 减肥版Zepbound收入56.933亿美元(增长223%) 两款产品合计147.34亿美元 接近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166.83亿美元 [5][6] 阿斯利康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中国区收入35.15亿美元(增长5%) 成为MNC中国区营收第一 [7] - 完成4笔BD交易居中国区榜首 上半年行业共达成52项出海交易 其中18项超10亿美元 总金额超647亿美元 [7] 中国市场动态 - MNC中国区表现分化 罗氏增长9% 诺华8% 赛诺菲仅0.1% 礼来以19%增速领涨 [8] - 行业加速与中国创新药企合作 成熟产品战略性撤退 如默沙东HPV疫苗和赛诺菲波立达退出中国市场 [8]
60多家上市公司被调查,A股劲吹监管风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8:25
监管动态 - 2025年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主要涉及财务造假 信披违规 贪污受贿 行贿等问题 [2] - 监管层对A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处罚力度升级 包括顶格处罚 追究刑责及第三方协同追责 [3] - 证监会立案调查体现系统性刮骨疗毒决心 旨在阻断造假生态链 维护市场健康 [3][4] 典型案例 - ST高鸿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收198亿元 欺诈发行募资12.5亿元 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2] - 南京庆亚作为配合造假第三方被罚700万元 实控人江庆同受处罚 [2] - 白云山系5名高管因医药反腐被查 涉及虚增药价套取资金 品牌授权管理腐败等问题 [2] - 豪尔赛前董事长戴宝林涉嫌单位行贿罪 公司及个人均被公诉 [2] 违规特征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核心问题 表现为虚假记载 重大遗漏 误导性陈述 [3] - 具体手段包括虚构交易粉饰业绩 隐匿关联交易 资金占用 掩盖重大风险 [3] - 违规成本与收益失衡是深层次原因 民事赔偿机制未能有效震慑失信行为 [4]
这家公司宣布重大资产重组,股价跌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8:25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湖南慧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交易完成后慧泽医药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不涉及发行股份 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1] - 公司与慧泽医药股东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具体交易方案将以正式协议为准 尚处于筹划阶段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4] 目标公司业务特征 - 慧泽医药成立于2014年 是一家专注于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的专业CRO公司 [4] - 公司85%以上收入来源于临床评价服务 在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领域积累丰富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 [4] - 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4]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有利于上市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务发展延伸 进一步增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提升抗风险能力 [5] - 细胞临床转化研究与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业务具有较强关联性 通过资产整合将提升经营效率并产生协同效应 [5]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服务业务 有利于加强综合竞争力 [5] 财务表现与退市风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85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2919万元 [8] - 因20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4900万元至5200万元(同比下降) 归母净利润亏损350万元至5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655万元至805万元 [8] 历史收购案例 - 2017年12月公司曾以5130万元现金收购远泰生物54%股权 该企业专注于基因工程及蛋白工程领域 [9] - 2018年远泰生物营收占公司总营收51.42% 贡献净利润756.11万元 [10] - 2019年9月公司因高额研发投入和财务状况压力 选择公开挂牌转让远泰生物54%股权 [11] 资金状况与股价波动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41亿元 [11] - 公告发布后8月12日公司股价开盘跌停 收盘价11.91元 此前8月8日、8月1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2]
硅谷迷恋“基因筛查”:“聪明人”才能应对AI威胁?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7:43
行业概况 - 高智商基因胚胎检测产业发展迅速 受到硅谷精英追捧[1] - 基因检测费用在5000美元至50000美元之间 不同公司定价差异显著[3] - 加州湾区对基因检测服务需求很高[3] 主要参与者 - Genomic Prediction为最早提供胚胎基因检测的公司之一 客户主要为超级高净值人群[3] - Nucleus Genomics提供基因智商测试服务 成本约为6000美元[3] - Herasight提供基因智商测试服务 成本高达50000美元[3] - Heliospect使用英国生物库50万志愿者数据进行预测研究[4] 技术现状 - 当前模型仅能解释5%到10%的认知能力相关性[5] - 基因检测基于英国生物库公共数据库 允许全球研究人员进行健康相关研究[4] - 基因筛查已形成完整生态系统[3] 用户特征 - 参与者通常是超级高净值人群 对绩优主义有痴迷追求[3] - 用户认为更高智商意味着更高收入和更好成绩[3] - 用户通过基因评分选择患癌风险低且智力评分高的胚胎[2] 监管环境 - 英国法律禁止父母根据智商预测选择胚胎[5]
投资者或应调整布局AI新思路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7:05
尽管人工智能(AI)占据了新闻头条,但我们认为其颠覆性的增长潜力和诱人的投资回报仍被低 估。与此同时,投资者面临着"重蹈覆辙"的风险,即期望通过广泛的指数投资来捕捉投资机会,却难以 区分颠覆者与被颠覆者。 二是技术提升迅速,成本随之降低。自ChatGPT发布以来,大语言模型的进化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关键在于,推理模型能够生成自己的训练数据,模型处理的每个思考过程都可以反馈回模型中,从而在 解决问题时实现实时学习。 此外,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技术成本正在迅速下降,为生成式AI带来了更多盈利应用场景。 就在几年前,推理模型还因其计算密集的特性,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三是AI扩展性远超其他技术突破。回顾历史技术周期,无论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劳动力自动化,还 是知识型工作赋能(涉及思考、分析或创造的任务),都需要新设备和流程。自动化流水线已经存在了 一个多世纪,但发展缓慢,因为在现实世界降本需要时间。计算机赋能的知识型工作也需要设备和技 能,例如,学习打字或使用Excel,虽然这一过程进展很快,但也花了数十年时间。 而如今,我们看到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强人们的工作能力。随着我们迈向由智能体主导的世 界(首批应用案 ...
2220亿元险资加速布局A股!保险系私募再添新军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6:53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为第6家获批的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 [1] - 试点通过保险公司设立私募基金形式落地 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2] 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含已批复和拟批复) [2] - 首批试点(2023年10月):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各出资250亿元设立鸿鹄志远基金 [2] - 第二批试点(2025年1月):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获准参与 规模520亿元 [2] - 第三批试点(2025年5月):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获600亿元额度 [2] - 除太平外 其他5家获批机构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恒毅持盈和阳光恒益 [3] 已运作基金产品情况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于2024年3月完成全部投资 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 [4]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200亿元)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 [4] - 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1号(225亿元)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 [4] - 泰康稳行一期已开始投资 聚焦境内外优质上市公司 [5] - 太保致远1号目标规模200亿元 已于7月投入运行 [5] 政策影响与行业意义 - 试点有助于保险公司发挥长线机构投资者优势 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 [1] - 为资本市场引入中长期增量资金 增强市场稳定性 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3][5] - 推动险资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对冲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压力 [6] - 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匹配寿险保单长期负债需求 缓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6] - 引导险资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5]
A股持续上涨!创4年新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6:3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盘中强势拉升逼近370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收盘涨0.48%报3683.46点 [1] - 创业板指大涨3.62%报2496.5点深证成指涨1.76%报11551.37点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1756亿元较前期明显放大再度突破2万亿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共92股涨停连板股总数24只 [2] - 三连板及以上个股12只连板股晋级率达63.15% [2] - 长城军工无惧异动早盘缩量涨停提振短线情绪航天科技反包涨停走出7天5板吉视传媒晋级5连板 [2] 板块热点分布 - 有色金属PEEK材料CPO光刻机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银行港口物流等板块跌幅居前 [3] - AI硬件股持续爆发工业富联等多股续创历史新高券商股一度冲高国盛金控实现2连板 [3] - 有色金属概念股震荡走强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双双创历史新高 [3] 热门概念表现 - 液冷服务器CPO概念创新药稀土光刻机人形机器人概念等表现活跃 [2] - 券商有色汽车医药半导体等板块集体走高 [2]
上半年被罚超7亿!银行这类业务仍是违规“重灾区”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3:51
银行业罚单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共收到1209张罚单 罚没金额合计7.36亿元人民币 较2023年同期的1398张罚单和8.63亿元罚款分别下降13.5%和14.7% [2] - 千万级罚单数量增至6张 百万级罚单141张 较2023年同期减少45张 [3] - 农业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12项行为被罚没5160.5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87.59万元+罚款4672.94万元) 成为上半年单笔最高罚单 [3] 机构类型罚单分布 - 农商行罚单数量359张居首 罚没金额2.27亿元 占行业总罚金30.8% [3][4] - 国有大行罚单350张 罚没金额1.77亿元 千万级罚单多集中于该类型机构 [3][4] - 农商行与国有大行合计罚金占比达53% [4] 违规类型结构变化 - 信贷违规类罚单448张 占比37% 较2023年同期的714张(占比超50%)下降37.3% [4][5] - 主要违规行为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 贷款管理不审慎 虚增存贷款规模 [4][5] - 数据安全相关罚单超50条 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因未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被罚116万元 [5] 监管趋势特征 - 监管呈现精准化趋势 从信贷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条穿透式监管 重点整治数据造假和内控失效等上游风险源 [6] - 农商行因扎根县域业务复杂且管理薄弱 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国有大行则侧重系统性风险管理 [4][6] - 监管高压态势持续 银行业需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反洗钱 反诈和数据安全管理新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