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GDP超7800亿元的扬州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速跑”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9:21
长三角一体化合作 - 普陀区与扬州市签署协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备忘录,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1] - 扬州大数据产业园与普陀区武宁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创新策源、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 [3] - 扬州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计划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打造标志性创新成果 [4] 区域经济数据 - 扬州市GDP从2020年6048.33亿元增至2024年7809.6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8200亿元 [5] - 普陀区与江苏南京、无锡等七市合作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建立双轨联络机制 [6] 产业与创新协作 - 普陀区梳理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涵盖产业园区、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领域 [7] - 南京探索文旅合作"一站多点",常州联合攻关新能源新材料,南通深化共建产业园区 [7] - 普陀与泰州共建离岸创新中心,与镇江等市推进"在线集市"等产业链合作项目 [7][9] 文旅与商业联动 - 镇江与普陀推出"沿着沪宁去旅行"高铁旅游产品,开通3条双城文旅专线及康养专列 [8] - 镇江8家康养酒店及9家A级景区对上海团队推出优惠,强化文旅资源共享 [8] - 普陀区商务委、体育局举办苏州河半程马拉松、龙舟赛等活动,联动沿沪宁城市 [8] 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开发"在线集市"小程序,推动技术资源对接和"揭榜挂帅"项目 [9] - 探索人才库建设,促进跨区域培养流动,并重点打造沿沪宁科创基金吸引城市参与 [9]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8:28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3][4] - 分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015年6.94亿元(占当期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3] - 分年度虚增利润:2015年67.36万元(占当期0.42%)、2016年243.88万元(1.44%)、2017年242.24万元(0.99%)、2018年1282.80万元(13.56%)、2019年2190.52万元(64.88%)、2020年1542.38万元(11.35%)、2021年894.46万元(22.11%)、2022年370.74万元(6.44%)、2023年788.21万元(0.50%)[3]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4] -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5][6] - 公司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5] 审计与监管状况 - 2023年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4年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股票先后被实施ST(其他风险警示)和*ST(退市风险警示)[5]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若最终认定违法将导致退市[6]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6] - 除该公司外,另有7家公司(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存在重大违法退市风险[7]
长三角示范区“电”力全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8:28
会上,青浦供电公司重点介绍了"契约制接电"模式。该模式通过签订接电期限协议,将项目建设周期倒排,明确各方责任,实现"电等客户"超前服 务。低压"零投资"服务范围率先在青浦扩容至200千瓦及以下,大幅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成本。供电企业在约定期限内完成公共电网连接点至产权分界点的 配套建设,并一次性提供工程验收和审核意见,确保接电流程高效透明。 现场,青浦供电公司与上海临港青浦发展有限公司、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建站合作签约;青吴嘉三地供电公司分别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 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阿里巴巴算力中心完成"契约制接电"签约。 下一步,三地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电力引擎"协同共融发展,共绘"办电更便捷、用电更可靠、服务更温暖"的营商环境新图景,为长三角 一体化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本次推介会是对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的积极回应。三地供电公司将 围绕压缩报装时限、降低用电成本、强化电网建设、优化供电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并在供电接入、绿色用能、强网建设等领域形成一致标准。 据介绍,15项同质化举措 ...
英特尔CEO将赴白宫会晤特朗普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41
公司高层动态 -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计划于8月11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重点介绍个人与职业背景,并探讨政府与公司在制造业等领域的潜在合作 [2] - 特朗普此前公开指责陈立武"与中国企业存在联系",并要求其"必须立刻辞职" [2][3] - 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致信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对陈立武与中国的关系表示担忧 [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英特尔在拜登政府时期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扩建芯片制造产能,成为"芯片法案"资金的最大受益者 [5] - 陈立武延续前任战略,专注重振制造业务,并积极为代工业务引入外部客户以分摊资本开支 [5] - 公司宣布放缓俄亥俄州大型半导体制造厂的建设进度,以匹配客户需求 [6] 公司治理与挑战 - 陈立武上任数月后已与部分董事会成员在战略方向上出现分歧 [6] - 陈立武致信员工表示公司正与政府沟通,强调自己在40多年行业生涯中始终在法律和道德标准下行事 [6] - 外界质疑集中在陈立武在楷登电子的任职经历及其风投公司在中国企业的投资 [5] 行业背景 - 特朗普政府近期不断施压美国企业调整战略,包括自行承担关税成本、加强与保守派和政治盟友的商业合作 [2] - 特朗普在宣布豁免苹果等科技公司新半导体关税的次日,点名批评陈立武并要求相关企业增加在美投资 [2]
油价继续下行,俄赤字激增29%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32
油价走势 - 8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56%至66.22美元/桶 WTI原油期货下跌0.85%至63.34美元/桶 [1] - 截至8月8日当周布伦特原油累计下跌4.4% WTI原油累计下跌5.1% [1] - 油价下跌受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引发的经济前景黯淡及美俄会谈预期影响 [1][2] 地缘政治影响 - 美俄总统将于8月15日会面商讨乌克兰危机 市场对解除俄罗斯石油制裁预期升温 [2] - 若和平谈判破裂可能引发油价大幅上涨 [2] - 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至50% 施压其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 [2] 俄罗斯财政与制裁 - 俄罗斯1-7月财政赤字达4.9万亿卢布(占GDP2.2%) 较目标高29% [3] - 财政收入增长2.8%至20.32万亿卢布 支出增长20.8%至25.19万亿卢布 [3] - 欧盟第18轮制裁将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从60美元/桶降至47.6美元 9月3日生效 [3] - 欧盟黑名单新增77艘俄罗斯"影子舰队"船只 总数达419艘 [4] 市场关注因素 - 油价短期走势取决于美俄会谈结果、美联储讲话及美国7月CPI数据 [2] - 俄罗斯将赤字攀升归咎于油价下跌和关税战 称不影响年度目标 [3] - 欧盟石油价格上限机制将每六个月评估 确保比市场均价低15% [3]
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金融基础更牢固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16
金融支持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提出五大方面十八项金融支持措施 旨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1] 金融体系构建目标 - 到2027年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金融产品更加丰富 贷款 债券 股权 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显著增强 [2] - 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 拓展银行信贷 资本市场 债券市场等多途径融资渠道 为制造业提供持续金融支持 [2] 重点支持领域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攻关 引入耐心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3] - 发展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数字金融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 [3] - 健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授信机制和金融产品服务 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 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3] 具体政策措施 - 降低融资准入门槛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到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 鼓励引入长久耐心资本 [4] - 推行脱离核心企业信用依赖的融资方式 通过应收账款 订单 仓单等资产实现融资 降低中小新型工业企业融资门槛 [4] - 基于数字金融技术为链上中小工业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为数字基建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及资产证券化服务 [4] - 做好绿色信贷与债券专项支持环保 节能 低碳领域 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对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提供过渡性金融支持 [4] 服务能力与机制建设 - 银行机构需确定制造业合理信贷增长比例 建立专业信贷岗位和人员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打造复合型金融服务团队 提供融资与融智双服务 [6] - 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政策激励约束机制 地方政策配套机制和风险协同防控机制 [6] -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新型工业化企业 [6]
应出台上市公司董监高薪酬细则规定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16
8月5日晚,ST凯利发布公告称,已于8月4日召开董事会审议了16项议案,其中《关于高级管理人 员2024年度奖金的议案》以5票同意、2票反对获得通过。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公司业绩下降。笔者认 为,应出台上市公司董监高薪酬细则规定。 ST凯利2024年度亏损1.06亿元,而2023年度为盈利1.1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投反对票的某董事认 为,ST凯利2024年度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且因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公司股 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时任高管对此应承担责任,再发放绩效奖金显然不妥。确实,本案中给高 管发放奖金,到底奖励的点在哪里,令人费解。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通常由"基薪、绩效薪金、中长期激励"构成。《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称 《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薪酬与公司绩效、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机制,但这一规定过于原则 性。虽然有些上市公司规定,若董监高有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或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形,不予发放 绩效奖金,但这些个性化规定总体上仍缺乏具体规范或遵循。在实际运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亏损、 内部治理混乱等情况,高管却依然领取高薪和奖金,这显然偏离了合理轨道。 另外,《准则》规定,董 ...
业绩是提升ETF流动性的最优解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16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了提升旗下ETF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对旗下相关ETF产 品增加券商作为做市商。增加券商作为做市商,是提升ETF产品流动性的一种方式与手段。但个人认 为,提升ETF产品的业绩(即净值)才是提升其流动性的最优解。 例如,8月1日,国联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与平安证券、长城证券签署的协议,自即日起,两 家券商将为国联央视财经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办理场内申购、赎回等业务。据统计,仅在 7月份就有40多份公告披露了类似信息,涉及永赢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与国联 基金一样,这些公告涉及的标的证券基本上都是ETF产品。 对于做市商制度,投资者并不陌生。早期的老三板由于不具备集合竞价交易的条件,实行的就是做 市商制度。即使是目前的新三板中,做市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做市商的一大特点就是维持市场的 流动性,提升标的证券的流动性。 二是ETF产品也会出现清盘潮。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已有20只ETF产品选择清盘。虽然ETF 产品主要跟踪相关指数,但清盘现象仍然会发生。 三是ETF产品交易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活跃产品的日交易份额超过千万手,甚 ...
这家公司曾年入500亿!现要退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02
公司主动退市申请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并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转让[1] - 申请退市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此举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1] - 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1.60元/股 较停牌价1.45元溢价10.34% 由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向除新理益集团、王薇、刘益谦外股东提供[3] 财务与监管状况 - 公司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两个月后于2025年7月8日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 - 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符合要求的2024年年报 深交所将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4] - 公司业绩连续4年下降 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67.32%、18.88%、41.78%、337.82% 2023年亏损6.52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33亿元[7] 主营业务与历史沿革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 1996年1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主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5] - 2002年12月新理益集团通过股权转让获得28.97%表决权 成为控股股东 刘益谦成为实际控制人[5] - 2016年通过非公开发行收购国华人寿43.86%股权 持股比例达51% 国华人寿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6] 子公司业绩表现 - 国华人寿2020年净利润降至11.1亿元 此后连年下滑 2022年净利润4.84亿元 2023年亏损11.55亿元 同比暴跌338.6%[7] - 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亏损7.05亿元 较上年同期扩大[7] - 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7] 市场退市整体情况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 包括B股公司[8] - 退市原因分布:9家触及财务类退市、6家面值退市、3家市值退市、3家主动申请退市(含1家吸收合并)、3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8] - 中国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 可能申请主动终止上市[10]
“IPO不会大规模扩容”这颗定心丸如何吃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7:02
制图:佘诗婕 日前,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针对市场上对"科创板、创业板包容性增强会否造成IPO大规模扩容"的担忧,证监会 新闻发言人李明表示,证监会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证监会的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关注。那么,今年IPO的节奏究竟如何?何为不会大规模扩容?背后的"逆周期调节"机制 如何运作?与注册制改革是否矛盾?股民又该如何理性看待IPO数量与融资规模? 数据可能是讲道理的最有力证明。我们来看看今年来的IPO真实数据。 2025年截至8月7日,证监会新增披露的全国辅导备案企业约243家,其中 6月、7月两个月合计新增约112家。我们再来 看往年的数据,2021年724家、2022年587家、2023年695家、2024年307家。 也就是说从备案数据来看,今年比去年同期要多一些,相比前几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而真正的IPO成功数量可能比 想象中的还要少:今年来,真正走到发审会门前的只有 43 家企业,过会率95.35%;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总额约634亿 元。而2021年上市企业为524家、2022年428家、2023年315家、2024年100家。2025年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