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千年文脉+多元体验,安阳“群馆热”带动“全城活” 为一群馆来一座城
河南日报· 2025-10-11 07:24
核心观点 - 安阳博物馆群通过“千年文脉+多元体验”的独特模式,在国庆中秋假期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现象级”目的地,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 [1][2][3] 游客数据与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8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58.44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三,实现旅游收入53.95亿元,位居全省第四 [1] - 安阳文博单位累计接待游客6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 [1] - 博物馆群的火爆催生“以馆带商、以商兴城”的连锁反应,例如仓巷街书店假期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 [2] 博物馆群运营策略与产品创新 - 构建“馆内体验+周边消费+全城联动”的文旅生态,推出“博物馆+研学”、“博物馆+夜游”、“博物馆+文创”等融合产品 [3] - 具体创新活动包括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生肖灵韵·雕版传瑞”体验、安阳博物馆的“安博考古坊”模拟考古发掘、“VR沉浸展”和“AI旅拍”等 [1][2] - 以甲骨文为灵感设计的书签、印章、盲盒等26个品类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甲骨文墨水”饮品上架即售罄 [1] 市场影响与品牌效应 - 安阳文旅模式实现了从“为一个馆来一座城”到“为一群馆来一座城”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群馆游”辨识度 [1][2] - 携程集团分析指出,安阳以“历史+红色”双脉为根基,通过群馆联动构建文旅生态,实现了从“突破”到“稳定”的可持续转变 [3] - 安阳博物馆群的魅力吸引国际关注,海外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参观感受,提升了安阳“群馆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1] 产业链带动与未来规划 - 博物馆群带动周边商业,例如殷墟博物馆附近的水饺店每日翻台4次,客人中80%为外地游客;红旗渠纪念馆周边的民宿日日满房,特产销量激增 [2] - 未来规划将进一步整合博物馆资源,推动博物馆群与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太行大峡谷等景区联动,并培育更多博物馆主题餐饮、住宿、零售业态 [3]
中原抢收记
河南日报· 2025-10-11 07:24
连日来,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河南田野间"抢"字当头、 争分夺秒,上演着一场与淫雨竞逐、与时间赛跑的保粮攻坚战。雨歇人抢收,烘干机不停,腾地为晾晒,为 粮不惜力,护粮保粮安。 记者步入田间地头,看河南各地"龙口夺粮"、筑牢秋收坚实防线的生动实践,用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定格 辛劳的身影,展现河南以"人努力"破"天不帮忙"的担当。 灯火照雨夜 农机保归仓 10月9日晚,在原阳县阳和街道时庄村,当地农户查看玉米收获情况。 记者 赵博 摄 时间:10月9日 核心提示 地点:原阳县阳和街道时庄村 天气:小雨 晚上6时,小雨依旧绵绵不绝。原阳县阳和街道时庄村的玉米地里,4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在轰鸣作业。 农机手张齐的妻子刘敏手持对讲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为丈夫指引方向,"左边有倒伏,注意减速""前 方地块松软,换低速挡"。这对来自驻马店汝南县的夫妻,早上7时就开始作业,已经忙碌了一天。 "今年这雨下得太久了,土地松软,我们也会尽量放慢收割速度,作业更仔细,不能浪费每一粒粮食。"趁着 休息的间隙,张齐对我们说。这位36岁的农机手已有18年跨区作业经验,足迹遍及湖北、河南、内蒙古、新 ...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农”墨重彩卷丨豫字号农产品何以打响
河南日报· 2025-10-11 07:24
豫字号的打响,源于河南农业实打实的产业实力。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用占全国6% 的耕地,产出了全国10%的粮食、1/4的小麦,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是中原粮 仓,更成为豫字号持续供应的原料蓄水池。 这两组跨越山海的画面,藏着豫字号农产品从本土特产成长为海外知名品牌的密码——从黄河岸边的麦 田到国外市场的货架,豫字号能打响,靠的是产业、品牌、制度与通道共同铺就的破圈之路。 产业筑基,质优的底气 当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展会搭建声响起,东南亚商超里思念速冻水饺的包装已换上新设计; 当中老铁路冷链专列载着河南大蒜驶向老挝万象,马来西亚榴莲正通过郑州机场冷链枢纽新鲜抵豫; 制度护航,品质的保障 豫字号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制度的硬保障。省政府印发《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 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聚焦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的指导性文件, 从顶层设计上保障豫字号品质。 制定标准,严格监管。作为河南食品产业的重要代表,漯河市在标准建设上成效突出,其在农产品领域 形成20项省级标准、309项地方标准,在食品产业领域制定423项企业标准,填补植物提取、调味面 ...
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发布 河南4个建设主体入选
河南日报· 2025-10-11 07:24
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62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名单 其中4个河南建设主体入选 [1] - 建设中心旨在以"聚能+赋能"为核心 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成本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 深层次 高水平应用 [1] 入选河南建设主体及其核心业务 -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机械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 系统集成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数字孪生等专项技术服务 已服务200多家企业 [1] - 该公司承担建设的"重点装备制造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已汇集机床等8个行业的441家企业 机构 汇聚技术标准916个 [1]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色行业)搭建的"有色金属加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填补行业空白 可实现产线数据可视化等工业应用 [2] - 该公司研发的"铝板带冷粗轧智能化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突破复杂工业场景下数据同步采集与处理难题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自主可控 [2] - 驼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医药行业)作为河南省医疗器械产业链链主单位 致力于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 工艺研究 智能装备设计 [2] - 该公司将围绕"赋能医疗器械产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生态"建设中心 重点聚焦麻醉耗材 护理器械 介入设备 医用防护用品等细分领域 [2] - 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覆盖电子信息制造业 机械行业 汽车行业 [1]
山东通报威海冷库9人遇难火灾事故调查结果
河南日报· 2025-10-10 12:30
2024年12月7日,山东威海齐东海通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齐东海通智能标准化冷链物流仓储设施 建设项目发生较大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83.84万元。 经调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使用燃烧性能不符合 标准和设计等级要求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现场施工人员无证电焊作业,初 起火灾处置不力,属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职不到位,造成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经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在事故项目新建冷库立柱防碰撞钢板安装作业中违规电 焊,高温焊渣引燃立柱底部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碎屑及防水卷材;进而造成冷库墙面和顶棚燃烧性能不符 合标准和设计等级要求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快速燃烧,并引燃了施工现场堆放的大量桶装聚氨酯发泡原 料;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短时间内充满内部空间并封堵了疏散通道,造成人员伤亡;现场未及 时组织撤离,致使伤亡扩大。 (一)建议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员(13人): 1.刘洪义,中共党员,齐东海通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事故项目负责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 罪,2024年12月15日被荣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建议由司法机 ...
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29
10月9日,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研究大 气污染防治、土地综合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 会议研究信访工作,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站稳人民 立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压实信访工作责任,深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 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审议《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听取开封市、安阳市、焦作市和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认真落实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工作部署,标本兼治、精准施策,聚焦重点行业、重点 领域、重点时段,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好秋冬 季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会议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强调要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优化乡村 建设用地布局和城镇开发边界,盘活零散、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乡村建设、 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 高效能治理,大城何以善治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10
中原区"一路四街"焕新彩。 10月1日,游客在二七广场参加国庆升国旗仪式。 鸟瞰郑州中央商务区。 城市,文明发展的空间,现代化建设的载体。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 方向。 大城之治,机杼万端。作为省会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特大城市,郑州市如何践行人民城市 理念,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郑州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巩固提升"一核统多 元、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揽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助创新、一文促善治、一法保 平安、一制强安全"的"十个一"治理格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向纵深推进。 "一核"统起多元力量 国庆中秋假期,二七塔商圈热闹非凡:各大商家举办活动促消费,市民惬意地吃喝玩乐,巨幅国旗吸引游客 拍照打卡。 二七塔商圈地跨二七、金水、管城三区五街道,分布有8个地铁口、20个地下商场出入口,28条公交线路,集 聚22个大型商业体,从业人员超7万人,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 人流、物流、商流"川流不息",治理复杂性多维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 文旅深融合,催生几多新景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10
郑州建业电影小镇一路有戏。 郑州银基冰雪世界欢乐不断。 亳都·新象街区游客如织。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曹操的麦田》剧目场景。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欢乐秀。 历史厚重、青春时尚,场景焕新、潮趣无限……漫步商都郑州,文旅自有N种打开方式,带来多重精神体 验。 赓续文脉,古都新生。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世界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 项、近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如何打破"文物馆藏、遗址静立"的桎梏,有力推动文化入景润景成景? 近年来,郑州聚焦"夏商首都、黄帝故里"的鲜明主题,科学阐释、创意表达,在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 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构建起"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 示体系,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16家,晋升"百馆之城"。 以创意为历史赋能,用科技让文物"动"起来、文化"活"起来。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运营,以大河村遗址博物 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为代表的众多文博场馆,可看可玩可学可品,成为解读城市历史记忆的鲜活窗 口;每逢节假日,郑州在各大考古遗址创新举办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被游客称为"探方上的艺术节", 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展示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 融入大市场,有多少条新路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10
郑州机场。 货运繁忙的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 今年1月—8月,郑州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3634.9亿元,总量、增速均领跑中部城市。 站在中国开放的新坐标上眺望,一个生动的景象正在显现:不沿边、不靠海的郑州,正从传统意义上的陆地 深处,大步走向新时代的开放前沿。 从高空俯瞰郑州—— 这里是承东启西的"中国十字路口"、汇通全球的"世界会客厅"——来自五大洲的货物在此集散,全球先进要 素在此交融,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让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新潮 地。 这里也是"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卢森堡携手打造的"双枢纽"模式,让每一条航迹都是跨越山海的握 手,每一次起降都是联通世界的约定。条条"丝路"拧成一股开放的绳,拉起郑州与世界对话的手。 今,郑卢航线网络覆盖欧美亚三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带动郑州机场年货运量突破80万吨……豫卢相隔 万里,但依托一条"天路",使各自的市场成为彼此的机遇。这一模式还落地马来西亚,正式搭建起郑州与吉 隆坡之间稳定、高效的货运桥梁。 陆上丝路,经贸纽带扎得更深更牢。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已累计开行近1.6万列,构建起"26个境外 直达站点、9个出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 高质量发展,靠什么硬支撑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市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5][6][27] 传统产业升级 - 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盾构机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智能掘进,中铁装备盾构机累计出厂超1700台,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8] - 郑煤机转型升级为“中创智领”,其智慧园区和恒达智控项目实现高度数智化工业生产 [9] - 铝精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巩义供应全球10%罐体材料和国内33%易拉罐瓶盖,助推郑州打造千亿级铝产业 [10] - 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1300亿元,拥有三全、思念、蜜雪冰城等知名企业 [10] - 服装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化发展,持续强化“中国女裤看郑州”影响力 [10] - 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苹果手机和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等多个产品的生产基地 [11] 新兴产业发展 - 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每分钟可组装300余部苹果手机 [14][15] - 超聚变公司自2021年底落地郑州后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超100亿元,2023年超280亿元,2024年超400亿元,其液冷服务器和AI服务器市场份额中国第一,每3分钟下线1台服务器 [14][15] - 智能传感谷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产业规模300亿元,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均居全国首位 [14][15]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比亚迪郑州超级工厂50秒下线1台整车,自2023年4月投产以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100万辆、产值超1700亿元 [17][18] - 上汽郑州基地累计生产整车超250万辆、产值超1800亿元,是上汽集团全国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17][18] - 郑州市集聚7家整车企业和15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汽车年产量突破110万辆,跻身全国前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70% [18] 未来产业布局 - 成功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和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城”等新标签 [19]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取得突破,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使郑州成为全国第三个具备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能力的城市,企业优必选、卓益得等纷纷落户 [5][21] - 引育昆仑、浪潮、科大讯飞等150余家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集聚华为、阿里等大数据关联企业2万余家 [21] - 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布局,投用算力规模约1.6万P,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算力规模有望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22][23] - 中原量子谷一期建设基本完成,聚焦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入驻科研机构12家,集聚高层次科研人员超300人 [25] -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已入驻通航类企业36家,机队规模67架,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