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7.4亿美元的冷门赛道,也是被它闯出来了
虎嗅· 2025-07-23 19:4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宠物清凉用品市场规模达7.4亿美元,预计2027年突破12亿美元[2] - 宠物冰垫北美市场年搜索量增长15%~20%,关键词"self-cooling mat"同比增长35%[4] - 宠物降温铝板搜索量年增50%,喷泉游戏垫等新兴品类快速爆量[4] 消费趋势与驱动因素 - 82%宠物主将宠物视为"孩子",Z世代单只宠物年均消费达6103美元[7] - 宠物中暑成为显性焦虑,预防性投入推动冰垫、凉凉衣等成为必需品[8][10] - 产品设计强调场景感、情绪体验和视觉冲击力,具备社交货币属性[11] 供应链与市场布局 - 中国供应链通过南半球及赤道国家实现全年滚动销售,突破季节性限制[11][12] - Temu和Shopee平台出现Q4销售高于Q2的逆季销售曲线[13] - 山东及义乌白牌冰垫批发价低至1~3元人民币,累计售出超200万件[16] 区域产业带分布 - 浙江平阳宠物用品年出口额超12亿元,源飞宠物凉感服饰跻身亚马逊德国站前五[18][19] - 义乌商家形成"气候对冲+全年产销"机制,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2%[20][21] - 广东企业推出69.99美元智能降温宠物窝,进入亚马逊德国子类目前10[23][24] 产品创新与技术应用 - 汕头企业实现rPET材料规模化应用,通过欧盟碳足迹标签认证[25] - 欧洲市场带"可再生"标签的宠物用品搜索热度同比上涨84%[25] - 深圳企业将半导体制冷、温控芯片等技术集成到宠物智能冰垫中[23]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欧盟新规要求皮肤刺激性测试报告与无毒性认证,仅21%出口企业具备检测能力[28] - 42%北美宠物主不了解产品作用原理,35%担心宠物不适感[30] - 平台爆款68%由无品牌供货,复购率普遍低于18%[33]
6GHz频段争夺战风云突变
虎嗅· 2025-07-23 19:43
6GHz频段争夺战 - 美国FCC立场突变,计划将6GHz上部频段(6425—7125MHz)划归IMT系统,下部频段(5925—6425MHz)保留给WiFi使用,颠覆了2020年将整个6GHz频段划归WiFi的决定 [1] - 中国在2023年已率先将6GHz上部频段(6425—7125MHz)划归IMT系统使用,但对下部频段尚未明确划分 [1][15] - 印度在2025年公布6GHz频段划分方案,上部700MHz给6G系统,下部500MHz给WiFi阵营 [9][10] - 欧洲11家主流电信运营商联合呼吁将6GHz上部频段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以支持未来6G部署 [13] 6GHz频段的战略价值 - 6GHz是中频段仅存的大带宽优质资源,兼具广覆盖和大容量优势,成为全球通信产业争夺的战略要地 [1][5][6] - 无线电频谱作为"数字土壤",其稀缺性与战略价值堪比国土资源,对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等数字应用发展至关重要 [2] - 中国通过科学规划3.5GHz、4.9GHz等频段,快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体系 [2] 技术阵营对垒 - 移动通信阵营(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等)认为6GHz是未来5-10年发展移动通信的最佳频谱资源,特别适合6G部署 [7] - WiFi阵营希望利用6GHz频段突破传统2.4GHz和5GHz频段的性能瓶颈,应对云游戏、VR/AR等大带宽应用需求 [7] - 美国在WiFi产业链中优势明显(英特尔、高通、博通等),这直接影响了其2020年将整个6GHz划归WiFi的政策 [8] 频谱规划的经验教训 - 中国通过前瞻性频谱规划(3.5GHz、4.9GHz等)为5G领先奠定基础 [2] - 欧洲因未能充分利用3.5GHz中频段导致5G发展落后 [3] - 美国初期选择毫米波高频段或600MHz低频段部署5G效果不佳,后转向中频段才推动5G较快发展 [3]
泉果“错付”赵诣
虎嗅· 2025-07-23 17:41
泉果基金概况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由东方红资管原董事长王国斌和原总经理任莉联合创立,二人各持股35% [2] - 公司成立初期因明星阵容备受关注,但当前发展势能不及预期,非货基金管理规模163.96亿元(截至2025Q2),行业排名第108位 [3][14] - 产品以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为主,占整体规模的80%,目前主要产品尚未到赎回期 [3][4] 核心产品表现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2022年10月成立时规模99亿元,当前规模130亿元,但截至2025年7月21日亏损约20%,超额回报-33.5%,最大回撤-46.93% [1][6][7] - **其他权益产品**:刚登峰、钱思佳、孙伟管理的产品目前盈利,但募资规模递减(从20亿元降至7亿元),且业绩未达出类拔萃水平 [3][8][9] - **固收产品**:泉果泰岩3个月定开债基已清盘(规模从16.3亿元降至1.9亿元),泉果泰然规模仅剩0.8亿元 [1][3] 基金经理分析 - **赵诣**:原农银汇理明星基金经理,2020年以新能源重仓策略获162%收益,但加盟泉果后因新能源板块下行导致业绩滑坡,2023年亏损26%,2024年调整持仓后收益回升(2024年+1.89%,2025年+7.86%) [5][6][7] - **其他基金经理**:刚登峰、钱思佳、孙伟均来自东方红资管,采用质量价值风格,重仓腾讯、宁德时代等白马股,业绩表现中规中矩 [9][10] 公司战略与行业对比 - **投研体系**:注重成长与价值风格互补,全行业覆盖研究,采用反方辩手机制补足盲点 [10] - **个人系公募挑战**:依赖少数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容错率低,权益产品为主的个人系公募(如泓德、睿远)普遍经历规模滑坡 [11][12][13] - **行业参考案例**:成功的个人系公募多以债基为基本盘(如鹏扬基金规模超千亿),权益产品为主的机构易受业绩波动冲击 [11][12]
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不想干了
虎嗅· 2025-07-23 15:43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三大巨头 要求停止非理性竞争 [2][3] - 监管干预时机恰当 正值行业补贴战白热化阶段 [4] 平台竞争现状 - 近三个月行业累计投入近800亿补贴资金(京东200亿+饿了么100亿+淘宝闪购500亿) [9] - 美团CEO公开批评补贴战 称当前60%订单为无意义的"泡沫订单" [5][6] - 新进入者采用"烧钱换市场"策略 迫使头部平台被动应战 [8][12] 商家生存困境 - 中小商家日均外卖订单下降50%以上 部分门店堂食客流归零 [23][24] - 连锁茶饮品牌面临三倍原料成本上涨(如黄柠檬价格)与补贴双重挤压 [39][40] - 典型商家外卖毛利率仅25% 补贴后出现"负4元倒贴收益"订单 [45][59] 市场结构扭曲 - 补贴导致80%流量集中于头部品牌 中小商家线上曝光率归零 [31][32] - 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 正常定价产品被误认为"溢价" [87] - 纯外卖店铺比例激增 部分商家降低食材标准控制成本 [66][71] 行业领袖表态 - 西贝餐饮披露单日承接1.1万笔亏损订单的被迫参与案例 [55] - 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合倡议停止补贴战 涉及湖北/陕西/云南等地区 [58] - 头部品牌普遍反馈补贴订单占比超70%但利润贡献为负 [54][56] 商业模式冲击 - 动态平衡被打破:骑手成本/商家利润/平台佣金结构全面失衡 [13] - 无效订单占比超60% 未能带来新用户仅引发平台间用户迁移 [51][52] - 实体店铺月均亏损扩大 部分连锁品牌面临资金链断裂 [41][42] 长期发展建议 - 行业应转向ARPU提升而非用户总量扩张 [82] - 需建立价格红线机制 防止击穿餐饮成本临界值 [94] - 参考新能源车/光伏行业教训 避免重复非理性竞争 [95]
县城手机店,消失于街头
虎嗅· 2025-07-23 14:36
行业趋势分析 - 成都太升南路及山东县城手机店生意大幅下滑 往日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 鼎盛时期曾占据成都通讯市场七八成份额 与深圳华强北齐名 [1][2][3] - 全国范围内手机一条街数量减少一半 手机大卖场空空荡荡 类似20多年前网吧的衰落轨迹 [4][5] - 迪信通全国门店从2015年超3000家缩减至2019年约1500家 目前仅剩超600家 数量缩减近半 [7] 渠道变革 - 品牌线下渠道向商场靠拢 商场店美观高级体验好吸引年轻客流 县城手机店受线上渠道和商场店双重挤压 [10] - 2023年我国有超151万家手机相关企业 其中批发零售行业占比82% 25%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 [13] - 消费者更倾向前往地级市或省会城市购买手机 小镇青年消费习惯改变加速县城手机店衰落 [14] 经营困境 - 单台手机销售利润从400多元降至100多元 县城三成左右中小手机卖场倒闭 部分店主净利润从50多万元滑落至十来万元 [9][12] - 县城手机店月销量仅30-40台新机 月销百台即属顶尖大店 远低于历史水平 [12] - 中老年客群流失严重 信息透明化使靠信息差获利的经营模式失效 年轻人更倾向线上购买后寄回家 [19][20] 产品结构矛盾 - 千元机线上销量份额稳定在80%以上 但县城中老年消费者仍青睐千元机 形成渠道错配 [24][25] - 2023年2500元以下手机出货量占市场49% 其中1500元以下占17% 低于150美元手机同比增长20% [26] - 千元机利润微薄 县城手机店难以依靠该品类维持经营 [27] 转型尝试 - 手机店纷纷拓展副业 包括手机维修 回收二手手机 销售配件 甚至涉足黄金烟酒回收 [32] - 二手手机单台利润可达100-200元 高于新机 中国二手智能手机市场预计2024年占比达20% 同比增长6% [33][34] - 转型模式缺乏想象力 难以复制网吧升级网咖的路径 行业期待创新性产品带来转机 [36][37]
如何避免成为AI墓地的一员?
虎嗅· 2025-07-23 13:15
AI项目失败现状 - AI工具聚合网站"DANG!"收录的停止运营AI项目从2024年6月的738个增至2025年2月的1100多个,增长率超50% [1] - 失败项目涵盖通用功能类(AI语音、图片、对话等)和专业功能类(数据分析、编程辅助、影视剪辑等) [1] - 包括OpenAI的Whisperai、Stable Diffusion套壳网站FreewayML、谷歌前高管创立的Neeva等明星项目 [1] 失败核心原因 - 过度追求大模型技术指标,忽视商业模式设计与应用场景挖掘 [2] - 产品价值空间狭窄(如AI Pickup Lines仅满足娱乐性搭讪需求) [8] - 套壳应用缺乏壁垒(如FreewayML被同类产品快速取代) [17] 生存能力评估模型 - **价值空间**:需验证需求真实性与市场增量(存量替代或新增市场) [8][9] - **切入模式**:需匹配刚需场景(如ChatGPT对话形态、AI学习机硬件化) [12][14] - **资源壁垒**:需应对巨头竞争(如谷歌广告大模型碾压创业公司) [18] - **盈利模式**:避免同质化价格战,平衡成本加成与价值分享定价 [19][20] - **生态协同**:需构建技术迭代闭环(如Adobe Premiere渐进优化传统影视链) [29] - **数据安全**:防范泄露与幻觉风险(如Whisperai医疗数据漏洞) [30][32] 典型案例分析 - **Typeface**:估值10亿美元需年营收1亿美元,相当于替代2万名营销人员工作量 [10][11] - **Sora**:计算成本达GPT-4的15000倍,商业闭环尚未成型 [27][28] - **国内挑战**:C端付费习惯弱,需探索硬件化等本土化模式 [13][35] 成本与竞争压力 - GPT-4训练成本超1亿美元,GPT-5单轮训练近5亿美元 [21] - 国内Yi-Lightning模型训练耗资300万美元/2000张GPU/1.5个月 [21] - 开源模型迭代迫使企业重复投入资源(如Llama版本更新) [24]
质疑、笃定与狂热:供给侧改革的情绪节奏
虎嗅· 2025-07-23 11:26
商品市场对反内卷的计价已然轰轰烈烈。很多人尝试对标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行情,但值得注意 的是,此时与彼时已有很大的不同:在见到供改的明确方案和目标前,市场已经迅速进入了加速的阶 段。历史记忆之下,市场似乎明显压缩了上一轮"质疑"和"犹豫"的环节。 这表明,在各路测算之余,我们还需要对上一轮供改的"情绪节奏"进行复盘,我们看到,在巨大的上升 行情中,质疑、笃定、验证、恐慌、凝聚、狂热…在每一个阶段表现得淋漓尽致,供改从口号到现实并 不是一路坦途。其中既有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的纠结反复,也有市场和行业的反身性演绎。 本文以复盘为先,希望直接阅读结论和启示的读者可以照例直接拉到文末。 一般认为供改的起点是2015年11月,但从黑色系行情来看,直到12月18日细化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后, 黑色系行情才算正式启动。需要注意到,尽管地产需求是供改行情的大背景,但并非直接触发,产业高 度过剩的阶段,需求端并非主导逻辑。在后视镜看来相当重要的棚改货币化政策,早在2015年3月即已 提出,经历了5月PSL的加速落地和6月地产新政的加速,已经全面铺开了大半年。 截至年末,尽管土拍和新开工面积增速都还处于水下,但地产销售 ...
大厂入局、产品扎堆,今年Steam上的爆款都有谁?
虎嗅· 2025-07-23 11:06
游戏行业集中度提升 - 游戏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厂商占据回报最丰厚的赛道,用户时间被长青产品吸引 [1] 厂商策略转向买断制与Steam平台 - 厂商转向买断制游戏,因其回报预期稳定,上线即可获得大部分收益,爆款概率虽小但不易亏本 [2] - Steam平台成为厂商出海策略的一部分,国内大厂投资海外工作室成果初现 [6] - 大厂通过投资单机游戏团队降低风险,成功产品可转化为长线王牌 [25] Steam平台畅销游戏趋势变化 - Steam新品节推荐算法变化,从榜单主导改为针对性推荐,中小团队获得更多流量,上半年涌现复古小体量爆款 [5] - 畅销大作中70%为经典IP续作或重制版,20%为热门玩法继承者,仅10%为全新IP [21] - 小体量爆款占比提升,前30名游戏中40%为独立或AA游戏,传统3A大厂统治力下滑 [9] 小体量爆款产品特点 - 小体量爆款聚焦单一经典玩法,如拍照、塔防、跑酷等,成功关键在于低成本控制、传播点设计及体验优化 [12] - 代表产品包括《头条猎手》(拍照玩法)、《黑暗时代:背水一战》(塔防RTS)、《掘地求财》(传播极致)等 [14][15][16] 大中型游戏趋势 - 大中型游戏以经典IP续作为主,如《最终幻想7:重生》《蜘蛛侠2》《人中之龙8:外传》等 [26][27] - 国内厂商投资海外工作室产品表现亮眼,如腾讯投资的《失落的记录:绽放与愤怒》 [28] - 经典IP结合热门玩法,如《艾尔登法环:黑夜君临》加入多人合作、缩圈、肉鸽要素 [34] 下半年展望 - 下半年仍以经典IP新作为主,如《四海兄弟:故乡》《消逝的光芒:困兽》《无尽帝国2》等 [39] - 全新IP产品如《盛世天下》(多分支叙事)、《ARC Raiders》(搜打撤玩法)值得关注 [41][42] - 市场渴望差异性经典玩法,同时需要符合互联网时代传播特点的产品 [42]
年轻人正在用丑鞋踹翻全世界
虎嗅· 2025-07-23 10:33
时尚趋势演变 - 2024年被VOGUE定义为"丑鞋之年",从好莱坞明星到普通打工人,越丑越怪的鞋款越能体现独特生活态度 [3] - 洞洞鞋、勃肯鞋、Ugg雪地靴、厨师鞋成为打工人四季标配"四大门神" [3] - Z世代丑鞋呈现两极分化:男性追求18cm增高垫,女性则倾向超薄底设计 [6][7] 热门丑鞋品类及市场表现 - 芭蕾平底鞋复兴:miumiu售价950美元(约6819元),SantM Mary Jane售价195美元,Viani Milano售价118美元 [10] - 渔网鞋成为现象级单品:ALAIA渔网鞋一鞋难求,玛格特·罗比等明星带货推动跟风 [11][12] - 薄底鞋三巨头:Adidas Samba、Puma Speedcat、鬼冢虎经典款成为都市女性标配 [15] - 五趾鞋异军突起:Vibram基础款售价590元,巴黎世家联名款引发抢购 [31][36] - KEEN溯溪鞋系列:Jasper(1059元)、Uneek(999元)、Howser(759元)多款常年断货 [51] 品牌营销与消费群体 - 韩流明星效应显著:Rosé带货Puma Speedcat OG导致断货,二级市场价格飙升 [20] - 日本潮牌联名策略:KEEN通过与BEAMS、SNOW PEAK等联名强化日系形象 [58] - 亚洲26-35岁年轻人构成KEEN主力消费群体 [58] - Heavenly Jelly塑料凉鞋通过小红书传播,裸鞋价格4-5万韩元(210-262元) [27][29] 产品设计创新方向 - 材质颠覆:渔网鞋采用透气网面+铆钉装饰 [11] - 结构创新:Nike Air Rift分趾设计借鉴日本tabi分趾鞋 [22] - 功能融合:五趾鞋结合芭蕾鞋优雅与机能鞋实用性 [36] - 场景重构:KEEN专业溯溪鞋被穿进CBD会议室 [55] 行业消费行为变迁 - 舒适性成为首要购买因素,迪卡侬游泳拖鞋因性价比成为爆款 [68] - 高跟鞋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地铁观察显示穿高跟鞋女性不足10人/半小时 [71] - 内衣行业同步转型,无钢圈内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79] - 航空业响应需求,春秋航空允许女乘务员全程穿平底鞋 [85] 社会经济文化关联 - 丑鞋风潮反映经济下行期消费者务实心态 [89] - 职场着装规则瓦解,国贸白领集体换上KEEN溯溪鞋 [45] - 女性意识觉醒推动"反高跟鞋运动",《芭比》电影强化勃肯鞋符号意义 [75] - 小红书成为丑鞋文化主要传播阵地,用户自发创作UGC内容 [60][63]
极端高温中小心你的眼睛,可能受到不可逆损伤
虎嗅· 2025-07-23 10:17
气候变化对眼健康的影响 - 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9℃,较常年值偏高0.61℃,比2023年高出0.07℃ [1] - 气温每升高1°C,全球粮食产量每年下降5.5×10¹⁴kcal,相当于人均日粮食供应减少120千卡或4.4%的日常热量摄入 [2] - 气候变化预计到2030年将导致每年约25万人死亡,相关健康损害成本每年达20亿~40亿美元 [3] - 气候变化与哮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脏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密切相关 [4] 气候变化对眼部疾病的具体影响 - 西班牙每年最高平均气温每升高1℃,每10万居民中增加371例白内障病例 [7] - 热浪和寒流较多的人群青光眼患病率显著更高,日平均气温超过28.7°C使结膜炎发生率高出约16% [8] - 气候变化与白内障、青光眼、退行性病变、屈光不正、眼周肿瘤、视网膜血管阻塞和眼部感染发病率上升相关 [8] - 高温导致视网膜脱离风险增加,低温诱发干眼症、结膜炎,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和翼状胬肉发病率上升 [8] 气候变化影响眼健康的机制 - 高温破坏眼防御系统,导致活性氧积聚,破坏晶体蛋白引发白内障 [11] - 紫外线辐射导致角膜和结膜细胞DNA损伤,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增加黄斑变性风险 [12] - 空气污染物影响泪膜质量、引发炎症和干眼症状,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毒性 [14] - 干旱导致粮食短缺引发营养性视神经病变,不安全水源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15] 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人群 - 儿童因缺乏保护意识和生理特点更易受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和极端天气伤害 [18] - 妊娠期女性因生理变化更易发生眼健康损伤 [19] -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更易受气候变化不良影响 [20] - 有基础疾病人群病情可能因气候变化加重 [21] - 户外作业人群因高频率长时间户外活动更易受影响 [22] 防护措施 - 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和宽边帽,太阳镜对紫外线防护效果最高接近50% [23] - 使用含有水凝胶的隐形眼镜和护目镜 [24] - 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合适湿度和温度,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25]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摄入关键营养素 [26] - 多眨眼减少泪膜蒸发,定期眼科检查 [27][28] - 管理基础疾病,加强慢性病控制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