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英力股份欲并购优特利,版图或延伸至锂电池
IPO日报· 2025-04-20 11:03
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包括吉安市井开区优特利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安优特利")、费维群、深圳聚和恒达投资 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深圳聚和恒达")、深圳聚和能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深圳聚和能达")等在内的部分股东。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根据企查查显示的股东信息,吉安优特利是优特利的大股东,持股比例25.7564%;费维群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2.7515%;深圳聚和恒达与 深圳聚和能达是第四、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皆为7.9696%。上述四大股东合计持有优特利的股权比例为54.4471%。 近期,安徽英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力股份",SZ300956)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深圳市优特利能源股 份有限公司(下称"优特利")的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优特利曾在2021年1月正式进行IPO辅导备案,但后续未见明确进展。若完成上述交易,优特利将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A股上市公司体系。 据悉,英力股份主营业务为笔记本精密结构件以及光伏组件,而优特利主营业务为锂电池,双方在终端客户均是笔记本、消费电子等知名品牌,可 以实 ...
*ST银江处罚落地,合规整改持续跟进
IPO日报· 2025-04-20 11:03
公司违规事实 - 关联方资金占用未披露:2023年至2024年6月通过支付往来款、员工借款等方式向控股股东银江集团及其关联方输送资金,例如2023年通过子公司支付预付款1.2亿元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5] - 关联担保重大遗漏:2018年至2023年为银江集团及智谷创业提供担保未披露,涉及未过户房产抵押,担保余额达3.5亿元 [6] - 财务报告虚假记载:2021年至2023年三季度虚构5个项目虚增收入1.8亿元、利润0.6亿元 [7][8] - 公告文件信披违规:2023年三季报、2024年半年报存在数据错误,如应收账款多计2.1亿元 [9] 处罚结果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700万元,实控人王辉罚款600万元,其他责任人罚款50万至600万不等 [1][9] 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13日立案调查后股价从5.2元跌至3.4元,跌幅60%,市值蒸发超40亿元 [11] - 立案次日股价跌13.33%,2024年12月23日实控人被查股价再跌9.14% [12] 经营状况 - 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45亿元同比下降44.74% [14] - 2024年预计全年亏损7.1亿-9.6亿元,同比增亏203%-310%,主因新订单下降、固定费用未减及计提减值准备 [15] - 若2024年年报再被出具非标意见将触发退市,反之可能摘帽 [15] 主营业务 -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打造"城市大脑"数据平台 [13]
安迪苏欲再融资30亿,加码蛋氨酸国产替代
IPO日报· 2025-04-20 11:03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8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用于四大核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这是继2015年通过反向收购重组上市后规模最大的资本运作 [3] - 该事项已于4月16日获上交所受理 [2] 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要从事动物营养添加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多个核心产品的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6] - 产品分为功能性产品(蛋氨酸、维生素)和特种产品(提升消化性能、动物健康、适口性等)两大类 [7] - 功能性产品提供基础营养,特种产品提供进阶服务如增强免疫力、改善产奶量等 [7] 募投项目详情 - 募资投向四大项目:功能性产品(46.3%)、特种产品(8.6%)、可持续发展项目(3.3%)、补充流动资金(30%) [9] - 功能性产品项目拟投入17.43亿元建设15万吨/年固体蛋氨酸产能,预计2027年投产于福建泉州 [7][9] - 特种产品项目包括南京工厂年产3.7万吨添加剂(投资3.05亿元)和西班牙布尔戈斯项目(投资3.95亿元) [9] - 可持续发展项目为南京丙烯酸废水处理工程(投资3.25亿元) [9] 行业竞争与市场格局 - 蛋氨酸市场长期被赢创、住友、诺伟司等国际巨头垄断,当前国产化率不足30% [7] - 全球蛋氨酸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50万吨 [7] - 公司南京工厂液体蛋氨酸产能已达全球第二,与新增固体产能将形成协同效应 [8] 财务表现与周期性 - 2024年营业收入155.3亿元(同比+17.83%),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2215%) [1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仅0.52亿元,较2022年12.47亿元下滑96% [11] - 2016-2023年毛利率从47.43%降至21.38%,2024年回升至30.21% [14] - 2016-2024年营业成本从74.65亿元升至136.69亿元,主要因原材料及能源价格高位运行 [17] 行业周期与价格趋势 - 2016-2023年全球蛋氨酸扩产导致供过于求,国内市场价格较2016年下降34% [13] - 参股企业恺迪苏重庆工厂2024年净亏损1.2亿元(同比增亏45%) [19]
又一家公司“官宣”重大违法退市
IPO日报· 2025-04-20 11:03
公司退市决定 - 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 [1] - 退市整理期起始日为2025年4月28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 [2] 财务造假详情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3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8.90%,多计利润总额2.90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2.06% [5]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56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5.23%,多计利润总额3.79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86.36% [5] - 2021年通过贸易业务多计营业收入7799.73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5.17% [5] - 2022年通过贸易业务多计营业收入5925.97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28% [5] - 两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近7亿元 [4][5] 处罚措施 - 公司及6名责任人被处以累计2420万元罚款 [6] - 董事长范敏华被罚款50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7] - 财务总监罗佟凝被罚款400万元并采取8年证券市场禁入 [7] 公司历史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营化药制剂,地氯雷他定系列国内市占率一度超过70% [9] - 2017年3月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11.49元/股 [10] - 2017-2020年收入从3.25亿元增长至11.8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98亿元增长至4.08亿元 [10] - 股价最高达196.28元/股(后复权),累计涨幅超10倍 [10] - 2023年年报延迟至2024年7月发布 [10] - 最新股价为11.12元 [11] 行业退市情况 - 2025年以来A股已有5家公司完成退市,包括*ST美讯、海通证券等 [12] - 多家公司已锁定退市命运,包括*ST旭蓝、*ST嘉寓等 [12] - 玉龙股份、中航产融申请主动退市 [12]
下周超830亿元解禁洪流来袭!联盛化学流通盘扩容300%
IPO日报· 2025-04-20 11:03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下周(4月21日-4月27日),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将迎来大幅增加,解禁市值超过830亿元,同比大涨587.98%。 其中,两只个 股解禁市值超百亿,四只个股解禁市值在70亿以上;下周一(4月21日)将有17股票解禁,合计解禁市值为406.10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下周A股市场将有37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数量为390284.03万股。按4月18日收盘价计 算,上述股票合计解禁市值为831.08亿元。 从解禁股情况来看,下周解禁市值最高的股票是拓荆科技(688072.SH),4月21日解禁市值190.21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南京 银行(601009.SH),4月23日将解禁市值119.22亿元。 即将解禁的股票中,流通盘将增加超100%的有9只,分别为联盛化学(301212.SZ)、恒帅股份(300969.SZ)、鸿富瀚 (301086.SZ)、德昌股份(605555.SH)、宏德股份(301163.SZ)、新特电气(301120.SZ)、可孚医疗 (301087.SZ)、福莱蒽特(605566.SH)、药康生物(688046.SH)。其中,联 ...
13亿增资!华资实业实控人再变!
IPO日报· 2025-04-19 15:42
控制权变更 - 华资实业控股股东盛泰创发与中裕科技等签署增资协议,中裕科技以13亿元现金增资获得盛泰创发5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张文国变更为宋民松 [1][6] - 增资完成后,中裕科技通过盛泰创发间接持有华资实业29.90%股份 [6] - 中裕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7日,由中裕食品100%持股,中裕食品实控人为宋民松 [8] 市场反应 - 控制权变更消息公布后,华资实业股价复牌立即涨停,收于8.21元/股 [2][3] 业务协同 - 华资实业主营业务为粮食深加工,产品包括糖、食用酒精、谷朊粉等;中裕食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包括挂面、谷朊粉、特级酒精等,两家公司业务具有相关性 [8][9] - 华资实业多位高管曾任职于中裕食品,包括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刘福安和监事、监事会主席王涛 [10] - 分析认为中裕科技通过增资控股股东实现控制权转移,可能出于"买壳"动机,规避二级市场波动和要约收购压力 [10] - 宋民松有望将中裕食品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产业资源逐步注入华资实业 [11] 财务状况 - 华资实业2024年货币资金4155.99万元,同比下降11.80%,流动比率仅0.44,短期债务压力较大 [13]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减少19.09%,归母净利润2544.51万元,同比增长34.81%,主要得益于联营企业恒泰证券业绩增长和回收部分债权投资 [13] - 中裕科技向盛泰创发注入13亿元现金,若资金能提供给上市公司,可间接减轻华资实业资金压力 [13] 历史背景 - 2020年华资实业因制糖业务恶化被给予退市警示 [15] - 2021年公司控股股东曾筹划控制权转让,海南盛泰创发以6.88亿元受让29.9%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张文国成为实控人 [15] 未来发展 - 华资实业近年投资建设2万吨/年黄原胶项目,2024年已建成并试产,该项目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7] - 此次增资若能缓解资金压力,公司业务发展或有进一步动作 [17]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这家公司业务转型还能顺利进行吗?
IPO日报· 2025-04-19 15:42
并购重组方案调整 - 宝塔实业及独立财务顾问申请撤回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1] - 公司未放弃资产置换,将对原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1] - 原方案涉及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调整后方案将不涉及发行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4][6] - 调整后方案将太阳山风电三四期项目自置入资产中剥离,并对置入资产交易作价进行调整[6] - 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作价差额将由上市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6] - 调整后方案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6] - 交易对方宁夏电投为上市公司关联方,调整后方案预计构成关联交易[6] 原重组方案内容 - 原方案拟将公司除保留部分资产外的全部资产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宁夏电投持有的电投新能源100%股权进行置换[4] - 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差额部分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向宁夏电投购买[4]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4] - 调整原因是电投新能源太阳山风电场三四期项目补贴资金回收存在不确定性[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2023年及2024年1-9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50亿元、2.98亿元和1.91亿元[8]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8983万元、-1.63亿元和-5942万元[8] - 2024年度预计营业收入2.3亿元-2.5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亿元-1.9亿元,同比减少14%-17%[8] 交易标的财务数据 - 电投新能源2022、2023年及2024年1-7月营业收入分别为3.54亿元、4.14亿元和2.68亿元[10]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547万元、1.15亿元和4648万元[10] - 截至评估基准日,电投新能源净资产账面价值9.29亿元,收益法评估价值10.71亿元,增值率15.32%[10] 业务转型 - 宝塔实业主营轴承、船舶电器的生产与销售,近年来业绩低迷[8][9] - 电投新能源主营业务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技术服务[10]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置出亏损轴承业务,置入新能源发电及储能业务资产,实现产业转型[10]
中国市场将成外资避风港
IPO日报· 2025-04-19 15:42
IFBH公司案例分析 - 轻资产运营模式:采用全链条外包策略,仅保留品牌管理、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等核心环节,员工仅46人却创造11.56亿元营收[3] - 差异化市场定位:主打"100%天然椰子水"概念,强调零添加、低糖低卡,与传统椰汁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3] - 高效营销策略:签约顶流明星如肖战、赵露思,结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KOL种草,快速提升品牌曝光度[3] - 中国市场依赖:超过90%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凸显中国市场对公司成功的关键作用[3]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行业巨头加大投资:德国巴斯夫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建设新装置,宝马、大众、苹果、丰益国际等近期纷纷宣布增加在华投资[3] - 中国市场吸引力:中国GDP连续多年全球第二,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从传统制造到高端科技产业全覆盖[3] - 政策环境优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提供可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与美国的贸易政策形成鲜明对比[3] 中国宏观经济地位 - 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国GDP规模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3] - 完整产业链优势:即使在当前贸易环境下,美国汽车、飞机制造等仍依赖中国供应链[3] - 持续开放政策:中国不断降低关税、优化营商环境,举办国际展会,推行免签政策,展现开放姿态[4] - 全球合作引领者: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外企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和避风港[4]
宁波方正“钟情”它!
IPO日报· 2025-04-19 15:42
交易概述 - 宁波方正拟以现金方式收购骏鹏通信60%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实现全资控股[1] - 交易前已持有骏鹏通信40%股权 交易对手方为关联方鹏鑫创展[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市公司实控人之女方如玘[1][9]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不涉及发行股份及控制权变更[2] 标的公司背景 - 骏鹏通信成立于2003年 主营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设备结构件业务[5] - 2023年6月方如玘通过鹏鑫创展以9.45亿元收购标的100%股权 3个月后宁波方正首次筹划收购[10] - 2024年8月宁波方正终止原51%股权收购计划 改为3.4亿元收购40%股权 对应估值8.63亿元较前次下降但增值率仍达181.02%[7][8][10] 财务与业绩 - 骏鹏通信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5.66亿元、2.24亿元 净利润1.04亿元、3568万元[12] - 交易方承诺2024-2026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1.1亿元、1.2亿元 增幅平缓[12][13] - 宁波方正2021-2023年营收7.02亿→9.69亿但净利润由2593万转为亏损907万 2024年预亏824-1145万元[17][18] 战略动机 - 双方业务协同性强 均聚焦新能源领域 可整合客户资源与生产效率[14][15] - 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拓展产品线 标的公司可借助上市平台加速发展[15] - 宁波方正业绩持续承压 新能源结构件业务毛利下降 需新增长点[16][18] 资金安排 - 截至2024年9月末账面货币资金7.15亿元 含8亿元定增专款不可挪用[20] - 现金收购可能增加负债压力 具体融资方式未披露[19][21]
罗博特科演出“悲喜剧”:一边并购上会获通过,一边收到监管函……
IPO日报· 2025-04-19 15:42
并购案概况 - 罗博特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案于4月17日获深交所审议通过,此前1月3日曾因暂缓审议需补充说明关联性及定价公允性问题 [2][10] - 2025年沪深交易所并购重组过会率为100%(截至4月17日统计8家案例) [4] 交易结构 - 交易总价10.12亿元,含发行股份支付3.84亿元、现金支付6.28亿元 [9][10] - 通过收购斐控泰克81.18%股权(作价9.27亿元)及FSG/FAG各6.97%股权(作价8510.37万元),间接控制德国公司FSG和FAG 100%股权 [7][8][9] - 斐控泰克全部权益评估值11.41亿元,FSG和FAG全部权益评估值12.21亿元 [9] 标的公司业务 - FSG和FAG为德国光电器件自动化设备商,产品应用于硅光芯片、激光雷达等领域的晶圆测试与封装 [10] - 并购有助于罗博特科拓展半导体领域,实现"清洁能源+泛半导体"双轮驱动战略 [10] 监管问题 - 因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与交易对手方的回购及收益补偿协议,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深交所书面警示 [12][13][14] - 协议涉及2019-2020年期间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对5名交易对手方的股权回购承诺 [13]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合并报表新增商誉10.92亿元,占备考净资产60.81%、总资产27.80% [10] - 商誉将进行年度减值测试而非摊销处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