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早知道

搜索文档
港交所徐经纬: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吸引力增强,鼓励更多国际公司来港上市
IPO早知道· 2025-06-26 10:35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吸引力 - 香港交易所年初至6月20日完成31项首次公开招股发行,融资额超过884亿港元 [2] - 香港市场日均成交额约为2400亿港元,是全球第一的IPO交易所,年初至今通过IPO筹集超过120亿美元 [4] - 香港交易所积极推进国际战略,吸引更多国际公司来港上市,特别是来自亚洲及中东的公司 [2][7] 中国公司回港上市情况 - 2019年以来超过30家中国公司从美国回香港进行双重上市,包括"双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 [5] - 去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超过四分之一拥有国际业务 [7] - 阿里巴巴是2019年第一家从美国回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之后5-6年有30多家公司跟随 [5] 国际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过去一年左右,东南亚地区来自电子商务、生物科技和大宗商品行业的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 [7] - 目前有一家泰国消费零售类公司正在进行招股程序 [7] - 香港交易所将泰国、阿布扎比和迪拜认定为RSC(认可证券交易所),以便在香港进行双重上市 [7] 香港市场的核心优势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接触来自欧洲、美国、亚洲、中国内地等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4] - 香港市场提供显著的流动性溢价,是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4] - 双重上市可使股份交易时段延长,对企业是相当大的优势 [2] 行业分布特点 - 香港IPO市场关键行业包括消费零售、TMT、医疗保健以及新能源 [4] - "新领军者"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热门主题,香港交易所为其提供资本市场平台 [4]
镁伽科技冲刺港交所:国内收入最大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在手订单1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26 08:39
公司概况 - 镁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自主智能体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场景,通过机器人技术和AI提升生产力并推动创新 [2] - 公司业务从生命科学智慧实验室领域起步,逐步扩展至消费级集成电路、餐饮、新能源和农业应用领域 [2] - 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主智能体擅长独立完成复杂任务,解放人力以专注于高价值工作 [2]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计算,镁伽科技位居中国国内自主智能体供应商首位 [3]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中国拥有最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 [3] 技术创新 - 开发中国首套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操作系统Labillion和LibraX,融合自动化、数据治理和AI决策功能 [4] - 推出中国首个基于多智能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生命科学实验室Megalaxy Lab,覆盖样本处理、检测分析和深度数据学习全流程 [4] - 开发中国首款AI驱动液体处理工作站Auflo,将复杂手工实验流程转化为自动化程序 [4] - 推出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CellVue,像素分辨率达中国行业竞品最高水平 [4] - 发布国内首款7μm超薄切割刀片,实现半导体制造领域突破,摆脱对进口切割耗材的依赖 [4] 客户与市场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超88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等 [5] - 2022年新获取的主要客户复购率为74%,收入留存率为115% [5]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318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1,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7.7%,预计2030年达约3,8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4%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55亿元、6.63亿元和9.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0% [2][5]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大幅增至15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8.1%、23.9%和29.0% [6]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获得亚投资本、药明康德、明势创投、高盛等知名机构投资 [6]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扩大产能、扩张销售网络、战略合作和投资、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6]
易控智驾冲刺港交所:全球最大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年营收近10亿
IPO早知道· 2025-06-26 08:39
公司概况 -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已成为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L4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尤其在矿区运输领域拥有显著先发优势 [2] - 公司拥有两大解决方案: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著山」和智能矿区数字化解决方案「暮野」,分别针对无人驾驶运输和传统采矿设备升级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所有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 [3] 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18日,公司已部署超1,400辆活跃无人驾驶矿卡,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实现1,000+台活跃无人驾驶矿卡的公司 [3][4] - 公司拥有11家终端客户集团,技术已部署在24个矿场,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紫金矿业等知名企业 [4] - 2022至2024年,公司在终端客户集团中保持100%留存率,平均首年车辆扩展率为457% [4]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60亿元、2.71亿元和9.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5.8% [4] - 2024年毛利率转正至7.6%,净亏损率为39.5% [5] 融资与IPO计划 - 公司已获得兴杭国投、辰韬资本、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等多家机构投资 [5]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软硬件研发、信息技术开发、全球业务扩张、人才发展及战略投资 [5]
小马智行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中国自动驾驶科技进入主流投资视野
IPO早知道· 2025-06-25 16:43
公司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 小马智行成为首个也是唯一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 [2][3] - 纳入金龙指数意味着公司进入主流投资视野,将吸引ETF基金、对冲基金和长线投资者,提升股票流动性和资本市场地位 [3] - 金龙指数包含73支个股,涵盖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理想、小鹏等热门中概股,小马智行的纳入将带来被动型投资基金的稳定资金流入 [3] 公司资本市场里程碑 - 公司首席财务官表示纳入金龙指数是里程碑事件,将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并推动Robotaxi商业落地 [4] - 公司是中国首个在四大一线城市取得全无人Robotaxi许可的企业,并于2024年11月27日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4] - 短时间内被纳入金龙指数体现资本市场对公司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认可 [4] Robotaxi量产与成本优化 - 2024年是公司Robotaxi量产之年,第七代Robotaxi系统成本下降,2025年底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 [6] - 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寿命达10年60万公里,100%采用车规级零部件,BOM成本较上一代下降70% [6] - 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68%,第七代系统还将用于自动驾驶卡车 [6] 战略合作与全球化布局 - 2023年8月公司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合资成立骓丰智能科技,投入10亿元基于丰田铂智4X打造第七代Robotaxi车型 [7] - 2024年11月和12月分别与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官宣Robotaxi量产合作 [7] - 公司在卢森堡取得Robotaxi测试许可,在韩国首尔江南区开启路测,与康福德高合作在新加坡落地Robotaxi车队 [7] - 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当地落地Robotaxi车队,标志全球化战略取得新突破 [7]
信也科技完成1.5亿美元可转债发行:筹得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国际扩张
IPO早知道· 2025-06-25 11:5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一季度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5%,占集团营收份额20.4% [2][15] - 一季度营收34.81亿元,净利润7.38亿元,促成交易额521亿元(同比增长7.9%),在贷余额741亿元(同比增长13.5%) [13]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达130.7亿元,净利润23.9亿元,年度促成交易额与在贷余额均同比增长6.1% [16] - 截至一季度末累计为114家国内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服务,服务超2730万国内用户 [6] 可转换票据发行详情 - 完成1.5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票面利率2.5%,到期日为2030年7月1日 [2] - 包括1.3亿美元可转债及2000万美元绿鞋超额配售权,持有人可在13天内行使 [3] - 转换价格为每股ADS 12.36美元,较6月18日收盘价溢价30%,若全部转股潜在净增股本2.5% [3][10] - 募集资金40%用于同步股票回购(约6065万美元回购638万ADS),其余用于国际业务扩张及营运资金 [3][18] 国际业务与战略规划 - 一季度国际业务交易额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36%),营收占比目标2025年25%、2030年50% [15][16] - 海外业务因高贷款利率和take rate被交银国际视为增长驱动力,维持买入评级 [4] - 公司在中国、印尼、菲律宾累计注册用户达2.16亿,技术覆盖信贷风控与AI应用 [4][16] 技术创新与AI布局 - 自主研发大语言模型框架E-LADF及智能体平台Zeta完成升级,深化AI在风控、欺诈识别等场景应用 [16] - 自研客服与合规AI智能体取得突破,初步构建覆盖客户获取与合规的AI体系 [16][1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信心 - 可转债发行反映市场对公司成长空间的预期,票面利率2.5%处于行业中概股0%-4%合理区间 [8][9] - 6月24日股价报9.8美元,较1月低点上涨60%,较去年同期飙升118.3%,TTM市盈率6.85 [9] - 2024年累计股东回报1.6亿美元(占净利润49%),2018-2024年累计回报7.65亿美元 [18] 小微业务与分红 - 一季度累计服务44.2万家国内小微用户,促成交易额15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国内交易额30% [15] - 2024财年派发股息总额7030万美元,董事会批准第七次年度分红 [14]
曹操出行正式登陆港交所:港股最大科技出行平台,积极卡位万亿未来出行
IPO早知道· 2025-06-25 11:14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以股票代码"2643"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成为港股最大的出行平台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覆盖城市增至146座 一季度总GTV同比增长54.9% 订单量同比增长51.8% 收入达42亿元 毛利率升至8.5% [4] - 在2023至2024年的五次独立第三方调查中 公司获评行业"服务口碑最佳" 服务订单事故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5] 业务发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深度参与网约车定制研发 优化车辆性能和服务功能 推进自动驾驶网约车的研发和上市 并在换电补能 循环再制造 醇氢能源网约车运营 AI管理等方面构建更完善的出行生态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运营超过3.4万辆定制车 为中国同类最大定制车队 定制车型订单GTV占比从2023年的20.1%提升至2024年的25.1% [8] - 公司计划2026年底推出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及应用程序 并构建覆盖全场景的自动化运营系统 [11] 技术创新与运营优化 - 公司定制车采用换电架构及智能座舱 车服方案支持60秒换电 车辆平均保养维修时间和成本分别下降25%和54% 定制车平均TCO较典型纯电动汽车降低36.4% [8] - 公司依托与吉利集团的深度合作 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优化乘客体验 降低车辆全周期成本 提升司机能源补给效率 [9] - 公司构建了国内首个"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 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类似特斯拉"制造+智驾+运营"全链条能力的出行公司 [11] 社会责任与服务拓展 - 公司无障碍专车服务已在APP等20余个平台上线 并在杭州 苏州等城市开展"无障碍公益日"活动 提供免费无障碍出行服务 [6]
禾元生物:用“种药”逻辑掀起技术革命
IPO早知道· 2025-06-25 11:14
公司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了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高效重组蛋白表达平台(OryzHiExp)和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OryzPur)作为核心竞争力 [2] - OryzHiExp平台通过多项综合技术将重组蛋白产量从mg级提升至30g级,相比传统平台更安全、成本更低、环境更友好 [3] - OryzPur平台具备从mg级到吨级的蛋白质纯化能力,能确保产品达到极高的纯度标准,满足生物制药对纯度的苛刻要求 [4] 核心产品HY1001 - 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HY1001)是公司核心产品,Ⅲ期临床显示其疗效与人血清白蛋白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5] - HY1001获批将有效缓解我国人血清白蛋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5] - 该产品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7] 产品管线布局 - 除HY1001外,公司还布局了多个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医药产品 [5] - 公司重组蛋白产品可作为药物载体、疫苗保护剂等,帮助提高药物靶向性和疗效 [7] 产业影响 - 公司技术为生物医药原料生产提供了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新模式,摆脱了对血浆等稀缺资源的依赖 [7] - 在中游领域丰富了生物医药企业的选择,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7] - 在下游临床应用领域为治疗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选择 [7] 研发实力 - 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持续投入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研发 [2] - 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达38,638.37万元 [8] - 组建了技术雄厚的研发团队,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8] - 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政策支持下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8]
拨康视云今起招股:龚虹嘉基石认购2000万美元,专注眼科创新疗法
IPO早知道· 2025-06-24 09:35
IPO基本信息 - 公司计划于2025年7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592" [2] - 本次IPO发行60,582,000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6,058,500股,国际发售54,523,500股 [2] - 发行价为每股10.10港元,IPO市值为84.73亿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5.22亿港元 [2] - 引入两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2280万美元(约1.79亿港元),其中富策控股认购2000万美元,瑞凯集团认购280万美元 [2] 公司背景与融资历史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 [4] - IPO前已获得鼎晖投资、建银国际、高特佳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3]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核心产品 - CBT-001:多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翼状胬肉,已在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启动第3期多地区临床试验 [4][5] - CBT-009:毒蕈碱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2023年1月完成第1/2期临床试验,2024年7月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4][5] 其他候选药物 - 临床阶段候选药物:CBT-006(胆固醇溶解剂,用于干眼症)、CBT-004(多激酶抑制剂,用于血管化破裂斑) [4][6] - 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CBT-007(青光眼)、CBT-199(老花眼)、CBT-145(老花眼)、CBT-011(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老年黄斑变性) [4][6] 研发里程碑与监管进展 - CBT-001:英国第3期多地区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6月完成,中国第3期试验预计2026年6月完成 [4] - CBT-009:中国计划2025年Q3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4] - CBT-006:美国2025年5月完成第2期临床试验,香港计划2025年底前开展额外研究 [4] - CBT-004:美国2025年5月完成第2期临床试验 [4] - CBT-007:英国计划2025年Q3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4] - CBT-199:澳洲计划2025年Q2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4] - CBT-011:美国计划2025年底前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4] 资金用途 - 主要用于核心产品CBT-001和CBT-009的临床研发、注册备案及获批后研究 [7] - 部分资金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商业化活动及一般企业用途 [7]
斯坦德机器人冲刺港交所:或成「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营收复合年增长60%
IPO早知道· 2025-06-24 09:35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智慧工厂 [3] - 公司已为超过40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 [6]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小米、博华资本、国科嘉和、源码资本等机构 [10]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4]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及精密超关节设计,配备创新全向底盘 [3] - 公司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SLAM技术及工业场景VLA模型的企业之一 [6]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5]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5] - 2022年至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3% [8]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万元、5117万元和9716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0.1%,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 [9] - 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150%,2023年已制定全面的国际化战略,覆盖亚太、北美和欧洲市场 [8]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53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8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9.8% [8]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亿元增至2029年1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1% [8] - 行业增长由技术进步、高效物流需求及3C、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驱动 [8] IPO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开发生产能力及一般企业用途 [11]
承泰科技以18C章程冲刺港交所:国内最大的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
IPO早知道· 2025-06-23 12:59
公司概况 - 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毫米波雷达应用的自主研发及软硬件技术开发 [2]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公司产品矩阵包括第5代4D雷达、第5.5代4D高解析度雷达、中央计算雷达等,覆盖L0至L2+智驾需求 [2] - 公司已与20多家中国领先OEM及数家欧洲汽车品牌接洽合作 [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9.3%)及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4.5%) [4] - 2024年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248亿元(2020-2024年CAGR 12.3%),预计2029年增至501亿元(CAGR 15.1%) [7] - 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2024年为82亿元(2020-2024年CAGR 16.6%),预计2029年达216亿元(CAGR 21.5%)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58亿元、1.57亿元、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5.7% [1][6] - 同期毛利率持续提升:28.7%(2022年)→31.0%(2023年)→34.0%(2024年) [7]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率4.0% [7] 产品销量与定价 - 毫米波雷达销量从2022年22.10万台增至2024年187.51万台,但平均售价从249元/台降至184元/台 [3][4] - 前向雷达销量占比最高(2024年99.47万台),平均售价223元/台;角雷达销量87.57万台,平均售价141元/台 [4] 资本运作 - 累计完成超3.5亿元融资,2024年5月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13.2亿元 [8] - 主要投资方包括松禾资本、毅达资本、国科投资、杉杉创投等机构 [9]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40%)、产线升级(20%)、市场拓展(15%)、并购(10%)、偿贷及营运资金(15%) [9] 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通过18C章程在主板上市,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18C章程下的领航资深投资者为松禾资本和毅达资本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