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早知道

搜索文档
镁信健康冲刺港交所: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2024年营收超2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7:59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7年成立,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致力于解决医疗支付体系挑战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为患者节省自付费用约67亿元 [2]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116.775亿元人民币 [1][11] 业务模式 - 开发两大行业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和智保解决方案(健康险创新) [2] - 智药解决方案以2024年GPV计算在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智保解决方案以2024年服务保单数量计算为规模最大的创新健康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客户覆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约160万名患者,医疗支出GPV达397亿元 [4] - 合作超过90家保司(包括中国前20大保司)和超140家药企(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的90%) [4] - 2024年覆盖40%中国已上市的1类新药,包括60%以上肿瘤相关药物 [4] 消费者平台 - 构建一码直付平台,定位一站式综合医疗平台,截至2025年6月23日注册用户超150,000位 [5] 基础设施 - 三大关键基础设施:mind42.ai(AI中枢)、MediTrust Rx(医疗供应链)、MediTrust Healthcare(诊疗优化)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69亿元、12.55亿元、20.3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1%、36.8%、35.8% [7] - 同期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47亿元、2.90亿元、0.80亿元,净亏损率从41.8%收窄至3.9% [8] 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从2019年923亿元增至2024年1,620亿元(CAGR 11.9%),预计2030年达4,102亿元(CAGR 16.7%) [9] - 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从2019年7,066亿元增至2024年9,773亿元(CAGR 6.7%),预计2030年达23,568亿元(CAGR 15.8%) [9] 融资与股权 - 累计完成7轮融资,总规模约31.57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医药集团、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 [10] - IPO前上海医药集团(10.72%)和蚂蚁集团(10.63%)为前两大机构股东 [10] IPO计划 - 拟港股主板上市,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募资用途包括扩展药企及保司服务、升级一码直付平台、强化基础设施、战略投资等 [11]
海拍客冲刺港交所:专注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和营养产品市场,年营收超1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2:53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是一家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领域的交易和服务平台,成立于2015年,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消费者体验并推动低线市场消费升级 [2] - 2024年公司总交易额达110亿元,其中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86亿元,市场份额10.1%,是该领域最大服务平台 [2] - 截至2024年底平台连接4,200家注册卖家,覆盖全国31个省级区域及3,000个村县的290,000家注册买家 [3] 业务模式 - 平台业务拥有93,000名核心买家(年下单超24次),平均每月每核心买家下单11次 [3] - 2019年启动基础自营业务,2024年付费买家超100,000名,SKU超1,000个 [3] - 2021年拓展自有品牌业务,覆盖儿童零食、膳食补充剂等品类,截至2024年底已孵化92个自有品牌,合作153家制造商 [4] - 自有品牌业务2024年付费买家38,000名,SKU超1,000个 [4] 增长亮点 - 膳食补充剂产品线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同比增长85% [4] - Doctor Jepson品牌新品双莓双蛋白营养剂上市15天销量超20,000个,销售额突破340万元 [4] 市场环境 - 中国低线市场2024年新生儿占比达85% [5] - 2019-2024年低线市场人均消费支出复合年增长率5.5%,增速超一二线市场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和10.32亿元 [5]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3.9%、37.6%和32.5% [5]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1.8%和2.5% [6] 资本运作 - 获顺为资本、高瓴等知名机构投资 [6] - IPO募资将用于生态合作、科技能力建设、战略并购及营运资金 [6]
普祥健康冲刺港交所:华北第二大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2024年营收超5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2:53
公司概况 - 普祥健康是一家以专业医疗能力为核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4年,主要服务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中老年群体[2] - 公司提供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及其他延伸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区别于传统养老资产运营模式[2]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北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区域战略布局13家医疗机构网络(6家自营、5家托管、2家投资),其中11家位于北京[3] - 北京医疗机构覆盖6个城区,服务范围约占北京市总人口的60%,按北京非三级医院数量计算排名行业第一[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华北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2] - 2022至2024年收入增速在华北地区前五大提供商中排名第一,2024年老年患者比例在Top5中排名第一[2] - 医生资源包括397名医生(219名全职+178名多点执业)和424名其他医护人员[4] 商业模式 - 采用"小综合+大专科"特色诊疗模式:综合医院满足基础需求,专科提供精准服务,形成内部转诊机制实现分级管理[4] - 支付结构均衡结合医保与自费支付,支撑财务可持续性[4] - 中国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38亿元增至2034年6,951亿元(CAGR 10.2%),华北地区从271亿元增至800亿元(CAGR 11.5%)[4] 财务与资本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5亿元、4.22亿元、5.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39亿元、0.44亿元[5] - 引入中金资本、华西基金、Paincare Holdings三家投资方,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20.5亿元人民币[5] - IPO募资拟用于拓展海内外业务、深化医养服务、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多元支付系统及营运资金[5]
云知声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150亿港元,港股迎「AGI第一股」
IPO早知道· 2025-06-30 11:36
上市概况 - 云知声于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678,成为"港股AGI第一股" [2] - 本次IPO总计发行1,560,980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获91.66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70倍认购 [2] - 上市首日报每股21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9%,市值达151.13亿港元 [3] 公司定位与愿景 - 公司定位为中国AGI技术先行者,使命为"用AGI创建互联、直觉的世界" [5] - 未来战略以香港为支点,推动中国AGI产品全球化,强调创新敏捷性、商业化能力及开放合作 [5] - 创始人黄伟提出"上市是责任的加冕",强调技术从语音交互向认知智能、科技攻坚向百业赋能的演进 [5] 技术体系与研发成果 - 技术路径覆盖Atlas AI算力基建至山海大模型:智算集群拥有184 PFLOPS算力及10PB存储容量 [8] - 核心模型迭代:2012年推出基于BERT的UniCore模型,2023年升级至600亿参数的山海大模型 [8] - 模型性能表现:山海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综合得分82.2(第一),SuperCLUE总分72(全球第一梯队,国内理科第一/文科第二) [9]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地位 - 商业化里程碑:2018年以Transformer算法获WMT2018世界机器翻译评测前两名,亚洲最早实现大语言模型商业化 [11] - 行业排名:2024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收入超5亿元企业中增速第二),生活AI解决方案第三、医疗AI服务第四 [11] - 标杆客户覆盖医疗(北京协和医院)、交通(南宁轨交集团)、汽车(比亚迪)等严肃场景,实现大模型规模化落地 [11] 财务表现与行业前景 - 2022-2024年营收CAGR达25.0%(6.01亿→9.39亿元),毛利CAGR 23.3%,毛利率稳定在38.8%-40.5% [12] - 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804亿元增至2030年11,749亿元(CAGR 36.7%),AGI解决方案驱动增量空间 [12] 资本支持与人才战略 - 获启明创投(A/B/D1轮)、挚信资本、京东等机构投资,IPO引入商汤、臻一资管、润建股份为基石投资者 [5][6] - 人才矩阵融合IBM、微软等产业经验与清华、北大等学术背景,形成"产业实践+学术深耕"优势 [9] 未来规划 - 技术端升级Atlas AI基建,优化山海大模型在金融、教育等垂直行业的适配能力 [12] - 生态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联合研发、竞赛等培养AI人才,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12]
睿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引领近视防控行业革新
IPO早知道· 2025-06-30 09:58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睿视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由金科君创独家投资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3] -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核心产品研发迭代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加速及市场渠道拓展 [3] 核心技术优势 - 独创AI光眼脑神经调控技术 融合人工智能、光学工程与神经科学、眼视光临床等交叉学科 [3] - 首创远像数字离焦技术 通过光学硬件及软件技术实现光学离焦、LCA、对比度等数字化和个性化适配 [4][5] - 产品内置远像光离焦数字技术系统 将电子屏幕使用场景转化为护眼过程 实现从"被动缓解"到"主动调控"的突破 [5] 临床数据验证 - 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 产品可显著延缓近视屈光度增长 有效控制眼轴增长 效果优于传统单焦点镜和离焦镜 [8] - 北京同仁医院1年临床试验结果:联合组眼轴缩短率50% 实验组近视度数下降率80% 出现低度近视治愈案例 [8] - 6个月真实世界研究中 试验组眼轴长度平均变化0.038mm(对照组0.125mm) 延缓眼轴增长幅度达70.7% [8] 行业标准与规范化 - 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发布国内首个远像技术细分领域团体标准 [9] - 推动《远像电子显示终端技术规范》和《显示产品视觉健康技术要求》两项标准制定 [9] 产品生态与市场布局 - 产品线包括视力训练仪D1、MAX2.0、远像光屏PLUS2.0等 覆盖3-18岁全年龄段用户 [5][11] - 计划拓展"护眼+提升学习效率"复合功能 探索光信号对脑视觉神经通路的调控机制 [11] - 产品已覆盖全国400+城市 入驻超600家专业机构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闭环服务体系 [11] 行业前景与社会价值 -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高位 睿视科技将防控融入高频用眼场景 具备较大社会价值和市场前景 [12] - 通过AI驱动的"眼脑光疗+精准学"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标服务1.7亿儿童青少年群体 [11][12]
全球仓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今起招股:获Eastspring等超7亿港元基石认购
IPO早知道· 2025-06-30 09:58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590",有望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2] - 本次IPO计划发行140,353,000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4,035,400股,国际发售126,317,600股 [2] - 发行价为每股16.80港元,预计募集23.58亿港元,IPO市值将超218亿港元 [2] - 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9130万美元(约7.167亿港元),包括雄安机器人、Arc Avenue、Eastspring Investments和亿格 [2][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7.9亿元增至2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2024年营收为港股ToB机器人板块规模之最 [4] - 同期毛利从0.8亿元大幅提升至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8.5%,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34.8% [4] - 经调整EBITDA从2021年的-6.72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0.2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降至3.8%,呈现"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状态 [5]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为全球最大的AMR仓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六年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收入全球第一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为全球806家终端客户提供服务,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约56,000台AMR [5] - 2024年公司72.1%的AMR解决方案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市场,远超行业平均的20% [6] - 2024年大陆以外市场毛利率达46.5%,客户复购率74.6%,关键客户复购率84.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前景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8个服务站点、13个备件中心和305名工程师 [6] - 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33亿元增至2024年的3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6%,预计2029年将达1,621亿元 [7] - AMR解决方案在仓储自动化领域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4.4%提升至2024年的8.2%,预计2029年将达20.2% [7] 商业化与技术优势 - 公司提供业内最广泛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2021年至2024年订单量从15.9亿元提升至31.4亿元 [4] - 公司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拥有成熟的全球化业务体系和技术积累,为未来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7] - 公司是少数能在高端欧美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中国科技公司,代表"中国科技全球突破" [5]
佑驾创新再获某头部自主品牌定点:两大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已斩获多个定点
IPO早知道· 2025-06-30 09:58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近期获得某头部自主品牌定点 提供软硬一体的辅助驾驶域控制器iPilot 4 将搭载于中大型豪华越野车型 [2] - 上半年已成功斩获多家定点 覆盖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两大业务 [2] - 2月获得某新能源车企定点 提供基于地平线征程6M芯片的中高阶智能驾驶域控产品 支持城市NOA、高速NOA等L2++级别功能 项目将于年内交付 [2] - 3月获得多封定点通知书 为全球知名车企旗下品牌提供DMS及OMS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同时成为某全球知名Tier 1的DMS供应商 [3] - 6月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 为其新能源主力车型提供高性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 [4] - 6月获得上汽大通智能座舱DMS项目独家定点 iCabin Lite将全面搭载于轻客旗舰车型 [4] 技术能力与行业地位 - 具备成熟的全栈自主研发与软硬件一体化研发量产能力 [2] - 已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基础 形成高效技术研发体系与规模化交付经验 [8] - 国内少数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栈自研的公司 拥有优秀产品梯队和客户矩阵 [8] 市场前景与增长潜力 - 中信里昂预测2024-2027财年总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9% 目标价32港元 [8] - 当前L0-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约20% 中国配备IMS的传统车型仅占7% [8] - ADAS和IMS潜在市场规模分别为77亿元和70亿元人民币 [8] - 麦肯锡报告显示2027年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美元 中国L2级智驾新车覆盖率超57% [9] 战略规划 - 未来将持续聚焦中高阶产品技术突破与落地 深化与国内整车厂及国际Tier 1合作 扩张出海版图 [8]
百力司康冲刺港交所:拥有4款ADC候选药物,夏尔巴、高瓴为股东
IPO早知道· 2025-06-29 21:27
公司概况 - 百力司康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以解决肿瘤治疗中未满足的需求 [1]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于2025年6月29日在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 [1] 核心产品与管线 - 核心产品BB-1701是全球临床阶段最靠前的针对TOP1-i ADC经治患者的HER2 ADC候选药物,靶向HER2并采用艾立布林作为有效载荷 [1][4] - BB-1701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进行2期研究,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4] - 公司正在快速推进BB-1701的全球临床开发策略,旨在率先推出针对优赫得®经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法 [4] - 除BB-1701外,公司还有三种临床阶段ADC:BB-1705(EGFR靶向)、BB-1712(B7-H3靶向)和BB-1709(CD73靶向),所有管线资产均拥有全球权利 [2] 市场定位与策略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BB-1701在治疗优赫得®经治的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全球试验中处于临床阶段最靠前位置 [4] - 公司正积极探索扩大BB-1701适应症的机会,并探索与其他疗法(如免疫疗法、靶向治疗或化疗)的联用以产生协同效应 [4]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已获得夏尔巴投资、高瓴、东方富海、卫材药业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5]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BB-1701的研发和商业化、其他关键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现有管线资产和新候选药物的持续研发、技术平台及生产设施的升级以及营运资金 [5]
德适生物冲刺港交所:已打造全球首个商业化的跨模态医学影像基座模型
IPO早知道· 2025-06-29 21:27
公司概况 - 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医学影像AI行业,核心产品为iMedImageTM跨模态预训练架构 [2]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试剂和耗材产品组合包括3款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试剂、6款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耗材及18款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试剂 [5] 核心技术 - iMedImageTM是全球参数规模最大的通用型医学影像基座模型,支持19种医学影像模态,覆盖90%临床医学影像场景 [2] - 该模型是全球首个商业化跨模态医学影像基座模型,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2] - 基于iMedImageTM,公司提供"基座模型-智能医疗器械-试剂及耗材-大模型服务"全流程AI医学影像解决方案 [3] 核心产品 - AI AutoVision®预计成为全球首个AI驱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辅助诊断系统,可实现L3级智能染色体异常自动识别 [4] - 公司开发了染色体分析智能无人值守流水线,包含AutoVision®、MetaSight®、KayoFlow®等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4] - MetaSight®是全球首个AI驱动染色体扫描系统,具备内置识别AI算法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染色体核型分析领域市场份额达30.6%,排名第一 [6]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收5284万元,2024年增至7035万元 [7] - 2023年毛利率71.0%,2024年降至65.5% [7] 融资与估值 - IPO前最后一轮股权转让后估值为25.6亿元人民币 [8] - 已获得紫金港资本、远翼投资、国中资本等多家机构投资 [7] 募资用途 - 主要用于AI AutoVision®研发和商业化 [8] - 加强iMedImageTM基座模型技术及服务组合 [8] - 扩大全球市场业务及寻求战略收购 [8]
IPO周报|斯坦德机器人、镁伽科技、微脉、易控智驾等纷纷冲刺港交所
IPO早知道· 2025-06-29 21:27
曹操出行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643" [2][3] - 中国最大网约车平台之一,业务覆盖136座城市,2024年新拓展85座城市 [3] - 2023年和2024年总GTV分别为122亿元和170亿元,同比增长37.5%和38.8% [3] - 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二,2025年第一季度GTV同比增长54.9%至48亿元 [3] - 拥有超过34,000辆定制车的车队,为中国同类车队最大 [4] - 2024年营收146.5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5.8%提升至8.1% [4] 圣贝拉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08" [6][7] - 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2024年市场份额约1.2% [7] - 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62家自营中心和34家管理中心 [7] - 2024年营收7.99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4225万元 [8] 拨康视云 - 计划于2025年7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92" [9][10] - 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两款核心产品CBT-001和CBT-009 [10] - CBT-001有望成为全球首款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 [11] - IPO市值84.73亿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5.22亿港元 [10] 斯坦德机器人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3] - 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4] - 2024年营收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毛利率38.8% [14] - IPO前估值21亿元人民币 [15] 镁伽科技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7] - 中国收入最大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2024年营收9.30亿元 [1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在手订单15亿元 [18] - 2024年毛利率29.0% [19] 易控智驾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1] - 全球最大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超1,400辆活跃无人驾驶矿卡 [22] - 2024年营收9.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5.8% [22] 微脉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4] - 中国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2024年营收6.53亿元 [24][25] - 2024年毛利率19.9%,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45.6%收窄至4.6% [25] 云英谷 - 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8] - 中国大陆第一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2024年销售量超5,000万颗 [29] - 2024年营收8.91亿元 [30] 承泰科技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2] - 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9.3% [33] - 2024年营收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5.7%,毛利率34.0% [33] 四维智联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5] - 中国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0.1% [36] - 2024年营收4.79亿元,毛利率29.2% [36] - IPO前估值40.70亿元人民币 [38] 海马云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0] - 中国最大云游戏实时云渲染服务GPUaaS提供商,市场份额17.9% [40] - 2024年营收5.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8%,毛利率24.9% [41] 景泽生物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4] - 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拥有两款核心产品JZB30和JZB05 [44] - IPO前估值30.9亿元 [45] 亦诺微医药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7] - 全球唯一具备成熟CMC及生产能力的生物技术公司 [47] - IPO前估值4.85亿美元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