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搜索文档
百万抗癌药首次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
第一财经· 2025-08-14 13:04
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情况 - 121款创新药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 其中约80个药品同时申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 占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六成左右 [3][7][8] - 约40款药品仅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占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不到四成 主要包括罕见病用药 抗肿瘤药物等五类高价创新药 [4][5][8] 仅申报商保目录药品特征 - 罕见病用药占比约50% 涉及神经母细胞瘤 血友病A/B等十余种罕见病 年治疗费用高昂 如注射用维拉苷酶α年费用约145万元 艾度硫酸酯酶β注射液年费用约97万元 [8] - 抗肿瘤药物包括两款CAR-T产品 新一代CD19靶向免疫治疗国产新药 国内首个治疗白血病的ADC药物 部分药品国内定价已是全球最低价 如注射用泽尼达妥单抗中国价格为全球最低价的26% [8][9] - 部分药品因真实世界证据不足或刚获批上市选择单目录申报 超过10款为2024年6月及之后获批药品 包括全球新药和儿童用药 [10][11] 商保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关系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为不符合基本医保"保基本"定位或价格超门槛的创新药提供过渡性选择 部分药企采取"先商保后医保"准入方式 待真实世界数据积累后再评估进入基本医保 [8][11] - 商保目录覆盖两类创新药:基本医保目录适应证之外填补临床空白的新药 以及基本医保目录内已有适应证但能满足差异化治疗需求的创新药 [10] 商保目录评审与落地 - 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9-10月同步开展价格谈判/协商 商保评审专家对目录准入和价格协商具有重要决策权 [13][14] - 药企从适应证人群 赔付上限 创新性 临床应用 惠民保纳入情况等多维度论证药品适配商保 但商保目录与地方惠民保落地衔接仍需考虑进院支持 推广成本等因素 [14][15]
头部企业抢夺标准定义权,机器人“暗战”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8-14 13:04
核心观点 - 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和失败后反复尝试的能力,这种数据驱动的闭环大模型是行业追逐的技术亮点[3][5][7] - 行业在具身智能大模型架构上存在分歧,包括统一模型直出和分层设计两种路径[9][10] - 企业正通过开源数据集、自研核心零部件等方式争夺行业标准定义权和生态主导权[14][15][16] - 模型架构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未来训练成本、算法效率和规模化落地能力[16] 技术发展现状 - 星海图发布的G0模型具备端到端双系统全身VLA能力,能在任务失败后自主尝试新解法[5] - 自变量采用统一模型直出架构WALL-A,可处理长序列任务但算力需求巨大[10] - 行业主流VLA模型定义宽泛,目前大部分模型都可归入视觉-语言-动作处理范畴[9] - 具身智能模型通过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实现环境感知与动作调整能力[7] 商业策略 - 自变量短期目标聚焦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场景,如酒店和养老院[11] - 企业认为击穿单一标杆场景即可证明技术商业价值,撬动千亿级市场[12] - 星海图开源500小时Galaxea数据集,涵盖150种任务以吸引开发者生态[14] - 多家企业从单点技术向平台型公司转型,布局全产业链生态[15] 行业竞争焦点 - 算力消耗、延迟表现与落地场景成为技术路线选择的博弈关键[3][10] - 头部企业正争夺性能测评标准制定权和核心数据集主导权[14][16] - 模型架构差异直接影响数据需求量、算法流畅度和算力消耗[16] - 行业尚未形成技术共识,但快速迭代中架构优势将成核心竞争力[16]
台风“杨柳”影响,广东福建多机场航班延误取消
第一财经· 2025-08-14 12:27
台风"杨柳"对华南江南地区机场航班的影响 - 厦门高崎机场取消航班151架次 取消率达到23% [1] - 泉州晋江机场取消航班82架次 取消率为34% [1] - 深圳宝安机场延误航班167架次 延误率为23% [1] - 广州白云机场延误航班115架次 延误率为21% [1] - 珠海金湾机场取消航班73架次 取消率为21% [1]
超4200只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5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午盘报3690 88点 涨0 2% 盘中一度站上3700点 深成指报11533 87点 跌0 15% 创业板指报2490 64点 跌0 23% [3][4] - 科创50指数涨1 77%至1096 82点 北证50跌0 98%至1447 59点 万得全A微跌0 12%至5794 67点 [4] - 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下跌 个股呈现普跌格局 [5] 板块动态 - 权重股全线发力 稳定币与大金融板块联手拉抬指数 [7] - 寒武纪股价逼近千元关口 AI硬件端集体回调 军工股显著回撤 长城军工盘中闪崩接近跌停 [7] - 主力资金半日净流入计算机(21 45亿元至海光信息)、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及食品饮料板块 净流出国防军工(11 02亿元长城军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及汽车板块 [8][9][10] 机构观点 - 深圳德讯证券认为沪指创4年新高 全市场交易量回升至2万亿以上 板块轮动上行特征明显 建议持股待涨 [10] - 国都证券指出沪指八连阳突破3700点源于流动性充沛及全球风险偏好提升 需关注短线回踩风险及风格轮动 建议聚焦算力硬件、半导体芯片、券商及光伏锂矿板块 [11] 个股资金流向 - 中科曙光获主力净流入20 17亿元 和而泰获净流入15 42亿元 [9] - 海立股份遭主力抛售6 41亿元 中兵红箭净流出5 68亿元 [10]
寒武纪股价迈向千元大关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38
寒武纪股价表现 - 8月14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并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股价迈向千元大关 [1] - 截至发稿时股价涨至近955元,最新市值为3995亿元 [2] - 8月13日公司股价收涨1.31%,报860元 [3] 市场传闻与公司回应 - 8月12日受相关"小作文"影响,公司股价实现"20cm"涨停并创历史新高 [3] - 8月12日晚间公司在互动平台澄清,网上传播的关于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及供应链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3]
原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刘显峰受贿案明日开庭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38
高管涉案信息 - 原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刘显峰涉嫌受贿一案将于8月15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1] - 刘显峰此前长期在浦发银行工作 2021年初加入平安银行并出任信用卡中心负责人 [1]
A股回暖缓解退出压力,创投减持数量变多了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17
2025.08. 14 本文字数:204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黄思瑜 8月13日,A股市场持续上攻,沪指创出四年以来新高。这样的暖意已经持续数月,股权投资机构通过 减持退出,也慢慢多了起来。 在8月12日晚间披露的减持公告中,就有较多股权投资机构计划或实施减持。其中,上纬新材 (688585.SH)公告称,股东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金风投控")自7月9日以来已减持0.39% 的股份,还计划协议转让4.40%股份。 根据上纬新材披露,自7月9日以来,金风投控已减持158.4368万股,占比0.39%。此次减持后,该公 司还持有上纬新材5%的股份。而在上纬新材被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主体收购过程中,金 风投控还计划通过协议转让,向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4.4%股份。 "此前在IPO阶段性收紧和二级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创投机构减持得相对少些,如今A股行情回暖, 更多创投机构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渠道减持退出。"一位接盘PE/创投减持退出的投资人士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第一财经称,A股近期上涨为创投机构提供了理想的退出窗口, 减持本质是市 ...
万亿级产业革命来袭,传统车企如何“变身”具身智能体?|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17
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进阶之路 - 三位产业领军人物探讨AI如何重塑中国制造,涵盖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商业化、具身智能等领域 [1] - 中国制造正经历从数字化转型到全球价值链顶端跃升的关键阶段 [2] 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 吉利汽车提出智能汽车将向"具身智能体"形态转变,部署星睿智算中心达23.5 EFlops算力(行业领先) [5] - 全域AI技术重新定义汽车各环节:动力域、智能驾驶域、娱乐域、底盘域 [6]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智能座舱、AI Drive大模型等技术推动汽车成为移动智能终端 [13] 自动驾驶商业化突破 -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较第六代下降70%,实现技术突破 [8] - 通过"世界模型"和AI虚拟驾校训练,自动驾驶正从百辆级向千辆级规模跨越 [8][9] 具身智能的产业机遇 - 中国工程师红利成为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优势,机械狗已在巡检、排爆等场景落地应用 [11] - 传统制造企业通过AI模块整合、运控技术突破实现反向超车 [11] 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 人才、技术、生态的全链条整合能力是AI时代竞争关键 [14] - 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模块整合能力、商业化速度三大独特优势 [14]
红利资产,持续火热
第一财经· 2025-08-14 11:17
市场情绪与政策共振 - A股沪指突破3674.4点创近四年新高[3] - 约50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其中46家拟现金分红总额超720亿元[3] - 红利资产中能源金融消费公用事业等行业分红差异显著反映不同领域经营逻辑[3] 红利资产表现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上涨0.35%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年内涨幅约3.4%[7] - 红利低波50ETF年内净流入额超80亿元银行机器人军工主题ETF份额增长超100亿份[8] - 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分红规模达2.4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9%[8] 行业分红差异 - 能源周期行业龙头分红突出宁德时代拟派现45.68亿元东方雨虹22.1亿元藏格矿业15.69亿元[11] - 消费类公司中东鹏饮料华利集团中期派现超10亿元道道全分红占母公司净利润比例超70%[11] - 金融行业分红主力地位稳固2024年A股上市银行分红超6300亿元常熟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12][13] 行业特性与策略 - 能源金融等传统行业因现金流稳定维持高分红如中国神华分红率持续8%以上工商银行超额利润30%用于分红[14] - 建议配置高股息能源金融股防御同时布局科技成长股平衡收益[14] - 顺PPI周期上游资源类红利资产承压公用事业类防御性强但弹性不足[14] 市场前景 - A股估值修复浪潮下银行医药等板块涨幅近50%龙头公司股价翻倍[16] - 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20.81%处于近10年81.41%分位数上证指数市盈率15.70%处于83.95%分位数[17] - 钢铁光伏设备玻纤等行业龙头受益产能收缩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表现可期[16]
关税“休战”的第一个90天
第一财经· 2025-08-14 10:56
中美关税政策动态 - 2025年8月12日中美宣布再次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此前10%关税,叠加3月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仍面临30%综合关税[5] - 4月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一度升至100%以上,5月12日《日内瓦联合声明》将关税从145%降至30%[5][16] - 特朗普7月明确警告通过第三地转口避税将征收40%关税,并对泰国、印尼等加征19%-40%关税[29] 外贸行业影响与应对 生产与订单节奏 - 汕头玩具厂因关税不确定性将传统8-9月忙季提前至7月结束,美国订单占比超50%,2025年订单总量同比减少10%-20%[16][25] - 工厂为赶在7月20日前发货集中补货,工作量同比增加10%-20%,临时增聘近百名工人[16][19] - 全球贸易旺季前移:2025年Q1北美进口环比激增13.4%,中国3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4.5%,但Q2累计同比下滑10.9%[20] 物流与成本压力 - 6月美西航线运价指数达峰值后回落,8月运价接近3月水平,欧洲航线则持续上涨[22] - 5-6月货代预期仓位需求达150%,实际仅恢复至80%,因供需双方主动收缩[24] - 30%关税由贸易商、工厂、消费者三方分担,部分工厂因订单减少裁员并延长生产周期[26] 市场策略调整 - 美国贸易公司转向低价产品采购,高价商品滞销,计划2026年寻找低成本工厂[26] - 跨境电商面临价格内卷,亚马逊会员日销量同比腰斩,部分卖家选择降本降价策略[27][31] - 企业放弃东南亚转口计划,转向欧洲市场:Temu欧盟销售额同比增长62%,美国下降33%;Shein欧盟增45%,美国降20%[29][32] 企业长期战略分化 - 保守策略:贸易公司放缓新品开发,维持畅销款;货代公司维持现有客户观望政策[30] - 创新策略:玩具厂新增技术团队开发新品,同时拓展内销市场[31] - 市场多元化:跨境电商布局东欧和澳洲,产品适配多区域需求[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