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超1亿人申请退税13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16
本文字数:1754,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2025.07. 28 作者 | 第一 财经 陈益刊 跟老百姓"钱袋子"息息相关的个人所得税(下称"个税")总是备受关注,而税务总局披露一组最新 数据,揭示了个税新秘密。 7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十四五"以来个税相关情况。 蔡自力表示,从今年刚结束的(2024年)个税汇算看, 有超过1亿的纳税人依法申请退税1300多亿 元,还有700多万纳税人自行依法申报补税480余亿元。 这一退一补中,体现了我国新个税制度带 来的法治规范和公平正义。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在个税汇算清缴中,退税人数远远高于补税人数,不过人均退税金额明显低 于人均补税金额。因此对于个税纳税人来说,申报个税汇算清缴时获得退税的概率大。尽管2024年 个税汇算清缴已经在6月底结束,但纳税人目前依然可以据实申报获得退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学界研究,2019年和2020年个税汇算清缴人均退税金额约582元(两年平 均),而前述2024年人均退税金额(1300元左右)明显高于前些年。这可能与近些年国家加大专项 附加扣除力度有关。 个税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收入分配,那么 ...
官方通报:查处一批明星艺人等偷逃税案件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01
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表示,国家税务总局以精准监管促进遵从,坚决依法严查偷逃税,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 在警示震慑中强化依法纳税观念。 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在查处违法方面,紧盯重点人员, 依法查处了一批包括网 络主播、明星艺人在内的高收入人员偷逃税案件。 其中, 2021 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 达 360 余起,查补税款 30 多亿元 。 据央视新闻,7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
仿真不稳、真机太贵?机器人数据最优解出现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7-28 15:01
2025.07. 28 本文字数:2822,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乔心怡 张甜甜 近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Physical Intelligence(PI)的联合创始人Sergey Levine在一篇文 章中提到,"机器人数据训练,真实世界数据不可或缺",引起了行业讨论。 这一观点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它挑战了业界部分企业"以仿真数据替代真机"的做法。在训练成本高 昂、数据获取难的背景下,企业该优先依赖成本低、速度快的仿真数据,还是回归真实环境、积累高质量 的真机数据,成为摆在每一家具身智能公司面前的一道关键技术选题。 PI 曾被视为机器人领域的 OpenAI,也是国内不少企业的对标对象。7月28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 大会(WAIC)现场,第一财经采访了多位机器人企业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试图厘清一个核心问题: 在机器人进入真实场景的关键时刻,什么样的数据才真正有价值? 业界难定孰优孰劣 "仿真数据很难涵盖所有物理世界中我们希望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 卯青表示,Sergey Levine 提出的"叉勺理论"与公司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结论高度一致:部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金融迈向“零幻觉、具身化、多模态”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27
AI金融应用的新突破 - 华东师范大学SAIF发布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30秒生成1.2万字信贷报告,幻觉率控制在0.3%以内,较上一代下降97%,已辅助审批科创贷款47亿元,单笔审批时效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11分钟 [3][4] - 交通银行推出"小姣"具身智能机器人,高1.2米,搭载14自由度机械臂,提供引导、理财查询等服务,展示人机交互新方向 [5] - 蚂蚁集团升级AI金融管家,推出"蚂蚁保"和"蚂小财",并发布"看一看"智能眼镜支付方案,通过语音识别和摄像头扫描完成支付流程 [5][6] - 上海银行发布AI手机银行,支持沪语和普通话语音操作,秒级完成养老金查询、理财推荐等高频业务,内置适老化模式 [7] AI落地面临的挑战 - 浦发银行董事长指出技术壁垒已不大,关键在于将AI技术有效应用于具体场景,如快速生成研发和信贷报告,提升精准性和效率,需在战略层面调整管理流程 [9] - 摩根大通行长认为技术、组织架构和管理缺一不可,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相辅相成,区块链技术应用由金融科技公司需求推动 [9] -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强调产学研合作,传统AI与生成式AI在金融领域应用不可割裂,科技与行业应用相互促进 [10] - 联合国大学研究员指出AI芯片短缺加剧数字殖民主义风险,全球南方低工资劳动力标注数据,但AI工具开发和决策权掌握在北方 [10] AI重塑未来金融格局 - 斯坦福教授分析算力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和效率比算力本身更重要,AI在金融领域应用需更多人类智慧和判断 [13] -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算力全球第二,芯片技术瓶颈犹存,但制造业基础和市场规模稳固,AI应用场景拓展将带来新机遇 [13] - IEEE推动AI技术全球合作与共识,制定可解释性AI、环境影响评估等标准,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伦理和社会价值 [14] - 数据主权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倡议建立可持续资产新形式,通过激励机制促进AI技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应用 [14]
老铺黄金,利润暴增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27
2025.07. 28 本文字数:110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瑞银此前发表报告指,根据该行与投资者的对话,买方对老铺黄金2025年的盈利预期为40亿元至60 亿元人民币,即按年增长170%至300%,该行认为预期似乎偏高,并且老铺黄金面临金价波动、各 店财报分化以及毛利率可能按年下降的短期下行风险,另一个下行风险则是股东的潜在获利回吐。 虽然今年上半年国内黄金饰品消费疲软,金饰公司日子难熬,但老铺黄金却是个例外。 7月27日晚,老铺黄金(06181.HK)发布公布,该集团预期于2025年上半年取得 销售业绩(含税收 入)约人民币138亿元-143亿元,同比增长约240%至252%;净利润约22.3亿-22.8亿元,较去年 同期增长约279%至288%。 公告称,收入和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集团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形成的市场显著优势,带来线上 线下店铺整体营收的大幅增长;集团产品的持续优化、推新迭代,支持了线上、线下营收的持续增 长。 这家被誉为黄金界的爱马仕的股票去年的业绩也同样强劲。 2024年度实现销售业绩98亿元,同比 增长166%;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4%。 年报显示,老铺黄金中国内 ...
机器人扎堆WAIC:机器人能干活背后的“真”与“伪”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01
机器人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已覆盖剥鸡蛋、打螺丝、爆米花制作、养老康复等生活多方面,但不同厂商的落地能力差异显著,部分仍局限于封闭区域或简单动作[1][3] - 参展企业数量从2024年的十几家增至2025年超六十家,显示行业加速发展,但开放场景下的技术挑战仍存,如环境干扰导致传感器误判[4] - 行业处于从表演向真实落地的关键过渡期,"岗位化"成为服务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路径,强调功能边界清晰而非通用性[5][6] 商业化路径与技术突破 - 具身智能产业正从概念期迈入落地期,新品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制造(占比40%)、商业服务、康养陪伴三大领域[9][11][13] - 工业场景成为技术突破重点,飒智智能四臂机器人拥有52个自由度,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实现精细打磨,戴盟触觉传感器达每平方厘米4万感知单元[13] - 技术演进方向包括自主决策能力提升(如无人工厂中的物件搬运协同)、世界模型开源平台建设(如智元Genie Envisioner平台)[14][17] 应用场景拓展方向 - 发展路径呈现"工业-服务业-家庭"三阶段延伸趋势,当前工业场景渗透率最高,服务业要求交互能力,家庭场景尚处培育期[15][16] - 服务业创新案例包括傅利叶RG-3导诊康复机器人、傲鲨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矩阵超智MATRIX-1餐饮服务机器人[18] - 工业场景已实现部分突破,如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在电力巡检中达成1000+小时无故障运行,配备自主充电功能[6]
从智能窖藏到东方纳帕,解码传统茶业的破局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01
景迈山茶文化核心价值 - 景迈山是全球唯一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拥有2.8万亩连片古茶林,展示茶树驯化文明序列[1][9] - 作为普洱茶核心产区,其"林下茶"种植技术实现茶林与森林共生,形成多民族共生的活态文化传承[9] - 布朗族将茶升华为生命信仰,通过茶祖节、茶魂树等仪式延续千年茶脉,奠定世界遗产的文明底气[9] 中国茶产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增速仅0.3%,出口量价连续两年双降,而立顿茶年营收达17.4亿欧元(约137亿元)[10] - 国际话语权失衡:绿茶受制于日欧标准,红茶由英国主导,缺乏国际品牌[10] - 普洱茶因陈化价值稀缺性和标准化潜力,或成中国茶争夺国际话语权突破口[10] 茶马古窖技术创新 - 采用AI茶纹识别+区块链技术构建普洱茶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解决28.6%年份造假问题[14] - 建立科学窖藏转化模型,部署150组机器人实现无人化仓储管理,APP实时监控窖藏环境[15] - 一期5000个智能茶窖将实现万吨级仓储,千万饼茶叶上链,推动价值评估从经验转向数字科学[18] 产业生态构建 - 对标纳帕谷模式,打造"普洱茶+"生态体系,规划"产-文-旅-医-养-康"六维融合[21] - 形成三大增长极:智能窖藏平台(产业层)、双IP文旅体验(安缦酒店等)、梯度康养服务体系[22] - 整合MASASTUO、LPA、KHA等12个国际顶级设计团队,构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24] 全球化文化输出 - 2024年"万国茶会"吸引60余国上千人参会,涵盖产业领袖、艺术家等多元主体[10][27] - 推出数字茶饼Teaken1号,建成1800人户外剧场孵化茶文化剧目,强化国际传播[29][30] - 纽约时代广场普洱茶外交、谭盾音茶共生等事件突破地理边界,塑造"和合"文化符号[30][31]
AI吸纳全球53%的风险投资!启明创投发布AI十大展望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01
2025.07. 28 本文字数:189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围绕时下最热门的AI Agent,启明创投预测,未来一到两年,Agent形态将从"工具辅助"走向"任务承 接",首批真正意义上的"AI员工"将进入企业,广泛参与客户服务、销售、运营、研发等核心流程,不 再仅作为助手存在,而是具备协同作业、主动反馈、承担OKR等能力,推动从成本工具向价值创造转 变。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晓洁 2025年上半年,AI初创企业吸纳了全球53%的风险投资资金,也就是说,在诸多投资细分领域里,AI 一个领域就占了全球一半的投资。这是7月28日上午在WAIC期间的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启明 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公布的数字。 AGI产业又到了一个特别的产业发展的时间点。一方面技术还在往上快速增长,没有看到明显的天花 板。同时,由于技术的性能、成本等诸多方面变得更加可用,能够看到大规模的应用已开始落地。 从投资人角度,周志峰认为,做AI投资依然是累的,因为这是最热门的行业。还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用 真金白银投票,投入到AI基础模型公司中,这意味着,大模型依然在高速增长。 2024年启明创投发布了AI十大展望,包括Multi ...
广东已报告4824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25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2025年7月20日至26日广东全省新增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2882例 广州22例 中山18例 [1] - 截至7月26日24时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均为轻症 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2] 疾病特征与传播途径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症状为发热 关节剧痛和皮疹 多数症状较轻 病程1~2周可自愈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疼痛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 需重点关注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出现发热 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有流行地区旅居史或明确蚊虫叮咬史应主动告知医生 确诊后需配合做好防蚊隔离 [2] - 治疗以退热 关节炎止痛 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 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3][4] - 未排除登革热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等药物 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5]
第一次来和中断了几年又来的跨国企业,到进博会上图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25
进博会参展品牌战略 - 壳子特玩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核心市场,计划继续新增线下门店并拓展旅行箱等新品类,同时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3][4] - 索尼重新恢复参展后展位面积从150平方米升级到300平方米,汇集消费电子、动画、影视、音乐等多个业务板块 [5] - 索诺瓦计划携全球首创"太极2.0"人工智能助听器参展,中国业务占全球近10%,预计未来保持两位数高增长 [7] 品牌本土化与市场拓展 - 立邦去年参展促成16场签约达千万级意向金额,今年将展示低空经济、AI智能化制造等五大场景解决方案 [8][9] - 地中海邮轮将重点呈现2026年"亚洲旗舰"MSC荣耀号母港航线及环球航线,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9] - inne品牌与中国医院及权威机构合作进行临床研究,从成分、剂型等多方面调整以适应本土需求 [10] 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士卓曼亚洲首个生产基地在上海投产,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预计年收入14亿元 [13] - 立邦天津汽车涂料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3.3万吨,为全球最大 [14] - 攀时临港三期工厂预计进博会前试生产,中国市场需求呈现三位数增长 [14] 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 瓦锡兰齐耀双燃料发动机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在上海,成本低于竞争对手30% [16] - 攀时将50%三期产线用于生产全新产品,持续引入先进技术本土化生产 [14] - 索尼打造动作捕捉和触觉反馈技术体验空间,实现多元IP与前沿技术融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