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搜索文档
股份代持悬案未了、又陷收购争议,立讯精密赴港IPO埋阴影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公司发展历程 - 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起步,1999年与哥哥王来胜收购香港立讯公司,2004年创立立讯精密,初期依赖富士康订单(50%收入占比)[7][9] - 2010年A股上市后市值达2500亿人民币,2025年计划赴港上市,成为"果链三巨头"中最后一家赴港企业[4][5] - 通过关键并购实现业务升级: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获得AirPods订单,2020年33亿收购纬创资通iPhone代工业务[11] 财务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2688亿元(+16%),净利润133.66亿元(+22%),消费电子占比超80%(2241亿元)[5][13] - 客户集中度极高:苹果贡献1901亿元(70.74%),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78.5%,第二大客户仅占2.28%[13][14] - 海外收入占比87.6%(2355亿元),内销仅12.4%(333亿元),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14] 战略转型与挑战 - 汽车电子布局:2022年与奇瑞战略合作,2024年41亿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从3.99%提升至5.12%[15][17] - 转型代价:资产负债率从56.61%升至62.16%,新业务规模尚小(汽车收入137.6亿元)难以替代苹果[16][17] - "果链魔咒"风险:2021年欧菲光被踢出供应链导致市值暴跌的前车之鉴[12] 公司治理争议 - 百亿股权代持纠纷:吴政卫指控2007年口头约定代持股份,立讯否认但收购其关联公司博硕科技引发质疑[18] - 2025年收购安徽信光(亏损4052万元)引发关联交易质疑,标的公司实控人为王来胜之女王雅媛[19][20] - 光伏资产与核心业务协同性存疑,被市场质疑存在"父救女"动机[19][20]
突然爆雷!号称日息1%的平台“人去楼空”,创办人:我已在国外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平台爆雷事件概述 - 理财平台"鑫慷嘉"盗用迪拜黄金交易所DGCX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涉案金额达130亿元 涉及200万投资者 [1][3] - 平台创办人黄鑫在资金无法兑付后宣称已在国外 并发表不当言论 [1][5] - 平台于2025年6月底爆雷 App已无法登录 [3][5] 运营模式分析 - 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 承诺每日1%高收益 要求最低1000USDT入门费 [4] - 采用USDT作为结算单位 便于资金跨境转移 增加追查难度 [6] - 设置高额奖励发展下线 根据下线数量设置分成比例 [6] - 爆雷后推出"纳税"方案 要求投资者按持仓金额10%缴税 提现手续费高达50% [4] 风险暴露过程 - 2024年10月起多地监管部门对平台发出风险提示 指出其存在非法集资风险 [10] - 2025年6月湖南省委金融办明确提示平台存在重大非法集资风险 [10] - 2025年7月湖南桃江县公安局确认平台涉嫌集资诈骗 [12] 公司背景信息 - 运营主体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 [13] - 公司多次因无法联系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 2025年5月申请注销 [13] - 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2024年4月已声明未在中国设立任何关联机构 [8] 行业影响与特征 - 利用消费者对虚拟货币了解不足的特点进行诈骗 [14] - 采用层压式庞氏骗局模式 结合新型稳定币结算方式 [6] - 部分投资者在明知风险情况下仍参与"博傻游戏" [6]
肚腩“终结者”,找到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明星瘦身现象 - 近期娱乐圈明星如贾玲等出现显著体型变化引发关注 [4][5] - 网友猜测明星可能采用科技手段辅助瘦身 [8] 代谢贴产品特性 - 日本武村製薬推出超燃代谢贴主打外用提升代谢功能 [11] - 产品获得日本健康协会/东洋医学会/药监局三重认证 [13][16] - 采用藤黄果提取物等天然成分通过透皮吸收促进微循环 [25] - 使用5-10分钟即产生热感反映脂肪燃烧过程 [27][28] - 外敷形式相比内服产品安全性更高 [18][20] 市场表现 - 产品上市后迅速成为日本药店美体品类销冠 [31] - 经常出现季节性断货消费者普遍批量购买5-10袋 [31] - 日本零售价2880日元/袋(约133元人民币) [37] 促销活动 - 中国渠道推出49元/袋的入夏特惠价格 [38] - 多袋组合优惠力度更大(4袋装仅169元) [38][40] - 建议新用户先试用1袋老客户可直接囤货4袋 [40]
裁员80人背后的AI生死局:Manus何以至此?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公司动态 - Manus近期进行大规模裁员,120名员工中仅保留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其余被裁[1] - 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已于5月移居新加坡,6月确认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在加州、东京增设办事处[1] - 裁员后在新加坡招聘节奏加快,母公司蝴蝶效应一个月内发布14个职位,最高薪资达14000美元(约为国内同类岗位3倍)[8][9] 融资与估值 - 母公司蝴蝶效应4月25日获得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跃升至5亿美元[4] - 融资触发美国政府审查,受《特定国家风险投资审查条例》影响[4] - 参考案例HeyGen在注销中国主体后获Benchmark投资,并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洛杉矶[6] 行业竞争格局 - 直接竞争对手GenSpark展现惊人增速:20人团队45天实现3600万美元年化收入,用户增速是Manus同期2倍[15] - 行业平均员工人数为22人,Manus原有120人团队被认为人效比过低[6] - 巨头入场加剧竞争,Google推出AI虚拟试衣功能直接威胁Manus产品安全区[16] 产品与战略 - Manus是产品创新代表,被YC CEO称赞"让用户看到AI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未来"[1] - 公司面临产品被大模型吞噬风险,创始人承认存在速度慢、成本高、有幻觉等问题[14] - 先发优势积累200万等候用户(截至3月数据),但5月后访问量连月下降[15][17] 出海挑战 - AI Agent创业公司普遍在成立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出海成为必选项[11] - 中国团队出海面临本土化挑战,包括语言障碍和付费习惯差异[12] - 日本市场需要建立深度信任关系或获得权威第三方背书才能进入供应链[13] 发展路径 - 参考案例Bolt.new通过举办黑客马拉松和免费策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17] - AI设计公司Krea采用与用户共创模式,设计创作者分成机制(平台抽成5%-15%)[17] - 行业趋势显示垂类AI公司数量占比增长翻倍,部分公司从ToC转向ToB赛道[20] 行业观察 - AI Agent赛道窗口期仅1-2年,公司需快速证明自身价值[14] - 用户粘性成为关键竞争点,需要构建完整工作链条留住用户[19] - 产品"有趣"比"有用"更重要,欧美市场更看重用户体验而非单纯功能[18]
曾年销22万辆的知名车企宣告破产,近80万中国车主售后维修谁来“兜底”?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广汽菲克破产清算事件 核心观点 - 广汽菲克因资不抵债且无重整可能,正式宣告破产,其在中国市场约77万车主的售后问题成为焦点 [2] - 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通过子公司主动承担部分售后责任,包括恢复零部件生产及扩展经销商网络 [2][6][7] - 公司核心资产经历五次流拍,目前正配合政府招商部门对接意向企业 [11] 售后问题解决方案 - Stellantis集团旗下斯泰兰蒂斯(上海)公司主动为广汽菲克车主提供延续性售后服务,包括利用试验车、剩余零部件及恢复部分自制件生产(2024年春节前后完成) [6][7] - Jeep品牌进口车型(牧马人、角斗士等)销售及售后运营正常,经销商网络持续扩建 [7] - 管理人已与售后服务机构达成合作草案,将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 [3] 公司经营恶化历程 - 成立背景:2010年由菲亚特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2015年更名为广汽菲克,主推Jeep系列SUV [8] - 销量表现:2017年销量达峰值22.23万辆(占广汽集团10%以上),此后连续四年下滑至2021年的2.01万辆,2022年停摆 [9] - 财务数据:2017年净资产44.22亿元,2020年转为-3.3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2022年9月资产负债率达110.80%(总负债81.13亿元) [9][11] 破产清算进展 - 2022年11月进入破产程序后全面停止销售,核心资产五次拍卖均流拍 [11] - Stellantis集团曾尝试收购多数股份未果,最终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合资 [11]
疯狂开店却越赚越少,全球最大酒店巨头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核心观点 - 锦江酒店作为全球最大酒店集团正谋求港股二次上市,以应对国内业绩下滑及海外业务亏损的双重压力 [1][4] - 公司通过持续扩张维持规模优势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140.63亿元,扣非净利润暴跌30.32% [10] - 海外业务虽贡献30.8%营收且毛利率达41.9%,但欧洲资产持续亏损,卢浮集团2024年净亏损1079万欧元 [15][17] - 港股募资将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及债务重组,但市场对其"输血式"扩张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22][23] 公司概况 - 全球最大酒店集团,覆盖13416家酒店(2024年末数据),客房总数超129万间,会员近2亿 [8] - 拥有9个规模化品牌,其中4个品牌门店超千家,涵盖经济型至中高端全品类 [5][8] - 2024年新开1515家酒店,2025年Q1继续新增97家,总规模达13513家酒店/130.9万间客房 [9] - 1994年B股上市,1996年A股上市,现为A+H股上市热潮下最新谋求港股二次上市的消费企业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关键指标: - 营收140.63亿元(-4% YoY) - 归母净利润9.11亿元(-9.06% YoY) - 扣非净利润5.39亿元(-30.32% YoY) [10] - 2025Q1加速恶化: - 营收29.42亿元(-8.25% YoY) - 归母净利润3601万元(-81.03% YoY) [11] - 经营效率下滑: - RevPAR 157.47元(-5.78%) - ADR 240.67元(-11.19元) - OCC 65.43%(vs同行华住81.2%) [13][14] 国内市场策略 - 行业背景:2024年中国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供给过剩导致价格战 [13] - 扩张计划:2025年拟新增开业1300家/签约2000家,重点布局低线城市空白区域 [14] - 下沉市场:通过品牌差异化加强薄弱区域覆盖,但面临三四线城市消费力不足的挑战 [15] 海外业务现状 - 资产结构:55个国家1165家酒店,欧洲272家直营店受能源人力成本飙升冲击 [8][19] - 财务表现: - 2024年海外收入42.56亿元(占比30.8%) - 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净亏损扩大至5689万欧元 [15][16] - 风险敞口:并购积累商誉116亿元占净资产73.56%,持续亏损可能引发减值 [20] - 新扩张计划:与马来西亚RIYAZ集团合作,推进东南亚6国市场开发 [21] 港股上市动因 - 募资用途:海外业务拓展(占比未披露)、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22] - 战略考量:通过港股平台提升国际融资能力,缓解欧洲资产债务压力 [18][23] - 市场质疑:当前扩张模式依赖持续输血,需证明海外业务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23]
密封饮料惊现活蛆,这个老品牌翻车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11:54
产品质量事件 - 云南曲靖消费者在娃哈哈"营养快线"饮品中发现白色活蛆 涉事产品连续多瓶出现同类问题[1][2] - 公司回应称生产环节经过高温杀菌不可能出现活物 初步判定为商家仓储环境问题导致虫体侵入[1] - 经销商现场查验4瓶产品均发现瓶口存在蛆虫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促成消费者与商家和解[2] 产品投诉历史 - 第三方平台记录显示营养快线产品多次遭投诉 涉及变质和存在异物等问题[5] - 2024年5月公司曾因代工纯净水质量问题发布声明 终止与今麦郎的代工合作[7] 企业经营状况 - 营养快线与纯净水、AD钙奶等构成公司核心产品矩阵 被消费者称为"老四样"[5] - 2024年业绩预计达700亿元 较上年增长约200亿元[7] - 2024年1-2月饮料销售量同比增长30% 保持高速增长态势[7]
“清仓价”变“冤种价”?蔚来车主自曝被背刺:俩月血亏10万!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09:49
蔚来汽车价格政策争议 - 2024款车主在4-6月购车后遭遇2025款车型大幅降价及配置升级,导致车辆贬值超10万元[1][13] - 2025款ET5T较2024款新增500+项升级,包含价值15000元的舒享套装和充电转换器[5] - 2025款购车权益包含18000元换电券、6000元合肥补贴及2000元电池升级券[5] 价格差异对比 - 2024款ES6 4月售价28.9万元(含电池买断+1.5万选配),6月同款裸车价降至24万元[1] - 2024款ET5T 4月租赁电池版购车总价19.3万元,6月同款降至16.1万元[13] - 2025款ET5T与2024款4月价格同为19.3万元,但额外获得10万积分补偿(价值1万元)[13] 车主维权情况 - 超过500名2024款车主组织维权,公司回应称"不可能给所有2024款车主补偿"[2] - 2025年7月新政为2025款车主提供5年NOP+服务(原3年)及4000元选装基金[12] - 2024款车主反映二手车估值仅13-14万元,较购车价亏损达6万元[13] 销售话术争议 - 销售曾承诺2025款"必然涨价",实际新款配置升级远超描述且价格更低[4][5] - 2024款被宣传为"历史最优清仓政策",但后续政策复刻清仓折扣[5][12] - 车主指控销售存在误导性话术,导致其错过更优惠的购车时机[4][11] 功能差异 - 2024款车型无法使用车道级导航功能,该功能为2025款标配[13] - 2025款标配NOMI Mate 3.0、车顶行李架导轨等新配置,较2024款显著升级[9][11]
最高50%,深夜再向8国发关税函,特朗普又开始了他的“霸凌”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06:3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0 49%,纳指涨0 94%,标普500指数涨0 61% [1] - 大型科技股集体上涨,英伟达收涨1 8%,总市值盘中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该里程碑的公司 [1] - Meta、亚马逊、谷歌、微软、奈飞涨幅均超1% [1]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 11%,阿里巴巴、哔哩哔哩、京东跌超3%,网易跌超2%,百度跌超1% [1] 美国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向菲律宾、文莱、摩尔多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斯里兰卡和巴西发出第二波征税函 [2] - 具体税率:利比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斯里兰卡30%,文莱和摩尔多瓦25%,菲律宾20%,巴西50%(迄今最高) [2] - 新税率将于8月1日生效,特朗普称50%关税部分源于巴西起诉前总统博索纳罗,并指责美巴贸易关系"不对等" [2] -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回应称新关税"不公平",表示无理由提高关税 [2]
贴脸雷军、借号蹭流、血统暴论,智界高管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21:28
智界品牌舆情事件 - 智界产品总监海蓝天在社交平台转发车标内容并@小米创始人雷军 引发网友争议 随后删除相关内容 [1] - 网友质疑其行为动机 认为应@华为余承东而非雷军 并提醒注意公众言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1] - 智界视频号直播新品时因观众强烈反对而中断 海蓝天6分钟内两次紧急致歉 承诺加强管控 [3] 品牌定位争议 - 海蓝天在个人主页强调"智界就是纯血鸿蒙智行" 引发网友对其他鸿蒙智行品牌定位的猜测 [5] - 鸿蒙智行体系包含五界品牌 智界为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7] 销售表现对比 - 问界6月交付4.47万辆 占鸿蒙智行全系85%销量 展现绝对主导地位 [9] - 智界6月销量仅2459辆 未达问界零头 官方未单独披露其销售数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