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舅是养基大户
搜索文档
聊聊下周的6件大事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7 21:33
中美贸易谈判 - 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将于下周举行 这是全球最瞩目的事件 前两轮谈判分别于5月10日和6月9日举行 期间标普500、恒生指数、沪深300涨幅均在6-7%之间 显示资金风险偏好抬升 [4][5] - 稀土永磁指数区间涨幅达32% 英伟达涨幅22% 反映"稀土换芯片"成为第二轮谈判主要成果之一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下降 但对其他14个非美伙伴顺差大幅走高 显示转口贸易活跃 [6] - 美国已与多国达成初步协议 剩余未达成协议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欧盟、印度、加拿大和韩国 中欧峰会结果未知 8月1日和12日关税期限临近 谈判进展可能受多方因素影响 [6][7] 中美重磅会议 - 中国zz局会议将于7月底前召开 市场关注增量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定调变化 下周四PMI数据将影响后续降息决策 对债市尤为关键 [8][9][10] - 美国方面 标普500将有37%成分股发布二季报 下周结束后75%公司完成披露 美股企业盈利情况及贸易战展望将明朗化 [11] - 美联储将于周四公布利率决议 目前7月降息概率接近0 [12] 财政政策与国补资金 - 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达690亿元 全年计划3000亿元 前两批各710亿元 下半年还将有两次690亿元投放 [14] - 公告强调严防"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 国补对大型平台是结构性利好 中小商铺易被挤出 [14] 人工智能大会影响 - 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人气火爆 虽无爆款应用 但A股可能炒作相关板块 上周科创AI相关ETF涨幅居前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涨4.81% [15][17][18]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重仓算力 规模最大ETF为159363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侧重国产替代(芯片和应用) 代表ETF为589520 [20][22] 商品期货暴跌 - 周五夜盘部分商品期货暴跌 焦煤2509跌7.76% 焦炭2509跌7.32% 纯碱2509跌6.29% 主因交易所出手限制开仓量 [23][24][25] - 商品炒作存在多空失衡 类似A股部分板块结构性过热 纯资金驱动但空头力量受限 [26] 外资流动与AH溢价 - 被动外资单周净流入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 A股流入13.2亿美元 港股和ADR流入18.5亿美元 上周三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暴涨与外资加仓相关 [28] - AH溢价指数降至123 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 预计在多轮周期影响下溢价中枢将从130下移 且持续时间较长 [29][31]
手里有500w,现在应该怎么投?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6 21:47
资产配置建议 - 核心诉求是500万闲置资金在3-5年投资周期内实现年化5-6%收益,可接受10-15%波动和回撤 [11][12] - 3年期券商资管纯债类专户当前业绩基准约3%出头,超出该收益需承担相应市场风险 [12]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在2008、2010、2011、2015年持有3年均可能录得亏损,需明确最坏情况 [13] 不推荐配置品种 - 保险产品因变现成本高且传统寿险预定利率已降至2.0% [17] - 短债类产品费后静态收益仅1.5%-1.6%,不符合收益目标 [17] - 纯债类产品因期限溢价和信用利差不足难以实现预期收益 [17] 推荐配置方向 - 银行多资产类理财产品通过多元配置可提升夏普比,但需专业理财经理筛选避免"理财刺客" [18] - 券商资管固收+产品收益弹性更大但需合格投资者认证,需关注机构主体风险 [18] - 公募固收+/指增产品、私募指增、宽基指数(A500/沪深300/中证800等)及黄金ETF适合构建组合 [19] 投顾组合配置建议 - 中等风险偏好建议配置25%全球组合+25%量化组合+50%固收加组合 [21] - 组合优势包括低赎回费(3个月后约0.25%)、地区分散(20%海外仓位)、含5-10%黄金配置 [22] - 劣势包括可能跑输牛市中的主动权益产品,存在主理人思维局限性风险 [24] 具体操作策略 - 初始投入30-50%资金并按比例配置,表韭全球组合因QDII限购需1-2个月逐日定投 [25] - 剩余资金分30-50份在半年至一年内分批投入,降低市场调整冲击并保持投资自洽 [26] - 通过投顾主理人知识扩充财经认知,培养长期投资框架比短期收益更重要 [26]
保险的重磅新闻落地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5 21:01
A股市场表现 - AI板块相关ETF涨幅超过4%,超级水电工程板块跌幅居前,资金转向人工智能大会热点 [1] - 股票型ETF涨幅中位数为-0.2%,融资余额达1.93万亿,接近年内高点 [1] 保险预定利率调整 - 保险业协会会议触发条件,9月1日起执行新预定利率:普通寿险2%、分红险1.75%、万能险1% [3][4] - 2023年预测低利率时代持续,关键利率下调预期兑现:OMO累计下调0.1%、存款利率下调0.15%、保险预定利率一次性下调0.5% [6][9] - 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1.0%以下产品达46只(占比10%),余额宝最低至1.05% [9] 保险行业影响 - 8月底前或现"炒停售",但新增保单增长受限因利率吸引力下降及营销转换率降低 [11] - 保险公司倾向推广分红险,因利差缩小(传统寿险2% vs 分红险1.75%)且符合资产负债联动要求 [11] - 险资仍将配置高股息/红利板块,因债券收益与负债成本倒挂且存续高利率保单压力大 [11][12] - 中小险企压力加剧,龙头集中化趋势强化,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突破100亿,年内涨幅超40% [12][13] 港股与资金动向 - 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200亿,全年净流入突破8100亿(超2023年总量),腾讯获南下资金回流 [17] - 主动权益类混合基金份额6月环比增加100亿,为连续多月后首次显著增长 [18] 投资建议 - 保险配置应侧重保障属性而非理财属性,需个性化组合设计 [15] - 低利率+人口周期下,优质股权投资被视为长期机会 [15]
金融业也要反内卷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4 15:34
市场表现 - 市场整体大涨 80%以上个股上涨 上证和wind全A分别站上3600、5600点 [1] - 全天成交额达1.9万亿 交易持续火热 券商板块相关ETF表现分化 纯券商ETF近五日跑赢金融科技ETF近5个点 [6] - 券商ETF(512000)单日涨2.88% 近五日涨5.74% 金融科技ETF(159851)单日涨2.02% 近五日仅涨0.7% [7] 银行业内卷现状 - 广东银行业率先开展反"内卷式"竞争整治 主要问题包括存贷款利率非对称下降导致净息差收窄 市场竞争激烈引发价格战 贷款规模经济效应趋弱 [1] - 极端案例显示有银行发350亿二级资本债时 主承销商报价低至700元 中标费率仅0.000002% [1] - 行业预计更多地区将加入反内卷行列 类似保险行业因无序竞争积累利差损风险的教训 [5] 券商承销业务分析 - 2021-2024年券商年度承销总规模从5.16万亿增至14.45万亿(增长180%) 但承销费用从64.89亿降至30.84亿(下降52.5%) 投入产出比显著恶化 [4] - 低价竞争动机包括提升承销规模排名品牌效应 获取头部企业综合回报机会 [5] 资金流向动态 - 融资余额达1.9222万亿 距历史最高点1.9402万亿仅差180亿 显示融资盘极度亢奋 [8] - 外资疑似加仓互联网巨头 南下资金对腾讯/小米/美团各卖出10亿 但股价仍大涨 [8] - 债券ETF出现拐点 7月累计净流入950亿后 信用债ETF首次净流出 引发市场普调 [10]
今天为什么跳水?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3 21:31
中美贸易谈判与亚太市场反应 - 美国财长贝森特确认中美将于下周一、周二在瑞典进行第三轮贸易谈判 商务部也确认该消息 此前暂停加征关税的截止日期为8月12日 谈判将涉及关税展期事宜 [1] - 美国总统宣布与日本、印尼、菲律宾达成贸易协议 分别加征15%、19%、19%的对等关税 市场情绪因不确定性消除而好转 [1] - 日经225指数大涨3.5% 马自达、斯巴鲁、丰田、三菱、本田等汽车厂商涨幅达11-18% 印尼、菲律宾股市均上涨1.7% [1][2] 港股市场表现与外资动向 - 恒生指数上涨1.6% 恒生互联网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大 龙头互联网公司全线大涨 腾讯股价上涨近5% 市值突破5万亿港元 创2021年恒生科技牛市以来新高 [2] - 外资主动基金大举买入腾讯等互联网巨头 南向资金净卖出13亿港元 处于止盈状态 4月24日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腾讯超过520亿港元 [2] A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A股午后跳水 上证指数从3600点回落 市场情绪波动较大 与亚太市场整体表现形成反向 [4][5] - 中证2000指数动态市盈率达138倍 接近2015年中证1000指数147倍的泡沫顶部 小盘股估值风险上升 [7] - 股市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四方面:国家队2000亿、保险券商OCI账户及保险私募资金、南下资金(上半年跨境ETF净买入超600亿)、量化私募资金(百亿私募前20产品中19只为量化策略) [7][8] 行业龙头与优质股权配置 - 当前优质股权资产主要集中在两类:垄断型高股息企业(牌照垄断行业)和估值合理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如腾讯PE低于24倍 护城河稳固) [11][12] 债券市场动态 - 30年期国债期货连续下跌6天 创上市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股市和商品市场表现对债市形成压制 [16][17] 智能驾驶行业监管 - 公安部明确强调当前市售汽车的智驾系统均未实现自动驾驶 驾驶人仍是责任主体 车企不得夸大宣传 使用智驾系统时若脱手驾驶将承担法律责任 [21][22]
这一次,和2020年的牛市有啥区别?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2 21:31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 - 煤炭板块因核查消息暴涨超6%,焦煤、焦炭商品日内触及涨停,带动市场情绪高涨[1] - A股交易量突破1.9万亿,较昨日增加2000亿,融资余额时隔3个半月再次站上1.9万亿大关[2][3] - 基金投顾跟投比例达30%,环比大幅提升,显示投资者参与积极性增强[4] - 市场情绪进入新阶段,坏消息被视为上车机会[5] 行情对比与驱动因素 - 2020年牛市由美元超低利率和外资涌入驱动,与当前国内低利率环境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本质区别[8] - 当前行情体现为国内资金驱动的先H股后A股的股权资产价格重估[8]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涨幅达63%(剔除首日40%),同期A股涨幅仅9%,验证外资优先买入H股的结论[10] 资金流向与市场结构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出现拐点但规模不及国寿单家险资900亿的权益加仓[12][13]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7974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8080亿港元,AH股溢价指数跌至五年新低[15] - 险资偏好主导上半年市场风格,港股高股息表现显著优于外资偏好的茅指数[13] 债券与商品市场 - 商品和煤炭行情压制长端利率,10年和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s以上[18] - 30年国债ETF(511130)规模达96亿,单日净流入4.75亿,呈现持续加仓趋势[21] - 市场关注商品限产是否人为推升通胀,以及防范价格非理性上涨的政策信号[18][20] 政策与改革动态 - 年内将有大湾区H股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标志港股回A政策落地[23] - 腾讯回A上市预期升温,具体时间表尚不明确[24] - 6月银行结售汇实现1800亿顺差,扭转上半年累计逆差,人民币汇率压力可控[26][27]
国家队一分钱都没卖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1 21:30
超级水电工程炒作 - 超级水电工程落地引发A股市场对水泥、爆破、设备安装商及中字头施工方的集中炒作 [1] - 建材ETF表现尤为突出,三只建材ETF(包括规模最大的159745)全部涨停,溢价超2个百分点 [1] - 市场情绪高涨带动大量无关股票上涨,反映对大基建预期的短期不确定性 [1]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融资余额上周四突破1.89万亿,连续9天净买入后,上周五净卖出20亿,但周末政策利好(工信部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超级水电工程)推动商品和股票板块集体反弹 [2] - Wind全A指数突破5500点关键阻力位(招商策略团队指出5400点为密集成交区),收盘达5550点,显示赚钱效应强化可能吸引增量资金 [4][6] - 当前市场情绪处于“一点就着”阶段,结构性机会明确,但需避免追逐热点,建议均衡配置 [3][8][9] 国家队资金动向 - 汇金二季度买入9只宽基ETF,规模合计2100亿,主要为4月救市资金,且未减持 [12][13][14] - 同期宽基ETF净流入414亿,剔除国家队资金后,其他主体净卖出约1700亿,资金可能转向港股、行业ETF或个股 [15][16] 港股与AH溢价 - AH溢价率降至125,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短期可能触发市场回调,但中长期中枢或下移 [17][18][20] - 部分机构赎回的宽基ETF资金转为南向净买入,推动港股反弹 [21] 债券市场观点 - 低利率环境是宏观主线,支撑股市结构性行情和债市表现,卖方机构过度唱空行为缺乏实质依据 [22][23] 其他市场热点 - 二季报显示国家队未减持,反驳市场关于“国家队止盈”的猜测 [12][14] - 5月初观点重申:市场赚钱效应扩散增强股市对居民资金的吸引力 [10]
这个周末的几个大新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20 21:32
1、1.2万亿的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 - 雅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是三峡工程2500亿投资的近5倍,但考虑到M2变化,实际可比性有限 [4] - 雅江装机量和年发电量均为三峡的3倍左右,但三峡在防洪、航运和区域产业升级方面的贡献更突出 [4] - A股投资角度,雅江工程即墨脱水电站概念,此前已有炒作迹象,落地后将带动水泥、爆破、设备安装商和中字头施工方等板块 [4] - 雅江集团成立,成为国内第99家央企,预计将提供大量编制岗位 [7] 2、宇树机器人启动上市 - 优必选中标9000多万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订单纪录 [10] - 宇树机器人已启动上市辅导,显示A股IPO提速趋势 [11][13] - 科创板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东吴证券公告不超过60亿定增,显示资本市场融资活动加速 [14][16] 3、外卖大战阶段性停火 - 港股阿里单周反弹10%,美团反弹6%,美团ADR单周反弹12% [18][19] - 监管约谈显示对巨头砸钱竞争持谨慎态度,但预计外卖大战仍将持续 [20] - 淘宝闪购加大明星代言和电梯广告投放,显示竞争策略仍在调整 [20] 4、投资境外股票征税 - 境外炒股征税属国际惯例,A股和港股通目前仍免税 [21][25] - 金税四期和CRS信息交换使跨境征税成本降低 [22] - QDII基金买卖股票获利部分暂免征,性价比相对较高 [25] 5、险资继续增持港股 - 大家人寿增持大唐环境港股至24.06%,该股市值30多亿,股息率超7% [27][28] - 华电新能上市后国寿和平安浮盈超40亿,显示险资打新收益显著 [30] - 保险监管宽松周期下,险资投向逐步放开,新增打新资金渠道 [31] 6、反内卷的声音 - 内卷本质是同质化供给过剩,根源在地方政府重复投入和过度竞争 [32][33] - 城市工作会议质疑各省份扎堆发展人工智能、算力和新能源汽车等现象 [34]
除了银行,险资到底还喜欢哪些高股息?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9 22:42
核心观点 - 太平洋人寿(太保)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调整投资策略,从传统固定收益转向权益投资以提升收益 [8][9][15] - 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近20年年化收益达14%,近10年为7%,显著高于债券市场,成为险资权益配置的重要参考 [16][17][20][21] - 险资权益投资策略从相对收益转向绝对收益目标,增加被动策略和核心策略占比以降低波动 [22][23][24][26][27] - 被动投资(如ETF、Smart Beta)因费率低、流动性强等优势逐步替代部分主动管理份额 [28][29] - 险资举牌集中在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标的,银行占比87%,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垄断性行业为主 [30][31][32] -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分类(FVTPL/FVOCI/权益法)影响利润表波动率,推动分账户投资体系搭建 [33][34][35] - 险资选股框架聚焦长期竞争力、ROE/ROIC等财务指标、经营稳健性及分红能力 [36][37] - 太保建议监管放宽衍生品使用范围以对冲风险,并呼吁差异化政策(如资本优惠)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38][39][40][41] 行业与公司动态 固定收益市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4年4%降至1.7%,信用利差收窄且违约风险上升,固收资产量价双缩 [9][13][14] - 地方隐性债务治理加速非标资产(如保债计划)萎缩,城投债收益率下行填平价值洼地 [13] 权益投资趋势 -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再投资收益率近10年达4.6%,成为险资提升收益的关键工具 [17][20][21] - 险资核心策略以长期股权投资(举牌)、OCI账户红利策略为主,主动策略为辅 [26][27] - 2024年险资举牌30家上市公司46次,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标的占比高,银行板块占87% [30][31][32] 被动投资发展 - Smart Beta策略因规则透明、超额收益潜力受关注,ETF市场成为指数化投资主要驱动力 [28][29] 会计与监管 - 新会计准则下FVOCI账户可降低利润波动,推动险资构建分账户投资体系 [34][35] - 太保建议监管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优化资本约束机制 [41]
保险大佬太敢说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8 21:23
寿险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缺乏长期经营思维 过去几年狂发固定利率产品 在资产价格下行阶段形成巨大风险 3年前的激进策略已开始付出代价 [3] - 2010-2021年阶段性友好环境催生商业模式幻觉 依赖地产高息非标(6-10%)赚取息差 但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 [4][6][7] - 2021年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2024年债券收益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仅是短期幻觉 持有到期策略下未来票息收入将显著收缩 [8] 资产负债错配问题 - 资产久期远短于负债久期 30年保单对应1-3年非标资产 再投资风险暴露后全市场收益率仅剩2%出头 [16][17][18] - 存量高成本负债压力巨大 预定利率下调无法覆盖续增保费利差损 净资产与利润波动出现背离 [14][18][19] - 行业长期存在"鸵鸟心态" 将短期投资收益线性外推 长期经营理念仅停留在报告层面 [21][24] 监管与转型措施 - 监管部门逆周期政策降低系统性风险 为基本面良好公司争取改革窗口期 [9][10][11] - 新会计准则下重构资产分类 将AFS转为FVOCI降低市场波动影响 建立配置盘(高股息)+交易盘的哑铃型策略 [26][27][28][30] - 分账户管理优化结构 提升股票OCI配置和长久期债券比例以匹配负债 [26][30] 周期性特征与生存危机 - 问题具有周期性(10-20年)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度过危机 存活成为当前首要任务 [12][13] - 旧模式基础已瓦解但惯性仍在 管理层短视行为导致风险持续积累 [21][23][24] - 资产端长期收益率下行+负债端刚性成本形成负反馈 新业务价值面临重估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