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重磅!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CPU发布,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
是说芯语· 2025-06-26 19:27
龙芯3C6000处理器发布 -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龙芯3C6000在北京发布 采用自主设计的龙架构指令系统 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 [1] - 龙芯3C6000可满足通算 智算 存储 工控 工作站等多场景计算需求 已获《安全可靠测评公告》当前最高等级二级认证 [1] - 3C6000性能相当于2023年或2024年市场主流产品水平 完全依赖境内供应链 从指令系统到各种IP核均为自主研发 [3] - 同时发布的还有龙芯2K3000/3B6000处理器 面向智能终端和工控应用 为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3] 龙芯中科公司情况 - 龙芯中科主营业务为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制 销售及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处理器及配套芯片产品与基础软硬件解决方案 [5] - 公司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 截至6月26日收盘股价为122.41元/股 总市值491亿元 [5] - 上市后研发迭代加速 从每年1-2款新芯片提升至4-5款 高强度研发投入提高了效率 [5] 科创板集成电路行业 - 截至2025年5月底 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9家 涵盖芯片设计 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 [5] - 一季度科创板110余家集成电路公司合计实现营收721.82亿元 同比增长24% 归母净利润44.79亿元 同比增长73% [5] - 芯片设计 半导体设备 晶圆制造等领域表现亮眼 行业收入利润大幅增长 [5]
联发科起诉华为
是说芯语· 2025-06-26 15:13
专利诉讼背景 - 联发科子公司HFI Innovation正式对华为旗下五家子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欧洲专利EP2689624,该专利为LTE核心技术,关联4G LTE网络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效率 [1] - 此次诉讼恰逢华为在UPC对联发科发起5G专利诉讼四个月后,形成技术代际交叉的司法对攻态势 [1] 专利战起源与发展 - 双方矛盾始于2022年3月的5G专利许可谈判,华为提出以每台终端2.5美元为上限的芯片级许可费率,联发科认为该费率计算方式不符合FRAND原则,导致谈判破裂 [2] - 2024年5月,华为率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联发科侵犯其5G专利组合,索赔4620万美元 [2] - 2024年7月,联发科及子公司在英国法院起诉华为,控告其侵犯三项涉及4G/5G专利,并寻求禁令 [2] 全球司法对峙格局 - 专利博弈已在中、英、德三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司法对峙格局 [3] - 英国高等法院确认有权设定全球FRAND费率,华为可能面临统一的专利使用费率判定 [3] - 华为在中国法院系统构建起密集的诉讼网络,联发科则选择欧洲统一专利法院和英国高等法院作为主攻方向 [3] 技术代际与商业模式交锋 - 诉讼呈现4G与5G专利的代际交织特征,华为被控侵权的EP2689624专利属于LTE基础技术,联发科在英国发起的诉讼则涉及5G终端信道状态反馈等关键专利 [6] - 华为力推的"芯片级"收费模式若获司法认可,将颠覆高通、爱立信等传统专利权人沿用的"终端级"收费体系 [6] - 行业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测算,若该模式普及,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成本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单台设备专利费用支出可能下降30%-40% [8] 行业规则重构 - 知识产权纠纷已占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诉讼案件的47%,跨国纠纷呈现指数级增长 [9] - 联发科与华为的司法对决正成为检验全球专利规则适应性的关键案例 [9] - 英国法院已率先在OPPO诉诺基亚案中确立5G全球累积费率上限(5.273%) [9] 终端市场影响 - 若联发科胜诉,华为可能被迫调整专利收费策略,缓解小米、OPPO等终端厂商的成本压力 [10] - 若华为占据上风,则可能加速通信行业从"终端付费"向"芯片付费"的商业模式转型 [10]
刚刚!针对中国,美国国会推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
是说芯语· 2025-06-26 09:41
法案概述 - 美国国会推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旨在隔离外国对手AI技术,保护政府敏感系统和数据 [1] - 法案由两党议员共同提出,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支持 [1] - 法案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列为外国对手,重点防范其AI技术 [3] 法案背景 - 美国议员认为外国对手控制的AI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特别点名中国AI公司DeepSeek [2] - 法案提出者将当前局势形容为"新冷战",AI被视为核心战略技术 [2] - 法案基于此前调查结果,建议对源自中国的AI模型实施联邦采购禁令 [2] 法案核心条款 敌对AI清单机制 - 要求联邦采购安全委员会在60天内制定外国对手AI清单 [4] -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须在180天内公开发布该清单 [5] - 清单至少每180天更新一次,反映新兴威胁 [6] - AI产品可从清单移除,需满足特定认证条件 [6] 使用限制规定 - 禁止联邦机构采购或使用清单上的AI系统,包括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产品 [7] - 各机构需在90天内审查并移除现有清单上的AI产品 [8] - 机构可利用现有法律权限执行移除 [9] 豁免机制 - 允许在科研、国家安全等狭窄领域获得豁免 [10] - 豁免需书面理由并通知国会和管理预算办公室 [11] - 具体豁免情形包括科研、反恐、关键任务保障等 [12] 关键定义 - AI定义参照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和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 [14] - "外国对手"指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 [14] - "外国对手实体"包括持股20%以上或受控于外国对手的企业 [14] 法案影响 - 体现美国在AI领域与中国"脱钩"的意图 [15] - 可能加剧全球AI阵营化竞争,形成平行技术生态系统 [15] - 将传统供应链安全审查模式复制到AI技术领域 [15]
国内存储龙头起纠纷,江波龙诉佰维!
是说芯语· 2025-06-26 07:10
专利纠纷事件概述 - 江波龙子公司元预知技术起诉佰维存储及江苏金震手机连锁商贸有限公司专利侵权 索赔121 685万元 涉及eMMC存储设备核心技术专利ZL200680051271 3和ZL201110159902 6 [1] - 涉案专利原始权利人为诺基亚 后经多次转让至江波龙关联公司 元预知技术主张佰维存储BiwineMMC产品及中兴"畅行50"手机因符合JEDEC标准必然侵权 [1] - 佰维存储回应称谈判遵循FRAND原则 认为停产诉求缺乏法律依据 并指出两专利保护期将于2026年11月27日届满 [1] 行业趋势分析 - 涉案金额占佰维存储2025年一季度营收15 43亿元的0 79% 但反映存储行业技术卡位竞争 eMMC技术为嵌入式存储市场主流方案 [2] - 佰维存储在AI端侧存储领域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同比增长294% 显示技术布局成效 [2] - 专利攻防成行业常态 江波龙此前通过诉讼获赔1418万元商业秘密侵权案 佰维存储持有404项境内外专利(含150项发明专利) [2] 法律争议焦点 - 案件可能围绕标准必要专利实施是否必然侵权 FRAND原则下许可费计算合理性 诉中行为保全适用条件三大焦点展开 [3] - 佰维存储计划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 同时继续推进LPDDR5X PCIe5 0等高端产品研发 [3]
全芯智造11.97%股权成功转让,成交价4.69亿元
是说芯语· 2025-06-25 17:54
股权交易 - 全芯智造11.97%股权成功成交 转让标的评估值为50689.4508万元 成交价达46928.6568万元 [1] - 股权受让方为合肥高投科转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 - 转让方为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 转让前华大半导体持有全芯智造11.97%股权 [2] 公司背景 - 全芯智造成立于2019年9月12日 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在上海、北京等地设有全资子公司 [1] - 公司注册资本18518.5196万元 专注于集成电路制造EDA工具软件研发与服务 [1] - 股东包括北京武岳峰亦合高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等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营业收入51469.13万元 利润总额-45658.10万元 净利润-34714.92万元 [2] - 2024年度资产总额达222444.22万元 [2] 行业关注 - 合肥高投科转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接手股权后 可能对全芯智造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2] - 半导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全芯智造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2]
艾为电子起诉聚芯微索赔千万
是说芯语· 2025-06-25 14:13
专利诉讼案件 - 公司近期向武汉聚芯微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LRA马达驱动芯片相关专利,涉案金额1050万元[1] - 最高人民法院已支持本案管辖权[2] - 公司曾于2021年IPO期间遭遇芯海科技专利诉讼,后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胜诉[4] - 公司反诉芯海科技商业诋毁并胜诉,二审维持原判[5]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OIS技术并实现规模量产[2] - 已量产开环/闭环AF和OIS全系列产品,包括1轴-4轴OIS驱动等[2] - SMA马达驱动芯片已导入品牌客户并实现规模出货[2] - 正在研发"线性/直流/步进马达驱动芯片"项目,计划总投资7472万元,已投入5934万元[3] 行业竞争态势 - 专利被视为构筑技术护城河最有效手段[7] - 国产马达制造商已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头部企业开始向海外收取专利费[7] - 行业存在技术内卷现象,本质是市场利益争夺[7] - 微型马达驱动领域曾发生新思考电机与皓泽电子专利纠纷,最终以800万元和解[7] 历史纠纷记录 - 公司曾与前员工发生技术秘密纠纷[6] - 行业内有类似专利纠纷案例,如新思考电机索赔3000万元最终和解[7]
突发!造芯十四年国产高端模拟厂商破产!
是说芯语· 2025-06-25 08:54
公司创立背景 - 2011年10月在北京成立,创始团队由美国硅谷资深ADC技术专家刘松领衔,核心团队包括4名拥有15至20年经验的硅谷集成电路设计专家 [2] - 目标瞄准被美国ADI、TI公司高度垄断的高性能ADC及模拟前端(AFE)芯片市场,该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2] - 承载着国产芯片在高端模拟领域实现突破和替代的厚望 [2] 公司高光时刻 - 2012年11月发布首代高速ADC芯片VAT1002,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水准,成为亚洲首款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高速高性能ADC产品 [3] - 2014年刘松入选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推介活动 [3] - 2012年获得华润微电子2600万元A轮融资,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900万元,海淀区政府配套股权投资900万元 [3] - 制定了成为亚洲第一高性能模拟芯片供应商的战略定位 [3] 公司发展规划 - 2013-2014年重点开拓无线通信、工业及医疗设备市场,目标销售额8000万元 [4] - 2015-2016年布局下一代射频采样芯片,目标突破2亿元销售额 [4] - 2017年后计划成为国内主要供应商并进军海外市场,目标累计销售额10亿元 [4] 公司困境 - 2015年实际营收长期徘徊在千万级,远低于2亿元目标 [5] - 本土技术梯队尚未成熟,制约了技术研发、产品优化及大规模生产 [5] - 高端ADC芯片研发成本以亿计,周期超过5年,但最后一笔公开融资停留在2013年天使轮 [6] - 缺乏持续资金注入导致技术迭代、产能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力不从心 [6] 公司破产 - 2025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案 [7] - 5月15日指定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要求债权人在6月25日前完成债权申报 [7] - 面临来自美国ADI、TI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技术迭代落后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7] 行业反思 - 半导体行业仅有先进技术不足以确保成功,需要注重商业化落地、市场竞争和资金支持 [8] - 需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 [8] - 需拓展融资渠道确保长期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资金来源 [8] - 需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8]
曝国内DPU头部公司停发工资、暴力裁员!
是说芯语· 2025-06-25 07:38
公司经营问题 - 公司自三月份以来停发工资[1][5] - 存在暴力裁员行为且未提供赔偿[5] - 合同明确约定年终奖数额但连续三年未发放[5] - 区别对待员工 部分员工从2022年至今获得年终奖而其他员工未获得[5] - 对三月份离职员工停发工资而在职员工正常发放[3] 员工管理争议 - 采用异常留人策略 2024年底前主动提离职者可获涨薪 不提离职者维持原薪资[3] - HR公开拒绝支付赔偿和工资 并挑衅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6] - 员工指控公司拖欠20万年终奖及2个月工资[6]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浙江湖州 专注集成电路领域[6] - 拥有四大核心产品线 包括高端EDA工具 USB IP DPU和TCAM芯片[6] - 研发网络覆盖全球 在美国硅谷 英国伦敦 南非开普敦及中国多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6] - 聚焦网络通讯 5G 云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6] - 管理团队具备20年以上行业高管或创业经验[6]
传中微5nm刻蚀设备获台积电正式订单
是说芯语· 2025-06-24 15:36
台积电南京厂采购中微半导体设备 - 台积电南京厂向中微半导体采购10台5nm介质刻蚀机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交付 [1] - 中微半导体2018年已通过台积电5nm刻蚀机验证 此次订单标志技术成熟度获认可 [1] - 5nm刻蚀设备是芯片制造关键装备 应用于高性能计算、AI、5G等前沿领域 [1] 中微半导体技术优势 - 5nm刻蚀设备具备可调性、稳定性优势 配备双低频射频源和四区动态静电吸盘提升精度 [2] - 采用自主涂层技术的抗腐蚀反应仓 兼具除胶能力和表面电荷减除功能 [2] - 技术发展路径清晰 从65nm逐步突破至5nm制程 实现国产设备国际竞争力 [2] 台积电南京厂发展概况 - 南京厂2016年成立 总投资30亿美元 是台商大陆最大单体投资项目 [3] - 2018年量产12nm/16nm制程 大陆首座12英寸12nm晶圆厂 [3] - 2022年新增28nm产能4万片/月 2023年总产能达6万片/月(含原有16nm产能) [3] 中微半导体公司发展 - 2004年成立时仅15人团队 2024年全球员工超2000人 2019年科创板首批上市 [5] - 刻蚀设备覆盖国内95%需求 5nm设备已进入国际领先产线 2024年收入72.77亿元 [5] - MOCVD设备占GaN基LED市场80%份额 拓展至碳化硅、Micro-LED领域 [5] - 2024年研发投入24.52亿元 占比营收27.05% 在研设备超20款 [5] - 投资产业链上下游30余家企业 8家参股公司已A股上市 [6]
嘉楠科技将停止其AI半导体业务
是说芯语· 2025-06-24 10:47
战略调整 - 公司将终止非核心的人工智能半导体业务部门,以更专注于比特币挖矿机销售、自挖矿业务及消费者挖矿产品等核心业务 [1] - 人工智能半导体业务2024财年销售收入仅90万美元,但相关运营费用占总运营费用的15%,战略收缩后预计运营费用将大幅下降 [1] 核心业务竞争力 - 挖矿设备技术领先:2025年将推出适配全球电压的Avalon Q矿机,下一代A16系列能效比达15J/TH接近行业顶尖水平 [2] - 矿机性能卓越:A14产品组合在2024年比特币减半后收入环比大幅增长,A15及A16系列需求持续上扬,且具备耐腐蚀、抗盐碱潮湿等特性 [3] - 全球化布局加速:北美算力达8.15 EH/s,综合电力成本低至0.044美元/千瓦时,埃塞俄比亚等项目正常运行时间超95% [2] - 2025年目标:计划实现北美10EH/s、全球15EH/s算力,当前总部署算力达8.75EH/s,运营算力达7.27EH/s [3] 财务表现 - 2024年Q4净亏损收窄33.2%,并实现EBITDA盈利 [2] 潜在挑战 - 比特币价格若回落至2.6万-3.61万美元成本线以下,可能面临矿机需求萎缩 [2] - 需应对美国《Clean Cloud Act》潜在征税及俄罗斯部分地区禁令等政策挑战 [2] 长期战略 - 通过消费级产品创新(如矿机加热器)及可再生能源挖矿(如巴基斯坦水电项目)打破单一业务依赖 [2] 公司发展历程 - 2013年创立并发布全球首款基于ASIC芯片的区块链计算设备,引领行业进入ASIC时代 [4] - 2015年实现28nm芯片量产,2016年实现16nm芯片量产 [5] - 2018年量产全球首个自研7nm芯片及首款RISC-V商用边缘智能计算芯片勘智K210 [6] - 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管理层变动后张楠赓成为绝对控制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