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3300亿光伏巨头,正式冲刺H股
DT新材料· 2025-10-08 14:42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阳光电源于10月5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 - 此次H股发行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 [2]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研发投入、海外生产基地建设、数智化建设以及营运资金等一般公司用途 [2]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览 - 公司创立于1997年,核心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等,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5.21%、40.89%和19.29%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3][6] - 公司毛利率为34.36%,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品牌溢价、产品创新和规模效应 [3] - 公司总市值突破3300亿元,9月份股价累计涨幅超62% [3] 分地区业绩表现 - 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占总营收的58.30% [3][6] - 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港澳台)营收181.55亿元,同比增长3.48%,占总营收的41.70% [3][6] 分行业/产品业绩表现 - 储能行业营收178.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7.78%,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4][6] - 光伏行业营收225.13亿元,同比增长4.84% [4][6] - 分产品看,储能系统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营收153.27亿元,同比增长17.06% [6] 技术与项目进展 - 在光伏领域,公司为沙特Amaala度假综合体提供165MW光伏逆变器+160MW/760MWh储能系统,并为全球最高海拔光伏电站云南迪庆项目提供设备 [4] - 在储能领域,公司发布PowerTitan 3.0 AC智储平台,推出多款型号,其中Plus版能量密度超500kWh/㎡,为目前全球最高 [4] - 在氢能领域,公司中标国内外多个大型绿氢项目,包括中煤鄂尔多斯“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和阿曼320MW绿色合成氨项目,海外订单占比超50% [5]
朱锦研究员: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研究新进展(建议收藏)
DT新材料· 2025-10-01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 理论上利用生物质资源几乎能生产所有现有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潜力巨大[5][7] -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是化石基高分子的有效替代和重要补充,已有商业化产品且未来将有更多实现商业化[35] - 非粮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是实现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的根本路线[11][12] 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 2018年实验室成立时重点聚焦三大方向:非粮生物质基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高品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质化加工应用技术[7] - 2024年实验室重组后重点提出三个新方向:非粮生物质催化转化、生物基树脂合成、生物基高分子加工[10] 纤维素转化糖研究进展 - 非粮生物基材料的关键在于将大体量纤维素低成本高效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产一系列化学品和材料[11][12] - 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困难的原因在于其β糖苷键断裂能量高且催化剂难以达到反应位点[13] - 研究团队合成类酶催化剂多羟基碳球,在弱酸条件下使葡萄糖产率达到85%以上,纤维素转化率达到100%[15] - 团队利用非粮混合糖进一步开发乙醇、5-氨基乙酰丙酸和乳酸等重要产品[16] 呋喃二甲酸及其聚酯产业化 - 2,5-呋喃二甲酸是美国能源部发布的12种最具前景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中唯一具有刚性结构的单体,相较于石油基对苯二甲酸具有原料可持续、刚性更大、易于染色等优势[17] - 生物基呋喃二甲酸聚酯PEF玻璃化转化温度为88℃(PET为70℃),熔融温度比PET低43℃,二氧化碳阻隔性是PET的10倍,氧气阻隔性是PET的8.6倍[19] - 团队首创非粮路线(半纤维素-糠醛-糠酸-FDCA),原料更丰富可持续、技术路线更短且反应转化更高,已完成小试并于2023年技术授权给苏州亚科,正进行千吨级中试放大[21] - 团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创新技术的低成本高Tg透明共聚酯,其耐热性能TG达到140度,性能可比肩国际知名产品,该技术2021年已转化给万凯,实现2000吨/年产量并正展开万吨级产业线建设[24][25]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创新 - 针对生物可降解聚酯在海水里降解速度慢的问题,团队通过草酸和二醇合成含有草酸的PBAT聚合物,实现水解、酶解、海水降解[26][27] - 草酸单体价格低廉且可从CO2合成,团队已实现草酸基聚酯公斤级制备并验证加工性能,该项技术已授权给最大草酸生产厂家华鲁恒升[30][31] 生物基助剂市场与技术 - 全球相容剂市场达到648.2亿元,中国相容剂市场达到71.3亿元,并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33] - 团队开发的生物基相容剂衣康酸酐接枝PP相容剂接枝率最高达到1.5%,远高于传统双螺杆挤出马来酸酐接枝PP的0.3-0.5%,且具有较低气味、良好性能,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34][35]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年11月27-29日将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聚焦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等重要方向[36][37]
奔驰已入局!赢创,推进生物丝蛋白规模化生产,定位汽车内饰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赢创与AMSilk合作深化 - 赢创与生物材料公司AMSilk签署长期协议,共同推进可持续丝蛋白的规模化生产[3] - 赢创在斯洛伐克生产基地建设了定制化生产线,能够每月稳定产出数吨高性能丝蛋白[3] - 合作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时尚产业及高标准的汽车内饰领域,并可完全生物降解,不产生微塑料[3] 蛋白纤维市场规模与融资 - 蛋白纤维市场整体规模约为260亿欧元,其中可服务的细分市场规模约达160亿欧元[4] - AMSilk于9月9日宣布完成5200万欧元融资,约合人民币4.3亿元,资金将用于扩大商业影响力和工业规模扩张[7] AMSilk与奔驰的合作应用 - 奔驰与AMSilk合作,将蛛丝蛋白用于新款电动GLC车型的内饰件制作,包括座椅、方向盘、车顶内衬等[5] - 该内饰选装包为全球首例无动物成分内饰,多数材料含有高比例回收成分[5] 蛋白纤维产业特性与进展 - 蛋白纤维兼具天然纤维的舒适性和化学纤维的稳定性,具有绿色环保、吸湿透气、亲肤抗菌等特性[8] - 日本公司Spiber开发的Brewed Protein™纤维是目前唯一实现产业化的人造蛋白质纤维[12] - Spiber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00-300吨/年,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提升至1000吨/年[12] 行业其他主要参与者 - 英国公司Solena Materials于2025年5月完成670万美元种子融资,将用于大规模生产蛋白质纤维[13] - Solena Materials利用人工智能和工程微生物技术,定制设计性能更卓越的蛋白质纤维[13] - 中国公司灵蛛科技于2025年3月完成深创投集团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实现重组蛛丝蛋白量产[14] - 灵蛛科技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蛛丝蛋白的企业,利用微生物发酵和家蚕两条技术路径[16]
台积电锁定12英寸碳化硅新战场,布局AI时代散热关键材料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行业趋势:AI与HPC驱动散热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 - 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由人工智能和高效能运算驱动的新时代,散热管理正成为影响芯片设计与制程突破的核心瓶颈 [2] - 先进封装架构如3D堆叠和2.5D整合持续推升芯片密度与功耗,使传统陶瓷基板难以满足热通量需求 [2] - 散热管理已从“辅助技术”升格为“竞争优势”的关键 [2] 公司战略:台积电转向碳化硅基板 - 台积电正全面拥抱12英寸碳化硅单晶基板,并逐步退出氮化镓业务,此举象征公司在材料战略上的重大调整 [2][4] - 公司预计于2027年前逐步退出氮化镓业务,将资源转投碳化硅领域 [4] - 凭借在12英寸晶圆制程的深厚经验,台积电推动以大尺寸单晶碳化硅取代传统陶瓷基板,能在既有产线导入新材料,兼顾良率与成本优势 [3] 材料特性:碳化硅的散热优势与应用潜力 - 碳化硅具有优异热导率,可达约500W/mK,远高于常见陶瓷基板如氧化铝或蓝宝石 [2] - 碳化硅结合了高热导率、强机械性与抗热冲击性,在2.5D与3D封装架构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4] - 相比氮化镓在高频应用的优势,碳化硅在热管理的全面性与可扩展性更符合长远布局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对12英寸大尺寸晶圆而言,翘曲与变形是关键课题,因其直接影响芯片贴合与先进封装的良率 [3] - 业界焦点已从“消除电性缺陷”转向“确保体密度均匀、低孔隙率与高表面平整度”,这些是高良率量产碳化硅散热基板的前提 [3] - 碳化硅在切片、抛光与平坦化上仍面临挑战,但台积电的既有设备与封装工艺能力有望克服障碍,加速量产落地 [5] 应用拓展:碳化硅超越功率元件 - 台积电正推动碳化硅跨入新应用,例如导电型N型碳化硅作为散热基板在高效能处理器、AI加速器中承担热扩散角色 [5] - 半绝缘型碳化硅可作为中介层,在芯片分割与chiplet设计中提供电性隔离与热传导兼顾的解决方案 [5] - 碳化硅不再只是“电力电子的代名词”,而是将成为AI与数据中心芯片“热管理骨干”的基石材料 [5] 竞争格局与替代材料 - 英特尔推动背面供电与热─功率协同设计,显示全球龙头厂商皆已将散热视为核心竞争力 [6] - 钻石与石墨烯虽拥有极高热导率(钻石可达1,000~2,200W/mK,单层石墨烯更高达3,000~5,000W/mK),但高昂成本与制程规模化困难使其难以成为主流 [5] - 液态金属、导电凝胶与微流体冷却等替代方案在整合性与量产成本上存在挑战,碳化硅以“性能、机械强度与可量产性兼具”成为最具实际性的折衷方案 [5]
东方盛虹,10万吨/年高端热熔胶级HEV项目中交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江苏虹景新材料项目进展 - 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10万吨/年高端热熔胶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HEV)装置于9月28日正式中交,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引进国际先进ECI釜式法工艺技术包,主装置区占地49410平方米,建成后将填补国内高端热熔胶级HEV产能供给缺口 [2] - 项目选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成品及包装库房占地18900平方米 [2] 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整体规划 - 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于2022年9月7日开工,总投资216亿元,规划建设年产70万吨EVA、5万吨/年共聚新材料以及PO/SM及多元醇等项目 [2] - 项目分为虹威与虹景两个部分,虹景部分由江苏虹景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55.8亿元,占地约1395亩,建设年产3×20万吨光伏级EVA、10万吨高端热熔胶级EVA、高端共聚新材料等装置 [3] - 虹威部分由江苏虹威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一套50.8万吨/年乙苯装置、一套20/45万吨/年POSM装置、一套11.25万吨/年PPG装置、一套2.5万吨/年POP装置 [2] 行业会议与论坛信息 - 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将于2025年11月30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5] - 2025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将于12月11-1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专题包括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宏观论坛、先进回收技术、PCR/PIR高分子循环利用案例及动态高分子论坛 [7][8] - 大会同期特色活动包括青年科学家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9] 服务平台信息 - DT新材料定位为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涵盖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具体包括产品展示、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定制报告、需求对接、项目尽调、投资融资等 [11] - 平台产业人脉圈覆盖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储能与电池、先进封装、生物基与合成生物学、热管理、氢能、光伏等领域,拥有20000位客户和朋友关注 [10]
倒计时3周!苏州纳米所主办,第四届先进凝胶论坛即将召开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2] - 论坛聚焦凝胶材料关键科学问题、瓶颈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寻求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2] - 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1-23日在苏州举办[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DT新材料、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 - 承办单位为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 - 名誉主席为李清文研究员,执行主席为张学同研究员和严锋教授[3] 全体大会议程 - 10月22日下午举行先进凝胶论坛开幕式及多场主旨报告,报告人包括俞书宏院士、李长明院士等[6] - 报告主题涵盖高强水凝胶设计与性能、水凝胶软体机器、离子凝胶、共价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纳米气凝胶等前沿方向[6][7][8] 平行论坛一(水凝胶及生物应用) - 10月23日全天举行,议题包括溶胀起皱图案化水凝胶膜、蛋白质类淀粉样聚集材料、高分子水凝胶仿生智能材料等[9] - 生物应用方向涉及水凝胶生物应用材料、微生物驱动的活体材料、组织黏合剂、仿生非均质水凝胶、发光凝胶等[9][10] - 下午议题包括手性水凝胶构筑、智能聚合物水凝胶、自修复水凝胶耐疲劳机理、抗菌水凝胶、高韧性水凝胶等[10] 平行论坛二(气凝胶材料) - 10月23日全天举行,上午议题涉及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介绍、碳气凝胶、纤维陶瓷气凝胶、金属气凝胶设计、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等[12] - 下午议题包括低成本气凝胶、仿生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聚酰亚胺气凝胶、纤维素气凝胶纤维、复合气凝胶等[13][14] 平行论坛三(凝胶前沿技术与应用) - 10月23日下午举行,议题包括微流容纺丝、水凝胶基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双水相微流控技术、抗菌杂化水凝胶、机器学习辅助凝胶传感、凝胶复合分离膜、生物活性水凝胶支架等[16] 青年科学家论坛 - 10月23日上午举行,分为两个组别,涵盖气凝胶多级结构调控、聚苯并嗯凑气凝胶、生物质纳米晶杂化凝胶、石墨烯气凝胶弹性体、聚酰胺纳米纤维气凝胶、仿生电子皮肤、芳纶纳米纤维气凝胶等方向[19][20][21] - 另一组别议题包括仿生分子构筑、耐极端冲击凝胶分子设计、水凝胶力学与医学应用、金属元素递送高分子材料、活性分子自递送凝胶等[19][20][21] 参会信息 - 常规注册期为07月01日至10月20日,正式代表费用为2600元/位,学生代表费用为1400元/位[21] - 注册费收款单位为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1]
巴斯夫客户,比亚迪供应商,化工新材料龙头,上市!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IPO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29日开启申购,发行价为5.9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9.05倍,计划登陆沪市主板[2] - 本次IPO募资总额为70,570.20万元,其中55,855.00万元(占募资总额80.5%)将用于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高端胶粘剂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项目[2] - 该项目建成后,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年产能为1.90万吨,动力电池用等高端胶粘剂年产能为3.70万吨[2] 募投项目详情 - 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等高端胶粘剂、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项目投资总额为57,070.2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5,855.00万元[3] - 另计划使用13,500.00万元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子公司[4] - 公司产品围绕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形成三大系列产品,主要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领域[4] 市场地位与产能 - 2024年公司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14.31万吨,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1.52万吨[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5] - 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向国际风电整机巨头维斯塔斯同时供应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和结构胶的中资企业[5] 客户与供应链 - 风电领域客户基本覆盖国内主要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以及维斯塔斯、恩德集团等国际客户[6] - 新能源汽车领域胶粘剂产品配套比亚迪、广汽、吉利等“三电”系统企业[6] - 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扬农化工、巨化股份、赢创化学、巴斯夫、长春化工等[5] 财务业绩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55亿元、1.55亿元[6]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0.77%、12.35%、11.58%[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5亿元,净利润0.86亿元[6]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48.21%至58.43%[6]
并购、扩产!这些碳纳米管厂商,12月亮相Carbontech碳材料展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从2019年的5.6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 [4] - 预计2027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有望达到31万吨,2025-2027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 [4] - “快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碳纳米管能显著提升锂电池倍率性能 [5] - 硅基负极更适配碳纳米管,尤其是单壁碳纳米管,契合电池高能量密度发展趋势 [6] - “大圆柱”电池和“固态电池”未来几年将逐步放量,提升硅基负极使用量,进而推动碳纳米管行业增长 [6] 技术应用趋势 - 对于3C以上的电池,企业会选用单壁与多壁碳纳米管互配的方式添加 [6] - 4C电池会在此基础上再单独添加2%到4%的单壁碳纳米管以提高快充性能 [6] -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单壁碳纳米管市场需求显著增长 [7] - 未来随着大圆柱和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单壁碳纳米管将迎来放量阶段 [8] 主要企业产能与技术 - 江苏超碳先烽科技有限公司单壁碳纳米管粉末每月可实现100公斤产能,计划分两期扩大至15吨/年和30吨/年 [10] - 江苏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碳纳米管膜年产量可达数十万平方米,产品应用于卫星和国防 [10][11] - 山东长信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NT粉体产能4800吨/年、CNT导电剂产能7万吨/年,年产12万吨GBL、5万吨NMP及1万吨CNT导电剂项目一期相继完成 [12] - 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规划2025年高纯SWCNT粉体达100吨/年、导电浆料1.3万吨/年,2028年粉体目标1000吨、浆料10万吨 [16] - 沈阳汇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总产能2.5万吨,三期建成后总产能将达5万吨 [17] - 武汉市碳翁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年产能将扩产至120吨,新材料项目总投资3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预计5亿元 [21][22] - 厦门华碳科技有限公司单壁碳纳米管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年产20吨单壁碳纳米管粉体,产值数亿元 [23] - 遵义市聚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单台设备可年产1000吨碳纳米管粉体,总计可实现年产7500吨碳纳米管粉体及3万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能 [24] 企业合作与融资动态 - 2025年9月,捷强装备宣布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51%股权 [17] - 沈阳汇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与全球单壁碳纳米管龙头企业OCSiAl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19] - 2025年3月,厦门华碳科技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亿元,投资方包括厦门国兴投资等机构 [23] - 2025年8月,遵义市聚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贵州赛区安顺分赛区复赛中荣获成长企业组第二名 [24]
宁德时代,收购!
DT新材料· 2025-09-30 00:03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对江西升华增资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共同对子公司江西升华增资扩股,富临精工增资10亿元,宁德时代增资25.6亿元[2] -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股权比例提升至51%,成为其控股子公司[2] - 此次增资旨在提升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加速江西升华在磷酸铁锂产品研发生产、国际化拓展、供应链升级及储能市场发展等方面进程[3] 江西升华公司概况与技术优势 - 江西升华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经验丰富,是国内草酸亚铁技术路线开创者[3] - 公司采用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以二价铁源为原料,仅需一次烧结,无需碳热还原反应,具有碳包覆均匀、工艺简单、能耗低、设备占用少等优势[5] - 产品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技术性能优势,在高压密磷酸铁锂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5] 磷酸铁锂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技术工艺成熟和市场对能量密度快充性能要求提升,传统磷酸铁锂材料面临技术瓶颈,行业核心竞争力转向高品质低成本[3] -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通过提高压实密度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需求快速增长[4] - 下游企业更青睐优质产品,高端产品应用持续加速,但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企业相对较少[5] 宁德时代供应链相关事件 - 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合资公司龙蟠时代因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止供应原材料,已于9月25日停产,大部分员工放假,预计可能11月复产[5] - 龙蟠时代成立于2022年3月,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是宁德时代宜春锂矿矿区配套冶炼厂之一,龙蟠科技持股70%,宁德时代持股30%,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加工生产销售[6] - 龙蟠科技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省外采购来源,尽最大努力尽快恢复产线运营[5]
电池“小巨人”,IPO终止!
DT新材料· 2025-09-29 00:03
公司IPO终止事件 - 深交所决定终止对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2] - 此次为公司第二次IPO失败 2020年公司首次闯关科创板 历经三轮问询后于2021年12月10日主动撤回申请[2] - 公司创业板IPO原计划募资30.6亿元 用于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6.8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 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材料 应用于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 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 2020年至2022年报告期内 公司营收从5.06亿元增长至59.10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4538.82万元增长至19.05亿元[3]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8.36% 71.79% 73.65% 主要客户包括贝特瑞 当升科技 杉杉股份 德方纳米 盟固利等锂电正极材料企业[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公司没有自有矿产资源 2023年锂价开始暴跌 公司业绩大概率下滑[3] - 锂电行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市场竞争相当激烈[3] - 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对碳材料存在广泛需求 包括锂电池负极材料 导电剂 液流电池电极 钠电池负极 超级电容器电容炭 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及催化剂载体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