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FORTUNE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就业市场新趋势:白领失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蓝领
财富FORTUNE· 2025-08-13 21:17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非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 这标志着白领知识工作者可能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2][4] - 企业在经济衰退期间通常会借助自动化手段提高效率 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颠覆传统就业格局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可能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受到大规模替代 [2] -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受自动化影响 专注于常规任务的岗位持续减少 包括常规认知型职业(如销售和办公室工作)和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如建筑、维护等) 这些岗位在经济衰退后恢复所需时间越来越长 至今未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峰值 [2]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历史表现与未来风险 - 过去四十年间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如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律师等)的就业率波动较小 几乎未跌至经济衰退前的峰值水平以下 并通常引领就业复苏 [3] - 近期数据显示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失业人员占比首次超过非常规体力劳动型职业 这可能预示着这些职业未来面临的失业风险攀升 [4] - 白领知识工作者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从1980年代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近45% 其失业风险加剧可能对经济带来更严峻的影响 [4] 人工智能对初级岗位的影响 - 人工智能正导致初级岗位数量缩减 这些岗位通常由应届大学毕业生填补 [4] - 人工智能对常规型工作岗位或非常规体力劳动型工作岗位的额外风险较小 因为这些岗位仍需更多实际人际互动 [4] 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市场的不同观点 -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警告 非常规认知型职业的复苏前景黯淡 可能导致下一轮劳动力市场低迷状况格外严峻 [5] - 科技投资者戴维·萨克斯认为 人类与人工智能存在明确分工 失业的末日预言可能被过度炒作 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擅长使用人工智能 [5]
顶级经济学家警告:倚赖关税创收不可取
财富FORTUNE· 2025-08-13 21:17
4月2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关税政策时手持对等关税公告牌。图片来源:Kent Nishimura— Bloomberg/Getty Images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虽然联邦政府有望从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中获得可观的财 政收入,但这并不是一项可靠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经济衰退或许会提前发生。本月初,赞迪警告称经济已濒临衰退边缘。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Yale's Budget Lab)的数据显示,当前平均实际关税税率已达20.2%,创1911年以 来的新高。基于现有关税收入测算,关税年创收规模应约达3,000亿美元。 尽管这远不足以填补预计今年将扩至近2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赤字,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然 而,为什么不能将关税收入作为长期收入来源? 在上周三专注削减国债的无党派组织"协和联盟"(Concord Coalition)旗下的最新一期《面向未来》 (Facing the Future)播客节目中,赞迪强调关税政策经行政令实施,而且可能被随时撤销。 此外,所谓"对等关税"正面临司法质疑,质疑者主张其不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
专访王兴兴:越是理性的人,越是克制,未来的AI也是一样
财富FORTUNE· 2025-08-13 21: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宇树科技从杭州本地创业公司起步,通过2021年春晚"机器牛"表演获得大众关注[10] - 公司业务从四足机器人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行业佼佼者[10] - 创始人王兴兴开创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研究生期间开发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电驱动方案早公开一年[10] - 公司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被定义为"颠覆者"[10] - 宇树科技完成股改,从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准备[11] - 公司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巴巴、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估值达到100多亿元[11]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4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6.44万亿元[11] - 乐观估计2025年智能机器行业总体业绩比2024年接近翻一番,平均业绩可能更好[15] - 美国制造业需要大量部署机器人,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未来10年两国都存在巨大需求缺口[12] - 机器人产业存在估值过高和商业闭环难以实现的问题,引发泡沫担忧[11] - 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从未来视角看当前可能并不存在真正泡沫[18] 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直接进入家庭或工厂作业在1-2年内不现实[11] - 通过格斗大赛、表演等形式展示技术进展,为最终应用奠定技术基础[11] - 全球人形机器人硬件尚未达到足够好、大规模应用、低价格和高可靠性阶段[19] - 具身智能AI算法训练和数据不足,尚未突破临界点[21] - 格斗算法开发完成,动作复杂度高于跳舞,需要任意丝滑组合[30] - 预计2026年将有更好的新机器人AI技术出现,可能达到工作级别[31] 产品定位与商业策略 - 公司将机器人定义为纯逻辑体,没有自己的想法,专注于为人类服务[22] - 致力于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机器人服务,海外和国内客户均可采购[29] - 2018年已有海外客户采购公司产品[29] - 技术进步是商业化增长的最大原因,每年都需要新技术和相应产品出现[31][32] - 反对对机器人进行危险性改造,担心安全性问题引发公众质疑[33] 创始人观点与行业认知 - 人类与智能体并非同一个生态位,需求不直接冲突[25] - 智能体的根本需求最多是对能源的需求,与人类生存需求无本质竞争[26] - 中国AI和机器人领域与全球整体水平相对同步[27] - 机器人最重要的还是AI,而不是机器人的本体[28] - 越智能的机器人对欲望的克制能力越强,越理性[23][24] - 技术停滞将导致商业化陷入死循环和行业衰退[31]
大摩分析师:美股新一轮牛市刚刚开启
财富FORTUNE· 2025-08-13 21:17
美国经济与股市分析 -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国经济过去三年处于"滚动式衰退"状态 目前这场衰退已结束 四月份史诗级抛售标志着熊市终结 [1] - 当前已步入新一轮牛市早期阶段 资本市场活跃表现验证该结论 渐进式上涨比2020年直线上涨更健康 [1][3] - 标普500指数从四月低点反弹30% 年内涨幅近9% 屡创新高 呈现V型复苏趋势 [1] 股市前景预测 - 第三季度股市可能放缓 为投资者提供加码押注反弹的机会 [2] - 标普500指数到2026年中期可能达7200点 乐观预测基于盈利强劲、AI应用、美元走弱、特朗普减税等因素 [5] - 奥本海默将标普500指数2024年目标价从5950点上调至7100点 若实现则2025年涨幅约21% 创1990年代末以来连续三年超20%涨幅纪录 [5] 市场行为观察 - 散户投资者持续逢低买入助推市场加速上涨 机构投资者相对谨慎 [5] - 盈透证券指出回调持续时间缩短 投资者因害怕错过机会而提前进场 [6] - 逢低买入策略执行难度增加 存在"抄底抄在半山腰"风险 [7][8]
AI拉近高管与员工距离,正在颠覆企业组织架构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AI重塑企业组织架构 核心观点 - AI正在推动企业组织架构从传统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管理层级减少、初级岗位被裁撤,AI系统承担更多执行性工作 [2][3][4] - 变革涉及从初级员工到最高管理层的所有层级,但中层管理者面临最大冲击 [10][11][12] - 新兴高管职位如"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快速涌现,11%的中大型公司已设立该职位 [13][14] 具体行业案例 **制药行业** - 莫德纳公司将人力资源与技术部门合并为单一职能部门,由首席人事和数字技术官统管,AI处理部分人力资源支持工作 [6] **咨询行业** - 麦肯锡部署数千个AI智能体协助顾问完成演示制作、研究总结等任务,AI相关咨询收入占比达40% [6] - 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AI原生组织需重构流程,人类员工角色转向协调与监督 [6][12] **科技行业** - 亚马逊推动更扁平结构,提高员工/管理者比例以简化决策流程 [10] - Palantir计划裁员12%(500人),CEO称其为"高效革命" [10] - 某医疗保健公司用3人团队(产品负责人+工程师+架构师)替代传统10人软件开发团队 [9] 组织变革特征 - **团队结构瓦解**:传统部门界限模糊,如莫德纳合并HR与技术部门 [6] - **职责重构**:员工承担跨团队任务,工作内容多样化 [7] - **协调层扩张**:管理层需具备AI素养+软技能,管理人类与AI混合团队 [12][13] 高管层变化 - 全球"人工智能主管"职位数量5年增长3倍,2023年同比增长13% [13] - 最高管理层新增战略职责:评估AI对竞争格局的颠覆潜力 [14] - 牛津大学观察CAIO职位从罕见变为主流,覆盖从本科生到高管的各层级人群 [14]
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当前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完成物理世界数字化,人工智能正利用30年积累数据进行智能化改造[2] - 创新多发生在边界地带,中国年轻创新者善于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推动人机交互、生物医药和柔性生产等领域的突破[4][6] - 人工智能、大健康、绿色科技、新消费和智能制造成为创业者重点投入领域[7]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企业 - DeepSeek推出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性能比肩OpenAI但成本仅二十分之一,吸引全球200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31] - 智元机器人实现全产品系列布局,量产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并推出行业首个具身基座模型[64] - 联汇科技发布全球首个强化学习VLM-R1开源框架,推动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184]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 宇树科技推出售价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超120亿元[36] - 越疆机器人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超8万台,服务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84][85] - 因时机器人突破微型伺服电缸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164] 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 - 华芢生物研发中国一类新药PDGF,获鼎晖投资并拥有50项专利[99] - 精智未来开发芯片化气相色谱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并推动无创诊断[197] - 阶梯医疗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阶段的企业[113] 新能源与绿色科技 - RENOGY太阳能离网技术覆盖50多国,估值超70亿元[105] - 逸动科技电动船外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产品销往60多国[119] - 光本位科技实现光计算芯片存算一体商业化,与互联网巨头开展合作[205] 消费与互联网创新 - 泡泡玛特海外营收达50.7亿元,在30多国开设130家门店[39] - 像素绽放推出AiPPT.com获2000万用户,完成B3轮融资拓展人工智能办公全家桶[135] - 不停科技开发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过精准控制减少食材浪费[181] 金融与投资领域 - 和暄资本管理规模超15亿美元,投资组合包含10家上市公司[80] - 义柏完成FA交易规模超350亿元,2024年交易量国内第一[156] - 三塔资本管理12亿美元资产,开发人工智能平台TriataAlpha辅助投资决策[202]
与OpenAI的前代模型相比,GPT-5有哪些不同之处?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OpenAI发布GPT-5模型 核心观点 - 最新大语言模型GPT-5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支持ChatGPT最新版本 被描述为"最智能、最快速、最实用的模型" 内置专家级思考能力 [2] 关键特性与改进 易用性提升 - 引入"实时路由器"功能 自动为不同任务选择合适工具 无需用户手动选择模型类型 [2] 个性化交互 - 提供四种预设个性:"愤世嫉俗者"、"机器人"、"倾听者"和"书呆子" 可根据场景选择不同交互风格 [4] 准确性优化 - 事实错误率较GPT-4o降低45% 思考错误率比o3模型低80% 但仍有10%的幻觉概率 [5] 创作能力增强 - 写作质量显著提升 能生成更具文学深度和韵律的文本 在婚礼祝酒词和诗歌创作等场景表现优于GPT-4o [6] 编程功能升级 - "氛围编程"功能成熟度提高 支持通过单一提示创建响应式网站/应用/游戏 [7] 生产力工具集成 - 与Gmail和Google Calendar对接 可处理日程管理/邮件跟进等任务 该功能初期仅限付费专业版用户 [8] 健康领域应用 - HealthBench测试得分超越前代模型 能主动标记潜在问题并通过提问生成更精准答案 但明确声明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8] 行业评价 - 早期测试者认为GPT-4到GPT-5的改进幅度不及GPT-3到GPT-4 专家评价该模型属于迭代改进而非革命性突破 [9]
项与秋的破浪之旅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动机 - 项与秋在摩根大通拥有10年IPO和并购经验,参与执行400多亿美元项目[1][5] - 因投行层级僵化限制业务发展,2017年离职创立和暄资本,定位中国顶级科技互联网公司投资[1][5] - 公司名称源自唐诗,寓意与被投企业建立温暖长久关系[2] 创业初期发展 - 凭借投行履历1年半内募集超5亿美元并快速完成投资[5] - 坚持16小时工作制,重视与LP沟通,即使面对分析员也精心准备[5] - 投资策略明确拒绝对冲基金套利,专注长期价值[5] 2019年战略转型 - 互联网监管突变及中概股打压迫使公司调整方向[6] - 双轨转型:押注中国硬科技+拓展硅谷投资[6] - 利用摩根大通全球人脉1-2个月打入硅谷科技圈[7] 关键投资案例与回报 - 腾讯音乐投资1.8亿美元,高峰市值达5-6亿美元,2021年精准清仓[9] - Airwallex从10亿估值成长至80亿美元,预测将超千亿市值[16] - 地平线投资5000万美元,2024年成千亿港元港股科技IPO[17] 投资哲学与决策框架 - "第一性原理":深度参与被投企业,理解行业本质[16] - 失败案例总结:警惕2G依赖症、战略漂移和现金流问题[12] - 新增决策铁规:评估复购率、现金流自洽和产品力[13] 当前战略布局 - All in global AI:锁定LLM和机器人两大核心赛道[19] - 全球+本土组合:投资硅谷大模型公司及地平线等地标项目[19][20] - 管理规模超15亿美元,8年投资33家企业[22] 融合型投资策略 - 结合米尔纳的颠覆性创新、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和马克斯的周期把握[23][24] - 强调"大钱是等来的",通过深度陪伴顶级创业者获取长期回报[25]
人工智能正在削减劳动力规模,连高管都难以幸免
财富FORTUNE· 2025-08-11 21:06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 前谷歌高管莫·乔达特认为"人工智能将创造就业岗位"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废话",并警告人工智能将摧毁就业岗位,顶尖人才可能暂时留存但普通岗位面临淘汰 [2] - 多邻国、Workday和Klarna等公司已开始大规模裁员或停止招聘人类员工,转向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劳动力队伍 [2] - 乔达特预测未来5到15年内人工智能将引发就业末日危机,波及范围包括普通员工和高管 [2] 人工智能对高管职位的威胁 - 乔达特指出首席执行官们过度关注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并裁员,却忽略了人工智能同样可能取代他们自身职位 [3] - 通用人工智能在各维度将超越人类,包括担任首席执行官,能力欠佳的高管将被优先替代 [4] - 乔达特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源并非技术本身,而是人类价值观偏差导致对劳动力套利的过度追求 [4] 人工智能在政治领域的潜在影响 - 乔达特建议品行不端的企业高管和世界领导人需被人工智能取代,否则技术可能被用于放大恶行 [5] -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催生更具道德操守的领导者,这种变革被描述为"无可避免的" [5] - 科技领袖如OpenAI首席执行官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超越最强人类能力,需通过国际机构监管技术发展 [5][6] 科技行业对人工智能监管的呼吁 - OpenAI首席执行官提议建立类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监管超级智能研发,包括系统检查、安全审计和部署限制 [6] - 谷歌首席执行官等业界领袖强调需通过政府或高级治理机构划定红线以控制人工智能潜在危害 [5]
到单位晃一圈,打完卡就跑——你是“咖啡打卡族”吗?
财富FORTUNE· 2025-08-11 21:06
咖啡打卡族现象普遍性 - 美国44%混合制办公员工承认是咖啡打卡族 [2] - 58%受访美国劳动者至少有过一次咖啡打卡行为 [2] - 四分之三企业对该现象感到头疼 [2] - 47%管理者承认有过咖啡打卡行为 [3] 企业应对措施 - 60%企业在2022年对员工进行追踪定位 较疫情初期增长一倍多 [4] - 三星推出专门监视工具防范午餐打卡和咖啡打卡行为 [2] - 亚马逊与坐班时间不达标员工进行直接沟通 [3] - 少数企业改变评价机制 更注重工作结果而非工时 [4] 现象产生原因 - 员工通过混合办公制争取便利 缩短通勤和坐班时间 [3] - 强制坐班政策引起员工无声反抗 [3] - 远程办公高效完成工作与强制坐班形式主义产生冲突 [5] - 企业对员工的传统期待与现实工作情况存在显著脱节 [5] 行业影响特征 - 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 [2] - 科技行业和跨国公司中存在该现象 [2] - 企业尝试通过严格跟踪措施和新激励机制应对 [4] - 部分企业着力改善办公福利和工作自主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