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FORTUNE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公司发现,自家员工打多份工成常态
财富FORTUNE· 2025-07-09 19:06
过度就业现象 - 全球范围内出现员工同时为多家公司工作的"过度就业"趋势 目标是通过身兼多职实现财务自由 部分案例显示年收入可超50万美元 [1][2] - 科技初创公司创始人曝光员工因同时从事多份工作被解雇 但该员工一年后仍持续此行为 显示该现象存在顽固性 [2][3] -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普及和AI提升生产力助推该现象发展 有案例显示通过5份工作实现日收入3000美元 [3] 过度就业实施策略 - 通过声称"顾问"身份规避会议 采用任务冲刺模式完成工作 保持与组织距离 利用时差跨区域工作 [3] - 面试环节采用游戏化策略 包括利用AI降低技术门槛 科技公司面试中80%内容可通过AI应对 [6] - 选择会议少 可委派工作的大公司岗位 第一份工作需确保专业能力过硬 每周仅需工作数小时即可超额完成任务 [6] 行业数据与特征 - Reddit相关社群成员超43万 圣路易斯联储数据显示仅5%就业者拥有多份工作 平均工时分别为35小时和13.5小时 [2][6] - 远程办公创造实施条件 应对现场会议建议使用废弃办公区接听电话 需保持自然避免引起怀疑 [7][8] - 社群强调CEO和HR已知晓该现象存在十余年 认为问题核心在于不创造价值的"躺平者"而非高效完成多岗位任务者 [9]
曾在百货商场兼职的他,如何成为贝佐斯的得力干将?
财富FORTUNE· 2025-07-09 19:06
哈特的职业发展路径 - 大学期间在诺德斯特龙百货商店兼职叠T恤和牛仔裤 [1] - 上世纪90年代末加入亚马逊并开启急速晋升之路 2009年成为贝佐斯技术顾问(内部称"影子") [2] - 现任Coursera首席执行官 运用从贝佐斯学到的经验改造在线教育领域 [3] 从贝佐斯学到的管理经验 - 保持求知欲并相信直觉 即使数据暂时不支持 [3] - 贝佐斯认为当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相信实际情况 可能关注了错误数据或尚未发现真相 [4] - 决策权要尽可能下放给贴近客户的人 企业运转更高效 [9] - 首席执行官亲自决策的事越少 企业运转越高效 [9] Alexa开发经验 - 受命将贝佐斯关于虚拟助手的两句话构想转化为产品 即后来的Alexa [5] - 开发初期在硬件软件领域几乎全无背景 但获得贝佐斯信任 [6][7] - 目前内嵌Alexa设备销量已超过6亿台 [8] Coursera发展现状与机遇 - 当前股价约8.50美元 远低于2022年上市时的约45美元 [10] - 最大竞争对手2U(旗下拥有edX)去年申请破产并私有化 [10] - 未来五年预计将有10亿人接入互联网 提供巨大市场机遇 [11] - 平台提供数千门在线课程 包括与谷歌微软IBM等企业及斯坦福合作课程 [11] 职业发展建议 - 建议年轻人以学习为目标 不要只追求头衔或高薪 [12][13] - 职业生涯是马拉松而非短跑 需要发掘广泛兴趣 [14] - 刚工作时弄清楚不想做什么和想做什么同样重要 [14] - 职业成功需要运气和坚持 不过度纠结才能迎来机会 [15][16]
苹果智能再遭挫折:顶级AI模型高管被“挖墙脚”
财富FORTUNE· 2025-07-09 19:06
苹果AI人才流失与战略调整 - 苹果AI模型主管庞若鸣离职加入Meta,标志着公司在AI领域遭遇重大挫折 [1] - 庞若鸣管理约100人团队负责大语言模型开发,这些模型是Apple Intelligence及设备AI功能的基础 [3] - Meta为招揽庞若鸣提供每年数千万美元综合薪酬方案,远高于苹果同类岗位薪资水平 [1][4] Meta的AI人才争夺策略 - Meta新成立超级智能团队,近期高薪聘请多位AI领军人物包括Scale AI汪滔、前GitHub CEO纳特·弗里德曼 [1] - 公司还从OpenAI挖角研究员李远志,以及Anthropic Claude模型开发者安东·巴赫京 [2] - 扎克伯格通过数百万美元年薪方案持续吸引全球顶尖工程师 [4] 苹果内部AI团队动荡 - 基础模型团队(AFM)面临领导层审视,考虑采用OpenAI或Anthropic第三方模型驱动新版Siri [3] - 庞若鸣离职可能引发团队连锁反应,多名工程师计划跳槽至Meta等公司 [4] - 重要副手汤姆·冈特上月已离职,团队重组后由陈智峰接手并改为多层汇报架构 [4][5] 苹果AI战略调整方向 - AI主导权转移至软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和Siri工程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 [5] -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仅展示通话翻译等有限自研AI功能,多数功能依赖OpenAI和谷歌技术 [5] - 新版Xcode整合Claude和ChatGPT处理代码补全,显示对外部AI解决方案的依赖加深 [5] 技术开发与产品进展 - 庞若鸣团队开发的模型仍用于新版Siri及设备端AI功能如邮件摘要、Genmoji等 [4] - Apple Intelligence反响不佳导致Siri功能频繁延期,相关团队被剥离重组 [4] - 6月宣布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大语言模型,旨在催生新的iPhone/iPad应用生态 [3]
慧与科技CEO遭遇激进投资者
财富FORTUNE· 2025-07-09 19:06
埃利奥特管理公司投资慧与科技 - 激进投资集团埃利奥特管理公司持有慧与科技价值15亿美元的多头头寸股份 [1] - 埃利奥特入股后曾导致14位CEO离职的历史记录 [1] - 两家公司对投资细节保持沉默 慧与科技仅表示"重视所有股东的建设性意见" [2] 慧与科技面临的经营问题 - 第一季度财报因库存成本核算错误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6% 市值蒸发逾30亿美元 [4][6] - CEO内里承认定价失误 称"这种事本不该发生" [5] - 公司人均创收49.4万美元 显著低于戴尔(88.5万)和行业平均值(67万) [7][8] 股价表现与同业比较 - 2018年以来股价仅上涨48%至21美元 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135% [9] - 摩根大通分析认为埃利奥特可能寻求解决公司股价较同业折价问题 [7] - 美国司法部放弃对其收购瞻博网络的调查后股价有所回升 [9] 公司治理现状 - CEO内里已任职7年 董事会12名成员中6人任职超10年 [10] - 埃利奥特倾向于避免代理权之争 更倾向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11] - 历史记录显示埃利奥特200次投资中仅3次升级为代理权之争 [11] 潜在改革方向 - 可能通过董事会席位调整注入新鲜血液 [10] - 埃利奥特可能推动改善执行效率以对标戴尔、思科等顶尖同行 [7] - 公司表态持续与股东保持对话 但未透露具体改革计划 [11]
阿里美团京东又掀大战,谁在买单?
财富FORTUNE· 2025-07-08 21:03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7月5日日订单超8000万单,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单,日活跃用户超2亿 [1] - 美团与阿里展开外卖补贴战,发放"满25减21"等大额券,美团5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 [1] -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宣布投入超百亿元启动"双百计划" [2] 资本市场反应 - 港股茶饮概念股集体上涨,茶百道单日涨幅超11%,古茗、奈雪的茶等均有显著上涨 [3] - 平台巨头股价集体下跌,美团盘中跌超4%,阿里跌超2.5%,美团与阿里连续7个交易日累计跌幅约9%-10% [3] - 京东累计跌幅相对较小约4%,8日虽有反弹但不及茶饮股继续上涨势头 [3] 竞争格局分析 - 美团优势在于履约效率和用户心智,阿里倚仗流量与资金优势,现金储备阿里1893亿元、美团1150亿元、京东1061亿元 [5] - 高盛预计价格战持续时间远超以往,构建三种竞争情景:美团保持领导地位、美团阿里双寡头、三足鼎立格局 [5] - 行业6月单季度总投资额达250亿元,补贴战正急剧压缩短期盈利空间 [5] 行业深层问题 - 互联网平台陷入"烧钱换用户、规模换垄断"的恶性循环,补贴带来价格敏感而非用户忠诚度 [6] - 高度同质化竞争导致难以建立技术或服务护城河,形成"补贴-增长-停补-流失"的生态失衡 [6] - 资源过度集中于补贴战挤压了AI研发等长期能力建设,加剧美股与港股投资者对科技公司估值逻辑的背离 [6]
科技赋能实体商家数字化之路——《财富》专访收钱吧CEO、创始人陈灏
财富FORTUNE· 2025-07-08 21:03
条形码与二维码发展史 - 伯纳德·西尔弗受摩斯电码启发于1948年发明条形码 大幅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1] - 日本电装公司工程师原正弘因条形码信息容量不足 于1994年发明可存储200倍字符的QR code(二维码)[1] 移动支付行业兴起 - 2013年末中国发放4G牌照 2014年微信红包与支付宝"双十二"活动成为移动支付普及关键契机[4] - 早期移动支付存在多APP二维码混乱问题 用户需识别多个不同平台二维码[5] 收钱吧核心产品创新 - 2015年11月推出行业首张聚合收款码 支持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主流支付APP一站式收款[8] - 2016年推出智能音箱产品 首创语音播报功能 累计投放超100万台 有效解决中小商户逃单问题[8][9][11] - 扫码王产品帮助商户掌握定价主动权 典型应用于水果店抹零场景[9][1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2020年后重点转向数字化门店服务 如智能收银系统可自动识别商品种类并称重 识别成功率极高[15] - 餐饮数字化系统整合美团/饿了么订单 实现线上线下订单统一处理 日均服务超2600万人次 单日收款超10亿元[17][18]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专注中小商户细分市场 通过规模化降低数字化服务成本 使客户以接近硬件成本价格享受服务[20] - 核心能力体现在获客 交付与运营三方面 10年积累形成服务护城河[20] - 采用腾讯云服务降低IT基础设施成本 云上部署AI提升运营效率[21][22] AI技术应用 - 部署双边通用大模型 内部提升管理效率 外部提供智能客服服务[21] - "全来店"解决方案为连锁餐饮提供AI经营建议 包括定价优化与供应链管理[22] - 与腾讯云合作通过ISO27001等安全认证 构建高标准数据安全体系[24] 行业影响与愿景 - 截至2020年中国数字支付渗透率达98% 公司参与构建高效移动支付体系[14] - 目标通过技术普惠让7000万中小商户获得顶级企业数字化能力[20][21] - 核心理念"永远相信科技能带来更好的生意"推动实体商业升级[27]
谷歌DeepMind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治愈所有疾病”
财富FORTUNE· 2025-07-08 21:03
Isomorphic Labs融资与AI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在2025年4月首轮外部融资中筹集6亿美元 由兴盛资本领投 [1][8] - 公司正筹备将AI设计药物推进至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重点为抗癌药物研发 [2][3] - 公司源自DeepMind的AlphaFold技术 该系统能高精度预测蛋白质结构及分子相互作用 [3][4][6] AlphaFold技术突破与应用 - AlphaFold从预测单蛋白结构升级至模拟蛋白与DNA 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 [4] - 该技术使药物设计更迅速精准 成为实现更大研发抱负的跳板 [5] - 技术突破为开创药物研发全新局面提供支撑 是公司成立的灵感来源 [6] 战略合作与商业模式 - 2024年与诺华 礼来达成重大研究合作 2025年完成大额融资 [7][8] - 合作旨在打造"世界级药物设计引擎" 融合机器学习与制药专业经验 [9] - 商业模式包括支持合作方项目 同时自主设计肿瘤学 免疫学等领域候选药物 [10] 行业影响与发展愿景 - 传统药物研发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 临床试验成功率仅10% [12] - 公司技术目标为加快研发速度 降低成本 同时提高成功率 [12] - 长期愿景是实现"一键生成"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设计方案 [12]
星巴克强化招聘流程,力求招到顶尖咖啡师
财富FORTUNE· 2025-07-08 21:03
星巴克招聘策略调整 - 公司引入区域经理参与咖啡师招聘流程 外部申请者需通过门店经理和区域经理双重审核 区域经理通常管理约10家门店 [2] - 招聘流程新增线上面试或代理人机制 以避免流程受阻 [5]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内90%零售管理岗位通过内部晋升填补 涵盖门店经理和区域经理 [5] 门店运营优化 - 公司将在美国逾1万家直营门店中增加员工数量 扭转过去数年削减人力的做法 几乎所有门店9月底前完成增员 [2] - 绝大多数美国自营门店将至少配备一名助理经理 以释放门店经理时间用于招聘和排班管理 [6] 管理层战略方向 - 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认为业绩下滑与决策和门店运营脱节有关 新招聘举措旨在加快服务速度重振销售 [2][5] - 首席运营官迈克·格拉姆斯强调选拔高标准 仅最优秀申请者能成为"伙伴"(员工内部称谓) [4] 员工待遇与诉求 - 咖啡师长期抱怨人手不足 人员配置问题是代表5%美国直营门店的工会核心诉求之一 [7] - 公司当前平均时薪超18美元 自称具有竞争力 并承诺改善员工体验 [7]
彼得·蒂尔可能会对过早套现脸书股票感到后悔
财富FORTUNE· 2025-07-07 19:15
彼得·蒂尔投资脸书的案例 - 彼得·蒂尔在2004年脸书创立仅数月时投资50万美元,获得10%股份,当时公司估值约490万美元 [2] - 2012年脸书IPO后,蒂尔以每股19.27-20.69美元出售2010万股,套现约4亿美元 [2] - 若持有至2024年,这些股份价值将达147.6亿美元(按Meta股价736美元计算),增值37倍 [1][3] 投资逻辑与市场判断 - 蒂尔认为大学市场被严重低估,因投资者倾向忽略自己不使用的产品 [4][5] - 脸书最初定位大学社交网络,这一细分领域潜力成为其早期成功关键 [4] 脸书创造的财富效应 - 扎克伯格以2600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第二富豪,2024年财富增长528亿美元 [10] - 其他受益者包括莫斯科维茨(114亿美元)、萨维林(400亿美元)、桑德伯格(25亿美元)和帕克(30亿美元) [10] - 蒂尔当前净资产217亿美元,主要来自贝宝、帕兰提尔及脸书剩余股份收益 [9] 对比其他科技公司早期投资者 - 苹果联合创始人韦恩以800美元出售10%股份,若未稀释现价值可能达750-3000亿美元 [12] - 韦恩后靠租房和社会保障金生活,称"从未大富大贵但未忍饥挨饿" [13] 公司治理与人物关系 - 蒂尔担任脸书董事至2022年,扎克伯格高度评价其早期信任与战略贡献 [8] - 蒂尔退出后仍被视为硅谷最精明投资者之一,其投资哲学影响深远 [3][8]
星巴克扭亏为盈计划:给高管高额股票奖励?
财富FORTUNE· 2025-07-07 19:15
高管激励计划 - 公司向高管发放最高达60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以推动"回归星巴克"计划[1] - 奖励与成本节约目标直接挂钩包括推广绿围裙服务计划、新食品饮料平台及会员奖励计划改革[2] - 高管需在2027财年结束前持续在岗且业绩达标方可获得最高200%目标金额的奖励[3] 首席执行官薪酬 - 新任首席执行官倪睿安首年总收入可达1.13亿美元含160万美元基本薪资、7500万美元股权奖励及1000万美元留任奖金[4] 员工薪资争议 - 咖啡师2024年薪资涨幅降至2%-3%显著低于往年3%-5%的增幅[5] - 公司向咖啡师支付的平均时薪为19美元含福利后约30美元[5] - 工会拒绝公司提出的每年至少加薪2%的提议谈判已持续两年[5] 员工不满与抗议 - 员工批评高管奖金计划与工会合同谈判形成强烈对比称公司资金分配"荒谬且不负责任"[5][6] - 120家门店的2000多名咖啡师曾罢工反对新着装规范认为其无助于改善客户体验[6] - 员工提出需优化门店人员配置、工作时长保障及线上订单管理以缓解工作压力[7][8] 战略转型措施 - 公司推行绿围裙着装规范、手写订单名称等人性化举措并重新设计招聘流程[3] - "回归星巴克"计划旨在恢复门店"第三空间"定位缩短顾客等待时间至30秒[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