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邦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全面理解制造业系列之一:制造业如何稳增长
德邦证券· 2025-04-18 13:07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007 - 2017年,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占固投比重超30%;2017 - 2024年,固投复合增速4.3%,制造业投资复合增速6.8%[9] - 2010 - 2024年,制造业GDP占当年GDP比重从超30%降至不足25%,占工业GDP比重从近80%升至近83%[14] - 2017 - 2024年,通信电子、电气机械、汽车制造合计营收占制造业营收比重从26.2%升至32.4%[17] 制造业增长特性转变 - 2020年前,制造业投资与库存周期、PPI运行同步;2022年后,制造业投资与二者背离,呈逆周期特征[23][26] - 需求层面,宏观经济“去地产化”带来新需求;供给层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链重构促使企业改造扩张[30][31][32] 制造业投资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逻辑 - 产业基础再造、核心零部件攻坚,涉及材料、机械、化工等行业,2024年7个相关行业占制造业营收近一半(48.7%)[39][40] - 2023 - 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复合增速超稳增长目标,2025年将实施新一轮方案[45][46] - 2024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15.7%,高于固投整体增速(3.2%)和制造业投资增速(9.2%)[52] - 标准提升包含生产技术标准、内外贸标准衔接和统一大市场标准体系建设,钢铁和光伏行业为典型案例[56][60][62] 风险提示 - 宏观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供应链风险、贸易摩擦妨碍产业发展[64]
“巨石”之后,转债宜徐徐图之
德邦证券· 2025-04-16 19: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抛开关税影响,转债 4 月本应逐步平静,但受配置端降仓、权益风格切换、业绩不确定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市场调整提前;关税冲击加速调整,释放估值压力,政策支撑使市场企稳,转债性价比有所修复;后续配置建议小仓位尝试性价比品种,风格先价值后成长,关注内需政策、全球博弈新均衡和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 [4][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若抛开关税问题,转债本应迎接逐步平静的 4 月 - 配置端降仓:从沪深交易所机构转债持有规模和转债 ETF 申赎数据看,负债端逐步降仓,源于业绩期配置端保守态度,2 月下旬、3 月中旬和 4 月初转债 ETF 单日赎回规模较大,公募、保险等机构转债持有规模回落 [4][8] - 权益风格切换:权益市场风格从成长转向价值,沪深 300 与国证 2000 指数表现收敛,部分行业价格和需求修复后板块反馈良好 [4][11] - 业绩不确定:目前转债发行企业业绩更新仅两成,基于已公布年报的 114 只转债,农业、汽车等板块营收和利润同步增长,机械设备、化工等板块利润改善,但整体业绩对转债行情支撑有限 [4][14] - 市场变化:发行端改善,3 月到 4 月第一周 10 只转债公告发行,5 只公告上市,中大规模转债合计发行规模超 100 亿;4 月强赎压力缓解;部分转债公司参与主题规划,3 月促转股效果好,今年主题相关转债公告强赎规模占比近 50% [4][15] 关税加速了转债市场端的调整,不确定性使得转债高估值压力化解提前 - 估值压缩:“关税风暴”超预期演绎,A股 首个交易日迅速反应,转债价格和估值快速压缩,配置端风险偏好转向,中小成长风格转债品种压缩,估值压力快速释放,转债重回配置性价比区间 [4][18] - 政策支撑:关税多轮博弈下,政策端快速发声,中央汇金等机构通过 ETF 参与市场,央行等部门出台政策,多家上市公司增持/回购,宽基指数 ETF 规模抬升,权益市场得到托底 [4][21] 经过本轮调整,转债性价比到了什么位置 - 市场整体修复:4 月 8 日以来市场修复,指数回到 2 月初位置,90 - 110 区间 22%对应 122 元的位置完成部分品种修复 [4][23] - 分行业估值压缩:前期表现好的 TMT 等成长板块逐步修复,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等板块估值回落至低分位数;新券上市首日表现偏弱,存在配置性价比 [4][25] 展望后市 - 配置建议:市场修复下,业绩披露和信用风险等因素重回视野,关税争端多轮博弈,转债风险偏好短期难快速抬升,建议小仓位尝试性价比品种,风格先价值后成长 [4][30] - 行业主线:内需政策或再加码,推荐扩内需和宽财政相关板块,关注禾丰转债、中宠转 2 等;全球博弈新均衡,中国产品流向有需求缺口国家利好全球贸易,如油气运输;科技超跌反弹,不少 TMT 股票估值跌回春季躁动前,关注相关行业机会,推荐领益转债、奕瑞转债、振华转债等 [4][30][31]
4月信用策略:信用债行情或“由短及长”
德邦证券· 2025-04-16 16:08
报告核心观点 - 3月以来短端信用利差快速压缩,信用债行情或“由短及长”,曲线走陡,3Y左右信用下沉确定性较高,可积极关注长端信用债 [2][6] 各部分总结 信用债行情或“由短及长” - 短端信用利差快速压缩,3月以来利率债市场大幅波动,信用债市场相对稳定,短端表现更好,4月初信用债表现弱于长久期利率债,5Y及以上信用品种中二永债表现相对较好 [2][6][7] - 债市高波动下,产品净值稳定的配置诉求推升票息资产需求,3月第二周以来基金和理财持续增加对信用资产的配置 [15][16] - 信用债供给持续收缩,3月信用债净融资为负,较往年同期均值明显收缩,4、5月是供给淡季 [18] - 交易所3号指引下,城投供给或缩量,凸显稀缺性 [22] - 理财净值平滑整改,票息资产配置价值凸显,理财后续或更重视产品净值波动 [24] - 曲线走陡,3Y左右信用下沉确定性较高,当前3年期AA中短票和AA(2)城投收益率较低,可关注3Y左右下沉机会 [25] - 从利差分位看,普通信用债中5年期AAA中票和城投利差处于一定历史分位,1Y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已低于2024年低点,3Y和5Y主要品种仍有压缩空间,可关注长端信用债 [29] 信用债一级市场 - 3月普通信用债净融资为负,城投债净偿还,加权发行利率环比上升,取消发行规模环比上行,金融债净偿还,超长信用债净融资为正 [2] 信用债二级市场 - 展示了2025年4月11日各主要关键期限到期收益率 [51] - 统计了非金信用债和金融债经纪商成交结构、成交笔数、收益率中位数、估值偏离和平均久期 [52][53][56] - 列出了4月信用债成交笔数前20主体 [63]
震有科技:刚果总包项目落成,海外业绩增长启动-20250415
德邦证券· 2025-04-15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总收入为949/1,251/1,588百万元,归母净利润26/113/176百万元,对应4月14日PE倍数为259.51/59.14/37.97倍,认为公司海外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或将在卫星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充分受益,预计未来公司将具有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震有科技1M、2M、3M绝对涨幅分别为5.60%、21.90%、6.35%,相对涨幅分别为11.72%、26.41%、7.90%[4] 投资要点 - 4月15日震有科技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光纤公司签订“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家骨干光纤宽带网络项目”总包工程框架协议,项目采用总价合同模式,总包预算金额为15亿美元(不含税),由“框架协议 + 订单”构成,通过小订单逐项交付方式能有效保障资金到账且规避大额的确收风险[4] - 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使海外对新光纤宽带网络和设备投资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逐步恢复,本项目签署或为海外业务上升开端,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多地获得项目订单,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获某国卫星通信项目设备及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美元(不含税)[4] - 截至2024年11月天通用户规模达200万,终端规模达1000万,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电信与多家主流厂商推出24款支持天通卫星电话功能的消费类手机,千帆星座和星网已实现多次发射,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获得“天通一号”项目核心网建设合同,成为唯一供应商,2024年H1获取中国电信天通一号核心网扩容订单[4][5]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营业收入YOY(%)|净利润(百万元)|净利润YOY(%)|全面摊薄EPS(元)|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2022|532|14.7|-215|-111.6|-1.11|38.6|-23.4| |2023|884|66.1|-87|59.7|-0.45|40.5|-10.5| |2024E|949|7.3|26|129.7|0.13|51.5|3.0| |2025E|1,251|31.8|113|338.8|0.58|52.1|11.7| |2026E|1,588|26.9|176|55.8|0.91|52.5|15.4|[6]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2023 - 2026E每股收益分别为 - 0.45、0.13、0.58、0.91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4.27、4.40、4.98、5.89元,P/E分别为 —、259.51、59.14、37.97倍,毛利率分别为40.5%、51.5%、52.1%、52.5%等[7] - 2023 - 2026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84、949、1,251、1,588百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526、461、600、755百万元等[7] - 2023 - 2026E货币资金分别为212、229、250、245百万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分别为488、508、634、783百万元等[7] - 2023 - 2026E净利润分别为 - 87、26、113、176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0、78、54、31百万元等[7]
震有科技(688418):刚果总包项目落成,海外业绩增长启动
德邦证券· 2025-04-15 22: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总收入为949/1,251/1,588百万元,归母净利润26/113/176百万元,对应4月14日PE倍数为259.51/59.14/37.97倍;认为公司海外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或将在卫星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充分受益,预计未来公司将具有高成长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震有科技1M、2M、3M绝对涨幅分别为5.60%、21.90%、6.35%,相对涨幅分别为11.72%、26.41%、7.90% [4] 投资要点 - 4月15日震有科技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光纤公司签订“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家骨干光纤宽带网络项目”总包工程框架协议,项目采用总价合同模式,总包预算金额为15亿美元(不含税) [4] - 项目由“框架协议 + 订单”构成,通过小订单逐项交付的方式能有效保障资金到账且规避大额的确收风险 [4] - 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使海外对新光纤宽带网络和设备的投资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已逐步恢复,本项目签署或为海外业务上升的开端;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多地获得项目订单,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获某国卫星通信项目设备及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12亿美元(不含税) [4] - 截至2024年11月天通用户规模达200万,终端规模达1000万;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电信已与多家国内主流厂商推出24款支持天通卫星电话功能的消费类手机;千帆星座已实现四次“一箭18星”发射,星网已实现第二次低轨组网发射 [4][5] - 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获“天通一号”项目核心网建设合同,成为天通卫星网络核心网部分唯一供应商;2024年H1获取中国电信天通一号核心网扩容订单 [5]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营业收入YOY(%)|净利润(百万元)|净利润YOY(%)|全面摊薄EPS(元)|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2022|532|14.7|-215|-111.6|-1.11|38.6|-23.4| |2023|884|66.1|-87|59.7|-0.45|40.5|-10.5| |2024E|949|7.3|26|129.7|0.13|51.5|3.0| |2025E|1,251|31.8|113|338.8|0.58|52.1|11.7| |2026E|1,588|26.9|176|55.8|0.91|52.5|15.4| [6]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2024 - 2026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49、1,251、1,588百万元,营业成本分别为461、600、755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1.5%、52.1%、52.5% [7] - 2024 - 2026E净利润分别为26、113、176百万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29.7%、338.8%、55.8% [7] - 2024 - 2026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3%、54.0%、54.7%,流动比率均为1.7,速动比率分别为0.9、0.9、0.8 [7]
紫光国微:特种信息化加速,汽车电子打开新增长极-20250415
德邦证券· 2025-04-15 2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指引下特种业务或边际改善,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行业信息化加速 [4] - 智能芯片布局充分,汽车电子带来新增量,车端芯片需求或量价齐升 [4] - 晶振市场供需共振上行,公司产能扩张可充分享受内循环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年深耕电子元器件,多次并购形成丰富产业布局 - 历经24年多次并购形成三大产品格局,包括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 [8][11] - 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公司为新紫光集团旗下重要企业,管理层从业经历深厚,利于技术长远布局 [15][21] - 特种业务承压致营收及盈利能力下滑,但研发投入增长,技术护城河逐步挖深 [24][26] 国产替代逻辑仍存,公司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领先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口依赖度高,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净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30][31] - 集成电路国产化率不足,政策支撑国产替代发展,国防开支增加,下游需求确定性高 [34][40] - 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行业领先,特种行业壁垒高,进入周期长 [43][45]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车端芯片带来新空间 - 子公司紫光同芯技术积累深厚,是业界领先供应商,公司有望受益于IC卡市场持续增长 [47][49] - 汽车电子领先布局取得技术优势,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公司或将受益于单车芯片价值量和乘用车销量共振增长 [51] - 产品布局完善,产能扩张在即,消费及产量双增,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可充分受益于市场规模和国产份额提升 [52][55] 收入预测及估值分析 - 预计2024 - 2026年特种集成电路营收增速分别为 - 48.46%/40.00%/40.00%,智能安全芯片为1.00%/6.00%/6.00%,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为23.00%/23.00%/23.00% [57]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55/67/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2亿元,2024年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
历次外部冲击后的信创股价复盘
德邦证券· 2025-04-15 19: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与外部扰动共振,中国信创产业景气度持续,四大行业巨头完善国内信创产业链;外部冲击为诱因,配套政策/产业落地决定行情高度;看好2025年在外部扰动与国内产业良性发展情况下的信创行情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创为自主创新必然,四巨头完善国内信创产业链 - 信创产业是中国坚持走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结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缓慢推进;2018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与外部扰动共振下,信创推进节奏加快,可分为2018 - 2019年、2020 - 2021年、2022 - 2023年、2024年、2025年至今等阶段 [10] - 信创产业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组成,云服务、系统集成方是重要组成部分;在CPU、EUV光刻机等重要细分市场中,国外厂商市场份额超90%,多个关键环节、多个行业正以每年20%市场份额进行替换 [14] - 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和中科院等机构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信创生态;中国电子产业链完整、生态成熟,构建了“PKS”体系;中国电科拥有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华为在多方面寻求突破,构建信创产业链;中科院形成完整自然科学学科体系 [17] 股价复盘:外部冲击为诱因,配套政策/产业落地决定行情高度 - 2018年3月1日至2025年4月11日,中证信创指数和沪深300累计涨幅分别为23%、 - 7%,中证信创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0pct;中国软件和中国长城股价表现与信创指数高度相关,代表性强 [21] - 2018 - 2019年,外部诱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华为/中兴被美国制裁,内部动力是信创纳入国家战略、推进自主研发应用试点;2018年信创指数平稳,2019年持续走强,2018年3月31日 - 2019年12月31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35.03%、404.16%、126.93%,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33.86pct、402.99pct、125.76pct [27] - 2020 - 2021年,2020年是信创发展元年,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党政信创深化、关键行业推进,信创指数创新高,行情持续三个季度左右;2021年完成基本国产替代,缺乏重大政策催化,行情阶段性放缓,行业龙头跑输沪深300指数 [31] - 2022 - 2023年,美国对华科技围剿升级,信创支持政策常态化发布,从党政信创转为行业信创;但受疫情扰动和产品供给能力限制,信创行情未有突出表现,2022年初至2023年底,中证信创指数累计涨幅为 - 26.23%,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4.00pct [33][35] - 2024年,受美国大选年外部诱因驱动,行情以7月特朗普遇刺为起点,11月特朗普宣布胜选时退潮;7月13日至11月6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46.97%、90.59%、123.19%,跑赢沪深300指数31.21pct、74.83pct、107.42pct;11月7日至年底,跑输沪深300指数 [38] - 2025年至今,特朗普掀起贸易摩擦,国内开启AI叙事叠加宽松政策,有望演绎新一轮信创行情;1月2日至4月11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10.26%、10.16%、17.56%,跑赢沪深300指数12.09pct、11.99pct、19.39pct [41] 投资建议 - 看好2025年信创行情,建议关注信创、国产工业软件、国产算力相关标的 [43]
紫光国微(002049):特种信息化加速,汽车电子打开新增长极
德邦证券· 2025-04-15 19: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指引下特种业务或迎边际改善,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特种行业信息化加速浪潮 [4] - 智能芯片布局充分,汽车电子带来新增量,公司发布相关产品且下游车端芯片需求或量价齐升 [4] - 晶振市场供给、需求共振上行,公司产能扩张可充分享受内循环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年深耕电子元器件,多次并购形成丰富产业布局 - 历经24年多次并购形成三大产品格局,包括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 [8][11] - 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公司为新紫光集团旗下重要企业,管理层从业经历深厚,有助于技术长远布局 [15][21] - 特种业务承压致营收及盈利能力下滑,但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护城河逐步挖深 [24][26] 国产替代逻辑仍存,公司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领先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口依赖度高,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净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30][31] - 集成电路国产化率不足,政策支撑国产替代发展,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有望受益 [34][40] - 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行业领先,且特种行业壁垒较高,进入周期长 [43][45]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车端芯片带来新空间 - 子公司技术积累深厚,是业界领先供应商,公司有望受益于IC卡市场持续增长 [47][49] - 汽车电子领先布局取得技术优势,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公司或将受益于单车芯片价值量和乘用车销量的共振增长 [51] - 产品布局完善,产能扩张在即,消费及产量双增,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可充分受益于市场规模和国产份额的共振提升 [52][55] 收入预测及估值分析 - 预计2024 - 2026年特种集成电路营收增速分别为 - 48.46%/40.00%/40.00%,智能安全芯片营收增速分别为1.00%/6.00%/6.00%,石英晶体频率器件营收增速分别为23.00%/23.00%/23.00% [57]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55/67/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2亿元,2024年公司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
特朗普及关税系列研究(一):关税背后“分裂”的美国
德邦证券· 2025-04-15 17:04
特朗普胜选原因 - 精准回应选民需求,承诺对外加征10%-20%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对内减税,解决通胀和移民问题,获广泛支持[2][12][13][14] - 两类关键支持者群体助力,“MAGA基本盘”长期支持,倒戈民主党选民因经济问题转投[2] - 在关键摇摆州和部分传统民主党州表现出色,经济不安全感促使选民摇摆[26][28][31] 执政支持率变化 - 上任后工作认可率从50.5%降至47.5%,百日新政期间支持率呈两极化反应[5][37] 内政隐患 - 经济政策未达预期,失业率升至4.2%,制造业PMI降至49.0%,GDP预计萎缩2.4%[39][44] - 共和党内部对关税政策存在异议,财政部长考虑辞职[50][51] - 民主党强烈反对关税和移民政策,计划抵制和挑战[53][54][55] 风险提示 -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国二次通胀压力抬升、政府债务问题失控、经济衰退风险升温[2][56]
新能源行业基金:β之后,注重细分行业景气变化及个股α
德邦证券· 2025-04-14 19:35
报告核心观点 - 将 2018/1/1 - 2025/3/31 划分成 6 个上涨和 6 个下跌阶段,2022 年 8 月 18 日至 2024 年 9 月 23 日各细分行业个股涨跌标准差小,基金经理应关注β,2024 年 9 月 24 日后个股涨跌幅差异变大 [2] - 新能源被动类基金应根据行业持仓占比和投资需求选择,部分指数长期指标表现佳 [2] - 主动管理基金从战胜指数及同类基金能力、行业景气度判断、个股挖掘能力、捕获比率及信息比率四个维度分析 [2] - 设定 4 个新能源基金投资策略,均能战胜中证新能指数,2022 年起主动基金表现更优 [2] 与市场的不同 - 市场认为配置主动权益不如被动基金,报告发现新能源主动基金中位数多数时间段能战胜指数,主动基金是投资新能源板块更好选择 [5] - 关注α创造能力稳定的基金经理,经历产业周期后新能源个股分化加大、基金持仓个股集中度下降,个股挖掘能力是超额重要来源 [5] 新能源行情回顾 历史阶段划分 - 根据电力设备(申万)、汽车(申万)指数,将 2018 年至今新能源行情划分为 6 个下跌阶段和 6 个上涨阶段 [6][10] - 不同阶段细分行业表现不同,如上涨阶段 1 光伏设备涨幅靠前,下跌阶段 2、5、6 电网设备指数有防御属性 [8] - 按季度拆分六大细分行业指数,2018/1/1 - 2025/3/31 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细分行业表现有差异 [11] 个股分化加大,公募基金配置有所分散 - 2022 年 8 月 18 日至 2024 年 9 月 23 日各细分行业个股涨跌标准差小,基金经理应关注β,之后个股涨跌幅差异变大 [13] - 分析公募基金对电力设备行业的配置变化,加仓锂电池等,减仓逆变器;2024Q4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重仓电力设备前二十大重仓股占比下降 [14][16] 被动新能源主题基金的筛选分析 被动新能源主题基金筛选 - 筛选规则为 2024 基金半年报中电力设备、汽车单一行业占股票投资比重大于 70%以上的被动指数型基金 [18] - 截止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被动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为 760.80 亿元,列出规模前 5 的基金 [18] - 新能源被动指数基金跟踪指数共 76 支,对应 20 个指数,分为光伏类、新能源电池类、汽车类、智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类、新能源综合类 [24] 被动新能源主题基金分析 - 同类指数对比:光伏产业指数近 5 个阶段表现优于光伏龙头 30;新能源电池类 4 个指数近 8 个阶段表现近似;汽车等相关指数投资侧重不同;新能源综合类部分指数后续上涨阶段表现不佳 [27] - 指数指标对比:截止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汽车指数等在过去 1 - 5 年时间维度上夏普比率为正或年化波动率较低 [29] 增强型新能源主题基金分析 - 增强型新能源主题基金有 3 支,东财和天弘的增强型基金超额较稳定,天弘中证新能源指数增强在过去 4 个阶段均取得正超额,过去 1 年、2 年跟踪误差小 [32] 新能源主动主题基金的筛选分析 新能源主动主题基金筛选及分类 - 筛选规则为 2023 年前成立,最近 4 个报告期持仓电力设备、汽车板块占基金净值比重均大于 50%以上的基金,共 144 支,规模大于 20 亿元的共 24 支 [35] - 根据近 4 期换手率和重仓股市值将基金经理分为大市值低换手、大市值高换手、小市值低换手、小市值高换手 4 类 [38] 新能源基金经理的核心能力 - 战胜指数以及同类基金能力:过去 6 个阶段主动基金经理相对于指数胜率较高,中位数超额部分时段突出;过去两轮上涨和下跌行情中,部分基金经理相对指数超额明显且排名靠前 [39][40] - 行业景气度的判断:考察 2022 - 2023 年基金经理操作,部分经理减仓电池、光伏设备,部分有加仓乘用车等行业行为,体现景气度判断和行业切换能力 [43] - 个股挖掘能力:经历产业周期后新能源个股分化加大、基金持仓个股集中度下降,部分基金经理连续 5 个阶段以上相对于指数有α [47] - 捕获比率及信息比率:不同时间维度上,部分基金经理在上行捕获率、捕获比率、信息比率指标上表现较优 [49] 新能源基金投资策略 - 设定 4 个策略,策略 1、2 为动量策略,每月买上个季度表现最优秀的 3、5 只新能源主题基金;策略 3、4 为反转策略,每月买上个季度表现最差的 3、5 只新能源主题基金 [2] - 策略 1 - 4 均能显著战胜中证新能指数,2022 年开始主动基金表现更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