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00175)

搜索文档
吉利加速体系整合发布首个AI座舱 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22:39
作为AI座舱的"灵魂",Eva实现了具身智能体的特质,能够进行自我判断、规划和执行任务,将在吉利银河M9上率先搭载。与此同时,通过One ID,极氪、 领克、吉利、银河的所有用户,未来都可共享Eva带来的个性化、情感化智能出行体验。 同时,吉利聚焦"一个座舱",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打造可以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 空间,引领智能汽车正式迈入AI座舱时代。 8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吉利发布了基于5层AI座舱原生架构打造的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领克10 EM-P、吉利银河M9将 率先搭载。同时,吉利发布了全球首个可大规模上车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 据悉,以"一个吉利,一个座舱"为战略支点,吉利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具身智能进化的领跑者、标准制定者,未来更有望成为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 司。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此次AI座舱的发布对吉利自身及整个汽车行业具有战略级意义,体现了平台化整合与生态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Eva 作为超拟人AGI智能体,实现了从"被动响 ...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真AI座舱 明确停止传统非AI座舱开发
凤凰网· 2025-08-20 22:13
公司战略发布 - 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一个座舱"战略 宣布全面拥抱AI座舱时代并停止传统非AI座舱开发 [1] - 公司构建统一AI OS架构、AI Agent与用户ID体系 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 [1] - 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汽车AI革命的领跑者与标准制定者 [2] 核心技术突破 - 推出全球首个可量产上车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 覆盖吉利、领克、极氪全品牌用户 [1] - Eva深度融合星睿AI大模型、阶跃星辰语音模型与流动记忆系统 具备高感知情感交互能力与自主行动力 [1] - 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基于自研五层原生架构打造 搭载全球首发的70亿参数端侧多模态大模型 [1] 技术架构优势 - 云端23.5EFLOPS算力中枢与车端200TOPS AI Box协同计算体系 [1] - 支持LangChain智能体编程框架 实现从"人找功能"到"服务找人"的跨越 [1] - 领克10 EM-P、银河M9将率先搭载该系统 老车型可通过OTA升级获得相关功能 [1]
吉利智能座舱业务整合
第一财经· 2025-08-20 21:16
8月20日,吉利发布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继智能驾驶业务 整合之后,吉利智能座舱也开启整合,吉利聚焦"一个座舱",极氪、领克、吉利、银河四大品牌的智能 座舱底层架构、生态、算力资源都会整合,品牌之间智能座舱区别将聚焦在UI和个性化功能。(第一 财经记者 肖逸思) ...
AI进化速递 |智谱推出全球首个手机Agent AutoGLM 2.0
第一财经· 2025-08-20 21:12
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智谱推出全球首个手机Agent AutoGLM 2.0 [1] - 吉利发布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 [1] - 百度移动搜索超64%结果由AI生成 [1] - 宇树科技预告新款人形机器人,自由度达31个 [1] - 企业微信团队推出5.0版本,上线智能搜索、智能总结、智能机器人三大功能 [1][2] - 韩国AI初创公司Upstage获亚马逊与AMD等4500万美元投资 [1][2] Meta公司重组 - Meta宣布对人工智能部门进行重组,把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拆分为四个部门 [1][2]
挑战100万销量,吉利、零跑如何化解“电池焦虑”?
高工锂电· 2025-08-20 18:4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两匹黑马:吉利汽车跃居新能源销量第二,零跑汽车摘得新势力销冠 [2] - 吉利汽车新能源品牌"银河"在推出后24个月内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232% [2] - 银河星愿车型(售价7万至10万元)成为国内全品类乘用车销量冠军 [2] - 零跑汽车上半年交付超过22万辆,超越理想与小鹏,并将2025年交付指引上调至58万至65万辆,计划2026年挑战100万辆年销量 [2] 动力电池需求与供应格局 - 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规划将催生百GWh电池需求(按单车平均50千瓦时计算) [3] - 吉利新能源面临电池供不应求,新增"时代长安"(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作为电芯供应商 [3] - 吉利重组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产业集团,计划到2027年形成70GWh产能,但自有电芯供应比例仅提升至三成 [3] - 吉利自供部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高端三元锂电池仍依赖外部供应商 [3] 零跑汽车的差异化策略 - 零跑上半年毛利率达14.1%,创历史新高,得益于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 [4] - 采用"全域自研"和分散化采购模式,每辆车节省近千元成本,避免对单一供应商依赖 [5] - 子公司凌骁能源开始向5家新能源商用车客户供应自研电池包,技术输出分摊研发成本 [5] 电池供应商的竞争关键 - 电池供应商需具备稳定履约能力、与主机厂车型高度适配的技术(如高倍率快充、标准化电芯) [6] - 充足产能和匹配车企新车上市的交付窗口是赢得订单的决定性因素 [6]
淡季韧性凸显 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20 16:42
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在传统淡季中展现出韧性,多项核心指标创当月历史新高。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83.7万 辆,同比增长6.9%,环比下降11.9%。 | | 7月销量 | 1-7月累计销量 | | --- | --- | --- | | 轿车 | 84.1万辆 | 587.5万辆 | | | 同比↑6.4% 环比↓ 11.4% | 同比↑10.2% | | VPV | 8.9万辆 | 59.8万辆 | | of | 同比↑ 6.7% 环比↓ 7.7% | 同比↑ 6.0% | | SUV | 90.8万辆 | 626.7万辆 | | | 同比↑ 7.5% 环比↓ 12.7% | 同比↑10.7% | | VEV | 98.6万辆 | 645.5万辆 | | | 同比↑ 12.0% 环比↓ 11.3% | 同比↑29.5% | 具体车型类别上,新能源车在7月销量达到98.6万辆,同比上升12.0%,环比下滑11.3%。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持续突破,轿车、SUV以及MPV的销量均实现 同比上涨。其中轿车销量为84.1万辆,SUV销量90.8万辆,MPV为8.9万辆。 品牌阵容方面 ...
吉利汽车回应基础流量权益疑问,承诺用户权益不变
新浪科技· 2025-08-20 14:54
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 有所不同。但需明确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 E-CALL 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进行 任何变更或减配。 二、关于"基础流量"的具体内容 此前在"基础流量"包含的权益信息传递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消除用户的误解与疑惑,现统一说 明:"基础流量"权益通常涵盖车辆远程控制、在线导航、语音助手、天气查询、OTA 升级等功能。具体 所含功能,请以您所购车型的实际配置为准。 以上权益,覆盖吉利中国星及吉利银河品牌旗下所有车型。衷心感谢全球超 1800 万用户的信任与支 持。我们将始终秉持"用户至上"的理念,持续努力,为每一位用户打造更智能、更绿色、更便捷的出行 体验。 【#吉利汽车回应基础流量权益变更#,承诺用户权益不变】针对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车型"基础流 量"等权益的疑问,吉利汽车今日发布声明。 原文如下。 近期,我们留意到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部分车型的"基础流量"等权益存在疑问。为让大家清晰了解 相关信息,现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用户权益的持续性 以上权益,覆盖吉利中国星及吉利银河品牌旗下所有 ...
吉利汽车回应基础流量变更
新浪科技· 2025-08-20 14:10
8月20日,针对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车型 "基础流量" 等权益的疑问,吉利汽车官方微博正式发布声 明,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一、关于用户权益的持续性 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 有所不同。但需明确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E-CALL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进行任 何变更或减配。 二、关于"基础流量"的具体内容 此前在"基础流量"包含的权益信息传递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消除用户的误解与疑惑,现统一说 明:"基础流量"权益通常涵盖车辆远程控制、在线导航、语音助手、天气查询、OTA升级等功能。具体 所含功能,请以您所购车型的实际配置为准。 声 明 近期,我们留意到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部分车型的"基 础流量"等权益存在疑问。为让大家清晰了解相关信息,现就大 家关注的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用户权益的持续性 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 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有所不同。但需明确 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E-CALL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 一致,不会进行任何变更或减配。 二、关于"基础流量"的具体内容 ...
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传统豪车上半年大跌32% 市场正在被瓜分
犀牛财经· 2025-08-20 13:20
进口汽车市场萎缩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总量仅为22万辆 同比减少32% [1] - 自2014年创下143万辆的进口峰值后持续下滑 2024年进口量已跌至70万辆 同比下降12% [1] - 市场萎缩主要受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与电动化浪潮的双重冲击 [1] 传统豪华品牌表现 - 宝马上半年交付31.79万辆 同比下降15.5% [3] - 奔驰交付29.32万辆 二季度同比下滑19% [3] - 奥迪交付28.76万辆 同比下滑10.2% [3] - 保时捷以28%的跌幅领跌超豪华品牌 [3] - 40万元以上市场传统豪华品牌仍占据六成份额 奥迪A6L 奔驰GLC等车型单月销量超6万辆 [3] 自主新能源品牌崛起 - 理想上半年交付20.4万辆 蔚来交付7.4万辆 [3] - 问界M9单月销量突破万辆 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破万辆 [3] - 30万-40万元市场新能源车型7月市占率达52.5% 首次反超燃油车 [3] - 特斯拉Model Y 问界M8 理想L7等车型力压奥迪A4L [3] 市场份额变化 - 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从3月的60.2%逐月下滑至7月的58.7% [4] -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明显 消费者逐渐流向自主品牌 [4] 电动化转型差异 - 2025年上半年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仅为2% 同比下滑80% [4] - 纯电动车型降幅达82% [4] - 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 比亚迪 吉利等企业在续航 安全 智能化领域建立优势 [4] 政策影响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收范围由130万元/辆调整为90万元/辆 [4] - 新能源车型仅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4] - 政策实施导致部分车型销量下滑超20% [4] 未来展望 - 传统豪华车品牌与自主豪华品牌的大战短期内难以终结 [5] - 自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遥遥领先 [5] - 高端化靠技术实力和生态体系 不再是单纯品牌溢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