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茂(00817)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内房股普遍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1:03
港股内房股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上涨 龙湖集团、华润置地、融创中国均涨2% [1] - 建发国际集团、中国金茂、越秀地产、万科企业、碧桂园、富力地产均涨超1% [1]
港股异动丨内房股普涨 龙湖集团、华润置地涨2%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
格隆汇· 2025-08-11 10:28
政策影响 -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政策自2025年8月9日起施行 购买五环外住房不再限制套数 [1] - 公积金政策同步优化 无贷款或有一次已结清家庭可执行首套政策 二套贷款额度由6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 [1] - 新政信号意义重大 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有望持续巩固 [1] 市场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上涨 龙湖集团涨2.07%至10.36港元 融创中国涨2.04%至1.5港元 华润置地涨2.01%至30.38港元 [1] - 建发国际集团涨1.46%至17.42港元 中国金茂涨1.33%至1.52港元 越秀地产涨1.25%至4.85港元 [1] - 万科企业涨1.2%至5.08港元 富力地产涨1.15%至0.88港元 碧桂园涨1.08%至0.47港元 [1] 政策对象 - 政策覆盖京籍居民及社保或个税满2年的非京籍居民 [1] - 一线城市北京出台楼市新政 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1]
年内房企高管超50次变动,“营销总”成调整焦点
北京商报· 2025-08-10 13:59
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2025年1—7月房企累计发生超50次高管变动,涉及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头部房企 [1][2] - 上半年重点监测的65家房企中有31家进行47起高管变动,二季度占比达七成 [3] - 组织架构调整(如中国金茂从三级管理转为二级管理)推动核心团队更新,涉及3名副总裁和14名城市负责人任命 [3] 营销岗位高频调整 - 1—7月涉及"营销总"调整的房企达10家,包括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区域营销负责人因职能集中化频繁变动 [5] - 中海地产北方大区营销副总刁鹏离职,同期该区域销售额从911.2亿元腰斩至559.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8.95% [5] - 营销总监因业绩压力成为调整焦点,业绩显著承压时易触发人事变动 [6] 城市总换防与复合型人才引入 - 中海地产深圳、福建、成都等城市总集体换防,福建公司两年内更换两位城市总 [2] - 越秀地产引入原旭辉产品总监李婷婷分管产品条线,强化设计与营销协同 [7] - 华润置地任命具备产品定位经验的姜伟成为北京营销总监,推动产品与营销一体化 [8]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房企通过精简架构、收缩战线和引入复合型人才适配市场转型需求 [7] - 改善型需求主导下,产品力成为核心引擎,房企聚焦设计与营销联动以提升竞争力 [8] - 组织调整导致岗位裁撤或合并,原有人员面临适配问题加速人事流动 [3][4]
土地市场“遇优则燃”,谁在疯狂买地?
智通财经网· 2025-08-09 20:20
土地市场热度 - 2025年前7月重点30城含宅地块成交面积5520万平方米同比增17%与全国300城面积同比降9%形成鲜明对比显示结构性回暖 [1] - 30城溢价地块数量占比达30%为近三年新高较2024年增加12pts溢价地块平均溢价率26%较过去两年成倍增长 [2] - 百强房企新增土储总价6828亿元同比增33%连续4年下滑趋势企稳面积下降1.2%反映拿地集中于核心城市高总价地块 [5] 企业投资分化 - 销售TOP100中半数房企无新增土储但头部企业带动下投资金额实现正增长 [3] - 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较2024年末增8pts拿地销售比0.41远超行业平均0.3 [6][7] - 中海招商绿城金茂等拿地金额成倍增长保利发展华润置地同比增95%和51% [8] 高溢价拿地主体 - 滨江绿城华润置地溢价拿地占比最高分别达100%84%73%招商建发金茂比重低于40% [11] - 溢价率TOP10地块中建发房产包揽两宗溢价超100%地块中海滨江招商各占两块 [12] - 央国企在一二线优质地块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民企和地方国企参与度较低 [14] 市场格局演变 - 房企投资聚焦一二线优质地块改善驱动逻辑下核心区域竞争激烈 [1][14] - 头部企业通过高溢价拿地补仓强化未来销售规模优势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6][8] - 土地市场呈现"核心城市高热全国低温"的分化态势企业战略趋同加剧资源争夺 [1][12]
核心地块热度延续,“好房子”支撑结构性修复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08 19:14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9] 核心观点 - 2025年1-7月35城新房累计成交76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7月单月同比降幅达19.6%,市场延续低位震荡[4] - 15城二手房累计成交同比增长8.3%,但7月单月一线城市成交同比转负,百城价格同比下降7.32%,市场处于"以价换量"阶段[4] - 土地端成交量价趋稳,累计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行30.7%,核心城市地价频创历史新高[4] - 推荐深耕一线和强二线核心区、具备产品力与资金优势的龙头房企,以及关注具备渠道能力的中介平台[4] 销售端分析 新房市场 - 2025年1-7月35城新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8%,7月单月同比下降19.6%[10] - 分城市级别:7月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1.8%、15.8%、38.3%[10] - 价格方面:7月百城新房均价16877元/平方米,环比增长0.18%,同比增长2.64%[28] 二手房市场 - 2025年1-7月15城二手房累计成交56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但增速较1-6月收窄2.6pct[11] - 7月单月成交同比下降5.6%,一线城市同比转负[11] - 价格方面:7月百城二手房均价1358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77%,同比下降7.32%[28] 房企表现 - 2025年1-7月百强房企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20085亿元,同比下降13.2%[30] - TOP10房企中建发房产、越秀地产、中国金茂累计同比分别增长6%、12%、23%[33] 土地市场分析 整体表现 - 2025年1-7月全国300城宅地累计成交11210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3%[12] - 累计成交楼面均价782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0.7%[12] - 7月300城宅地平均溢价率8.84%,环比提升[12] 区域分化 - 一线城市宅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4.8%,楼面均价3768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9.4%[44] - 二线城市宅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7.5%,楼面均价909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6%[44] - 杭州、北京、上海位列土地出让金前三,分别为1388亿元、1103亿元和1002亿元[48] 房企拿地 - 2025年1-7月百强房企累计权益拿地金额5911亿元,同比增长34.0%[50] - 中国海外发展、绿城中国、保利发展位列权益拿地金额前三,分别达542亿元、540亿元、424亿元[51] 投资建议 - 推荐持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域拿地的改善型房企:建发国际集团、绿城中国、滨江集团、中国海外发展、建发股份等[13] - 关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房产中介平台如我爱我家等[13]
《2025 年 1-7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09:4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呈现"点状高热"特征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地价屡创新高 [9] - 头部企业拿地意愿正在修复 2025年7月30家企业拿地总金额529亿 环比下降16%但同比增长超50% [9] - 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多"断供优质板块"宅地入市 各地将持续迎来高热优质地块成交 [9][22] 核心观点 - 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特征 7月全国商住办类用地成交建面4194万方 环比下降13% 成交金额环比下降18% [10] - 7月平均溢价率9.9% 为2025年二季度以来月度新高 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刷新楼板价纪录 [10] - 新增货值百强门槛27.6亿元 同比下降10% 新增总价百强门槛13亿元 同比提升16% 新增建面百强门槛28万方 同比增加11% [14] - 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高 TOP10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 拿地销售比保持在0.3 已回到2021年水平 [18][20] 企业表现 - 中海地产/绿城中国领跑 前7月拿地货值分别达1315.5亿/1116亿 远超其他企业 [1][14] - TOP5门槛737亿 TOP10仅257亿 呈现明显断档走势 [14] - 典型房企中 中海地产/绿城集团单月拿地超150亿 招商蛇口单月拿地近70亿 [21] - 央国企占据主导地位 几乎"包场"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民企在部分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 [22] 数据表现 - 2025年1-7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货值/金额/建面分别为13295亿/6828亿/5802万方 货值金额同比增长17%/33% [15] - 300城经营性用地成交数据显示 2025年7月成交总价约3500亿 建筑面积约4000万方 [11][12] - 历史对比显示 2025年1-7月货值总额(13295亿)高于2021-2024年同期水平 [17]
10余家房企集体调整架构 强化风控、强化总部成共识
北京商报· 2025-08-07 23:39
房企组织架构调整趋势 - 2024年前7个月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10余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 从区域放权到强化总部成为共同选择 [1] - 房企加速推进组织架构调整是对房地产行业新形势的主动适配 通过扁平化管理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决策效率 [1] 强总部模式兴起 - 2024年前7个月房企进行超15次管控架构调整 金地集团将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2.5级管理模式 [2] - 招商蛇口取消5个区域公司 形成"集团—城市"二级管控体系 中国金茂和华润置地调整为"总部—地区"架构 [2] - 2021年以来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常态化 2024年11家典型房企进行16次调整 均涉及区域公司整合 [3] 区域公司职能弱化 - 保利发展1月合并多家区域公司 如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 金地集团7月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 [5] - 房企项目从三四线向一二线集中 区域公司管理半径收缩导致存在必要性下降 [5] - 区域深耕成为房企发展战略 通过裁撤或合并弱势区域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运营效能 [5] 总部架构优化 - 招商蛇口6月新成立资产管理部 分拆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稽核部 [6] - 金地集团7月合并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 撤销监事会办公室 取消多个工作小组 [6] 战略转型特征 - 房企战略呈现三大特征 "以需定产"避免供应过剩 "以销定投"实现动态平衡 "聚焦核心"强化现金流 [6] - 房企转型指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需具备稳健财务、优质产品、多元业务结构 [7]
10余家房企集体调整架构,强化风控、强权总部成共识
北京商报· 2025-08-07 21:56
行业组织架构调整趋势 - 2024年1-7月10余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 包括保利发展 华润置地 招商蛇口 龙湖集团等 主要涉及区域合并与总部强化[1] - 行业普遍采取扁平化管理 压缩管理层级 降低沟通成本 提升决策效率 实现总部资源与一线需求直接对接[1] - 2021年以来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常态化 2024年11家典型房企进行16次调整 核心是整合复杂区域公司[4] 典型房企调整案例 - 保利发展合并区域公司 江苏与淮海合并 浙江与浙南合并 山东与齐鲁合并 辽宁与大连合并[2][6] - 招商蛇口取消5大区域公司 形成"集团-城市"二级管控 华东区域杭州公司更名浙江公司 宁波降为事业部[2][3] - 中国金茂取消5大区域 调整为"总部-地区"架构 华润置地同步推行"强总部+强一线+弱大区"模式[3] - 金地集团将3级管理改为2.5级 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 包括深圳 广州 北京等核心城市[6][8] 调整动因与战略转型 - 行业进入存量房时代 城市更新等业务需要总部直管 区域公司中间层级降低决策效率[4] - 项目分布从三四线向一二线集中 管理半径收缩 区域公司存在必要性下降[7] - 房企战略重心转向"以需定产""以销定投""聚焦核心" 通过资源集中稳定现金流[9]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需建立稳健财务 优质产品 多元业务结构[9] 总部职能优化 - 招商蛇口总部新设资产管理部 分拆风险管理与法律合规部门[8] - 金地集团合并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 撤销监事会办公室 精简战略管控等小组[8] - 房企通过职能部门精简与重组 实现精细化管理 降低运营成本[8][9]
解码中国金茂:产品力驱动逆周期增长 以“好房子”释放城市未来生命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6:4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90.53亿元,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115% [2] - 2024年签约销售额983亿元行业排名上升至第12位,90%销售额来自一二线城市,住宅公寓平均签约单价2.2万元/平方米 [2]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签约销售金额533.47亿元同比增长19.77%,"金玉满堂"系列在全国15大核心城市布局21个项目 [9] - 2024年持有业务运营收入34.6亿元位列内资房企第14位 [11] 财务与运营效率 - 2024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5%、23%、16% [2] - 子公司金茂服务2024年营收29.66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2%,在管面积增至10090万平方米 [3] - 华夏金茂商业REIT 2024年实现收入8422万元,可供分配金额4959万元,累计分红3576万元 [4] 产品与战略 - 公司围绕地产开发、精品持有、品质服务和建筑科技四类业务,以"绿色健康"和"智慧科技"驱动城市进化 [1] - 推出"三懂六境"科技好房体系,从热湿环境、风水环境等六大维度提升居住品质 [6] - "金玉满堂"四大系列产品深度融合绿色基因与前沿科技,包括府系、璞系、满系和棠系 [7][9] - 上海江湾金茂府首开销售额14亿,北京金茂满曜首开销售额18.75亿,多个项目开盘即售罄 [9] ESG与可持续发展 - 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获评A级,GRESB绿色四星级,公开信息披露水平达最高A级 [12] - 入选"2024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在722个案例中脱颖而出 [12]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得绿色建筑类认证及标识315个,涵盖国内外9大绿色认证类别 [12] - 以ESG为锚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13]
解码中国金茂:产品力驱动逆周期增长 以“好房子”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
经济观察网· 2025-08-07 16:41
核心观点 - 公司实现逆周期高质量增长 聚焦地产开发 精品持有 品质服务和建筑科技四类业务 以绿色健康和智慧科技驱动城市进化 [1] - 公司2024年扭亏为盈 收入590.53亿元 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115% 签约销售额983亿元行业排名第12位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签约销售额533.47亿元同比增长19.77% 金玉满堂系列产品在15个城市21个项目表现亮眼 [7]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590.53亿元 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115% 签约销售额983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签约销售额533.47亿元同比增长19.77% [7] - 三项费用全面下降 管理费用降25% 销售费用降23% 财务费用降16% [2] - 金茂服务2024年营收29.66亿元同比增长9.7% 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12% 净利率12.9% [3] - 华夏金茂商业REIT 2024年收入8422万元 可供分配金额4959万元 累计分红3576万元 [4] 业务战略 - 聚焦一二线城市战略 90%销售额来自一二线城市 住宅公寓平均单价2.2万元/平方米 [2] - 打造三懂六境科技好房体系 三懂即懂客户懂生活懂艺术 六境涵盖热湿风水声光安全绿色智慧环境 [5][6] - 金玉满堂四大产品系列覆盖多元客群 深度融合绿色基因与前沿科技 [6] - 持有业务运营收入34.6亿元 位列内资房企运营收入排行榜第14位 [8] 产品表现 - 上海江湾金茂府首开销售额14亿元 上海润雲金茂府叠墅开盘半小时售罄 [7] - 长沙金茂璞印梅溪和西安金茂璞逸东方刷新当地高端住宅销售纪录 [7] - 北京金茂满曜首开销售额18.75亿元 天津金茂泮湖满庭首开去化率100% [7] - 成都东城金茂晓棠首开200余套房源售罄 上海金茂棠前5月首开售罄 [7] ESG成就 - 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获A级 GRESB绿色四星级 信息披露达A级 [9] - 入选2024中国企业ESG优秀案例 从722个案例中脱颖而出 [9] - 累计获得绿色建筑类认证315个 涵盖国内外9大绿色认证类别 [9] - 以ESG为锚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0] 运营数据 - 金茂服务合约面积1.34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2% 在管面积1.009亿平方米 [3]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20.586亿元同比增长30.7% 新增合约面积866万平方米 [3] - 合约面积第三方占比53.6% 已入驻71个城市中高能级城市占比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