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寿(02628)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加快权益资产配置 险资“长钱长投”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8-29 08:27
上市险企权益资产配置规模 - 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超4000亿元 增幅达28.7% [1] - 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增幅26.69% [1] 上市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 - 中国人寿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达13.6% 中国平安达12.6% 中国太保达11.8% 中国人保达10.7% 上升区间为0.9至2.7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较上年末减少0.2个百分点 仍处18.6%的历史和行业高位 [1] 险资加速入市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推动保险公司增加权益资产配置 [1]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 为险资加快权益配置解除藩篱 [1][2] 险资入市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地 [2] - 险资发挥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之风 [2] 行业资金运用趋势 - 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增幅26.69% 远超资金运用余额8.85%的增幅 [1] - 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有望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鼓励下持续提升 [2]
中国人寿发半年报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08:14
股价表现 - A股收报41.47元人民币 跌幅0.46% [1] - H股收报23.92港元 涨幅0.17% [1] - 保险板块整体涨幅0.80% 公司为板块内唯一下跌个股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92.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9.3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9% [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410.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8% [2][3] - 每股收益1.45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9%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3% 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 [3]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72923.55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7.7% [3] - 投资资产71271.53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7.8% [3] - 总负债67567.56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8.1% [3] - 保险合同负债62851.32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7.9% [3] - 归母股东权益5236.19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2.7% [3] - 每股净资产18.53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增长2.7% [3] - 资产负债率92.66% 较2024年末上升0.36个百分点 [3]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4.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1% [3] -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63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1% [3]
中国人寿半年总保费5250亿 投资资产7.13万亿股票基金占13.6%
长江商报· 2025-08-29 07: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92.35亿元同比增长2.14% [2][4] - 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3% [2][4] - 扣非净利润410.08亿元同比增长6.82% [4] - 中期拟派发现金股利67.27亿元占净利润比例16.43% [4] 保费业务发展 - 总保费5250.8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长7.3% [2][7] - 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提升20.3% [7] - 首年期交保费812.49亿元稳居行业榜首 [3][7] - 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303.05亿元占比37.3% [7] 渠道业务表现 - 个险渠道总保费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 [2][8] - 个险续期保费3265.63亿元同比增长10.4% [8] - 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 [2][9] - 银保新单保费358.73亿元同比增长111.1% [9] - 团险渠道总保费144.37亿元同比下降2.3% [9] 投资资产配置 - 总资产7.29万亿元较2024年末提升7.7% [3][5] - 投资资产7.13万亿元较2024年末提升7.8% [3][5] - 债券配置4.21万亿元占比59.01% [5] - 股票配置6201.37亿元占比8.7%较2024年末提升 [6] - 基金配置3507.04亿元占比4.92%较2024年末提升 [6] 投资业绩表现 - 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同比增长3.95% [5] -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 [5] - 净投资收益率2.78%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5] - 总投资收益率3.2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5] 产品结构优化 - 健康保险新单保费占比33.42%居首位 [8] - 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8] - 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243.37亿元同比提升9.5% [8] 偿付能力与内含价值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0.94% [7]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39.54% [7] - 内含价值1.48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 [7]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2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7:34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净流入65.60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40.10%,收盘价26.020港元(-1.29%)[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18.9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净流入比17.58%,收盘价93.500港元(-1.18%)[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13.40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净流入比12.14%,收盘价121.300港元(-2.57%)[1][2] - 南方恒生科技净流入9.65亿港元,净流入比9.68%,收盘价5.675港元(-0.61%)[2] - 腾讯控股净流入6.70亿港元,净流入比5.30%,收盘价609.500港元(-0.81%)[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中芯国际净流出9.83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16.76%,收盘价56.200港元(-2.77%)[1][2] - 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出3.85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净流出比-24.81%,收盘价18.990港元(+0.85%)[1][2] - 中兴通讯净流出3.57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净流出比-15.97%,收盘价34.940港元(-5.82%)[1][2] - 泡泡玛特净流出3.09亿港元,净流出比-7.90%,收盘价335.400港元(+2.69%)[2] - 东方甄选净流出3.07亿港元,净流出比-11.44%,收盘价28.080港元(-11.20%)[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统一企业中国净流入比57.06%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4979.82万港元,收盘价9.600港元(+2.56%)[1][2] - 六福集团净流入比53.38%位列市场第二,净流入2622.27万港元,收盘价24.880港元(+0.04%)[1][2] - 中庆股份净流入比50.06%位列市场第三,净流入394.12万港元,收盘价4.890港元(-3.74%)[1][2] - 森松国际净流入比49.25%,净流入2646.03万港元,收盘价10.770港元(-1.19%)[2]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净流入比48.19%,净流入74.54万港元,收盘价4.010港元(+0.25%)[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GX中国净流出比-78.77%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130.06万港元,收盘价37.480港元(-0.90%)[1][3] - 金科服务净流出比-59.69%位列市场第二,净流出1075.91万港元,收盘价6.570港元(-1.65%)[1][3] - 达力普控股净流出比-48.64%位列市场第三,净流出339.55万港元,收盘价5.960港元(+2.58%)[1][3] - 康基医疗净流出比-46.21%,净流出1475.84万港元,收盘价8.690港元(+0.12%)[3] - 伟仕佳杰净流出比-44.79%,净流出8377.84万港元,收盘价10.970港元(-2.49%)[3] 其他资金流动显著个股 - 美团-W净流入4.09亿港元,净流入比7.37%,收盘价120.000港元(-1.88%)[2] - 友邦保险净流入4.05亿港元,净流入比20.52%,收盘价73.450港元(-1.54%)[2] - 美图公司净流入3.38亿港元,净流入比7.15%,收盘价11.470港元(+7.90%)[2] - 药明生物净流出2.82亿港元,净流出比-18.45%,收盘价32.620港元(-1.98%)[2] - 理想汽车-W净流出2.67亿港元,净流出比-15.58%,收盘价92.600港元(-1.96%)[2]
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共赚近1782亿元 归母净利润“四升一降”
证券日报· 2025-08-29 07:29
净利润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 [1] - 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2] - 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 [2] - 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265.30亿元,同比增长16.9% [2]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 [2] -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680.47亿元,为五家中最高 [2] 人身险新业务价值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 [2]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 [2] - 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2] - 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 [2]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期交业务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 [3] - 人保寿险首年期交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5% [3]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4% [3] -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32.3% [3] 财产险承保利润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 [4] -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4] - 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4]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 权益投资布局 - 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6] - 中国人寿净投资收益率2.78%,总投资收益率3.29% [6] - 中国人保全集团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6.1%,在总投资资产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6] - 行业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 [6]
中国人寿下半年这样投:A股港股双轮驱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6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对下半年A股市场保持乐观 将持续关注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新消费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1][4] - 港股市场是权益投资重要配置部分 上半年取得非常好收益 下半年将继续关注并持续开展投资操作 [1][4] - 权益配置方面更加关注高股息股票 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1][4] - 采取配置资产做稳 弹性资产做优的投资思路 保持中性灵活的配置策略 [4] 投资业绩与资产规模 - 截至6月30日投资资产达7.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8% 总资产7.29万亿元规模持续扩大 [1] - 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 总投资收益率3.29% 净投资收益率2.78% [1]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 [2] - 权益投资收益同比显著提升 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2] 业务价值表现 -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 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20.3% [2] - 新业务价值呈现季度加速态势 二季度同比增速高于一季度的4.8% [2] - 消费者对分红险认知加深 二季度销售明显回升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 [2] 风险管理与财务稳健性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4.42亿元 同比增长7.1% [2] - 信用风险管理审慎 信用债券外部评级3A级占比超98% 债权型金融产品外部评级3A级占比超99% [2] - 新单业务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缩短至1.5年 为应对利率风险奠定良好基础 [3] 战略发展方向 - 加强资产负债端统筹管理 做好久期匹配 积极增强收益成本匹配成效 [3] - 下半年将把握服务大局与客户需求 挖掘养老 健康 财富管理三大领域潜在增长点 [4] - 坚持长周期跨周期经营 聚焦价值战略保障长期健康发展 [4] - 践行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要求 在降本增效 营销体系改革 康养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 [4]
时报观察 加快权益资产配置 险资“长钱长投”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8
上市险企股票资产配置规模 - 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超4000亿元 增幅达28.7% [1] - 股票资产增幅远超投资资产整体增幅 显示入市明显提速 [1] - 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增幅26.69% 远超资金运用余额8.85%的增幅 [1] 上市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 - 中国人寿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达13.6% 中国平安达12.6% 中国太保达11.8% 中国人保达10.7% [1] - 四家险企配置比例上升区间为0.9至2.7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配置比例较上年末减少0.2个百分点 但仍处18.6%的历史和行业高位 [1] 险资加速入市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推动保险公司增加权益资产配置需求 [1]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 为险资加快权益配置解除障碍 [1] - 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成效显著 稳步入市成为行业共同选择 [2] 险资入市对资本市场影响 - 险资发挥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风气 [2] - 资本市场稳步向好与保险公司受益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2] -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鼓励背景下 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配置有望持续提升 [2]
五大上市险企日赚十亿的当下与未来
北京商报· 2025-08-29 01:24
核心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781.92亿元,平均日赚9.84亿元,同比微增 [1] - 中国平安净利润680.47亿元位居首位,新华保险净利润增速达33.53%最高 [1] -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409.31亿元、265.3亿元、278.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3%、16.94%、10.95% [1] 投资表现 - 资本市场回暖推升投资收益,成为拉动业绩主要引擎 [2] - 中国平安上半年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权益资产配置新增超过1500亿元 [2] 寿险业务 - 寿险新业务价值呈现强劲增长,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增速达71.7% [3]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 [3]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均实现20%以上同比增长 [3] - 居民对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主要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影响 [3] 行业前景 - 寿险被认定为进入黄金发展期,提供财富保值增值、家庭保障、医疗健康养老三重价值 [4] - 行业发展空间大、保障需求大、政策支持大,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支撑行业持续发展 [4] - 银发经济兴起和数字浪潮催生多元化金融服务和风险保障需求 [4] 财险业务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3%和95.2%,分别下降1.5和2.6个百分点 [5]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车险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人保财险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36.8% [5]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 [6] - 新能源车险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人保香港、泰国项目落地,海外业务将成为新增长点 [5]
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共赚近1782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29 00:08
核心业绩表现 - 五大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 [1] - 归母净利润呈现"四升一降"态势:中国人寿409.31亿元(+6.9%)、中国太保278.85亿元(+11%)、中国人保265.30亿元(+16.9%)、新华保险148亿元(+33.5%)、中国平安680.47亿元(规模最大)[2] 人身险业务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同比提升20.3% [2]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上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7.0%,银保渠道增长168.6% [2]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4% [3] -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32.3% [3]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提升4个百分点,期交业务价值率提升7.1个百分点,首年期交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5% [3] 财产险业务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 [3] -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4]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4] 投资业务 - 行业整体提升权益投资比例以增强投资收益 [5] - 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78%,总投资收益率3.29% [6] - 中国人保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6.1%,占总资产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6] - 投资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优质高股息股票,并注重长周期考核机制优化 [6][7]
绩优ETF半年报密集披露 险资、企业年金、外资扎堆布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23:36
机构投资者持仓动态 - 险资、企业年金及外资机构集中现身多只绩优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包括巴克莱银行、中信集团年金、工商银行年金及中国人寿等多家机构[1]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收益率超90% 前十大持有人含外资银行及多领域企业年金计划[1] -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年内收益率超70% 获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主流险资机构集体持仓[1] 行业主题ETF表现 - 科技创新类ETF业绩突出 科创板人工智能及芯片主题产品收益率分别达70%和50%以上[1] - 黄金产业ETF同期收益率超50% 前十大持有人以保险机构为主包括平安财险及太平洋人寿等[1] - 港股通创新药ETF领涨市场 年内收益率突破90% 反映医药创新板块获国际资本青睐[1] 资金配置方向 - 企业年金重点配置高收益ETF 涉及电信、汽车制造(比亚迪)及省级职业年金计划[1] - 外资机构活跃布局中国主题ETF 巴克莱银行及瑞士联合银行同时现身芯片与创新药ETF持仓[1] - 保险资金密集加仓科技及黄金板块 平安系机构同时出现在人工智能、芯片及黄金ETF持有人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