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睿科技(600562)
搜索文档
战鹰呼啸!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重磅开幕,通用航空ETF(159231)涨超1%
新浪基金· 2025-09-19 10:03
通用航空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9日早盘通用航空板块异动拉升 国睿科技冲击涨停 洪都航空涨幅超7% 晨曦航空和睿创微纳涨幅超4% [1] - 通用航空ETF华宝(159231)场内价格现涨1.36% 实时交易价格为0.595元 [1][2] - 板块内多只个股表现强势 包括中无人机涨3.47% 航发动力涨3.73% 海特高新涨3.99% [2] 行业事件驱动因素 -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当日开幕 展出空军百余型武器装备 包括歼-20首次静态亮相和轰炸机编队通场首秀 [2] - 活动涵盖飞行表演 eVTOL动态展演 无人机集群表演 武器装备展及低空经济展等多维度展览 [2] - 航空主题活动集中呈现空中速度与激情 聚焦航空领域硬核实力与前沿趋势 [2] 政策与产业背景 - 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 各地相继出台低空经济发展纲领性政策 国资央企密集成立低空经济公司 [3] - 低空物流和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 头部eVTOL主机厂订单激增 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清晰 [3] - 通用航空ETF覆盖"军用新质战斗力+民用新质生产力"50只成份股 央国企含量超46% 十大军工集团含量超20% [3] 产品结构与投资方向 - 通用航空ETF华宝(159231)及联接基金全面涵盖低空经济 大飞机 军用飞机 商业航天 卫星导航和无人机等热门领域 [3] - 产品重点布局技术壁垒和商业化核心环节(飞行器制造) 体现内需与军贸共振下的中国航空产业链配置价值 [3]
国睿科技股价涨5.57%,方正富邦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5万股浮盈赚取23.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9:47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9日股价上涨5.57%至29.37元/股 成交额1.96亿元 换手率0.53% 总市值364.73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占比78.61%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占比11.74% 智慧轨交占比8.32% 其他业务占比1.33% [1] - 公司产品涵盖空管雷达 气象雷达及应用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微波器件 特种电源等 [1] 基金持仓情况 - 方正富邦创新动力混合A持有15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9.15% 位列第二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23.25万元 最新规模2237.08万元 [2] - 基金今年以来收益7% 近一年收益52.22% 成立以来亏损6.29%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吴昊任职7年87天 管理规模37.85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07.98% 最差基金回报-33.88% [3]
国睿科技: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天风证券、广发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9-18 20:13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雷达业务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在业务结构中占比提升,对利润贡献较好,通过统筹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二季度单季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36.23%,单季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19.2% [5] - 公司毛利率达41.28%,负债率36.83%,财务费用1907.08万元 [5] 新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 - 低空经济领域已与多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并获取订单,推出"天织"计划包含低空监视反制系统、气象保障系统和飞行应用系统三大产品线 [3] - 工业软件领域自主软件新签合同占比超80%,多款产品入选国家级推荐名单,2025年上半年中标车企PDM系统重构项目 [3] - 公司明确三大定位: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电子装备和网信体系两大领域 [5] 投资者回报政策 - 公司承诺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2024年度实际分红1.9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1% [4] - 已制定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维持30%分红比例,并推进提高分红频次举措,授权董事会制定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4] 机构关注与业绩预测 - 90天内9家机构给予评级,其中6家买入、3家增持,目标均价34.81元 [5] -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区间7.16-8.65亿元(兴业证券7.16亿/广发证券8.65亿),2026年预测区间7.58-10.51亿元(兴业证券7.58亿/广发证券10.51亿) [7]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3054.21万元,融券净流入169.71万元 [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空管雷达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主要厂商及发展趋势分析:空管雷达作为低空经济核心基础装备,行业规模达44.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8 09:26
空管雷达行业概述 - 空管雷达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负责信息搜集与传递 确保飞行活动安全高效 [1][4][15] - 空管雷达分为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 二次雷达通过询问-应答机制工作 具有回波强 精度高 无杂波干扰等优势 [4][6] - 中国空管雷达行业2017-2024年市场规模从14.8亿元增长至44.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7.03% [1][15] 技术发展历程 - 空管雷达起源于二战军用领域 1949年美国首次将一次雷达应用于民用航空导航 [8] - 20世纪60年代国际民航组织确立二次雷达标准 70年代实现计算机联网自动化 80年代进入全固态时代 [8] - 中国在反隐身雷达和数字阵列雷达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21世纪取得显著成就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 半导体材料及天线 发射机等核心零部件 [9][11] - 中游为空管雷达制造 下游应用于航路监视 机场监视 飞行器识别等领域 [9] - 天线作为关键部件 其设计直接影响雷达探测范围与精度 2016-2024年中国天线市场规模从215.45亿元增至70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89% [11][12] 市场规模细分 - 中国雷达行业整体规模从2016年252.8亿元增长至2024年715.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88% [13][14] - 军用雷达规模从123亿元增至340.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3.56% 民用雷达从129.8亿元增至375.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19% [13][14] - 空管雷达作为民用雷达增长点 受益于民航运输快速发展 [13]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高度集中 主要厂商包括雷神技术 诺斯罗普·格鲁曼等 2024年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约460.7亿美元 [16][17] - 中国主要厂商有中电科14所 38所以及四川九洲 四创电子 国睿科技等 [18] - 四川九洲2025年上半年空管产品营收4.61亿元 同比增长10.29% 国睿科技雷达装备营收15.5亿元 同比增长16.54% [18][19]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实现目标识别自主化与决策智能化 [21] - 一次雷达 二次雷达及ADS-B等多功能传感器集成化设计 提升系统协同能力 [22] - 采用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等技术推动设备小型化 轻量化 适应临时机场与应急场景 [23]
军工电子板块9月17日涨1.11%,兴图新科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6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7 16:52
板块表现 - 军工电子板块当日上涨1.11% 领涨个股为兴图新科(收盘价28.48元 涨幅20.02%)[1] - 上证指数上涨0.37%至3876.34点 深证成指上涨1.16%至13215.46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3% 其中奥普光电(55.62元 涨10.01%)、鸿远电子(57.65元 涨6.48%)等7只个股涨幅超5%[1] 个股涨跌 - 涨幅前五分别为:兴图新科(20.02%)、奥普光电(10.01%)、鸿远电子(6.48%)、宏达电子(38.54元 涨5.50%)、航天电器(51.12元 涨5.01%)[1] - 跌幅前五分别为:华力创通(23.40元 跌2.42%)、金信诺(15.92元 跌1.67%)、XD纳睿雷(43.99元 跌1.57%)、国光电气(66.88元 跌1.34%)、海格通信(13.35元 跌1.18%)[2] - 成交量显著个股:金信诺(103.10万手)、海格通信(58.40万手)、华力创通(29.50万手)[2] 资金流向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67亿元 游资净流入4220.86万元 散户净流入2.25亿元[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三位:奥普光电(1.53亿元 占比25.79%)、中航光电(9350.52万元 占比12.36%)、兴图新科(6191.56万元 占比22.63%)[3] - 游资净流出最显著个股:奥普光电(净流出8057.88万元 占比-13.59%)、兴图新科(净流出3461.69万元 占比-12.65%)[3] 成交活跃度 - 成交额超5亿元个股包括:奥普光电(5.93亿元)、火炬电子(5.62亿元)、鸿远电子(5.32亿元)、国睿科技(5.31亿元)[1] - 换手率较高个股:金信诺(成交额16.58亿元)、景嘉微(成交额10.96亿元)、海格通信(成交额7.83亿元)[2] - 低成交额个股:思科瑞(4057.66万元)、*ST锭昌(8955.15万元)、雷科防务(1.45亿元)[2]
航空航天ETF(159227)红盘向上, 歼-20首次地面静态展示
新浪财经· 2025-09-17 13:31
行业指数表现 - 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CN5082)上涨0.52% [1] - 成分股迈信林上涨5.84%、光启技术上涨4.24%、国睿科技上涨3.90%、华秦科技上涨2.47%、航发科技上涨2.42% [1] - 航空航天ETF(159227)上涨0.54%至1.12元 [1] 航空展事件 -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及长春航空展于9月16日预演 [1] - 歼-20、歼-16、运油-20A等机型亮相表演 [1] - 首次静态展示歼-20 [1] - 正式活动将于9月19日至23日举行 [1] 行业投资前景 - 先进装备技术投入将持续扩大 [1] - 重点投入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网络安全及水下作战 [1] - 实现装备智能化升级与性能提升 [1] - 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1] 航空航天ETF特征 - 跟踪国证航天指数且军工行业占比达97.96% [2] - 覆盖战斗机、运输机、发动机、导弹、卫星、雷达全产业链 [2] - 国证航天指数近一年收益率66.74% [2] - 收益率超越中证国防指数(57.95%)、中证军工指数(60.26%)及军工龙头指数(46.96%) [2]
行业军贸市场深度研究:全球百年变局激荡,我国军贸大有可为
兴业证券· 2025-09-16 19:0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全球军贸市场集中度高,前两名国家合计占比超过50%,美国及其盟友占据统治地位,2015-2019年/2020-2024年两个五年间总计占比分别为64.10%和78.06%[2] - 中国军贸份额与制造业能力不匹配,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27.7%,但军贸仅占全球3.9%,排名第六,未来5到10年持续上行趋势明确[2] - 中国军贸发展迎来新机遇,包括全球地缘冲突加剧、武器装备迭代加速、出口开放度提高、“一带一路”合作意愿增强及军贸反哺作用显著[2] 军贸行业概述 - 军贸定义为军事装备的转让,具有国家主导色彩,是政治、军事、外交战略的体现,产品形式包括商品交易、技术交易和维修保养等[12] - 军贸动因包括维持国防工业水平、平衡国际贸易收支、影响外交战略、提升地区安全平衡和加强盟国军事协同[16] - 利益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国防利益,政治利益强化区域影响力,经济利益带动科技工业发展和规模效应,国防利益保持生产能力和检验装备水平[19] 全球军贸概况 - 全球军贸额增长平稳,1950-2024年复合增长率1.72%,主要经历冷战前期增长、冷战后期下降和21世纪重拾上升三次波动[31] - 出口国格局稳定,前五名国家排名变动小,行业集中度高,2015-2019年前十名国家占比89.70%,2020-2024年占比88.60%[32] - 进口地区集中于亚太和中东,2015-2019年前五名为沙特阿拉伯、印度、埃及、中国、澳大利亚,2020-2024年为乌克兰、印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48] - 武器类别稳定,飞行器占比超40%,导弹、舰船和特种车辆紧随其后,导弹占比小幅提升[56] - 全球军工企业百强榜美国占优,2023年前20名中美国企业9家,中国6家,美国企业军品收入占比高,如诺格公司91%[64][66] 主要军贸出口国概况(美国) - 美国军贸出口绝对领先,1950-2024年占全球30%以上,2015-2019年出口额503.67亿TIV,2020-2024年609.49亿TIV,增长21.01%[69] - 军贸对象遍布全球,核心客户为日本、沙特等,1950-2024年前20大对象占比77.70%[73] - 地缘政治创造军售机会,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等拉动出口,近年通过搅动亚太、中东局势巩固垄断地位[75] - 近10年军售重点向亚太倾斜,2015-2024年出口对象前五包括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日本等,2020-2024年新增卡塔尔、乌克兰[81][83] - 出口装备以飞行器为主,占比50%以上,2015-2019年57.00%,2020-2024年58.00%,导弹、特种车辆次之[88] - 军援作为补充手段,延伸政治影响,如二战期间援助额达344亿美元,俄乌战争中提供超595亿美元军事援助[93][98] - 军工企业领先,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巨头全球优势明显,2023年前20名企业军品收入中美国占比57.76%[95] 中国军贸情况 - 发展历程显示出口额波动,2020-2024年出口额83.85亿TIV,较2015-2019年下降5.38%,进口额下降反映装备国产化率提升[35][55] - 管理机制和法规完善,审批流程严格,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武器出口管理条例》等[4] - 特点包括产品多样化,但份额与实力不匹配,制约因素有地缘政治限制和客户国财政不稳等[2][4] - 机遇显著,全球冲突加剧、装备水平提升、开放度提高和“一带一路”合作意愿强[2] - 主要军贸公司包括保利科技、中国北方工业等,提供激光防御系统、VT-4坦克等产品[4] 军贸相关上市公司 - 覆盖多家上市公司,如国睿科技、航天南湖、高德红外、中航沈飞、中航成飞、洪都航空、航天彩虹、中无人机、航天电子、中航西飞、中直股份、内蒙一机、海格通信和烽火电子[4] - 这些公司涉及雷达、无人机、飞机、舰船等多个领域,产品如远程警戒雷达、翼龙无人机、运20飞机等[4][9]
国睿科技跌2.01%,成交额1.3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511.5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6 11: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27.24元/股 成交额1.30亿元 换手率0.38% 总市值338.2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511.54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06%和1.05%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0.51%和22.16% [1] - 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37.76% 近5日上涨4.53% 近20日下跌3.58% 近60日下跌2.69% [1]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股东户数达3.67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6.03% 人均流通股减少35.50%至33803股 [2] - 华夏军工安全混合增持408.27万股至1774.36万股 南方军工改革混合增持101.12万股至937.20万股 [3] - 国投瑞银国家安全混合新进持股1014.15万股 富国中证军工ETF新进持股935.16万股 [3] - 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减持1088.39万股至964.18万股 三家机构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21亿元 同比增长10.41% 归母净利润3.50亿元 同比增长1.15%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占比78.61%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占比11.74% 智慧轨交占比8.32%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7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达5.40亿元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 2003年1月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1] - 主营业务涵盖空管雷达、气象雷达、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微波器件及特种电源等产品 [1] - 所属申万行业分类为国防军工-军工电子Ⅱ-军工电子Ⅲ 概念板块包括航母产业、大飞机、军民融合等 [1]
国睿科技跌2.06%,成交额1.8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350.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1: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2日盘中下跌2.06%至27.14元/股 成交额1.87亿元 换手率0.55% 总市值337.0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350.57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57.23万元(买入419.76万元/卖出1176.99万元) 大单净卖出2593.35万元(买入2555.79万元/卖出5149.14万元)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37.26% 近5日上涨2.76% 近20日下跌6.09% 近60日下跌4.08%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21亿元 同比增长10.41%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0亿元 同比增长1.15%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3.67万户 较上期增加56.03% [2] - 人均流通股33803股 较上期减少35.50% [2] - 华夏军工安全混合A增持408.27万股至1774.36万股(第五大股东) [3] - 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减持1088.39万股至964.18万股(第七大股东) [3] - 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增持101.12万股至937.20万股(第八大股东) [3] 机构持仓变动 - 新进十大股东包括:国投瑞银国家安全混合A(1014.15万股/第六大)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935.16万股/第九大) 南方中证500ETF(734.36万股/第十大) [3] - 退出十大股东包括: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A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交银启明混合A [3]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78.61%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11.74% 智慧轨交8.32% 其他1.33% [1] - 所属申万行业:国防军工-军工电子Ⅱ-军工电子Ⅲ [1] - 概念板块涵盖:航母产业 大飞机 军民融合 军工电子 军工信息化 [1]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73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5.40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