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601633)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长城汽车(02333)涨超5% 哈弗猛龙2026款上市24小时订单超两万台 坦克500预售表现亮眼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0:43
股价表现 - 长城汽车港股涨5.15%至17.77港元 成交额达4.1亿港元 [1] 新产品动态 - 哈弗猛龙2026款PHEV正式上市 售价区间17.38万-20.88万元 限时优惠价15.38万-18.88万元 [1] - 哈弗猛龙上市24小时订单突破21856台 [1] - 坦克500智享版推出两个版本 Hi4-Z预售价38.88万元 Hi4-T预售价36.00万元 [1] - 坦克500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000台 首个周末日订单达1932台 [1] 业务前景 - 公司聚焦魏牌与坦克两大高盈利品牌放量 [1] - 魏牌月销有望冲击2万台 新平台车型导入将提升销量天花板 [1] - 公司港股PE偏低且性价比高 短中期具备持续推荐价值 [1]
长城汽车涨超5% 哈弗猛龙2026款上市24小时订单超两万台 坦克500预售表现亮眼
智通财经· 2025-08-21 10:43
股价表现 - 长城汽车港股涨5.15%至17.77港元 成交额达4.1亿港元 [1] 新产品动态 - 哈弗猛龙2026款PHEV正式上市 售价区间17.38万-20.88万元 限时优惠价15.38万-18.88万元 [1] - 哈弗猛龙上市24小时订单突破21856台 [1] - 坦克500智享版推出两个版本 Hi4-Z预售价38.88万元 Hi4-T预售价36万元 [1] - 坦克500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11000台 首个周末日订单达1932台 [1] 业务前景 - 公司聚焦魏牌与坦克两大高盈利品牌放量 [1] - 魏牌月销有望冲击2万台 新平台车型导入将提升销量天花板 [1] - 坦克500预售表现亮眼 显著增强利润弹性 [1] 估值水平 - 公司港股PE偏低 性价比高 [1] - 短中期具备持续推荐价值 [1]
长城汽车35周年开放日:见证“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齐鲁晚报· 2025-08-21 10:35
公司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是中国唯一、全球唯二实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 [3]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04亿元 占销售额比重5.2% 远超3.1%的行业平均水平 [6] - 焊接车间机器人焊接率达100% 白车身骨架精度合格率96% 冲压线每分钟完成12次高精度冲压 [4] 全球产能与市场拓展 - 在泰国 巴西建成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 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 [8] - 累计出口量突破200万辆 巴西工厂预计创造13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超5000个间接就业机会 [8] - 零部件子公司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 成为宝马 大众等国际一线车企核心供应商 [3] 产品与技术特色 - 实现汽油 柴油 混动 纯电 插电混动和氢能全覆盖 推出Hi4技术体系 [6] - Hi4技术让四驱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区间 哈弗枭龙MAX WLTC综合油耗0.97L/100km 纯电续航超100公里 [13] - 坦克500智驾版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 通过交叉轴 炮弹坑等复杂路况 [13] 品质控制与安全体系 - 投资5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独立汽车安全试验室 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7] - "五区八轨"测试平台模拟9000种道路状况 配备34个高精度假人 单个Thor假人价值超千万元 [7][10] - 配备每秒4000帧高速摄影设备 NVH实验室模拟-40℃至85℃极端环境 风洞实验室风速达250km/h [10][11] 人才发展与组织建设 - 2024年向全体员工发放40亿元奖金 人均超4.7万元 创行业纪录 [16] - 80后高管占比超30% 2024年1200余名基层技术人员通过内部竞聘进入核心研发团队 [16] - 提供低于市场价30%的人才公寓 15年一贯制教育体系 自建三甲标准社区医院 [17] 企业发展历程与规模 - 从年产不足千辆的小厂发展为拥有8.2万名员工 年销量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 [14][20] - 历经35年发展 从技术引进迈向标准输出 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化进程代表 [1][22]
中国汽车全球化系列报告(6):汽车出海:量化测算工程师红利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1 10:1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前景,给予行业"看好"评级 [3][4]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2024年达641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同比+22.7% [3][14] - 2025H1出口308万辆,同比增10.4%,俄罗斯(115.8万辆)、墨西哥(44.5万辆)为主要市场 [3][14] - 比亚迪(47.2万辆,+128%)、上汽(43.8万辆)等自主品牌出口表现突出 [3][14] - 中国车企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降低成本 [3][14] - 中国车企凭借高研发效率(单车研发摊销7660元vs外资12634元)和高投资效率(单车折旧摊销8901元vs外资73%)形成显著成本优势 [3][15] - 以18万元均价车型为例,中国车企单车净利11217元vs外资4349元,超额净利近7000元 [3][15] - 2021-2030年出口分三阶段,南方市场(中东、东盟等)将成为核心增量,2027年占比预计达65.7% [3][75] - 海外产能2025年达70万辆,2027年184万辆,2030年368万辆,"本地化生产替代出口"成主流 [3][75] 目录总结 国内出口&海外建厂 - 2020年后中国汽车出口量快速攀升,2025年5月达55万台/月,增幅近7倍 [14] - 分地区看俄罗斯(115.8万辆)、墨西哥(44.5万辆)为主要市场,阿联酋(+106.6%)、巴西(+106.1%)等新兴市场增速显著 [14][17] - 比亚迪、长安、吉利等通过海外建厂加速全球化布局 [14][17] - 2019-2024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从530亿美元增长至10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8% [24][26] - 中国零部件企业加速在墨西哥、东南亚、欧洲构建全球产能网络 [24][28] 出海盈利分析 - 中国车企单车研发摊销显著低于外资品牌(2024年长城7528元vs大众15121元) [40] - 中国自主品牌车型研发周期约18个月,仅为外资的一半 [49][50] - 中国头部零部件厂商研发费用率(4.1%-6.3%)显著低于海外厂商(7.3%-9.3%) [52] - 中国车企单车折旧摊销显著低于外资(2024年长城8232元vs宝马21697元) [55][59] - 中国车企每十万台产能投资额(3-6.7亿美元)仅为外资的50%左右 [56][57] 中国车企出海超额收益 - 以18万元均价车型为例,中国车企单车净利11217元vs外资4349元 [66][67] - 剔除比亚迪后中国车企单车超额净利超15000元 [66][67] - 乐观假设下海外复制国内管理模式可使单车超额收益达2.6万元 [66][72][74] - 中国车企每万台销量对应员工数仅为外资约80% [70][71] 关键结论与投资分析 - 看好比亚迪、吉利、长城、上汽、长安等具备全球化能力的车企 [3][86] - 同时看好理想、小鹏、蔚来等在智能电动车上具备更强产品定义能力的企业 [3][86] - 2030年中国汽车海外销量有望破千万辆 [75][83][85]
A股民营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八成实现盈利
环球网· 2025-08-21 10:12
整体业绩概况 - 截至8月20日,A股623家民营企业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其中528家实现盈利,占比84.8% [1] - 318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46家成功扭亏为盈 [1] 头部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工业富联、药明康德、长城汽车等5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均超过50亿元 [3] - 宁德时代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3] - 工业富联归母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 [3]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三大行业成为盈利主力军,分别有67家、66家和62家企业实现盈利 [3] 中小市值企业表现 - 5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其中17家市值小于50亿元的企业实现业绩倍增 [3] - 先达股份、容知日新等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00%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318家业绩正增长企业中,125家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超过5% [3] - 92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升 [3] 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 臻镭科技紧抓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机遇,产品转入批量交付 [4] - 工业富联、伟测科技受益于全球算力需求爆发 [4] - 瑞芯微AIoT产品线在汽车电子、机器人领域应用广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61% [4]
行业深度 | 大模型重塑战局 智能驾驶商业化奇点已至【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21 09:55
智能驾驶行业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已从技术亮点演变为车企产品差异化关键因素和出行服务商业化核心支点,技术深度、迭代速度和落地规模将深刻影响未来竞争格局[2] - 大模型重构行业竞争格局,云车协同算力竞赛加剧,百亿参数级模型训练依赖云端超算集群支撑,车端芯片算力需同步升级[2] - 商业化落地进程提速,2024年10-20万元车型搭载高阶智驾功能占比仅5%,"智驾平权"趋势将驱动渗透率增长,Robotaxi或于2026年规模化落地,2030年市场规模达数千亿[3] - 技术路径向多模态认知驱动范式收敛,VLA架构推动智能驾驶从"统计模仿"向"因果认知"跃迁,2025年被视为"VLA上车元年"[41][51] 技术架构演进 算法迭代路径 - 早期模块化架构依赖"感知-决策-控制"分布式模块,受限于人工规则和结构化场景[13] - BEV+Transformer架构突破2D到3D转换难题,实现多传感器融合和全局场景感知,摆脱高精地图依赖[14] - BEV+Transformer+OCC架构通过体素化技术精确还原障碍物三维体积,显著提升动态障碍物识别能力[15] - 端到端架构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代码量从30万行缩减至3千行,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直觉反应[23][29] - 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和动作模态,通过思维链技术解决黑盒问题,实现决策透明化和场景泛化[33][34] 算力需求变化 - L2级算力需求100+TOPS,L3需500-1,000+TOPS,L5或超5,000TOPS,端到端架构使特斯拉算力需求从300TOPS跃升至3,000-5,000TOPS[52] - 车端芯片自研加速,小鹏图灵AI芯片单芯抵三颗Orin X,蔚来神玑NX9031实现1,000+TOPS算力[59][60] - 云端算力建设白热化,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达23.5EFLOPS,特斯拉Dojo超算中心2024年末算力达88.5EFLOPS[64][85] 商业化落地 市场渗透 - "智驾平权"推动高阶功能下探至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目前占比仅5%,将成为销量增长核心杠杆[3][11] - 激光雷达2024年装机量突破150万颗,同比增长245.4%,装配率跃升至6%,价格从数万元降至数千元[75] - 纯视觉方案成本优势显著,特斯拉8摄像头总成本约200美元,相当于单颗激光雷达价格[79] Robotaxi前景 - 预计2026年开始规模化落地,24小时运营和智能调度能力将驱动规模效应[3] - 每公里综合成本将在2026年后低于传统出租车,2030年市场规模达数千亿[3][11] - 特斯拉Robotaxi试点技术反哺FSD升级,参数规模扩大4.5倍,形成自动驾驶迭代闭环[86] 车企竞争格局 特斯拉领先优势 - 一体化多模态端到端架构实现3000公里人工干预间隔,复杂路口接管率较V12降低6倍[83] - 数据闭环实现周级迭代效率,4D自动标注替代500万小时人工作业,全球150万辆车构成数据采集网络[84] - Dojo超算中心采用D1芯片,训练效率较GPU集群高1.3倍,D2芯片性能将再提升10倍[85] 国内车企追赶 - 华为ADS3.0采用三网协同架构,本能安全网络实现200毫秒应急响应,决策速度提升3倍[90] - 小鹏XNGP+整合三大神经网络模块,强化学习后通过知识蒸馏保留90%核心能力[47][50] - 理想采用"蒸馏先行+强化兜底"策略,云端构建超10亿公里仿真里程优化模型[42]
出口反超国内,中国皮卡海外狂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1 09:39
中国皮卡出口表现强劲 - 7月国产皮卡出口22948辆 同比增长12.9% 1-7月累计出口180467辆 同比增长27.6% [2] - 出口量超越国内销量 7月国内销量20157辆同比下降6.5% 1-7月国内销量158140辆同比下降4.1% [2] - 长城皮卡7月出口5257辆同比增长63.77% 上汽大通出口5287辆同比增长56.37% 比亚迪出口1814辆同比增长104.05% [3] 头部品牌出口格局分化 - 长城皮卡1-7月累计出口35340辆居首 上汽大通31069辆次之 江淮29890辆第三 [3] - 比亚迪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783.71% 郑州日产同比增长253.26% 中国重汽同比增长1050% [3] - 江淮皮卡7月出口环比下降20.75% 长安皮卡同比下降14.22% 江铃同比下降44.06% [3] 新能源皮卡成为增长引擎 - 7月新能源皮卡出口同比激增186.18% 增速远超柴油车型38.18%的增长 [13] - 新能源占比从2022年1%提升至2025年8% 柴油占比从74%降至72% 汽油从25%降至19% [13] -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优势实现爆发式增长 1-7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超1783% [13]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地区 该区域存在约300万辆规模市场空间 [8] - 通过高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打入澳新/南美/中东市场 逐步替代美系日系产品 [8] - 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市场市占率持续提升 [8] 政策与行业前景 - 中汽协预测2030年国内需求达100万辆 叠加出口后总销量可达200万辆 [4] - 2024年皮卡出口占比接近50% 较六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技术路线多元化 纯电/混动/增程并行发展 智能化配置领先 [14] 产品竞争力提升 - 国产皮卡实现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中高端车型占比持续提高 [4] - 满足严苛排放法规 新能源车型在欧洲/澳洲市场获得替代传统皮卡的机会 [8] - 科技配置与乘用化设计达到国际水准 脱离传统工具车范畴 [14]
35岁怎么过 长城汽车深蹲起跳练内功
中国青年报· 2025-08-21 07:50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490 1万辆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 37亿元同比下降10 21% [7] -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展示新车引发关注 [2] 战略与人才计划 - 推出"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强调年龄不是职业终点 [2] - 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核心的人才价值评判体系提供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多领域发展路径 [6] - 通过爱和城地产、教育等配套服务解决员工住房及子女教育问题提升归属感 [6] 技术研发突破 - 2015年投入50亿元建成技术中心涵盖18个大型试验室具备2000项以上试验能力 [3] - 自研9DCT变速器、V8发动机及摩托车动力总成打破外资技术垄断 [4] - 垂直整合供应链核心零部件自制率超60%旗下三家企业入选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 [4] 产品验证能力 - 环境风洞试验室可模拟零下40℃至60℃极端温度及5%-95%RH湿度覆盖全球多数气候条件 [5] - 动力系统研发成为打破外资垄断的关键支点 [4]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每天进步一点点"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驱动技术攻坚 [3] - 构建员工社区实现从"职场人"到"一家人"的转变 [6] - 行业分析师评价其重新定义企业责任为员工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董事长魏建军强调需保持危机感避免"35岁中年焦虑"寻找"深蹲起跳"新起点 [2][7] - 分析师指出中国品牌需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跃迁 [7]
“迎接一个更科技化、更绿色的未来”
人民网· 2025-08-21 06:49
公司动态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成为海外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 年产能达5万台 [1] - 工厂经改造升级为智能化生产基地 应用工业机器人 拥有焊接、涂装、总装等工艺车间 [1] - 公司展示多款主力车型 吸引参观者拍照试乘 自媒体博主评价中国汽车在巴西具有质量和价格竞争优势 [2] - 公司是首家获得巴西政府"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认证的企业 可在当地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 行业影响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工厂落成对巴西工业发展意义重大 意味着该国具备制造全球竞争力汽车的能力 [1] -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指出工厂促进"巴西新工业计划"目标实现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 - 伊拉塞马波利斯市市长称工厂让该市从"糖酒之城"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之城" 惠及数千家庭 [3] - 巴西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重构 中国车企本土化生产助力巴西重塑拉美汽车制造中心地位 [3] 政策支持 - "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属于"巴西新工业计划" 旨在促进交通行业脱碳减排及产业链本地化 认证企业可获税收优惠 [2] 市场表现 - 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巴西广受欢迎 质量和价格竞争优势显著 [2] -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巴西并布局本土化生产 汽车产业投资合作成为中巴关系新亮点 [2][3]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 “迎接一个更科技化、更绿色的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0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年产能达5万台 成为海外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 [1] - 工厂经改造升级 成为智能化生产基地 拥有焊接 涂装 总装等工艺车间 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 [1]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工厂对巴西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意味着巴西拥有制造全球竞争力汽车的能力 [1] 中巴经贸合作与政策支持 - 长城汽车是首家获得巴西政府"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认证的公司 可在巴西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 - "绿色出行和创新计划"旨在促进交通行业脱碳减排及加速产业链本地化布局 认证企业可获得税收优惠 [2] - 巴西副总统表示工厂竣工有力促进"巴西新工业计划"目标实现 推动巴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中国汽车在巴西越来越受欢迎 质量和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本土设厂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2] - 巴西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核心是强化可持续发展政策和促进外来投资多元化 [3] - 随着中国车企在巴西布局本土化生产 巴西正在重塑其作为拉美汽车制造中心的地位 [3] 地方经济与社会效益 - 工厂让伊拉塞马波利斯市从"糖酒之城"转变为"新能源汽车之城" 数以千计家庭将受益 [3] - 中国企业的到来助力当地迎接更科技化 更绿色的未来 [3] - 汽车产业投资合作成为中巴关系新亮点 为两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助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