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601633)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推出Hi4技术+泛越野场景,开拓越野市场新格局|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2 23:44
销量表现 - 公司8月销量115558辆 同比增长22.33% 本年累计销量789719辆 同比增长5.94% [2] - 哈弗品牌8月销量68912辆 同比增长22.69% 成为主要增长贡献品牌 [2] - WEY品牌同比大涨167.51% 坦克品牌同比增长22.46% 欧拉品牌销量5223辆 同比增长1.40%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Hi4四驱系统通过双电机串并联设计实现9种工作模式 系统综合功率340kW 高速工况油耗较传统四驱降低18% [3] - 该架构通过模块化集成与供应链整合 将四驱系统制造成本降低20% 使中型SUV售价进入15万元区间 [3] - 哈弗大狗PLUS燃油版搭载博格华纳瀚德第六代智能电控四驱系统 PHEV版采用第二代Hi4技术 实现150km纯电续航与超1000km综合续航 [6] 市场战略 - 公司提出"3/4刻度"理念 填补传统轿车与硬派越野车之间的空白 开创"泛越野"新品类 [5] - 2024年泛越野SUV市场销量76.4万辆 同比增长87.3% 其中PHEV车型占比达40.1% [5] - 哈弗猛龙2026款面向深度越野爱好者 二代枭龙MAX专注城市通勤 大狗PLUS切入家庭用户需求 [6] 行业影响 - 当前新能源市场四驱车型渗透率不足15% 高成本与能耗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4] - Hi4技术通过降低四驱系统准入门槛 或将改变紧凑型SUV市场格局 [4] - 四驱技术从高端市场向大众消费群体渗透 推动新能源技术普惠化进程 [4][6]
长城汽车丨2025Q2:盈利亮眼 高端化表现稳健【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02 22:30
事件概述 - 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营业总收入923.3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10.5% [2] 营收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23.3亿元,同比增长1.0%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23.2亿元,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30.7% [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车ASP为16.7万元,同比下降0.4万元,环比上升1.1万元 [3] 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10.5% [2]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19.1%,环比增长161.9% [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36.4% [2]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降41.8%,环比增长43.8% [2] - 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公司加速构建新渠道模式、加大新车和新技术宣传导致费用增加 [3] 费用结构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率5.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4.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率-1.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3] 销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计交付57.0万辆,同比增长1.8% [4] - 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31.3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21.9% [4] - 哈弗品牌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17.7万辆,同比增长24.7%,环比下降22.3% [4] - 魏牌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2.1万辆,同比增长106.3%,环比增长58.9% [4] - 皮卡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4.6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7.6% [4] - 欧拉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0.7万辆,同比下降57.9%,环比增长2.5% [4] - 坦克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6.2万辆,同比下降7.8%,环比增长46.9% [4] 新产品与技术创新 - 魏牌高山7豪华MPV将于9月10日开启预售,预计售价25-30万元 [4] - 公司以Hi4技术平台迭代和高阶智驾系统规模化为新车布局方向,产品性能升级同时直击消费者智能化需求升级 [4] 海外市场与全球化 - 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销量10.7万辆,同比下降1.8%,环比增长17.5% [5] - 巴西工厂已于8月投产,首批量产哈弗H6、长城炮等主力车型,年产能达5万台 [5] - 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生产,技术标准输出与本地化需求适配深度融合 [5]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405.8亿元,同比增长19.0% [6][8]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2910.9亿元,同比增长21.0% [6][8]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3347.5亿元,同比增长15.0% [6][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2.5亿元,同比增长4.4% [6][8]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增长52.3% [6][8]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233.0亿元,同比增长15.5% [6][8] - 对应2025年9月1日收盘价26.08元/股,PE分别为17倍、11倍、10倍 [6]
长城汽车丨8月:坦克销量亮眼 海外销量走强【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02 22:3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8月批发销量达11.6万辆,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10.7%,1-8月累计销量79.0万辆,同比增长5.9% [2] - 坦克品牌销量表现亮眼,新车坦克500Hi4-T/Hi4-Z上市2小时大定超1.2万辆,高端智能化技术提升品牌形象 [4] - 哈弗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2.7%,新车哈弗大狗 PLUS预售24小时订单超1万辆,硬派越野与轻越野双赛道驱动增长 [5] -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1.6%至4.5万辆,巴西工厂投产助力本地化扩张 [6] - 公司开启智能电动化新周期,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达132.5/201.8/233.0亿元 [7] 事件概述 - 8月批发销量11.6万辆(同比+22.3%,环比+10.7%),1-8月累计79.0万辆(同比+5.9%) [2] - 哈弗品牌8月销量6.9万辆(同比+22.7%,环比+22.6%),1-8月累计44.7万辆(同比+9.2%) [2] - 魏牌8月销量0.8万辆(同比+167.5%,环比-20.1%),1-8月累计5.3万辆(同比+105.1%) [2] - 皮卡8月销量1.3万辆(同比-2.9%,环比-3.3%),1-8月累计12.3万辆(同比+4.8%) [2] - 欧拉8月销量0.5万辆(同比+1.4%,环比+21.5%),1-8月累计2.3万辆(同比-43.8%) [2] - 坦克8月销量2.0万辆(同比+22.5%,环比+0.0%),1-8月累计14.4万辆(同比-4.9%) [2] 分析判断 - 坦克500Hi4-T/Hi4-Z定价33.5-37.5万元,搭载禾赛ATX激光雷达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Hi4技术提升越野性能与能效 [4] - 魏牌新旗舰SUV采用SOA架构与VLA大模型,强化智能化与高端化定位 [4] - 哈弗大狗 PLUS预售价13.58-18.38万元,换新价11.28-16.08万元,填补城市SUV与硬派越野市场空白 [5] - 海外8月销量4.5万辆(同比+11.6%,环比+9.9%),1-8月累计28.4万辆(同比+1.3%),巴西工厂辐射拉美市场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2405.8/2910.9/3347.5亿元,同比增长19.0%/21.0%/15.0% [7][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2.5/201.8/233.0亿元,同比增长4.4%/52.3%/15.5% [7][9] - 对应2025年9月1日股价26.08元/股,PE为17/11/10倍 [7][9]
行业深度 | 自主冲击豪华市场 高端定义增量空间【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02 22:30
核心观点 - 2024-2025年自主车企份额提升主要依赖5-15万元A级车市场,但该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未来增长需聚焦1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品牌塑造成为竞争核心 [2][3][12] - 中高端市场(15万元以上)盈利能力显著更强,15-25万元市场年净利润约550-600亿元,25万元以上豪华市场年净利润约800亿元,而5-15万元市场年净利润仅500-600亿元 [3][12][24] - 25万元以上豪华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理想、华为系、小米通过电动化、智能化及产品形态变革解构传统豪华品牌壁垒,形成头部竞争格局 [5][13][21] - 15-25万元中端市场格局分散,合资品牌仍占主导,自主份额不足50%,该市场成为传统车企和二线新势力实现品牌突破和利润增长的关键领域 [5][18][50] - 海外豪华品牌形成分层竞争格局:超豪华品牌(如法拉利、保时捷)依赖性能稀缺性和奢侈品逻辑,传统高端品牌(如BBA)注重豪华体验和技术标准化,孵化高端品牌(如雷克萨斯)强调可靠性和服务差异化 [4][42][44] 市场分层与竞争格局 - **5-1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1100-1200万辆,自主份额达70.6%(2025Q2),但自2024Q3以来增长停滞,进入存量价格竞争阶段,盈利能力承压 [12][16] - **15-2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550-600万辆,自主份额仅48.0%(2025Q2),大众、比亚迪、丰田、本田为头部玩家,市场缺乏龙头,格局分散 [18][19][20] - **25万元以上市场**:年销量约400万辆,自主份额47.7%(2025Q2),BBA份额下滑至24.2%(2025Q2),理想、华为系、小米占据头部地位 [21][22][23] 盈利能力分析 - 5-15万元市场年收入1.1-1.2万亿元,净利润率约5%,年净利润500-600亿元 [3][12] - 15-25万元市场年收入1.1-1.2万亿元,净利润率约5%,年净利润550-600亿元,盈利能力与5-15万元市场相当但销量仅其一半 [3][12][24] - 25万元以上市场单车净利润约2万元(BBA为3万元),年净利润800亿元,盈利能力强于其他细分市场 [3][12][24] 海外品牌发展路径 - **超豪华品牌**:法拉利、保时捷通过赛道技术下放、限量策略和手工工艺塑造奢侈品属性,维持高溢价和稀缺性 [37][39][41] - **传统高端品牌**:BBA凭借历史积淀、技术标准化和全产品矩阵覆盖,形成豪华体验和品牌标签,但电动化转型中面临溢价稀释 [28][29][31] - **孵化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依托母体技术优化,通过高可靠性、差异化服务和区域深耕策略立足中高端市场 [33][34][36] 自主品牌战略方向 - **25万元以上市场**:理想、华为系、小米已通过产品形态变革(如理想家庭定位、华为智能化、小米性能优势)建立品牌壁垒,格局稳定 [5][47][49] - **15-25万元市场**:需减少性价比依赖,通过智能化(如智能驾驶、座舱)和产品设计差异化替代合资品牌,实现品牌心智转移 [50][51][52] - **超豪华市场**:百万级以上市场因电动化平价性能而萎缩,需求向50-70万元市场转移,问界M9等产品已实现高配置覆盖 [13][49] 投资聚焦领域 - 中高端新势力:小米集团、理想汽车、小鹏汽车 [6] - 传统自主高端子品牌: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 [6] - 华为合作车企:赛力斯、上汽集团、长安汽车 [6] - 潜在关注标的:北汽蓝谷、江淮汽车 [6]
半年砸下50亿销售费用后,长城汽车完成了14%的业绩目标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21:09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微增但净利润下滑 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 [1][9] - 二季度业绩显著回暖 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 [3][4] - 新能源业务增速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支撑 [7] - 销售费用大幅攀升挤压利润空间 研发投入力度相对不足 [1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 同比增长0.99% [4] - 第二季度营收523.16亿元 同比增长7.72% 环比增长30.73% [4] - 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降10.21% [9] - 扣非净利润35.81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6.39% [9] - 毛利率18.38% 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9] - 第二季度毛利率18.8% 环比提升0.96个百分点 [9] 销售情况 - 上半年累计销售56.89万辆 同比增长2.52% [5] - 第二季度销售31.20万辆 同比增长11.63% 环比增长21.51% [6] - 哈弗品牌销售32.37万辆 同比增长7.24% [6] - WEY品牌销售3.45万辆 同比增长73.62% [6] - 长城皮卡销售9.62万辆 同比增长4.69% [6] - 欧拉品牌同比下降56.19% 坦克品牌同比下降10.67% [6] - 全年400万辆目标完成率仅14.22% [5] 业务发展 - 新能源车型销售16万辆 同比增长23.64% [7] - 海外市场销售19.77万辆 第二季度出口10.7万辆 [7] - 上半年推出20余款新车型 覆盖多个细分市场 [6] - 上半年单车平均指导价17.05万元 同比增长2.9% [9] - 第二季度单车均价17.54万元 环比增长6.3% [9] 成本费用 - 销售费用50.36亿元 同比大幅攀升63.31% [11] - 广告及媒体服务费约20亿元 同比增加约7亿元 [11] - 研发费用42.39亿元 同比微增1.21% [11] 战略举措 - 推进产品结构升级 重点推广高端车型 [11] - 深化新能源战略 加大插电混动车型推广 [11] - 加速渠道数字化转型 优化运营效率 [11] - 加强国际市场布局 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 [11]
中国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净利润加起来只赶上一个宁德时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2 21:0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16家上市乘用车企累计归母净利润超392亿元 其中比亚迪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三家头部民营企业净利润合计311亿元 占总盈利近80% 行业盈利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2][3] - 中国车企全球地位提升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首次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处于历史低位 7月利润率仅3.5% [5] - 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宁德时代单家净利润(304.9亿元)相当于前三家车企利润总和 丰田汽车净利润(约727亿元)是16家中国车企总利润的1.9倍 [4] 头部车企盈利表现 -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占16家车企总利润近40% 为唯一盈利超百亿车企 [2][3] - 吉利汽车净利润92.9亿元 同比下降13.9% 长城汽车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降10.21% 两者与比亚迪共同构成盈利前三甲 [2][3] - 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1.03% 理想汽车净利润17.43亿元 同比增长2.82% 表现突出 [3] 行业盈利状况 - 16家车企中有6家亏损 包括广汽集团(-25.38亿元) 北汽蓝谷(-23.08亿元) 小鹏汽车(-11.42亿元) 江淮汽车(-7.73亿元) 众泰汽车(-1.48亿元) 海马汽车(-0.75亿元) 累计亏损额近70亿元 [5] - 7家车企净利润负增长 江淮汽车同比下降356.89% 广汽集团下降267.39% 北京汽车下降81.8% 长安汽车下降19.09% 上汽集团下降9.21% [5] - 2025年1-7月汽车行业利润2737亿元 同比微增0.9% 行业利润率4.6% 较1-6月的4.8%有所下降 [5] 全球比较 -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9亿元 相当于比亚迪 长城汽车 上汽集团 赛力斯四家A股车企净利润总和 [4] - 丰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万亿日元(约727亿元人民币) 虽然同比下降超30% 但仍为16家中国车企总利润的1.9倍 [4] - 本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272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日产汽车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6] 动力电池行业对比 - 动力电池行业盈利同样向头部集中 除宁德时代外 亿纬锂能净利润16亿元 欣旺达8.6亿元 国轩高科3.7亿元 [6]
中国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净利润加起来只赶上一个宁德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11
行业盈利格局 - 16家上市乘用车企2025年上半年累计归母净利润超392亿元 其中比亚迪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三家头部民营企业合计净利润311亿元 占总盈利近80% [3] - 比亚迪以155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占16家车企总盈利近40% 盈利超百亿的车企仅比亚迪一家 [4] - 行业盈利集中度显著提升 头部三家车企净利润相当于宁德时代单家企业上半年304.9亿元净利润水平 [5] 车企盈利表现 -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吉利汽车净利润92.90亿元 同比下滑13.90% 长城汽车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下滑10.21% [4] - 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增长81.03% 零跑汽车净利润0.33亿元 同比增长101.49% 理想汽车净利润17.43亿元 同比增长2.82% [4] - 6家车企出现亏损 包括广汽集团亏损25.38亿元 北汽蓝谷亏损23.08亿元 小鹏汽车亏损11.42亿元 江淮汽车亏损7.73亿元 众泰汽车亏损1.48亿元 海马汽车亏损0.75亿元 累计亏损额近70亿元 [4][7] 国际比较与行业地位 - 丰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1.5万亿日元(约727亿元人民币) 为16家中国车企净利润总和的1.9倍 [5] - 比亚迪和吉利汽车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排名超过本田和日产 [5] - 本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2272亿日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日产汽车净亏损7918亿日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7] 行业盈利能力 - 2025年7月汽车行业利润293亿元 同比下降17% 行业利润率3.5% 环比6月6.9%明显下降 同比去年4.4%也下降 达近期低点 [6] - 1-7月汽车行业利润2737亿元 同比增长0.9% 行业利润率4.6% 较1-6月4.8%有所下降 处于历史次低位 [6] - 7家车企净利润同比负增长 包括长安汽车下滑19.09% 上汽集团下滑9.21% 广汽集团下滑267.39% 江淮汽车下滑356.89% 北京汽车下滑81.80% [4][7] 产业链盈利对比 - 动力电池领域盈利集中度更高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9亿元 亿纬锂能净利润16亿元 欣旺达8.6亿元 国轩高科3.7亿元 [7] - 日系车企除丰田外 本田保持盈利而日产陷入巨额亏损 显示全球汽车行业盈利分化加剧 [7]
汽车行业系列深度十:自主冲击豪华市场,高端定义增量空间
民生证券· 2025-09-02 20:08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大众市场(5-15万元)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自主品牌份额达70%但增长乏力 盈利空间承压 [1][12][16] - 中高端市场(15万元以上)成为未来核心增量空间 品牌效应显著 盈利能力强 自主份额不足50% 存在超500万辆替代空间 [1][4][13] - 25万元以上豪华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理想、华为系、小米通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势解构传统豪华品牌壁垒 形成头部竞争格局 [4][14][24] - 15-25万元中端市场格局分散 缺乏龙头 为传统自主车企和二线新势力重点发力领域 需通过智能化或产品设计替代合资品牌 [4][15][18] - 海外豪华品牌分层明确:超豪华品牌(法拉利、保时捷)依赖性能稀缺性和奢侈品逻辑 传统豪华品牌(BBA)依靠历史沉淀和技术标准化 孵化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以高获得感和服务体验立足 [3][45][48] 分章节总结 中高端市场盈利空间分析 - 5-15万元市场年销量1,100-1,200万辆 年收入1.1-1.2万亿元 净利润500-600亿元 [2][13] - 15-25万元市场年销量550-600万辆 年收入1.1-1.2万亿元 净利润550-600亿元 [2][13] - 25万元以上豪华市场年销量400万辆 单车净利润2万元(BBA为3万元) 远期净利润体量800亿元 [2][13] - 15万元以上市场自主份额均低于50% 其中15-25万元市场自主份额48%(2025Q2) 25万元以上市场自主份额47.7%(2025Q2) [18][24] 海外豪华品牌建设路径 - 超豪华品牌:以赛道技术下放和限量策略维持高单价利润 如法拉利、保时捷 [3][41][43] - 传统豪华品牌:BBA通过历史沉淀、技术标准化和全球化产品矩阵占据垄断地位 [29][30][32] - 孵化高端品牌:雷克萨斯、英菲尼迪依托母体技术优化 通过高获得感服务和区域深耕策略突破 [33][36][38] 自主品牌壁垒构建 - 品牌力分为保险属性(品质稳定性)和社会属性(身份溢价) 高销量和高端产品定位是关键 [49][50] - 理想通过产品形态变革(如理想ONE)实现错位竞争 华为和小米借助消费电子品牌基础直接颠覆市场 [51][52] - 后来者需通过产品力越级领先(如外观、智能化、性能)实现差异化突破 否则难以超越头部格局 [52] 自主车企竞争格局 - 25万元以上市场:理想份额9.8%(2025Q2) 华为系问界份额9.6% BBA份额降至24.2% [24] - 15-25万元市场:大众、比亚迪领先 但格局分散 头部车企份额均低于10% [18][21] - 推荐标的:中高端新势力(小米、理想、小鹏) 高端子品牌传统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 华为合作车企(赛力斯、上汽、长安) [5]
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公布8月全品类销量20022辆,同比增长22.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20:07
销量表现 - 坦克品牌8月全品类销量20022辆 同比增长22.46% [1] - 新能源车型销量10471辆 占全品类销量比例52% [1]
中泰汽车25Q2汽车行业总结:盈利分化,强者恒强
中泰证券· 2025-09-02 19: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维持积极看法,重点推荐智能化自主整车、机器人零部件和重卡龙头 [4] 核心观点 - 2025Q2乘用车需求回升,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至51.1% [4][8] - 乘用车整车企业业绩普遍符合预期,小鹏和零跑表现超预期 [4][15][17][19] - 汽车零部件行业盈利分化,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4][77][81] - 重卡内销稳健增长,出口逐步恢复 [4][103] 乘用车板块总结 - 2025Q2乘用车批发销量711万辆,同比+13%,环比+10.8%;零售579万辆,同比+15.6%,环比+13.1% [8][9] - 新能源批发销量363万辆,同比+33.6%,环比+25.2%,渗透率达51.1% [8][9] - 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至68.5%,创历史新高 [65] - 小鹏汽车因非MONA车型占比提升,ASP和毛利率环比改善 [4][55] - 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销量领跑新势力 [4][19][51] - 赛力斯、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业绩符合预期 [4][15] - 多数车企ASP环比提升,折扣力度收缩 [21][22] - 行业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和单车盈利环比改善 [25][29] 零部件板块总结 - 2025Q2申万汽车零部件板块收入3835.7亿元,同比+7.6%,环比+7.2%,增速低于行业整体 [72][75] - 毛利率18.7%,同比持平,环比+0.6个百分点;净利率6.5%,同比+0.1个百分点 [81] - 福耀玻璃、上海沿浦、沪光股份、福赛科技等业绩超预期 [4][100] - 赛力斯产业链公司如沪光股份、拓普集团等收入环比增速显著 [94][95] - 原材料价格整体平稳,汇率波动对部分企业利润产生扰动 [82][88] 重卡板块总结 - 2025Q2重卡上险20.1万辆,同比+21%,环比+31% [4] - 重卡出口8.1万辆,同比-1%,环比+31%,非俄地区增长带动恢复 [4] - 中国重汽保持整车市占率第一,潍柴动力保持发动机市占率第一 [4] 投资建议 - 整车重点推荐零跑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关注小米集团 [4] - 机器人零部件推荐拓普集团、福达股份、豪能股份、安培龙、上海沿浦、美湖股份、银轮股份、沪光股份、爱柯迪,关注浙江荣泰、中鼎股份等 [4] - 重卡推荐中国重汽-H、潍柴动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