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泰来(603659)

搜索文档
4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持续提升
东莞证券· 2025-05-15 17: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力扩围持续刺激需求潜力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及新型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提升将驱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预计锂电池需求维持较快增长 [4] - 下游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新建产能扩张放缓,落后产能持续出清,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有利于优质产能利用率提升,产业链整体价格弱稳运行,继续往下空间有限,行业盈利有望继续边际改善 [4]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迭代升级需求将带来新增长点,建议关注业绩有较强支撑的电池环节,边际改善的材料环节头部企业,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受益环节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 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1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环比分别下降2.04%和0.89%,其中纯电动销量82.2万辆,同比增长58.4%,环比增长1.99%,插电式混动销量40.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下降6.5% [4] - 1 -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其中纯电动销量275万辆,同比增长50.7%,插电式混动销量154.9万辆,同比增长38.9% [4] - 4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2.4%,环比上升4.9pct,1 - 4月渗透率42.7% [4] - 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27%,占出口总量的38.7%,1 - 4月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占出口总量的33.1% [4] 动力电池装车量及出口情况 - 全球方面,2025年1 - 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21.8GWh,同比增长38.8%,增速同比提升16.8pct,全球装车量位居前五的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SK On、中创新航分别占比38.3%、16.7%、10.7%、4.7%、3.9%,CR5为74.3%,同比上升0.3pct,在TOP10中,6家中国企业市占率合计67.5%,同比上升4.7pct [4] - 国内方面,2025年4月,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环比下降4.3%,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0.5pct,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4.8GWh,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5.9%,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上升0.5pct [4] - 1 - 4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占比18.6%,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比81.4%,同比增长88.0% [4] - 4月动力电池出口14.5GWh,占总出口量的64.8%,环比增长4.0%,同比增长53.6%,1 - 4月动力电池出口52.3GWh,占总出口量的62.3%,同比增长28.9% [4] - 1 - 4月,国内装车量位居前五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分别占比42.9%、24.5%、5.9%、5.2%、4.1%,同比 - 4.8pct、0.8pct、 - 0.6pct、1.5pct、 - 0.2pct [4] 投资建议及重点标的 - 建议关注业绩有较强支撑的电池环节,边际改善的材料环节头部企业,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受益环节 [4] - 重点标的为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科达利(002850)、当升科技(300073)、璞泰来(603659)、天赐材料(002709)、星源材质(300568)、天奈科技(688116)、先导智能(300450)、纳科诺尔(832522) [4]
璞泰来(603659):一体化持续推进,新业务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中银国际· 2025-05-15 17: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璞泰来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原评级也是增持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业绩同比承压,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改善;公司平台化布局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推进,竞争优势逐步强化,维持增持评级 [4] - 结合公司年报和一季报,考虑公司一体化优势不断增强,将公司2025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14/1.38/1.67元(原2025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为1.10/1.22元),对应市盈率15.5/12.9/10.6倍;考虑公司负极业务阶段性承压,新业务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维持增持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绝对涨幅分别为15.8%、5.2%、10.9%、 - 3.0%,相对上证综指涨幅分别为11.4%、0.9%、9.2%、 - 11.2% [2]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2137.17百万股,流通股2136.40百万股,总市值37827.83百万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492.11百万元,主要股东梁丰持股24.87% [2][3]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主营收入分别为15340、13448、15914、18951、22613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 0.8%、 - 12.3%、18.3%、19.1%、19.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2、1191、2434、2943、3562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 38.4%、 - 37.7%、104.4%、20.9%、21.0% [8] 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营收134.48亿元,同比下降12.33%;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37.72%;扣非归母净利润10.63亿元,同比下降40.30%。2025年一季度营收32.15亿元,同比增长5.96%;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9.64%;扣非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13.20% [9] 业务情况 - 隔膜基涂一体化竞争优势显著,2024年涂覆隔膜销量70.03亿平,同比增长32.85%,公司形成产业链闭环布局,基膜设备国产替代化接近70%,最新基膜产线单线设计产能达2亿㎡/年 [9] - 负极业务阶段性承压,2024年负极材料销量13.23万吨,同比下降14.81%,公司积极消纳库存,四川一体化负极工厂投产,硅碳负极已小批量出货 [9] - 新业务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8GWh制浆和极片涂布产线已投入使用并与海外客户合作,复合铜箔在消费及动力电池认证进展顺利,2025年有望规模化量产 [9]
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报1387.4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璞泰来等
金融界· 2025-05-14 18:09
从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从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来看,工业占比56.62%、原材料占比23.76%、可选消费占比 14.43%、信息技术占比5.19%。 资料显示,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分别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 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 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 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数据统计显示,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7.69%,近三个月上涨0.01%,年至今上涨4.43%。 据了解,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从沪市选取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 本,反映沪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 为基点。 从指数持仓来看,上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华友钴业(17.02%)、宏发股份 (10.01%)、璞泰来(6.82%)、厦门钨 ...
璞泰来(603659):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分析:减值计提充分,负极迎来边际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5-13 09: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璞泰来2024年业绩下滑但2025Q1改善,负极业务有望积极改善,其他业务稳定增长,股权激励目标积极,预计25、26年归母净利润23、3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6、12X,继续推荐[2][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134.48亿元,同比下滑12.33%,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滑37.72%,扣非净利润10.63亿元,同比下滑40.30%;2024Q4实现收入36.08亿元,同比下滑1.21%,归母净利润 - 0.48亿元,扣非净利润 - 0.74亿元;2025Q1实现收入32.15亿元,同比增长5.96%,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9.64%,扣非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13.20%[2][4] 业务表现 - 全年负极出货13.2万吨,同比下降;涂覆销量70.03亿平,同比增长33%,市场份额40.02%;基膜销量5.7亿平,显著放量;PVDF销量2.07万吨,同比增长95%;复合集流体进展顺利,2025年有望规模化量产;设备含内部销售37.7亿元,同比增长5%;新能源材料业务收入97.7亿元,同比下滑19.74%,毛利率27.2%,同比下降5.94pct;新能源自动化装备业务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4.92%,毛利率24.66%,同比提升1.28pct[10] 季度拆分 - 2024Q4负极出货稳健但经营端或亏损,涂覆出货稳健单平盈利预计稳定,锂电设备收入盈利能力稳定,PVDF有利润贡献,计提资产减值5.09亿元,四季度管理费用2.1亿元;2025Q1负极出货同比增长,经营利润或改善至盈亏平衡,涂覆隔膜单平盈利预计稳定,基膜、设备、PVDF环比基本稳定,资产减值损失缩窄至0.87亿元带动盈利修复[10] 展望 - 隔膜涂覆、锂电设备、PVDF等业务稳定增长,负极业务新产品导入大客户放量、四川基地降本盈利改善、硅碳产能落地出货,单吨净利有望修复带来业绩弹性;隔膜基膜、硅碳负极、复合集流体、极片代工等业务是未来增量业务支撑中期成长[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项目,以及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等[17]
锂电池产业链2024年和2025Q1业绩综述:2024年整体业绩下滑,2025Q1盈利大幅改善
东莞证券· 2025-05-12 19: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产业链净利润降幅收窄,2025Q1净利润同环比大幅改善,盈利拐点或已现 [4][86] - 锂电池需求预计维持较快增长,新建产能扩张放缓,落后产能持续出清,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产业链价格弱稳运行,盈利有望继续边际改善 [4][86]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迭代升级需求将带来新增长点 [4][8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产业链整体业绩下滑,利润进一步向电池环节转移 产业链净利润持续下降,但降幅收窄 - 2024年产业链实现营收9679.92亿元,同比下降9.92%;归母净利润592.09亿元,同比下降11.09%;近三年行业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净利润降幅有所收窄 [4][13] - 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中国出货量1214.6GWh,同比增长36.9%,占比将近八成 [19] - 2024年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下行,2025Q1弱稳运行 [25] 锂电池是唯一净利润同比增长环节 - 2024年仅锂电池环节净利润同比增长,增幅达17.25%;各环节电池材料净利润同比均大幅下降,锂电设备环节净利润同比下降105.84% [4][28] - 上游材料环节利润显著向中游锂电池环节转移,2024年锂电池环节净利润占比达98.11%,较2023年大幅提升23.72pct [29] 盈利能力分化,仅锂电池环节有所提升 - 2024年产业链毛利率为18.50%,同比上升0.30pct;净利率为6.32%,同比下降0.12pct;ROE-摊薄为7.82%,同比下降1.55pct [32] - 仅锂电池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其余环节均下滑;产业链期间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 [33][36]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基本持平 - 2024年产业链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94.66亿元,损失同比小幅增加1.84亿元;锂电池环节资产减值损失居前 [43] 经营现金流同比小幅减少,集中流向锂电池环节 - 2024年产业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1328.67亿元,同比小幅减少9.80% [47] - 2024年锂电池环节经营现金流净额1130.78亿元,占比85.11%;仅锂电设备经营现金流为负 [49] 资本开支减少,产能扩张节奏持续放缓 - 2024年产业链资本开支合计1216.73亿元,同比减少17.88% [53] - 2024年各环节资本开支同比均下降,锂电池环节资本开支为604.60亿元,同比下降11.73% [55] 2025Q1:产业链盈利同环比增幅亮眼 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 2025Q1产业链实现营收2353.66亿元,同比增长12.62%,环比下降13.27%;归母净利润183.40亿元,同比增长27.44%,环比增长63.06%,近三年来Q1净利润首次同比增长 [58] 大部分细分环节净利润同环比大幅改善 - 2025Q1除隔膜和锂电设备外,其余环节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除锂电池外,其余环节归母净利润均环比增长 [58]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是净利润环比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25Q1产业链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2.89亿元,同比增加9.98亿元,环比大幅减少64.47亿元 [62] 盈利能力环比显著提升 - 2025Q1产业链毛利率为18.39%,同比下降1.18pct,环比上升4.28pct;净利率为8.13%,同比上升1.05pct,环比上升4.25pct [65] - 各环节盈利能力同比变动不一,环比均有提升;产业链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环比上升 [66][67] 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 - 2025Q1产业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23.77亿元,同比增加53.03%,环比减少36.27% [74] - 现金流显著集中在锂电池环节,隔膜和锂电设备环节经营现金流为正,其余环节为负 [77] 维持存货高周转,库存小幅回升 - 2025Q1产业链存货周转率为0.92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存货余额较2024年末增加10.07% [80] - 各环节存货均较2024年末有所上升,负极存货增幅最大为11.21% [82] 投资建议 - 关注业绩有较强支撑的电池环节,边际改善的材料环节头部企业,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受益环节 [4][86] - 重点标的: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科达利(002850)、当升科技(300073)、璞泰来(603659)、天赐材料(002709)、星源材质(300568)、天奈科技(688116)、先导智能(300450)、纳科诺尔(832522) [4][86]
璞泰来(603659):2024年及2025Q1业绩点评:2025Q1业绩同比增长,盈利能力回升
东莞证券· 2025-05-08 17: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同比增长,盈利能力回升,现金流改善;锂电池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多业务协同发展,积极降本增效,新产品领先布局奠定增长潜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134.48亿元,同比下降12.33%;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37.72%;毛利率27.50%,同比下降5.44pct;净利率10.29%,同比下降3.64pct;期间费用率11.72%,同比下降0.53pct;经营现金流净额23.72亿元,同比增长112.17% [7] - 2025Q1实现营收32.15亿元,同比增长5.96%;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9.64%;毛利率32.16%,同比上升0.81pct;净利率16.81%,同比上升0.09pct;期间费用率11.68%,同比下降0.97pct;经营现金流净额5.3亿元,同比增长138.95% [7] 股价走势 - 负极材料业务短期承压,2025年盈利有望改善,新产品有望成新增长点;新能源自动化装备业务相对稳定,后续订单有望恢复增长 [7] 相关报告 - 预计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1.07元、1.35元,对应PE分别为16倍、13倍 [7] 财务数据预测 |科目(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3448.43|15454.81|17785.68|20120.64| |营业总成本|11448.80|12465.41|14293.54|16127.67| |营业成本|9750.79|10553.65|12093.45|13638.74| |营业税金及附加|122.69|154.55|177.86|201.21| |销售费用|161.74|185.46|213.43|241.45| |管理费用|607.61|649.10|747.00|845.07| |研发费用|743|850|978|1107| |财务费用|62.59|72.64|83.59|94.57| |其他经营收益|-443.65|-159.79|58.03|248.41| |其他收益|296.48|326.13|358.74|394.62|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4.27|5.00|5.00|5.00| |投资净收益|49.58|50.00|50.00|50.00| |营业利润|1555.98|2829.61|3550.17|4241.38| |利润总额|1516.74|2829.61|3550.17|4241.38| |净利润|1384.24|2574.95|3230.66|3859.66|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90.62|2291.99|2875.64|3435.52| |基本每股收益(元)|0.56|1.07|1.35|1.61| |PE(倍)|31.66|16.45|13.11|10.97| [8]
2025年中国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新型储能市场持续扩容,行业迎来"极薄化+复合化"发展新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8 09:14
超薄电子铜箔指厚度≤12微米的铜箔材料,因其轻薄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钠 离子电池)及高速印刷电路板(PCB)领域。在储能场景中,超薄铜箔主要作为负极集流体,承担活性 物质载体与电子传输功能,其厚度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成本及安全性。 从产品分类看,储能用超薄电子铜箔主要按厚度(常规8-12μm、主流6-8μm、高端≤6μm)、工艺(电 解法主导、压延法高端)、表面处理(光面降内阻、毛面强附着力)和应用场景(动力/储能/固态电池 差异化需求)分类,其中6-8μm电解铜箔凭借性价比主导储能市场,而极薄化(≤4.5μm)和复合集流体 成为技术突破方向,中国企业在中端市场优势明显,但高端产品仍面临日韩竞争。 内容概要: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一快速发展态势直接带动 储能电池用超薄电子铜箔需求激增。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薄电子铜箔总产能已突破25万吨,其中储 能专用铜箔产能占比达40%,约10万吨规模。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中国储能电 池用铜箔需求量将超过40万吨。在市场前景方面,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和产品结构升级,预计2025年中 国 ...
筑底完成,龙头率先复苏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5-08 08:57
投资建议:25年行业需求25%增长预期,其中国内电动车25%增长、新兴市场和欧洲储 能翻倍以上增长。短期因为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冲击,美国储能暂停,整体排产环比平稳,估 值已充分反应,且产业价格和盈利已触底,当前15倍PE安全边际足够,增长确定。首推格 局和盈利稳定龙头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结构件(科达利);并看好具备 盈利改善的材料龙头,首推(湖南裕能、富临精工、璞泰来、尚太科技、天奈科技、天赐材 料),关注中科电气,其次看好(新宙邦、容百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星源材质、恩 捷股份等)等;同时碳酸锂价格已见底,看好具备优质资源龙头,推荐(中矿资源、永兴材 料、赣锋锂业、雅化集团等;并看好优质零部件(中熔电气、浙江荣泰、威迈斯等)。 东吴证券发布电动车24年及25Q1财报总结:25Q1板块营收7902亿元,同环比 +9%/-26%,归母净利409亿元,同环比+38%/+41%,电池占利润比重38%(同-4pct),整车 37%(同-7pct),中游材料8%(同+0pct),碳酸锂4%(同+10pct),核心零部件9%(同 +0pct)。 上游资源和中游材料24Q4大幅计提减值,拖累板块利润增速, ...
璞泰来(603659) - 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2025-05-07 21:15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48亿元,同比下降12.33%,归属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降37.72%[120][161]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72亿元,同比增长112.17%[163]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7.09亿元,同比下降25.59%[163]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81亿元,同比下降113.36%[163] - 锂电池材料及设备营业收入为133.61亿元,同比减少12.13%,营业成本为96.98亿元,同比减少4.77%,毛利率为27.42%,同比减少5.61%[167]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公司将制定未来三年(2025 - 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8][115]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3.33TWh,CAGR达到20.3%;全球小型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55TWh[130][133][13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复合铜箔2025年有望规模化量产,复合铝箔第一代已小规模量产,第二代正推进验证[127] - 建成年产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产线,固态电解质产品离子电导率达10 -3S/cm[146] - 快充负极新品满足6C性能要求,配合自产粘结剂可满足8 - 10C快充性能要求[151] - 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CVD沉积硅碳负极产品在消费类客户小批量出货[152] - 公司成功研发二代超薄高强度5μm基膜产品并实现量产[15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将取消监事会,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议事规则》废止[53] - 公司拟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如维护权益主体增加职工、明确法定代表人辞任及职权相关规定等[53] - 拟续聘安永华明为公司2025年度财务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聘任期限一年[47] -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并对外披露[100] - 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通知新增电话方式[101]
璞泰来(603659)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之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5-05-07 18:47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度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之保荐总结报告书 3、主要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 16 号院 1 号楼泰康集团大厦 1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2]2741 号" 批准,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行人"或"璞 泰来")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公司发行新股的发行价为 23.16 元/股,募集资金 总额为 282,059.98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 546.98 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 281,513.00 万元。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于 2023 年 11 月 20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或"保荐机构") 担任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持续督导期已经届满,中信建投证券根据《证券 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1 号— —持续督导》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出具本保荐总结报告书。 一、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承诺 1、保荐总结报告书和证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