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688256)

搜索文档
国内科技大厂新品AI SSD发布在即!寒武纪跌超4%,科创50指数ETF(588870)收跌2.4%,盘中溢价频现!资金最新单日净申购超1.4亿元,同类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8-26 18:15
科创板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8月26日收跌2.4%,全天成交额超1.1亿元[1] - 该ETF8月25日获资金净流入超1.4亿元,同类领先[1] - 科创50指数8月25日成交额达1300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前仅有两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000亿元(2024年10月9日1290亿元、2025年8月22日1104亿元)[3] 成分股涨跌情况 - 权重股芯原股份跌超9%,海光信息跌超6%,寒武纪跌超4%,中芯国际跌超2%[3] - 盛美上海涨超10%,拓荆科技涨超4%,恒玄科技涨超4%[3] - 寒武纪-U下跌4.04%(权重14.07%),海光信息下跌6.13%(权重10.14%),中芯国际下跌2.17%(权重9.43%)[4] - 澜起科技上涨1.59%(权重5.96%),中微公司上涨1.42%(权重4.82%)[4] - 拓荆科技上涨4.83%(权重1.39%),恒玄科技上涨4.21%(权重1.40%)[4]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HW宣布将于8月27日正式推出新品AI SSD,目标指向AI存储器市场,计划与一体机厂商合作拓展市场边界[4] -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原因包括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提高、芯片平台多样化、公司研发投入增大[4] - 国产模型能力持续演进,DeepSeek发布V3.1版本增强代码理解与Agent任务执行能力[5] - 港股AI应用商业化呈现明显提速趋势,互联网公司财报验证AI投入带来实质性回报[6] 投资产品特征 - 科创50指数ETF(588870)跟踪科创板50只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龙头股[6] - 覆盖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和计算机等新质生产力板块[6]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全市场费率最低档[7]
科创板百元股达63只,寒武纪股价最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7:34
科创板整体股价表现 - 科创板平均股价为39.26元,其中股价超过100元的股票有63只,股价在50-100元之间的有151只,股价在30-50元之间的有157只 [1] - 科创板股票今日上涨229只,下跌352只,百元股平均下跌0.25%,其中上涨32只,下跌30只 [1] - 百元股相对发行价平均溢价383.94%,寒武纪、百利天恒、安集科技溢价幅度居前,分别达到1963.99%、1276.52%、1217.98% [1] 个股价格与涨跌幅 - 寒武纪为科创板股价最高股票,报收1329.00元,下跌4.04% [1] - 茂莱光学和百利天恒分别以427.00元和340.00元位列股价第二、三位 [1] - 海天瑞声单日涨幅最高达14.54%,盛科通信跌幅最大为9.67% [2][3]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百元股数量最多,达29只,占总数46% [1] - 医药生物行业百元股11只,机械设备行业8只,计算机行业多只个股上榜 [1][2][3] - 家用电器、电力设备、通信等行业均有百元股分布,行业覆盖较为多元 [3][4] 资金流向数据 - 科创板百元股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11.27亿元 [2] - 中微公司、拓荆科技、鼎通科技净流入居前,分别净流入2.42亿元、1.85亿元、1.57亿元 [2] - 中芯国际、海光信息、芯原股份净流出最多,分别净流出6.10亿元、5.55亿元、2.00亿元 [2] 融资融券情况 - 百元股融资余额合计656.72亿元,中芯国际融资余额102.78亿元居首 [2] - 寒武纪融资余额82.59亿元,海光信息融资余额64.36亿元 [2] - 融券余额合计3.56亿元,寒武纪融券余额0.48亿元最高 [2]
中国AI奋起直追,DeepSeek冲击会再来?
日经中文网· 2025-08-26 16:00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突破 - DeepSeek发布新型大语言模型V3 1 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专为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4] - 模型发布推动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单日上涨8 6% 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4] - 技术突破标志中国人工智能向软硬件融合阶段转变 大幅减少对英伟达和AMD等国外产品依赖 [4] 半导体供应链替代进展 - 中科寒武纪科技被视作中国版英伟达 与华为等8家企业通过DeepSeek AI模型适配测试 [5] - 寒武纪股价较7月底翻一番 单日涨幅达20%触及涨停 高盛将其目标股价从1223元上调至1835元 [5][6]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加剧 英伟达H20产品可能停产 推动中国市场转向国产半导体解决方案 [6] 行业生态与市场影响 - 英伟达CUDA平台原为中国AI开发主流 DeepSeek转向国产半导体可能彻底改变国内开发生态 [7] - 中国AI开发能力验证引发全球市场波动 年初DeepSeek冲击曾导致美国科技股暴跌 [2][7] - 华为芯片在模型训练中存在能力不足问题 当前采用英伟达芯片训练+华为芯片推理的混合方案 [7]
国产算力概念突然爆发!24股中报业绩大增!多股被基金重仓,寒武纪被持股近380亿!
私募排排网· 2025-08-26 15:00
核心观点 - DeepSeek-V3.1发布推动国产算力产业链爆发 技术突破带动芯片 服务器和云服务联动优化[2][3] - 国产算力概念股获机构资金重仓布局 公募基金和北向资金共同主导趋势性行情[7][9][11] - 国产算力企业中报业绩显著增长 24家企业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14][15] 技术突破与产业联动 - DeepSeek-V3.1采用UE8M0 FP8参数精度 专为国产芯片设计 输出token数减少20%-50%情况下性能持平[2][3] - 技术迭代带动华为昇腾 寒武纪等企业在硬件与软件栈上全面升级[3] - 国内大模型能力达全球顶尖水平 DeepSeek 豆包 通义千问位列SuperCLUE总排行榜前列[4] - 多家国产厂商支持FP8精度 包括华为 摩尔线程 海光信息 沐曦等 加速AI产业发展[5][6] 机构资金布局 - 公募基金重仓26只国产算力概念股 持股市值均超10亿元 寒武纪持股市值379.01亿元[9][10] - 北向资金重仓25只概念股 持股市值均超5亿元 海光信息持股市值103.32亿元[11][12] - 新易盛获机构集中持仓 公募持股市值312.02亿元 北向资金持股市值64.24亿元[10][12] - 11只基金重仓股近三个月涨幅超100% 新易盛涨幅达259.05%[10] 细分领域表现 - 光模块领域8家企业获基金重仓 PCB领域7家企业获重仓[9] - AI芯片龙头寒武纪近三个月涨幅110.28% 海光信息涨幅54.34%[10][12] - 液冷企业英维克近三个月涨幅182.78% 弘信电子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05.74%[10][15] 业绩增长表现 - 24家国产算力企业中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 14家企业实现翻倍增长[14][15] - 新易盛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 同比增长282.64% 扣非净利润39.34亿元 同比增长354.93%[15] - 铜冠铜箔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35.43% 德福科技同比增长110.17%[15]
寒武纪创始人身家超1500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6 13:56
公司创始人背景及财富状况 - 创始人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 毕业于中科大 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近8年 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 - 陈天石以870亿元身家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95位 [2] - 直接持有公司28.63%股份 对应市值约1602亿元(基于公司总市值5595.23亿元计算)[2] 公司业务与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 核心团队源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 - 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与技术创新 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的智能芯片产品及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2]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 成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 [2] 企业关联与投资布局 - 陈天石名下关联19家企业 其中16家为开业状态 [3] - 关联企业覆盖科技、半导体、投资等领域 包括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18亿元)、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00万元)、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3亿元)等 [3][4] - 在安徽、西安、天津、河北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注册资本规模从14万元至4.18亿元不等 [4]
科创50指数8月涨近23%,科技股还值得买吗?
第一财经· 2025-08-26 12:17
市场表现 - 科创50指数8月25日大涨3.2%,8月累计涨幅近23%,显著跑赢上证指数8.8%的涨幅 [1] - AI算力硬件产业链(芯片、PCB、液冷等)成为科技股行情核心驱动力,计算机、电子、通信板块8月涨幅分别为18.7%、15.2%、22.1% [1] - 科创芯片指数8月涨超30%,寒武纪、海光信息等龙头股多次涨停,液冷服务器指数累计涨幅达29% [2] 个股表现 - 寒武纪8月21日突破1000元,22日涨停,月内涨幅超10% [1][2] - 海光信息8月涨幅超10%,创历史新高 [1][2] - 英维克、欧陆通、思泉新材等液冷服务器个股8月涨幅均超100% [2] 资金流向 - 科创50ETF份额从年初909.30亿份降至624.45亿份,规模从915.75亿元降至845.31亿元,降幅7.7% [3] - 8月电子行业ETF净流出507.9亿元,资金转向非银金融ETF(净流入超60亿元)和基础化工ETF(净流入20.9亿元) [3] - 半导体行业8月23日成交量占全部A股10%,处于历史高位 [1] 估值水平 - 科创50指数动态市盈率达180.78倍,处于2020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超过2021年及2023年阶段性高点 [3] - 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估值溢价程度显著 [3] 行业分化 - 机器人、AI应用等科技板块8月平均涨幅仅10%-12%,表现滞后于硬件板块 [2] - 国产芯片概念崛起源于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与国产替代预期共振 [2] - AI应用端以消费电子与物联网为重要切入口,部分消费电子个股股价回暖 [2] 投资机会 - 半导体设备、材料及AI应用等低位方向存在机会 [1][4] - 国产光模块、交换机、消费电子元器件等涨幅相对较小,具备性价比 [4] - 长期关注国产芯片产能情况及互联网大厂采购比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