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688303)

搜索文档
从自身攻坚到全链推进 光伏产业减碳加速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行业现状与转型 - 中国光伏行业正从"制造绿色"向"绿色制造"转型,绿色低碳转型进入攻坚期 [1] - 2025年一季度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首超火电,截至5月底光伏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1] - 参评的55家企业中95%制定气候目标,87%开展碳排放及能源数据核算披露 [1] 碳排放数据 - 44家披露运营层面碳排放的企业2024年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达1.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 - 24家连续三年披露数据的企业碳排放总量从2022年4523万吨增至2024年7057万吨,2023年同比增46.6%,2024年同比增5.7% [2] - 碳排放增长主因是扩产导致产量增加及技术更替带来的能耗上升 [2] 政策与监管 - 工信部2024年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关注能耗、绿色制造及ESG信息披露 [2] - 沪深北交易所明确企业需披露21项ESG议题,涵盖污染物排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 [2] - 法国、韩国对光伏组件碳足迹要求最严格,欧美要求通过环保标签或EPD报告披露 [3] 产品碳足迹 - 25家企业披露超80个光伏组件、电池等产品的碳足迹数据,11家企业开展核算但未披露数据 [3] - 产品碳足迹分析可定位重点排放环节,推动减排措施如更换原材料或升级工艺 [3] - 供应链脱碳是关键,范围三排放占组件企业温室气体总量超90%,硅料/硅片企业超50% [4][7] 企业减排行动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获SBTi认证,隆基推动50家供应商完成碳核查,37家设定减碳目标 [5] - 40家企业2024年使用可再生能源5.71千万兆瓦时,减排超3255.1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5] - 阳光电源、通威股份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超60%,隆基等四家企业占比超40% [5] 资源管理挑战 - 多晶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80%相关企业披露水耗数据 [6] - 11家企业评估水资源风险并采取管理行动,4家企业多晶硅水耗低于行业均值 [6] - 2025年将迎退役组件高峰,31家组件企业中仅16家披露回收工作,面临回收技术成本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7]
光伏反内卷系列报告:政策逐步落地,光伏反内卷进入新阶段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8 17: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光伏行业持积极态度,建议关注反内卷政策带来的投资机会 [3] 核心观点 政策驱动 - 本轮反内卷由高层定调,政策法规密集落地,与以往行业自律性质不同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后,两部委着手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18] - 多晶硅能耗标准拟修订为≤5/6/7.5 kgce/kg(原7.5/8.5/10.5),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28][29] 价格传导机制 - 7月多晶硅期货2512合约一度突破5.7万元/吨,N型复投料现货涨至4.4-4.9万元/吨 [11][13] - 产业链价格逐级传导:硅料→硅片(183mm N型涨至0.74元/片)→电池片(Topcon 183mm涨至0.35元/W)→组件(182mm N型涨至0.76元/W) [13][14] - 组件涨价可行性增强,因主要买家国央企将避免唯价格论招标 [3][38] 供给端改革 - 多晶硅成为反内卷核心抓手,行业拟成立500亿元基金收并购产能,目标出清1/3产能至200万吨/年 [25][26] - 头部企业(通威、协鑫等)达成减产挺价联盟,全成本4.2-5.1万元/吨支撑价格底线 [22] - 工信部对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加速落后产能退出 [29] 需求端潜力 - 2025年1-5月国内光伏装机197.85GW(占2024全年71%),但6月骤降85%至14GW [41][42] - 分布式光伏新政下17省出台实施细则,10省要求工商业自发自用比例≥50% [44][45] - 绿电直连政策推动高载能行业直接消纳新能源,激活受阻项目资源 [49][50] - 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比有望达23%(2024年为8.46%),累计装机或达2426GW [60][62] 投资标的建议 核心受益标的 - 硅料龙头:协鑫科技(H股)、大全能源、通威股份 [3][65] 技术领先企业 - 新技术企业:爱旭股份(BC电池技术) [3][65] 潜在补涨标的 - 组件及辅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福斯特(胶膜)、福莱特(玻璃) [3][65] 行业数据表现 价格指标 - 多晶硅期货2509合约报54705元/吨,2512合约报57360元/吨(7月30日数据) [34] - 头部硅料企业单吨盈利回升至3000元(按4.5万元/吨现货价计算) [14] 装机数据 - 2025年6月底光伏累计装机1100GW,上半年新增212GW(占全国新增装机72%) [51][54][57] - 全球光伏装机预测:2025年570-630GW(保守-乐观情景) [41]
光伏设备行业CFO薪酬榜:大全能源营收腰斩、巨亏27亿 CFO施伟179万年薪上榜
新浪证券· 2025-08-08 16:20
行业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CFO群体薪酬总规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光伏设备行业(申万二级)61家上市公司CFO薪酬合计7003.40万元,平均年薪约114.81万元,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 [1] 光伏设备行业CFO薪酬表现 - 隆基绿能CFO刘学文薪酬451.11万元居行业首位,但同比降幅达49.0% [2] - 通威股份CFO周斌薪酬329.90万元,同比下降27.2% [2] - 阳光电源CFO田中薪酬300.00万元,同比增长20.5%,为榜单中少数正增长案例 [2] - 大全能源CFO施伟年薪179.56万元,同比下降19.1% [1][2] 光伏企业财务表现与薪酬关联性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亏损86.18亿元,同比下滑180.2%,CFO薪酬降幅达49.0% [2] - 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滑151.9%,CFO薪酬同步下降27.2% [2] - 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CFO薪酬逆势增长20.5% [2] - 大全能源营收同比下降54.62%,归母净利润由盈利57.63亿元转为亏损27.18亿元,CFO薪酬下降19.1% [1][2] 薪酬变动特征 - 10家光伏设备企业CFO中8家出现薪酬下降,最高降幅达晶澳科技李少辉的56.3% [2] - 仅阳光电源田中(20.5%)、钧达股份黄发连(7.1%)、天合光能吴森(0.3%)三人薪酬实现正增长 [2] - 薪酬变动幅度与净利润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净利润增长企业CFO薪酬多保持稳定或增长 [2]
光伏设备行业董秘薪酬榜:拉普拉斯夏荣兵年薪316万高居榜首 年内涨薪166万
新浪证券· 2025-08-08 14:17
董秘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达40.86亿元,平均年薪75.43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占比超21% [1] 光伏设备行业董秘薪酬 - 光伏设备行业(申万二级)68家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计6319.69万元,平均年薪92.94万元 [1] - 拉普拉斯董秘夏荣兵以年薪316.71万元居首,年内涨薪166.7万,涨幅高达111.13% [1][2] - 阳光电源董秘陆阳年薪302.00万元,涨薪51.00万元,涨幅20.32% [2] - 联强新科董秘蔡文权年薪277.63万元,降薪28.47万元,降幅9.30% [2] - 晶澳科技董秘武廷栋年薪238.16万元,降薪306.96万元,降幅56.31% [2] - 德业股份董秘刘书剑年薪195.00万元,薪酬无变化 [2] - 晶感机电董秘陆晓雯年薪184.11万元,降薪7.97万元,降幅4.15% [2] - 晶科能源董秘蒋瑞年薪170.02万元,降薪62.55万元,降幅26.90% [2] - 天合光能董秘吴群年薪169.22万元,降薪88.66万元,降幅34.38% [2] - 通威股份董秘严铜年薪159.25万元,涨薪3.91万元,涨幅2.52% [2] - 大全能源董秘孙逸城年薪155.76万元,降薪55.42万元,降幅26.24% [2] 董秘学历背景 - 光伏设备行业董秘中,硕士学历占比显著,仅晶澳科技、通威股份、大全能源董秘为本科学历 [2]
反内卷扎实推进,光伏走强!大全能源涨超3%,双创龙头ETF(588330)场内频现溢价,买盘资金更为强势!
新浪基金· 2025-08-05 20:04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悉数收涨 沪指涨近1% 重返3600点 双创龙头ETF场内价格收涨0.32% 全天成交额2322.28万元 环比增长27% [1] - 光伏设备显著领涨 大全能源涨超3% 阳光电源涨逾2% 天合光能涨近2% 晶科能源涨逾1% 三环集团涨超3% 柏楚电子和蓝思科技涨逾2% [3] 行业动态 - 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进入深水区 包括《人民日报》头版评论点题"反内卷" 高层财经会议聚焦光伏 工信部部长主持召开光伏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3] - 产业链价格策略发生转变 硅料环节率先上调报价 N型复投料和颗粒硅价格分别达到4.68万元/吨和4.40万元/吨 较6月底分别上涨36.0%和31.3% [4] - 价格上调已显著超出头部企业现金成本 带动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联动上行 产业链价格顺价机制开始恢复 [4] 机构观点 - 光伏是本轮"反内卷"的核心阵地 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 以及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 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 [4] - 科技行情有望提速 建议重点聚焦政策持续聚焦的反内卷方向、政策刺激与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的医药方向、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的科技方向 [4] 投资产品 - 双创龙头ETF(588330)及其场外联接基金具有三大特征:跨市场多元配置百分百战略新兴 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 [5] - 标的指数汇集高成长龙头 囊括新能源、半导体、医疗设备等热门主题 成长风格"战斗基" 一键配置中国顶尖科技 [5] - 标的指数20%涨跌幅限制 效率更高 相较直接投资科创板和创业板个股 ETF投资门槛相对较低 不足百元即可开始投资 [5]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4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硅片成本增加,厂商以不亏本为底线出价而非竞相降价 [1] - 下游采买订单增加及厂商惜售行为推动价格上涨,大部分厂商严格遵守指导价格报价 [1] - N型G10L单晶硅片周环比上涨9.09%至1.2元/片,N型G12R上涨8.00%至1.35元/片,N型G12上涨7.64%至1.55元/片 [2] - 出口退税及海外政策变动刺激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形成支撑 [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 [3] - 专家预计不会涨至6万元/吨,否则组件成本将提高约0.05元/W且下游难以消化 [3] - 当前行业多晶硅库存约20-30万吨叠加10万吨/月产出,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3] - 2025年硅料价格可能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 [3] 行业供需与政策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支撑需求 [3] - 工业节能监察通知或限制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将掌握定价权,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 [4] - 当前硅料库存较年初降低3-4万吨,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 [8] 企业经营状况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实现二季度大幅减亏,组件环节利润提升 [1] - 行业上半年普遍亏损:隆基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 [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等)增长显著对冲传统市场放缓 [6] - 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 [7] 行业展望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 [7]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银行和辅材企业通过延长账期等方式支持行业渡过难关 [7] - 硅料产能回归供需平衡仍需时间,产业并购等变数较多导致后市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6]
硅片价格持续上涨 专家:多晶硅价格回弹后 硅片制造以不亏本为底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9:05
硅片价格上涨原因 - 硅片价格延续涨势,各规格平均上涨约0.1元/片,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周环比+9.09%),N型G12R单晶硅片1.35元/片(+8.00%),N型G12单晶硅片1.55元/片(+7.64%)[2] - 原料多晶硅价格回弹带动成本增加,下游采买订单需求明显好转,电池片价格上行推动硅片厂商惜售并严格执行指导价[1][2] - 行业开工率分化,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50%和40%,一体化及其他企业开工率50%-80%[2] 多晶硅价格趋势 - 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传导至组件端成本仅增加0.02-0.03元/W,当前组件售价仍低于成本0.04-0.05元/W[3] - 专家预计多晶硅不会涨至6万元/吨,因库存20-30万吨叠加月产出10万吨,下游可抑制价格[3] - 2025年硅料价格或跌至4万元/吨以下,全行业亏损将倒逼中小企业退出[3] 行业供需与政策影响 -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12亿千瓦(同比翻番),分布式光伏新增1.13亿千瓦,需求支撑硅片价格企稳[3] - 工业节能监察政策或限制硅料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定价权增强,市场监管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稳定价格底线[4] -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0%(大全能源11-14万吨产量vs30.5万吨产能),通威12万吨/年项目复产但宝丰、晶诺7月停检产线[7] 企业经营动态 - 隆基绿能通过BC技术差异化和全球化布局减亏,二季度大幅减亏24-28亿元,组件环节利润提升[1] - 光伏龙头普遍亏损:隆基绿能预亏24-28亿元(同比减亏24-28亿元),通威预亏49-52亿元,晶澳预亏25-30亿元[5][6] - 组件环节已开始盈利,新兴市场(中东、东南亚)增长抵消欧美放缓,但硅料供需平衡仍需时间[6] 行业展望与建议 - 中国光伏协会上调2025年装机预测至570-630GW(原531-583GW),维持两位数增速[6] - 专家呼吁企业自觉减产,目前仅阿特斯通过优化出货结构自律调节产能[7] - 银行未收紧贷款,辅材企业通过亏损供货、延长账期支持行业,政策面已给予最大支持[6]
大全能源(688303)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10.0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17:5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5日收盘价26.63元,单日上涨3.58% [1] - 换手率0.7%,成交量14.93万手,成交金额3.9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10.04万元,占成交额2.59%,其中超大单净流出2062.38万元(占比5.29%),大单净流入1052.34万元(占比2.7%)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9.0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9.57% [1] - 归属净利润55801.54万元,同比下滑268.78%,扣非净利润56970.09万元,同比减少261.04% [1] - 流动比率4.886,速动比率4.578,资产负债率8.26%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1年,位于新疆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214493.7715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163254.15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徐广福 [1] 企业经营活动 - 对外投资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07次 [2] - 拥有专利信息505条,行政许可70个 [2]
上证180高贝塔指数上涨0.8%,前十大权重包含恒瑞医药等
金融界· 2025-08-05 17:03
指数表现 - 上证180高贝塔指数当日上涨0.8%至5649.39点 成交额745.44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5.15% 近三个月上涨12.59% 年初至今上涨6.27% [1] - 指数以2002年6月28日为基日 基点3299.06点 [1] 指数编制规则 - 根据证券过去一年贝塔值由高到低排名 选取排名靠前证券作为样本 [1] - 以样本贝塔值与其倒数进行加权 表征不同贝塔属性证券整体走势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每次样本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成分股权重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51% 其中国泰海通占比27.34%居首 [1] - 中国重工(2.22%) 中国船舶(2.09%) 通威股份(2.03%) 拓荆科技(1.94%)分列第二至五位 [1] - 恒瑞医药(1.89%) 中微公司(1.88%) 大全能源(1.7%) 中国动力(1.67%) 金山办公(1.65%)位列第六至十位 [1]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行业占比45.19%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 - 工业占比22.48% 信息技术占比16.05% 分列第二三位 [2] - 可选消费(4.74%) 医药卫生(4.56%) 原材料(3.37%) 主要消费(2.44%) 通信服务(1.18%)占比较低 [2] 市场板块分布 - 全部成分股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2]
产能利用率影响多晶硅完全成本 大全能源将动态评估制定生产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9:18
行业现状与政策导向 - 光伏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与优化转型的关键阶段 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及产业企业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系列工作以破解行业瓶颈和重塑发展逻辑 [1] - 反内卷共识持续深化 针对整治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方向的路径探索是行业突破当前困境的必然选择 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 公司将全力响应和配合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 [1] 产品价格与成本结构 - 多晶硅产品报价及成交严格遵循相关部门价格指导要求 在合规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 [1] - 上周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 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71万元/吨 N型致密料成交均价为4.39万元/吨 [1] - 多晶硅完全成本由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构成 制造成本包含变动成本(硅粉、电力、蒸汽及主要辅材)和固定成本(人员薪酬福利、设备折旧摊销) [1] - 产能利用率对完全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成本的折旧摊销 产能利用率提升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降低 反之则上升 [2] - 新疆和内蒙古两地的电价和硅粉价格接近 两地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已调试至最优状态 因此两个基地的成本较为接近 [2] 生产经营策略 - 公司结合多晶硅价格走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动态评估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制定最优生产方案 [2] - 公司持续关注多晶硅市场动态及期货市场运行情况 结合经营策略与风险承受能力在合规框架内评估套保业务可行性 [2] - 公司若涉及期货套保等重大事项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履行公告义务 并秉持审慎经营原则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2] 股东与公司治理 - 公司发布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 - 若大股东存在减持计划 公司将严格依照《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完整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