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礼来(LLY)
icon
搜索文档
贝莱德Q1持仓:仍偏爱科技巨头 苹果(AAPL.US)为头号重仓股
智通财经· 2025-05-16 15:30
贝莱德2025年第一季度持仓概况 - 持仓总市值达4.76万亿美元,较上季度4.94万亿美元环比下降3.6% [1][2] - 投资组合调整:新增238只个股、增持2006只、减持2721只、清仓197只 [1][2] - 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25.39%,较上季度集中度略有下降 [1][2] 前十大重仓股分析 - **苹果(AAPL)**: 持仓11.40亿股(市值2532.73亿美元),占比5.32%,持仓量环比增1.49% [3][7] - **微软(MSFT)**: 持仓5.83亿股(市值2189.59亿美元),占比4.60%,持仓量环比增1.22% [3][7] - **英伟达(NVDA)**: 持仓19.02亿股(市值2061.22亿美元),占比4.33%,持仓量环比增0.64% [4][7] - **亚马逊(AMZN)**: 持仓7.03亿股(市值1338.31亿美元),占比2.81%,持仓量环比增2.15% [5][7] - **Meta(META)**: 持仓1.66亿股(市值958.89亿美元),占比2.01%,持仓量环比增1.05% [6][7] - 其他前十大持仓:谷歌-A/谷歌-C(合计占比2.63%)、博通(1.31%)、伯克希尔-B(1.25%)、礼来(1.14%),持仓量均环比增长 [6][7] 重点调仓动向 - **前五大买入标的**: SPDR标普500ETF(持仓占比+0.24%)、伯克希尔-B(+0.24%)、Visa(+0.18%)、艾伯维(+0.13%)、礼来(+0.12%) [7][9] - **前五大卖出标的**: 迈威尔科技(-0.06%)、Adobe(-0.04%)、The Trade Desk(-0.04%)、Deckers Outdoor(-0.03%)、伊顿(-0.03%) [8][9] 行业配置特征 - 信息技术板块占主导:前三大持仓(苹果/微软/英伟达)合计占比14.25% [3][4][7] - 医疗健康板块增持明显:礼来持仓量环比增0.71%,艾伯维新晋前五大买入标的 [7][9] - 金融板块配置提升:伯克希尔-B持仓占比从1.01%升至1.25% [7][9]
老虎环球基金Q1持仓:Meta(META.US)稳坐头号重仓股 清仓Arm(ARM.US)、高通(QCOM.US)等
智通财经· 2025-05-16 08:49
老虎环球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持仓概况 - 持仓总市值达266亿美元,环比增长5.36% [1][2] - 新增5只个股,增持14只个股,减持2只个股,清仓9只个股 [1] - 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62.74% [1][2] - 组合换手率为25.93%(主计算口径)或6.75%(替代口径) [2] 前五大重仓股明细 - **Meta**:持仓747万股(市值43亿美元),占比16.18%,持仓数量无变化 [2][3][4] - **微软**:持仓624万股(市值23亿美元),占比8.81%,增持16.78% [3][4] - **Sea**:持仓1604万股(市值21亿美元),占比7.87%,持仓数量无变化 [3][4] - **谷歌**:持仓1031万股(市值16亿美元),占比5.99%,持仓数量无变化 [3][4] - **亚马逊**:持仓659万股(市值13亿美元),占比4.71%,增持2.70% [3][4] 第六至第十一大重仓股 - **Take-Two**:持仓584万股(市值12.1亿美元),占比4.55% [3][4] - **英伟达**:持仓1097万股(市值11.9亿美元),占比4.47%,增持13.26% [3][4] - **礼来**:持仓133万股(市值11.0亿美元),占比4.15%,增持1.91% [4] - **阿波罗全球管理**:持仓621万股(市值8.5亿美元),占比3.20%,减持49.40% [4] - **Flutter Entertainment**:持仓338万股(市值7.5亿美元),占比2.81% [4] - **台积电**:持仓424万股(市值7.0亿美元),占比2.65%,增持16.68% [4] 新开仓与清仓标的 - **新开仓**:Applovin、Zillow-C、GE Vernova、Block、Zillow-A [4] - **清仓**:Arm、Atlassian、高通等9只个股 [4] 持仓比例变动 - **前五大买入**:Veeva Systems(+1.81%)、Applovin(+1.66%)、Zillow-C(+1.34%)、GE Vernova(+1.21%)、拼多多(+1%) [5][6] - **前五大卖出**:阿波罗全球管理(-4.46%)、高通(-1.08%)、优步(-0.55%)、Datadog(-0.53%)、Atlassian(-0.37%) [5][6]
Eli Lilly and Company (LLY) BofA Securities 2025 Health Care Conference Call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5-16 02:51
Eli Lilly and Company (NYSE:LLY) BofA Securities 2025 Health Care Conference Call May 15, 2025 11:4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Lucas Montarce - CFO Mike Czapar - SVP, I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Tim Anderson - Bank of America Tim Anderson Thanks for joining us. I'm Tim Anderson, the U.S. Pharma and Biotech analyst at Bank of America. Happy to have Lilly here on this final day of the conference. We have Lucas Montarce, who'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t the company. Role he's ...
Eli Lilly (LLY)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6 00:4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Eli Lilly(礼来公司) - **行业**: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相关 - **观点**:特朗普提出的MFN政策是为降低药价,药企难以确定让特朗普满意的让步措施 [3] - **论据**:政策刚出台,细节未明确,药企不清楚需做出何种让步以实现特朗普的政治目标 - **观点**:药企认为参考OUS定价并非解决美国医疗体系药品可负担性问题的正确方式,应解决美国体系内的脱节问题 [5] - **论据**:美国药品存在50%-60%的毛净差,而OUS没有这些中间环节 - **观点**:药企支持挤压中间商利润,将回扣直接给到患者以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提高药品可负担性 [10] - **论据**:中间商本应代表政府和雇主,将回扣直接给患者是改善现状的好方法 - **观点**:若MFN政策实施,医保渠道价格降低对商业渠道的溢出效应有限 [13] - **论据**:过往研究表明医保和商业渠道间的防火墙使溢出效应很小 制造和成本相关 - **观点**:关税对公司年度指引影响有限,公司采取措施应对 [16] - **论据**:公司有全球布局,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产品采购来源 - **观点**:公司自2020年以来大力投资扩大产能,虽对毛利率有一定压力,但可通过新工厂运营和提高效率来抵消 [17][20] - **论据**:公司投资从23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新建制造工厂;北卡罗来纳的新工厂已运营,新生产线高速、高产能,能带来显著效率提升 - **观点**:将制造业务移回美国会使税收差异问题凸显,但公司对相关和解法案持积极态度,不过预计税率仍可能随时间上升 [21] - **论据**:和解法案有助于维持美国的一些税收待遇,如GILTI 肥胖药定价相关 - **观点**:2025 - 2026年肥胖药市场呈双寡头格局,价格应保持相对稳定 [23] - **论据**:礼来和诺和诺德在此阶段无其他竞争对手,且这些药物为患者带来的价值高 - **观点**:公司定价策略严谨,未来竞争虽会增加,但短期内价格趋势不会突然改变 [24][25] - **论据**:公司提供的定价资产组合层面的指引与过去的价格侵蚀情况一致 - **观点**:CVS与诺和诺德的合作可能是公关举措,公司认为开放准入策略对医生和患者更有利,市场增长机会巨大 [27][29] - **论据**:渠道检查显示价格让步可忽略不计;IQVIA数据显示四分之三的新患者选择礼来药物;美国肥胖市场渗透率仅3%,有1亿潜在患者,全球有9亿患者且渗透率更低 - **观点**:2027年SEMA IRA定价实施,对礼来业务影响较小,且公司可通过防火墙管理商业渠道 [34][35] - **论据**:医保在礼来糖尿病业务中占比小,且不覆盖肥胖症 - **观点**:2028年及以后新进入者增加会带来价格侵蚀,但公司认为价格波动不会太大,竞争对手调整价格的灵活性有限 [37][39] - **论据**:美国药品自付和报销价格通常相对稳定;竞争对手在制造和商业化方面需大量投资,且初始市场份额小,需考虑毛利率 现金支付渠道相关 - **观点**:礼来Direct项目旨在消除患者获取药品的障碍,该渠道有增长机会,但规模取决于政策和医保覆盖情况 [43][47] - **论据**:项目推出后处方量从最初的几千增长到超10万;雇主选择参与率从去年的40%多提升到今年的50%多,但仍有增长空间;医保不覆盖肥胖症,未被覆盖的患者可选择现金支付 国际市场相关 - **观点**:国际市场肥胖和糖尿病药物商业机会大,早期市场表现良好 [49][50] - **论据**:Mounjaro在Q1国际市场表现超预期;公司已在40个国家推出产品,但多数市场仅上市两三个月,国际有9亿潜在患者,渗透率仅1 - 2% - **观点**: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因人口规模大、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将成为重要市场,但需考虑购买力 [52][53] - **论据**:中国约有1.8亿潜在患者,印度近1.4亿,墨西哥和巴西各约5000万 口服GLP - 1药物(orfaglipirone)相关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和国际市场都有大机会,长期来看国际市场销量可能更高 [57][58][61] - **论据**:美国有不同使用场景,如低BMI肥胖人群和维持治疗;国际市场人口规模大,部分市场对口服药物接受度高,如日本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的使用方式多样,包括维持治疗、不同BMI患者的起始治疗选择等,具体使用方式有待实践确定 [63][64] - **论据**:公司正在进行三项分子的维持治疗研究;患者和医生对口服和注射药物有不同偏好 - **观点**:该药物在美国的定价将基于产品标签确定 [65] - **论据**:公司一贯基于产品标签制定定价策略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失去CVS合作约影响几十万患者,但患者可通过例外流程解决,且3月公司TRx增长超20万 [32][33] - 礼来Direct项目除肥胖药外,还涵盖Emgality和胰岛素等产品,为无医保或有医保的患者提供产品直送服务 [44] - 国际市场中,Trulicity和Ozempic在许多国家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可报销,产品报销后预计会有显著增长 [54][55]
2 Stocks That Plummeted During President Trump's First 100 Days in Office, and Where They Could Be Headed
The Motley Fool· 2025-05-15 16:55
The stock market experienced quite a bit of volatility during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first 100 days in office.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first 100 days in office occurred between Monday, Jan. 20, and Tuesday, April 29.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P 500 (^GSPC 0.10%) and Nasdaq Composite (^IXIC 0.72%) dropped by 7% and 11%, respectively. From compe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latforms out of China, geopolitical tensions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of course) tariffs, there have been many factors ...
Lilly Down 17% Since Q1 Results: Should You Buy the Dip in LLY Stock?
ZACKS· 2025-05-14 21:55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礼来公司5月股价下跌17% 主要由于5月1日公布的混合财报结果 一季度盈利低于预期但销售额超预期 [1] - 关键药物Mounjaro、Zepbound、Jardiance和Taltz销售超预期 仅Verzenio未达预期 新产品贡献销售增长 Trulicity销售持续下滑 [1] - 公司维持2025年销售指引 但因收购Scorpion Therapeutics相关费用下调盈利预期 剔除该因素后每股收益指引不变 [2] - 财报公布当日股价暴跌11% 除盈利不及预期外 CVS Caremark与诺和诺德合作将Wegovy列为减肥药首选也造成冲击 [2][3] 核心产品表现 - Mounjaro和Zepbound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2025年一季度合计销售额达61.5亿美元 占公司总营收48% [6] - 两款药物在美国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Mounjaro在II型糖尿病新处方中领先 Zepbound在减肥药市场总处方量和新处方量份额分别达60%和74% [8] - 2024年下半年销售受增长放缓影响 但2025年一季度因国际新市场上市和产能提升恢复增长 [7] - 公司通过中国、印度、墨西哥等新市场拓展及新增适应症(如Zepbound获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推动增长 [9][10] 研发管线进展 - 除核心产品外 新获批药物包括Omvoh(溃疡性结肠炎)、Jaypirca(淋巴瘤)、Ebglyss(皮炎)和Kisunla(阿尔茨海默病)均贡献收入 [12] - 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数据显示最高剂量组平均减重16磅(7.9%) 计划2025年底提交肥胖症上市申请 [15] - 多靶点药物retatrutide等中期候选药物正在开发中 公司在肥胖/糖尿病领域有7个三期临床项目 [14] 行业竞争格局 - 肥胖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000亿美元 目前由礼来和诺和诺德主导 [16] - 安进启动双靶点药物MariTide三期临床 Viking Therapeutics的VK2735即将进入三期 罗氏/默克等通过授权合作进入市场 [17][18] - CVS与诺和诺德合作引发投资者对Zepbound市场份额担忧 但公司CEO表示更关注扩大药物可及性而非独家协议 [28] 财务与估值 - 2025年营收指引580-610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主要由Mounjaro/Zepbound驱动 [30] - 一季度通过回购和分红向股东返还25亿美元 [30] - 当前股价低于5年均值 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从23.49美元下调至22.20美元 [24][26] - 公司市值超7000亿美元 过去五年股价上涨近400% [29]
礼来官宣:在所有减重、腰围缩减各项临床终点中,替尔泊肽均优于司美格鲁肽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3 23:13
礼来替尔泊肽SURMOUNT-5研究结果 - 3b期临床试验显示替尔泊肽在减重和腰围减少方面显著优于司美格鲁肽:72周时替尔泊肽平均减重20.2%(22.8公斤)而司美格鲁肽为13.7%(15.0公斤)[2] - 关键次要终点数据全面领先:替尔泊肽组64.6%患者减重≥15%(司美格鲁肽40.1%),48.4%减重≥20%(司美格鲁肽27.3%),腰围减少18.4cm(司美格鲁肽13.0cm)[2][3] - 作用机制差异:替尔泊肽同时激活GIP/GLP-1受体,司美格鲁肽仅靶向GLP-1受体[6] 专家及公司评论 - 研究首席专家指出替尔泊肽的头对头比较结果确立了其在肥胖管理的优势地位[4] - 礼来全球医学事务高管强调数据证实替尔泊肽的行业领先地位[4] - 礼来中国总裁披露中国超重人群达5亿,2030年相关医疗支出占比将达22%[4] 市场竞争动态 - 2025Q1销售数据:司美格鲁肽减肥版收入24.48亿美元(同比降13%),替尔泊肽23.1亿美元(同比增4倍)[7] - 诺和诺德开发升级版CagriSema(司美格鲁肽+卡格列林肽),但3期数据未达预期导致股价下跌[6] - 口服减肥药竞争白热化:礼来计划2025年底提交奥格列酮上市申请,诺和诺德紧急推进口服司美格鲁肽FDA审批[7] 产能与供应链 - 两家公司均扩大产能:诺和诺德扩建丹麦工厂,礼来投资15亿元升级苏州生产基地[7] - 替尔泊肽安全性数据与既往一致,不良事件停药率6.1%(司美格鲁肽8.0%)[6]
特朗普推动美国药品降价,减重药成“精准打击”目标
第一财经· 2025-05-13 18:08
特朗普行政命令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旨在通过将政府支付的药品价格与海外降价挂钩来大幅降低美国药品成本,预计降幅在59%至80%之间,甚至可能达到90% [1] - 行政命令特别关注美国售价较全球高出最多且医保支出价格最高的药物,GLP-1减重药(如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成为焦点 [1][3] - 特朗普表示将减少中间商,促进药品以最惠国价格直接销售给美国公民,并指示HHS鼓励制药商在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时提供最惠国价格 [3] GLP-1药物价格差异及行业反应 - 美国GLP-1减重药价格远高于欧洲,纳入美国医保的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每月药费超过1000美元,而欧洲患者仅需支付约十分之一的价格 [3] - 诺和诺德和礼来已开始以每月约500美元的现金价格直接向美国无医保消费者销售GLP-1药物 [3] - 礼来公司表示创新药成本应在发达国家之间更公平分摊,并认为需减少美国医疗体系中中间商的占比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 - 诺和诺德表示将继续与政策制定者沟通以确保美国患者能更多负担这些药物 [3] 药品定价差异的历史背景 - GLP-1药物在欧美价格差异在拜登任期内已被关注,诺和诺德CEO曾解释差异源于各国医保体系不同,价格通过医保谈判基于药物价值达成 [4] - 券商BMO资本市场分析师认为特朗普行政命令缺乏强制性措施,制药商降价可能基于自愿原则 [4] 特朗普政策对制药行业的影响 - 特朗普认为美国为医药研发支付高昂费用,使得其他国家能以极低成本享受创新成果,未来美国将不再补贴外国医疗保健行业 [6] - 全球制药行业70%利润来自美国,药品降价长期将损害制药公司利润,PhRMA估计特朗普医疗补助计划可能使制药商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 [6] - 专家认为大幅削减美国药品价格将削弱制药商盈利能力,影响未来研发创新能力 [7] 医疗保险价格谈判进展 - CMS将于明年2月初公布第三轮医疗保险价格谈判的15种药品清单,第二轮谈判正在进行中,包括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降糖药等15种药品,最终价格将于今年11月30日前公布 [7] - 拜登《降低通胀法案》允许政府协商美国售价较全球高出最多的药品价格,例如BMS的抗凝药Eliquis通过谈判从每月606美元降至295美元 [7]
关税最新解读:还有30%!未来这几个方向是谈判重点!特朗普新政策雷声大雨点小,创新药行情反转!
雪球· 2025-05-13 15:5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沪指涨0.17% 深成指跌0.13% 创业板指跌0.12% 北证50指数跌0.94% [1] - 全市场成交额13260亿元 较上日缩量149亿元 [1] - 港口航运、光伏设备、银行、医疗服务、贵金属板块涨幅居前 军工、人形机器人、智能交通、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股跌幅居前 [2] - 美股三大指数大涨 标普500指数涨3.26% 道琼斯指数涨2.81% 纳斯达克指数涨4.35% [3] - 道指和标普年内跌幅收窄至0.32%和0.64% 纳指较上月低位反弹超20% [4] - 避险资产黄金暴跌近3% 现货黄金延续跌势 [5] 中美关税谈判 - 美国对华关税从145%下调至30% 超出市场预期 [6][7] - 4月8日及之后报复性关税被取消 34%原版对等关税保留基准10% 剩余24%暂停90天 [8] - 芬太尼对应20%关税需额外谈判 若达成一致可能阶段性降至10% [8] - 未来谈判集中在两条主线 广义贸易和市场准入谈判针对24%暂缓部分 芬太尼问题谈判针对20%部分 [8] - 中方附加条款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稀土出口限制可能是美国经济重要"七寸" [8] - 10%基准对等关税可能很难取消 10%以上部分需用市场准入等条件交换 [9] - 未来三个月内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最低可能降至10% 但90天后有上升可能性 [9] 医药行业 - 特朗普签署药价行政令 要求美国药品价格与"最惠国"挂钩 目标降幅30%-80% 某些药品可能高达90% [15] - 百济神州昨日跌超9% 今日反弹超5% [11] - 美股礼来、辉瑞、诺和诺德股价分别涨2.86%、3.64%、2.98% [15] - 行政令措辞模糊 缺乏具体实施细节 被解读为"没有预期的担忧那么大" [15] - 分析师认为最惠国定价可能更多停留在纸面上 而非真正可执行的政策 [16] 光伏行业 - 光伏板块表现强势 硅料板块尤为突出 欧晶科技、协鑫集成涨停 [17] - 传闻硅料行业前六厂商计划收购剩余产能 头部厂商提议减产挺价 [19] - 另一解决方案是企业宣布停产一两个月 消化库存后重新启动生产 [19] - 中银证券对美国及全球新兴经济体光伏需求增速保持乐观 光伏供给侧改革力度有望加强 [20]
创新药不会被政策“杀死”
新财富· 2025-05-13 14:27
引言 - 特朗普宣布推行"最惠国政策",旨在通过强制手段压低美国药品价格30%-80%,对标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价格体系 [3] - 跨国药企如默沙东、罗氏、诺华、礼来等纷纷宣布对美投资,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以应对政策变化 [4] 药品价格政策 - "最惠国定价"要求美国医保支付价格不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最低价,矛头直指"全球最高"的美国药价 [6] - 制药企业普遍担忧该政策将压缩盈利空间,尤其是已上市但仍处于商业化早期的创新药 [6] - 政策被视为"高举高打"的施压手段,多家药企认为可能构成生存威胁,已开始调整全球市场价格体系 [7] 政策执行障碍 - 制度设计难度大,美国CMS执行资源有限,预计将裁员300人 [9] - 国际药价参考标准不统一,部分国家不公开实际采购价格,导致定价基准可能失真 [9] - 胰岛素强制降价至每支0.03美元,远低于礼来产品的生产成本(约3.2美元/支) [9] 医药产业链调整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重点针对仿制药及原料药供应链,引发跨国药企新一轮"制造回流" [12] - 默沙东计划至2028年前在美累计投资超90亿美元,罗氏规划未来五年投入500亿美元,诺华和礼来分别公布230亿和270亿美元扩产计划 [12][13] - 美国约90%的抗病毒和抗生素类仿制药依赖进口中间体,其中60%来自中国,高关税落地将引发"缺药"问题 [16] 行业分化效应 - 高度依赖医保支付的企业,如生物仿制药、慢病药物、疫苗供应商,受到直接冲击 [19] - 仿制药和原料药企业面临25%药品关税压力,短期内难以完成产能迁移 [21] - 创新药企及新兴生物科技公司获得利好,FDA审评政策放松,维持市场定价机制 [22][23] 政策影响总结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再分化趋势,依赖医保支付和外部供应链的企业承压,创新性、本土制造能力强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3] - 全球医药产业正被迫迎来新一轮调整周期,企业需在制造布局、产品定价、医保适配等多个维度同步应对复杂变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