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巨(YAGOY)

搜索文档
上市满一个月后,中国芯片公司向美国巨头宣战,索赔999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05
中国芯片产业的"成人礼":屹唐股份对应用材料的9999万诉讼 目前,法院仅受理了屹唐股份的诉讼请求,尚未开庭审理,屹唐股份是否掌握了邮件、代码等确凿证据,还有待进一步披露。而9999万元的赔偿金额,也引 发了网友的热议和各种解读,有人认为是巧妙的数字策略,有人推测其基于主张3倍惩罚性赔偿。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诉讼都象征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成 熟与蜕变,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技术主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打破封锁"走向"定义规则",技术主权已成为新的竞争战场。 然而,成立仅9年的屹唐股份,却拥有着挑战美国巨头的底气。2023年的全球数据显示,其干法去胶设备市占率高达34.6%,位居全球第二;快速热处理设 备市占率也达到13.05%,同样排名全球第二。这些设备的累计装机量已超过4600台,客户涵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头部晶圆厂。2024年1-9月,屹唐 股份净利润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02.29%,其大陆客户收入占比更是从2021年的38.6%飙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8.1%,实现了从"国际化"到"本土化"的战略 性转变。 回顾半导体行业的过往,类似的知识产权纠纷屡见不鲜。2009年,台积电曾指控中芯国 ...
上市一个月后,中国芯片公司向美国巨头“宣战”,索赔9999万元
36氪· 2025-08-16 10:17
诉讼案件 - 屹唐股份指控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其核心技术秘密并利用该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索赔9999万元 [1] - 涉案技术为基于高浓度 稳定均匀的等离子体进行晶圆表面处理的技术 属于公司关键技术之一 [1] - 屹唐股份指控应材通过聘用其全资子公司Mattson员工获取商业机密 相关员工知晓技术并签署保密协议 但入职应材后在中国申请专利 [3] - 案件目前处于受理阶段 公司强调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公司概况 - 屹唐股份为半导体设备龙头 7月8日科创板上市 开盘大涨近200% 最新市值697.22亿元 [4] - 公司2015年成立 由亦庄国投孵化 2016年收购美国Mattson 在中国 美国和德国设有研发制造基地 [5] - 核心业务为晶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 快速热处理设备 干法刻蚀设备等 [5] - 2023年干法去胶设备全球市占率34.60% 快速热处理设备13.05% 干法刻蚀设备0.21% [5] - 截至2024年6月设备累计装机超4600台 覆盖逻辑芯片 闪存芯片 DRAM芯片领域 [5] 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32.41亿元 47.63亿元 39.31亿元 净利润1.81亿 3.83亿 3.09亿元 [6] - 2024年1-9月营收33.3亿元 同比增长23.89% 净利润4.2亿元 同比增长102.29% [6] - 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45-47亿元 归母净利润4.8-5.5亿元 [6] - 2024年前6个月大陆客户营收贡献占比达68.1% [7] 行业背景 - 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诉讼频繁 中微与科林 AMD与ADI Veeco与中微公司等均有案例 [12] - 台积电"2nm泄密事件"涉及工程师向东京电子泄密 东京电子承认前员工涉案 [13] - 半导体企业诉讼与技术壁垒高有关 工程师调用先前经验属正常 但带走资料可能违法 [17] 战略动向 - 通过大陆主体屹唐股份对应材发起诉讼 释放All in中国大陆市场信号 [11] - 客户结构从海外为主转向大陆为主 海外份额从60%以上收缩至30%左右 [11] - IPO计划投入25亿元募集资金 用于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等项目 [9]
科研试剂行业格局生变!跨国巨头“护城河”会被打破吗
第一财经· 2025-08-16 09:46
越来越多中国的药物研究及开发企业开始转向采购本土公司生产的试剂。但跨国企业发展历史更长,在 高端产品的技术方面具有很深的"护城河"。 高端科研仪器和试剂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新药发现以及临床诊断的推进器,是药品及医学诊断等产品从 实验室走向临床必不可少的工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关键的科研仪器试剂市场都由跨国企业 主导。 而随着我国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本土科研试剂厂商,越来越多中国的药物研 究及开发企业开始转向采购本土公司生产的试剂。 本土化采购趋势上升 "科研试剂本土化采购的趋势从疫情之后就开始显现,并且随着今年中美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增加,这 种趋势又有所回升。"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科研试剂的主要跨国供应商包括赛默飞世尔、默克、丹纳赫、安捷伦等公司,这些试剂是用于分析和质 量控制的实验室测试中所使用的化合物。有业内人士称,最近,国内包括泰坦科技、诺唯赞、阿拉丁在 内的本土试剂厂商也开始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本土厂商具有成本和交付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 晨星分析师马克斯·乔斯玛(Max Jousma)在一份报告中预计,在政府对生物技术和药品领域的支持以 及药物研究与开发活动增 ...
恒瑞斩获中国创新药最大BD订单,中国药企与跨国巨头合作走向体系化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0:36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 - 公司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授权一款核心药物和11个早期项目的全球权益,交易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创中国创新药单笔BD交易新纪录 [1] - 合作采用"核心产品+管线选择权"模式,除HRS-9821外,GSK还获得11个覆盖肿瘤、自免和炎症等领域的早期项目选择权 [1] - 公司将主导这些项目研发至完成含海外受试者的I期临床试验,此后GSK可选择行使全球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每个项目设有独立财务结构,若全部成功,公司将获得1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梯度销售分成 [1] 港股通医疗ETF上市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今日上市,跟踪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医疗板块三大细分领域 [1] - 该指数持仓CXO权重超30%,AI医疗权重超20%,创新药权重近50% [1] - ETF有望受益于反内卷、创新药出海及AI技术革命 [1]
欧洲跨国巨头大手笔收购印度整车工厂,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10:56
收购交易概述 - 雷诺宣布收购日产在印度金奈合资工厂剩余51%股权,实现100%全资控股 [2] - 任命Stéphane Deblaise为雷诺印度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9月1日生效 [2] - 金奈工厂累计生产超280万辆汽车,其中43%(约120万辆)出口至100多个国家,配套生产460万台发动机及变速箱 [3] 工厂运营与战略价值 - 金奈工厂年产能稳定在40万辆以上,是东南亚地区重要制造枢纽 [3] - 工厂具备"双保险"属性:满足印度本土市场需求同时作为全球出口基地 [4] - 独资化运营使雷诺摆脱合资决策束缚,可自主制定生产计划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6] - 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发达国家1/5,预计单车生产成本降低15%-20% [6]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金奈工厂当前出口量占比超40%,计划打造为右舵车全球生产中心,瞄准澳大利亚、南非等50多个国家市场 [7] - 预计到2027年工厂出口规模突破80万辆,贡献雷诺集团12%全球产量 [7] - 产能转移趋势明显,亚洲产能占比预计2030年达65%,印度及东南亚成为车企布局重点 [9] 行业影响与模式创新 - 独资化运营形成"技术授权+本土生产+全球出口"新型合作范式,被现代、丰田等车企关注 [8] - 日产出售股权系战略收缩,可回收3亿美元现金流缓解财务压力 [7] - 交易推动新兴市场投资模型迭代,加速全球汽车产能向南亚、东南亚转移 [9][10] 战略意义 - 全资控股强化雷诺对印度及新兴市场的掌控力,成为全球战略关键支点 [4][5] - 通过成本优化和产能调配提升科雷傲、Duster等车型在价格敏感市场的竞争力 [6] - 交易反映汽车产业从协同联盟向战略主权转变的趋势,凸显核心市场控制权重要性 [10][11]
又一家美国巨头因关税压力涨价!多家美国消费品公司称涨价不可避免
第一财经· 2025-08-01 11:58
宝洁财报与涨价策略 - 2025财年宝洁净销售额达842 84亿美元(约6048 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 29%,净利润160 65亿美元(约1153 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 29% [1] - 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产品涨价,整体销量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1] - 公司预计因美国关税影响利润将减少10亿美元,部分原材料和包装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压力 [1] - 计划从8月起对美国市场约25%的产品提价5%,以抵消关税成本 [2] 行业涨价趋势 - 多家美国消费品公司因关税成本压力宣布涨价,包括孩之宝、耐克、斯凯奇和阿迪达斯 [3][4] - 孩之宝约50%的游戏和玩具产自中国,关税可能导致利润减少6000万至1 8亿美元 [3] - 耐克已提高部分鞋类、服装和运动器材价格 [4] - 阿迪达斯预计今年在美国的产品成本将增加2亿欧元,第二季度已受数千万欧元影响 [4] 企业应对措施 - 宝洁通过本土化生产部分缓解成本压力,但无法完全避免进口依赖 [1] - 斯凯奇因关税政策导致产品售价过高,最终被巴西3G资本收购并退市 [4] - 行业普遍采取谨慎定价策略,避免因涨价过度影响消费者需求 [3]
“中国巨头遇上欧洲传统企业”,德媒热议京东将收购德国电商
环球时报· 2025-08-01 06:35
公司交易 - 京东通过子公司京东德国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4.6欧元收购Ceconomy股票,交易估值达22亿欧元 [1] - Ceconomy旗下拥有万得城(MediaMarkt)和土星(Saturn)电器零售品牌,在欧洲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 [1] - Ceconomy在欧洲拥有约1000家门店网络,覆盖多个国家 [1] 合作目标 - 京东与Ceconomy的合作旨在推动后者业务增长,加速其向欧洲领先的全渠道消费电子平台转型 [1] - 京东将为合作提供先进技术、全渠道零售经验及物流仓储能力 [1] 行业背景 - 万得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被视为电子产品零售业标杆,但其经营模式后来面临压力并错失线上市场机会 [1] - 德媒认为此次合作表明零售业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转变 [1]
中国巨量铷矿发现,价值逼近百亿!日本焦虑:为何总被中国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7-27 19:15
铷矿资源发现 - 中国广东省发现高达17.5万吨的铷矿资源,这一发现刷新了全球铷矿储量记录 [1] - 铷矿市场估价接近百亿人民币/吨,凸显其珍贵性 [1] - 中国因此成为全球铷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1] 铷矿应用领域 - 铷矿在军事、航天、医疗等高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 [3] - 具体应用包括高频电子器件、光学系统、低能X射线设备和核反应堆等关键领域 [3] - 稀缺性导致其市场价值高企 [3] 对日本的影响 - 日本作为资源贫瘠国家长期依赖进口,此次发现使其感受到资源压力 [5] - 对日本高新技术领域竞争力构成严峻挑战 [5] - 日本在资源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 [5] 对中国的意义 - 标志着中国在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5] - 为军事、医疗、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提供强力资源支持 [5] - 将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提升全球矿业市场地位 [5] 发现背景 - 发现得益于中国地质专家的精密勘探和先进技术手段 [7] - 通过长期努力研究,中国在全球矿业市场崭露头角 [7] - 发现将带来经济利益并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 [7]
亏损300亿关厂解难题,这家跨国巨头为何选择这条“单向车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0:13
公司重组计划 - 日产汽车计划在2027财年结束前关闭位于神奈川县的追滨旗舰工厂,并将生产转移至福冈县的九州公司 [2] - 追滨工厂目前有2400名员工,公司承诺为受影响的员工探索多种安置方案 [3] - 关闭工厂是公司全面重组的一部分,旨在降低成本和缩减产能,即使找不到买家也不会改变决定 [3] - 追滨工厂自1961年运营至今,曾是日产聆风电动汽车的首个量产基地,目前主要生产日产Note和Aura小型车 [3]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今年3月,日产财政年度亏损达6709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而上一财年利润为4266亿日元 [5] - 亏损原因包括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区域销量下降、重组成本高企及库存膨胀 [5] - 公司计划裁员近20000人(占全球员工15%),并将17家工厂整合至10家,年产量从350万辆降至250万辆 [6] - 美国对进口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对日产影响显著,因其客户群体对价格敏感度高于竞争对手 [5] 技术研发与市场策略 - 日产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进展,但试点工厂进度因研发费用压缩而受影响 [7] - 固态电池量产应用可提升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帮助公司重建电动化技术标签 [7] - 行业建议日产放弃“全球车”策略,转向区域定制化产品,重点突破欧美市场 [8] - 北美市场需推出电动皮卡,注重实用性、性能及价格竞争力 [8] 联盟与生态构建 - 日产曾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现寻求资金支持和合作伙伴 [6] - 公司应通过联盟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电动平台技术,或与科技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突破软件短板 [8] - 智能化趋势下,日产需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提升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能力 [9] 其他影响 - 追滨工厂是神奈川县经济支柱,影响数百家分包商及周边服务业 [4] - 工厂附近的研究中心、测试设施等机构不受关闭影响 [4] - 日产已取消在日本南部建设10亿美元电池厂的计划 [6]
链博会上的健康革命:跨国巨头押注中国,本土创新外溢全球
华夏时报· 2025-07-21 16:00
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与中国市场融合 - 赛诺菲展示流感疫苗从法国里昂病毒毒株运输到深圳工厂生产最终在中国社区接种的全过程体现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与中国市场的深度交融 [1] - 赛诺菲流感疫苗生产关键步骤包括原液生产、混合灌装和成品包装均实现本土生产并通过智慧手段确保全程可追溯 [4] - 中国深度参与赛诺菲90%以上的全球同步开发项目包括12款潜在重磅产品的全球同步开发成为全球研发布局关键力量 [4] 跨国药企本土化战略升级 - 美敦力在中国36年业务覆盖四大医疗领域引入超700种创新产品发展近7千家供应链伙伴形成紧密合作生态系统 [2] - 美敦力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产品Lantern导管源自与中国临床医生的合作其早期临床证据大多来自中国 [2] - 美敦力2025财年在华采购额约50亿元人民币其中90%间接采购来自本土供应商90%直接采购供给海外工厂 [3] 创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赛诺菲明星产品乐唯初®为全球首个针对所有婴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抗体2024年7月在中国上市并将在第三季度启动全球发货 [3] - 华熙生物天津中试平台通过AI预判万级参数组合将菌种发酵成功率提升40%其原料药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审计 [7] - 华熙生物投资超10亿元的64条柔性中试生产线解决生物制造"从1到10再到100"的产业放大难题 [7]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实践 - 阿斯利康中国过去五年运营环节碳排放累计减少约80%通过绿色研发、生产、运营及供应链建设系统性推进 [6] - 阿斯利康联合15家企业推动中国首个多方可再生能源采购计划预计实现年碳减排25万吨并将绿电溢价降低80% [6] - 医疗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球总量5%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医疗体系转型重要课题 [6] 产业链生态与跨界融合 - 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展区汇聚赛诺菲、阿斯利康、美敦力等领军企业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环节加速医疗健康超级链条成型 [2] - 华熙生物参展主题从"三链同构"到"中试引擎·链动全球"体现从产业链到生态链的跨越式发展 [7] - 赛诺菲宣布投入10亿欧元在北京建设新生产基地实现胰岛素产品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全制造链覆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