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W:FY25Q4业绩点评:云业务加速增长,淘天TR同比提升-20250520
华安证券· 2025-05-20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Y25Q4阿里巴巴收入2365亿元(yoy+7%)略低于彭博预期,经调整EBITDA和经调整净利润达418亿元(yoy+36%,margin为18%)和298亿元(yoy+22%,margin为13%),分别高于彭博预期1.3%、1.6% [4] - 预计阿里巴巴FY2026 - 2028收入为10867/12006/13157亿元(FY2026 - 2027前值为9838.2/10885亿元),同比+9.1% /+10.5% /+9.6%;FY2026 - 2028 Non - GAAP净利润预计录得1693/1860/1925亿元(FY2026 - 2027前值为1721.7 /1959.3亿元),同比+7.1% /+9.9% /+3.5%,维持“买入”评级 [6] 各部分总结 整体业绩 - FY25Q4阿里巴巴收入2365亿元(yoy+7%)略低于彭博预期,经调整EBITDA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8亿元(yoy+36%,margin为18%)和298亿元(yoy+22%,margin为13%),高于彭博预期1.3%、1.6% [4] 分部业务 - 淘天集团收入1014亿元(yoy+9%)高于彭博预期3.6%,经调整EBITA为417亿元(yoy+8%) [5]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36亿元(yoy+22%)低于彭博预期4.0%,经调整EBITA为 - 36亿元(yoy+12.5%) [5] -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亿元(yoy+10%)略低于彭博预期1.7%,经调整EBITA为 - 23亿元(yoy+28%) [5] - 菜鸟集团收入216亿元(yoy - 12%)低于彭博预期14%,经调整EBITA为 - 6亿元(yoy+55%) [5] - 云智能集团收入301亿元(yoy+18%)超过彭博预期0.8%,经调整EBITA为24亿元(yoy+69%) [5] - 大文娱集团收入56亿元(yoy+12%),经调整EBITA为0.4亿元 [5] 淘天业务亮点 - 本季度CMR同比+12%达711亿元,高于彭博预期3.9%,take rate同比提升,原因一是平台自2024年9月1日起基于确收GMV收取千六基础软件服务费,后续优惠政策收回贡献增加;二是全站推商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5] - 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上线6天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超1000万单,公司发力即时零售赛道,预计短期内淘天EBITA随竞争和投入力度变化有波动 [5] 云业务情况 - 本季度云业务收入301亿元(yoy+18%),超过彭博预期0.8%,FY25Q1 - Q3云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6%/+7%+13%,财年内季度间持续加速增长,AI业务收入连续7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6] - 本季度Capex 246亿元,2025财年Capex达860亿元,较2024财年的321亿元显著增长 [6]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FY2025A|FY2026E|FY2027E|FY2028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96,347|1,086,683|1,200,584|1,315,727| |收入同比(%)|5.9%|9.1%|10.5%|9.6%| |Non - GAAP净利润(百万元)|158,122|169,292|185,969|192,474| |同比(%)|0.4%|7.1%|9.9%|3.5%| |市盈率(P/E)|17|14|12|11| |每股收益EPS|6.56|7.72|8.76|9.55|[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FY2025A - FY2028E各项目数据,如流动资产、营业成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 [11][13][15] - 财务比率方面,展示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收益率等回报率指标,营业总收入增长率、EBIT增长率等增长率指标,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应付款项周转天数等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 [13]
联邦制药:UBT251已授权给诺和诺德,动保/胰岛素稳健增长-20250520
天风证券· 2025-05-20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13.2港元,目标价格18.77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抗生素主业集采影响边际出清、整体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稳定;胰岛素及动保业务竞争力强,有望带动主业稳定增长;UBT251 1B期数据良好并完成和诺和诺德的授权,减重领域潜力大,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性抗生素龙头,代谢/兽药多元化增长 - 联邦制药1990年成立,2007年在香港上市,形成制剂、原料、生物、动保四大业务板块,股权结构稳定,蔡氏家族是实际控制人 [15][16] - 2024年公司收入137.59亿元,同比上升0.1%,扣非归母净利润26.60亿元,同比下降1.5%,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且费用率持续下降 [27][29][31] - 公司在多地拥有生产基地,在建的动保及原料药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超50亿元 [33][34][36] - 截至2025年3月25日,公司多个在研产品处于不同阶段,2026年起部分产品有望陆续上市 [38][41] 减重:UBT251已实现授权,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已进入临床 - 多肽药物具有多种优势,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全球预计2030年达1418亿美元,中国预计2025年达182亿美元 [43][46] - 全球超重/肥胖问题严峻,GLP - 1类药物可调节血糖、延缓胃排空、产生饱足感,其市场成为焦点,国内仿制药研发热情高涨 [48][52][57] - 单分子多重受体激动剂有优势,多个医药公司研发多靶点受体激动剂,Retatrutide和CagriSema有不同的减重效果 [63][64][69] - UBT251是靶向GLP - 1/GCG/GIP的胃肠道激素类似物,中国Ib期临床试验结果卓越,已授权给诺和诺德,有望成为有竞争力的减肥创新分子 [77][80][85] 胰岛素:集采接续政策稳定,后续有望实现良好增长 - 胰岛素分三代,集采后用量和三代胰岛素使用比例提升,接续采购中选价稳中有降,规则有变化 [87][89][90] - 联邦制药6个采购组均有品种中标且全为A类,目前有多个胰岛素品牌,在集采政策稳定、成本可控下业务有望稳定增长 [96][97][100] 动保:产品矩阵丰富,在研管线品种丰富 - 全球和中国动保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驱虫药及疫苗占市场主导 [101][102][104] - 联邦制药动保业务全产业链发展,与牧原股份合作,制剂业务以畜类为主,有5大明星产品 [105][109][113] - 公司动保在研管线丰富,预计2025年19款制剂上市,2026 - 2028年每年超10款获批,有望带动业务加速增长 [116][118] 抗生素: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稳定,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明显 - 抗生素市场中β - 内酰胺类份额大,青霉素工业盐和6 - APA是关键中间体和原料药 [119][121][124] - 我国是青霉素工业盐主要生产国,其行情有周期性,6 - APA主要用于阿莫西林合成 [126][129]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总体收入为145.24/139.87/145.80亿元,同比增长5.56%/-3.70%/4.23%;归母净利润为29.07/25.57/27.62亿元 [6] -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分别给予主业2025年6x PE、创新药领域20x PE,目标市值341.02亿港元,对应目标价18.77港元/股 [7]
现代牧业(01117):奶价拐点将至,量价齐升可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0 16: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6][9][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奶价底部企稳,拐点在即,牛群供给持续减少,行业已现周期底部特征,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优先受益 [3][11] - 公司成本管控成效显著,展现行业领先降本能力,全方位成本优化形成盈利安全垫,推动原料奶业务毛利率提升 [4][13]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公司份额逆势提升,奶价转暖后公司将进入量价齐升周期 [5][1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长,给予2026年13xPE,目标价1.3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6][15] 各部分总结 奶价走势 - 原奶价格进入底部盘整区,24年原奶价格同比下降10.4%至3.61元/公斤,跌幅收窄,预计今年三四季度奶价止跌反弹 [3][11] - 牛群以约4万头/月的速度减少,预计年底牛群数量在580 - 590万头 [3][12] 公司成本 - 24年公斤奶成本降至2.53元,同比下降13.4%,公斤奶饲料成本优化突出,呈逐季改善趋势 [4][13] - 24H2公斤奶饲料环比再降约6.9%至1.88元/公斤,其他成本稳定在0.58元/公斤 [4] 公司业绩 - 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132.54亿、144.42亿、152.79亿、160.62亿元,增速分别为 - 2%、9%、6%、5% [2][10] - 2024 - 2027年预计归母净利分别为 - 14.17亿、3.05亿、7.53亿、11.06亿元,增速分别为 - 909%、 - 122%、147%、47% [2][10] 行业对比 - 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8%,奶牛存栏量减少4.5%,但奶牛养殖规模前20名的公司产奶量增幅达14.9%,存栏量增加4.8% [5][14] - 与优然牧业、牧原股份等公司对比,展示了不同公司的PE估值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利润表涵盖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指标及2024 - 2027年预测数据 [10] - 现金流量表涵盖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经营现金流等指标及2024 - 2027年预测数据 [10] - 资产负债表涵盖货币资金、存货等指标及2024 - 2027年预测数据 [10]
地平线机器人-W: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龙头,软硬协同构筑核心竞争力-20250520
开源证券· 2025-05-20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地平线机器人是领先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受益于智驾平权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36.44/56.18/81.90亿元,对应同比增速52.9%/54.2%/45.8%,对应净利润 - 16.34/-9.45/0.75亿元,当前股价7.48HKD对应PS 25/16/1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地平线机器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龙头,征程6系列芯片扬帆起航 1.1、发展历史 - 公司是领先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深耕自动驾驶芯片与解决方案,2015年成立,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19] - 自动驾驶芯片性能不断提升,从2017年发布第一代到2024年发布征程6系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先后支持高级辅助、自动驾驶及全场景智驾功能 [19] 1.2、股权结构及管理层 - 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股权稳定集中,创始人余凯博士拥有绝对控制权,全球发售完成后,余凯博士享有53.92%实际权益及投票权,联合创始人黄畅博士享有12.16% [21] - 管理团队从业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余凯博士负责整体战略及业务发展,黄畅博士负责整体研发工作 [26] 1.3、主营产品 - 智能驾驶芯片:征程系列面向智能驾驶应用,已推出四代,第四代征程6系列BPU采用Nash架构,覆盖从基础辅助到全场景智能驾驶量产需求 [28] - 智能驾驶算法:为广泛驾驶场景构建优化,涵盖感知、环境建模等能力,可满足高级辅助和高阶自动驾驶开发要求,可直接商业化 [29] - 软件工具:包括地平线天工开物、地平线踏歌、地平线艾迪,分别用于算法开发、嵌入式中间件、软件开发平台,帮助客户及伙伴开发定制应用程序 [33] - 解决方案:提供汽车和非汽车解决方案,汽车方案含高级辅助驾驶、高阶自动驾驶和汽车仓内解决方案;非车方案用于家用电器OEM和经销商 [34] 1.4、商业模式 - 硬件:提供征程系列智驾芯片可单独售卖,如理想汽车AD Pro方案采用算法自研搭配征程5系列芯片,2025年将升级到J6M芯片 [42] - 软件:提供算法及软件授权可单独售卖,如2023年向酷睿程授权相关算法及软件 [44] - 解决方案:可同时提供智驾方案芯片&算法,打包售卖,2025年4月发布HSD,与奇瑞合作将在星途品牌首发量产 [44] 1.5、财务分析 - 营收:汽车解决方案是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汽车解决方案营收23.12亿元,占比96.99%;汽车解决方案中授权及服务业务占比高,2024年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16.47亿元,占汽车解决方案比重71.3%;产品解决方案和授权及服务业务驱动总营收增长,HSD有望带来营收增量 [46][51][54] - 毛利率:2022 - 2024年总毛利率呈上行趋势,2024年总毛利率77%,汽车解决方案毛利率78.9%;J6、HSD量产有望增强盈利能力 [65] - 费用:研发开支是主要开支,2024年研发开支31.56亿元,占三费比重75%;随着J6、HSD放量,三费率有望降低 [67] - 利润:重视研发投入利润承压,2024年受益于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23.47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6.81亿元 [68] 1.6、研发投入 - 研发团队占比高,截至2024年6月30日,1696名全职研发雇员占雇员总数73.1%;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024年研发支出31.56亿元,拥有673项专利 [71] 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方案供应商市场中排名第一,推出HSD市占率有望提升 2.1、市场空间 - 智驾解决方案为智能汽车大脑,由算法、软件及处理硬件组成,分为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分别提供L2级及以下和L2 + 级及更高级别功能 [75] - 产业链:智驾解决方案含芯片&算法,下游为整车厂;智能驾驶SoC芯片提供算力,智驾算法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分级,主机厂布局城区NOA可自研或与第三方合作,第三方中同时供应芯片&算法的厂商较少 [79][82][90] - 行业趋势:2023H2进入高阶智驾军备竞赛下半场,多家车企布局城区NOA;智能汽车迈入“全民智驾时代”,城区NOA车型加速迈入15 - 25万元区间;比亚迪“天神之眼”推动智驾渗透率提升;车厂提高自动驾驶等级对SoC芯片算力需求增加 [94][96][101][104] - 市场规模:受益于智能汽车销量上升和高阶智驾解决方案价值提高,全球和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2023 - 2030年全球CAGR有望达49.2%,中国CAGR有望达49.4% [113] 2.2、竞争格局 - 第三方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整体解决方案市场中公司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2.2%提升至2024H1的15.4%,正加速追赶第一梯队;已完成从L2到城区NOA的智驾解决方案布局 [117][123] - 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在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3.7%提升至2024H1的35.9%,2024年超40% [124] - 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在城市NOA解决方案市场中有较大提升空间,2025年4月发布HSD,有望随星途品牌车型量产提高市场份额 [129][131] - OEM自研方案市场:英伟达是自研算法主机厂搭载硬件的第一选择,公司推出J6P性能追赶上英伟达OrinX,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134][137] 3、公司竞争力分析:坚定智驾软硬结合发展路线,软硬协同构筑核心竞争力 3.1、智驾芯片已站稳国内第一梯队,性能&成本双向优化加速追赶英伟达 - 硬件方面推出J6P及Horizon Cell,可提供1120TOPS算力,站稳国内算力第一梯队,加速追赶英伟达 [6] 3.2、算法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部署,软硬结合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 - 推出城区NOA智驾方案,软硬结合可提高解决方案性能 [6] 3.3、客户资源丰富 + 量产经验众多,数据驱动智驾解决方案持续进阶 - 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丰富,产品搭载理想L6 Pro等车型,进入比亚迪等客户;截至2025Q1,累计交付辅助驾驶系统超800万套,定点车型超310个,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 [6][16]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为 - 16.34/-9.45/0.75亿元 [18] 4.2、估值与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
远大医药:传统业务远航稳舵,核药布局大业新程-20250520
华泰证券· 2025-05-20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远大医药,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10.15 港币(25 年 17x PE)[1][6][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远大医药是国际化布局药企,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核药布局有潜力,有望成为中国核药产业重要参与者[1] - 核药板块 Y90 微球将放量,管线聚焦肿瘤诊疗一体化;制药科技板块专注独家品种,多元业务稳定增长;生物科技板块成熟稳健,心血管介入板块新品将放量[2][3][4] - 市场担忧利舒安集采及创新产品商业化,实际公司核药创新价值将重塑,Y90 能快速放量,利舒安集采影响可控,25 年经营性利润可稳健[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远大医药前身是 1939 年的武汉制药厂,2008 年香港上市,业务涵盖制药科技、生物科技、核药及心血管精准介入,有超 30 家附属公司[18][35] - 2024 年公司收入 116 亿港币(+11%yoy),归母净利润 24.68 亿港币(+31.3% yoy),制药科技、生物科技、核药及心血管精准介入板块收入分别为 73.2 亿、35.1 亿、8.2 亿港币[41] 核药板块 - 公司有国内稀缺核药布局,25 - 27 年收入或快速爬坡,Y90 微球销售峰值或超 30 亿港币,管线有 12 款产品,成都生产基地运营将提升效率[2] - Y90 微球目前渗透率低,后续医院准入、新适应症拓展、商保普及将驱动放量,预计 2033 年冲击超 30 亿港币销售峰值[2][20][59] - 公司通过 BD 引进海外 RDC 管线,如 TLX591、TLX591 - CDx 等,驱动板块长期增长[20] 制药科技板块 - 看好该板块 25 - 27 年收入 CAGR 约 7%,呼吸板块切诺稳定增长、双恩放量;心脑血管板块利舒安短期波动,新品稳定增长;五官科板块独家产品增长,眼科新品获批将驱动收入增长;STC3141 有 BD 出海潜力[3] 生物科技板块 - 25 - 27 年收入体量或维持稳健,半胱氨酸/牛磺酸市场格局稳定,公司市占率领先(23 年全球牛磺酸市占率近 50%)[4] 心血管精准介入板块 - 受益新品上市及入院,板块收入或于 25 - 27 年快速增长[4] 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 公司是中国核药产业链重要参与者,管线进展将重塑创新价值[5] - Y90 受益商保变革及院端开拓,25 - 27 年能快速放量[5] - 利舒安集采影响可控,BD 加速、存量大产品稳健,预计 25 年经营性利润可维持稳健[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21/23/27 亿港币(-14/+10/+15% yoy),给予 25 年 17 倍 PE,目标价 10.15 港币,给予“买入”评级[6]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龙头,软硬协同构筑核心竞争力
开源证券· 2025-05-20 15: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地平线机器人是领先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受益于智驾平权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36.44/56.18/81.90亿元,对应同比增速52.9%/54.2%/45.8%,对应净利润 - 16.34/-9.45/0.75亿元,当前股价7.48HKD对应PS 25/16/1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地平线机器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龙头,征程6系列芯片扬帆起航 - **发展历史**:是市场领先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深耕自动驾驶芯片与解决方案,2015年成立,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自动驾驶芯片性能不断提升,先后发布多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19] - **股权结构及管理层**: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股权结构稳定集中,创始人余凯博士拥有绝对控制权;管理团队从业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 [21][26] - **主营产品**:智能驾驶芯片方面,征程系列可提供算力,已推出四代征程计算方案;智能驾驶算法可满足各层面开发需求,可直接商业化;软件工具丰富,可帮助客户开发及定制应用程序;解决方案包括汽车和非汽车解决方案 [28][29][34] - **商业模式**:提供征程系列智驾芯片可单独售卖;提供算法及软件授权可单独售卖;可同时提供智驾方案芯片&算法,打包成解决方案一并售卖 [42][44] - **财务分析**:汽车解决方案为主要营收来源,其中授权及服务业务占比较高;产品解决方案和授权及服务业务双线驱动总营收增长,HSD有望带来营收增量;2022 - 2024年总毛利率呈上行趋势,J6、HSD量产有望增强盈利能力;研发开支为主要开支,三费率持续降低;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利润承压,2024年归母净利润因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实现盈利 [46][54][65] - **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占比高,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雇员占公司雇员总数的73.1%;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024年研发支出为31.56亿元,拥有多项专利 [71] 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方案供应商市场中排名第一,推出HSD市占率有望提升 - **市场空间**:智驾解决方案是智能汽车核心组件,分为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产业链中主机厂与第三方智驾供应商可供应芯片或算法,同时供应芯片&算法的厂商较少;行业趋势上,智驾平权下国内乘用车城区NOA车型加速迈入15 - 25万元价格区间;市场规模方面,智驾平权带动全球和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30年全球/中国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10172/4070亿元,2023 - 2030年CAGR分别有望达49.2%/49.4% [75][79][94][113] - **竞争格局**:第三方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中,公司在中国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高阶自动驾驶市场仍有提升空间,发布HSD有望提高市场份额;OEM自研方案市场中,英伟达为主机厂搭载硬件的第一选择,公司推出J6P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117][129][134] 3、公司竞争力分析:坚定智驾软硬结合发展路线,软硬协同构筑核心竞争力 - **智驾芯片**:已站稳国内第一梯队,性能&成本双向优化加速追赶英伟达,如J6P芯片可提供560TOPS算力 [30] - **算法**: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部署,软硬结合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 [32] - **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众多量产经验,数据驱动智驾解决方案持续进阶,截至2025Q1,已累计交付辅助驾驶系统超800万套,已定点车型超310个,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 [35] 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为 - 16.34/-9.45/0.75亿元 [18] - **估值与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4]
吉利汽车(00175):2025 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0 14:5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吉利汽车“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状况乐观,随着多款重磅车型的陆续上市,对全年销量和经营业绩保持乐观预期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7.47 - 19.74港元,当前股本为10,078百万股,当前市值为193,902百万港元 [3] 财务摘要 |指标|2022A|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147,965|179,204|240,194|321,801|428,839|529,801| |(+/-)%|45.6%|21.1%|34.0%|34.0%|33.3%|23.5%| |毛利润(百万人民币)|20,896|27,415|38,201|51,810|69,901|87,417|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5,123|5,166|16,632|16,299|18,207|23,660| |(+/-)%|8.5%|0.8%|222.0%|-1%|12%|30%| |PE|22|17|9|12|11|8| |P/B|2|1|2|2|2|1| [6] 投资建议 - 认为吉利汽车品牌架构合理清晰,随着“智能吉利2025”战略落地,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0亿元、182.1亿元、236.6亿元,EPS分别为1.62元、1.81元、2.35元,给予2025年16.6倍PE,对应目标价29.16港元(以2025年5月16日为准,按1港元 = 0.9221人民币),维持“增持”评级 上调盈利预测因2025年一季度外汇汇兑税后净收益超20亿元 [7] 一季度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48%,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 新能源业务强劲增长,盈利能力全面改善,规模效应突显,带来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7] 销量情况 - 2025年1 - 3月吉利汽车销量达70.4万辆,同比增长48% 其中新能源销量33.9万辆,纯电动23.9万辆和插电式混动10.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81%和70% 分品牌看,吉利品牌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55%,领克品牌7.3万辆,同比增长19%,极氪品牌4.1万辆,同比增长25% 海外出口9万辆,同比增长2% [7] 新车计划 - 2025年将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销量目标271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吉利品牌销量目标200万辆,计划推出5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及多款改款车型;极氪科技集团销量目标71万辆,包括极氪品牌32万辆和领克品牌39万辆,计划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及多款改款车型 [7] 可比公司估值表 |代码|简称|总市值(亿元)|EPS(元) - 2024|EPS(元) - 2025E|EPS(元) - 2026E|PE(倍) - 2024|PE(倍) - 2025E|PE(倍) - 2026E| |----|----|----|----|----|----|----|----|----| |601633|长城汽车|1993|1.48|1.70|1.98|15.7|13.7|11.8| |002594|比亚迪|11634|13.84|17.95|22.03|27.7|21.3|17.4| |000625|长安汽车|1226|0.74|0.83|1.02|16.7|14.9|12.1| |均值| - | - |5.35|6.83|8.34|20.0|16.6|13.7| [8] 财务预测表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2024 - 2027E增速分别为34.03%、33.98%、33.26%、23.5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10.59%、 - 1.14%、11.70%、29.95%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2024 - 2027E分别为15.90%、16.10%、16.30%、16.50%,净利率分别为6.99%、5.17%、4.38%、4.65%,ROE分别为19.36%、16.14%、15.48%、17.01%,ROIC分别为9.10%、13.04%、12.28%、13.4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2024 - 2027E分别为59.71%、58.49%、60.41%、57.58%,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 39.95%、 - 58.62%、 - 82.75%、 - 89.18%,流动比率分别为0.99、1.08、1.17、1.28,速动比率分别为0.78、0.92、0.98、1.12 - 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2024 - 2027E分别为1.14、1.31、1.46、1.55,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5.76、6.50、8.00、9.00,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78、2.90、3.00、3.10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2024 - 2027E分别为1.64元、1.62元、1.81元、2.35元,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2.63元、3.64元、4.83元、3.69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8.61元、10.22元、12.03元、14.38元 - 估值比率方面,P/E 2024 - 2027E分别为9.06、11.90、10.65、8.20,P/B分别为1.72、1.88、1.60、1.34,EV/EBITDA分别为5.92、5.18、3.32、1.84 - 现金流量表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2024 - 2027E分别为26,507百万元、36,674百万元、48,688百万元、37,206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9,132百万元、 - 9,500百万元、 - 6,700百万元、 - 6,900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3,297百万元、 - 1,172百万元、 - 634百万元、 - 317百万元 [9]
阿里巴巴-W(09988):FY25Q4业绩点评:云业务加速增长,淘天TR同比提升
华安证券· 2025-05-20 1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FY25Q4阿里巴巴收入2365亿元(yoy+7%)略低于彭博预期,经调整EBITDA和经调整净利润达418亿元(yoy+36%,margin为18%)和298亿元(yoy+22%,margin为13%),分别高于彭博预期1.3%、1.6% [4] - 预计阿里巴巴FY2026 - 2028收入为10867/12006/13157亿元,同比+9.1% /+10.5% /+9.6%;FY2026 - 2028 Non - GAAP净利润预计录得1693/1860/1925亿元,同比+7.1% /+9.9% /+3.5%,维持“买入”评级 [6] 各部分总结 整体业绩 - FY25Q4阿里巴巴收入2365亿元(yoy+7%)略低于彭博预期,经调整EBITDA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8亿元(yoy+36%,margin为18%)和298亿元(yoy+22%,margin为13%),高于彭博预期1.3%、1.6% [4] 分部业务 - 淘天集团收入1014亿元(yoy+9%)高于彭博预期3.6%,经调整EBITA为417亿元(yoy+8%) [5]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36亿元(yoy+22%)低于彭博预期4.0%,经调整EBITA为 - 36亿元(yoy+12.5%) [5] -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亿元(yoy+10%)略低于彭博预期1.7%,经调整EBITA为 - 23亿元(yoy+28%) [5] - 菜鸟集团收入216亿元(yoy - 12%)低于彭博预期14%,经调整EBITA为 - 6亿元(yoy+55%) [5] - 云智能集团收入301亿元(yoy+18%)超过彭博预期0.8%,经调整EBITA为24亿元(yoy+69%) [5] - 大文娱集团收入56亿元(yoy+12%),经调整EBITA为0.4亿元 [5] 淘天业务亮点 - 本季度CMR同比+12%达711亿元,高于彭博预期3.9%,take rate同比提升,原因一是平台自2024年9月1日起基于确收GMV收取千六基础软件服务费,后续优惠政策收回贡献增加;二是全站推商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5] - 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上线6天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超1000万单,公司发力即时零售赛道,预计短期内淘天EBITA随竞争和投入力度变化有波动 [5] 云业务情况 - 本季度云业务收入301亿元(yoy+18%),超过彭博预期0.8%,FY25Q1 - Q3云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6%/+7%+13%,财年内季度间持续加速增长,AI业务收入连续7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6] - 本季度Capex 246亿元,2025财年Capex达860亿元,较2024财年的321亿元显著增长 [6]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FY2025A|FY2026E|FY2027E|FY2028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96,347|1,086,683|1,200,584|1,315,727| |收入同比(%)|5.9%|9.1%|10.5%|9.6%| |Non - GAAP净利润(百万元)|158,122|169,292|185,969|192,474| |同比(%)|0.4%|7.1%|9.9%|3.5%| |市盈率(P/E)|17|14|12|11| |每股收益EPS|6.56|7.72|8.76|9.55|[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FY2025A - FY2028E各项目数据,如流动资产、营业成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 [11][13][15] - 包含回报率、增长率、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比率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应收款项周转天数、资产负债率等 [13]
蒙牛乳业(02319):深度报告:峰回路转,再启山林
长江证券· 2025-05-20 14: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蒙牛乳业,给予“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历经调整,有望顺应供给侧改善的机会,在价格竞争放缓的背景下获得修复,叠加公司在中高端产品布局完善,鲜奶、奶酪等升级产品对整体盈利能力带来正向贡献,中期维度盈利能力改善的路径较为清晰 [3][9] 分组1:乳业龙头,背靠中粮,多业务协同成长 - 蒙牛乳业是全球乳业八强、国内乳品龙头,2004 年在香港上市,中粮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续赋能;产品矩阵涵盖常温液态奶、低温液态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品类,2024 年液态奶收入占比 82.40%,冰淇淋、奶酪等业务增长较快 [14] - 1999 - 2007 年,优异营销能力叠加大单品打造推动公司初期爆发;2008 - 2011 年,牛奶安全事件频出,开始品牌修复及安全管理;2012 - 2016 年,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奶源建设及产品矩阵扩展向好;2017 - 2024 年,融资并购助力产品结构化升级 [18][19][20] - 2009 - 2024 年蒙牛乳业营收 CAGR 为 8.60%,领先乳制品行业;2024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6.75/1.05 亿元,分别同比变动 -10.09%/-97.83%,收入下滑因行业需求疲软等,归母净利润承压主因联营公司业绩减少及商誉减值等 [23] - 2024 年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其他乳制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82.40% / 5.84% / 3.74% / 4.87% / 3.15%,液态奶业务稳定发力,冰淇淋、奶酪、奶粉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奶酪同比增长 0.45pct;2019 - 2024 年海外收入 CAGR 为 46.00%,占比从 0.90%提升 4.42pct 至 5.32% [6][26] - 2024 年液态奶收入同比下降 10.97%至 730.66 亿元,常温液态奶增速领先行业,低温液态奶逆势正增长,鲜奶板块高端品牌领先;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4.12%至 51.75 亿元,领先公司营业收入增速 [30][31] - 中粮集团为蒙牛乳业最大股东,截至 2024 年底占 24.24%的股份,协助发展多元业务;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总裁高飞熟悉公司且营销经验丰富,有望带领公司破局加速新业务领域拓展 [33][35][41] 分组2:乳制品行业:原奶供需再平衡,产品结构迭代升级 - 2023 年中国乳品市场零售额约合 3733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024 年以来行业整体需求呈弱复苏态势,低温鲜奶、特定功能升级的产品仍有增长机遇 [49] - 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近 2 年有所回落,奶类消费存在城乡差异、区域不平衡,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意愿较强,南方地区消费意识觉醒有望驱动人均消费水平提升 [52] - 原奶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呈周期性波动,2008 年以来出现两轮较大周期;本轮奶价反转信号聚焦需求回暖、产能去化及政策落地、饲料价格回升等;预计 2025 年原奶价格有望在年中或 2025H2 回暖止跌 [58][62][65] - 饮用奶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年以前高速增长,2015 - 2019 年行业成熟,2020 年至今经济恢复;目前饮用奶市场规模主要由价增、低温白奶增长驱动,头部乳企布局高端化、功能化白奶 [67][69][76] - 2009 - 2019 年酸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因不符健康化趋势、均价较高,销量和市场规模下降;目前价格回归理性,聚焦健康、营养、功能细分赛道,未来销量有望提振 [78][82] - 2009 - 2022 年奶酪市场规模大幅上升,2023 年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同比降幅达 17.68%,主要因销量同比下跌 19.8%,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84] 分组3:品类延展、数智化提效协同布局,业绩将迎改善 - 蒙牛通过多种方式布局上游奶源,国内合作牧场超千家,日均收奶超 2 万吨,生鲜乳 100%来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 [8] - 公司以常温液奶为核心构建产品矩阵,延展鲜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非液奶新业务,近年来收入占比保持提升 [8] - 公司强化“深度分销”策略,加快乡镇级渠道下沉渗透,依托 C 端渠道优势延展 B 端客户,数智化赋能工厂在多维度有显著改善 [8] 分组4:原奶供需将迎拐点,驱动盈利改善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净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略低于其他头部乳企,但高于区域乳企 [9] - 预计 2025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8 亿元、56.9 亿元,当前 PE 估值约 13 倍、12 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
联邦制药(03933):UBT251已授权给诺和诺德,动保、胰岛素稳健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5-20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 341.02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18.77 港元/股 [7][156][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抗生素主业集采影响边际出清、行业景气度有望稳定,胰岛素及动保业务竞争力强带动主业增长,UBT251 数据良好并完成授权,减重领域潜力大,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7][156] 各部分总结 综合性抗生素龙头,代谢/兽药多元化增长 - 公司成立于 1990 年,2007 年在港上市,有制剂、原料、生物、动保四大业务板块,销售网络覆盖全球 [15] - 2024 年公司收入 137.59 亿元,同比升 0.1%,扣非归母净利润 26.60 亿元,同比降 1.5%,因集采、研发和环保成本上升 [27] - 公司在多地有生产基地,动保、原料药等在建项目预计 2025 年建成,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超 50 亿元 [33][34][36] - 公司研发聚焦内分泌/代谢及自免领域,多款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部分有望 2026 - 2030 年上市 [38][41] 减重:UBT251 已实现授权,司美格鲁肽仿制药已进入临床 - 多肽药物优势明显,全球和中国市场规模稳健增长,预计 2030 年全球达 1418 亿美元,2025 年中国达 182 亿美元 [43][46] - 全球超重/肥胖问题严峻,GLP - 1 类药物可调节血糖、延缓胃排空、产生饱足感,市场潜力大,专利到期催生国内研发热潮 [48][52][58] - 单分子多重受体激动剂是 GLP - 1 药物发展方向,三靶点药物优势多,多个品种处于临床阶段 [63][64][69] - UBT251 是靶向 GLP - 1/GCG/GIP 的类似物,中国 Ib 期试验 12 周体重下降 16.6%(安慰剂修正后),已授权给诺和诺德,有望成有竞争力的减肥创新分子 [80][81][85] 胰岛素:集采接续政策稳定,后续有望实现良好增长 - 胰岛素分三代,集采后用量增加、结构升级,接续采购中选价稳中有降,市场竞争更公平 [87][89][90] - 联邦制药 6 个采购组品种均以 A 类中选,集采收入超 6.8 亿元,成本低、政策稳,业务有望稳定增长 [96][100] 动保:产品矩阵丰富,在研管线品种丰富 - 全球和中国动保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驱虫药及疫苗占主导 [101][102][104] - 联邦动保主营经济型和伴侣型动物药品,形成“南、北、中”布局,与牧原合作成立河南联牧 [105] - 公司有 17 款制剂申请注册、11 款临床,预计 2025 年 19 款上市,2026 - 2028 年每年超 10 款获批,业务有望加速增长 [116][118] 抗生素: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稳定,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明显 - 抗生素市场中β - 内酰胺类份额大,青霉素工业盐、6 - APA 等是主要原料药和中间体 [119][121] - 联邦制药是青霉素产业链领导者,6 - APA 市占率 45%,阿莫西林原料药占半数市场,成本低,中间体和原料药业绩稳定 [136][137] - 2024Q4 国内抗生素制剂需求波动,公司部分制剂纳入集采,2024 年抗生素制剂收入同比降 10% [140][143] 盈利预测和估值 - 关键假设包括减重、胰岛素、动保和抗生素业务的发展前景,预计 2025 - 2027 年总体收入 145.24/139.87/145.80 亿元,归母净利润 29.07/25.57/27.62 亿元 [149][150][155] -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分别给予主业 2025 年 6x PE、创新药 20x PE,目标市值 341.02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18.77 港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