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美国加征新关税后,中国跨境电商应用敦煌网(DHgate)在美国爆火
国元香港· 2025-04-16 11:51
美国债市 - 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22个基点,报3.8407%[2] - 5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98个基点,报3.9821%[3]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4.09个基点,报4.3311%[3] 经济数据 - 波罗的海干散货收市价1282.00,涨0.63%;CME比特币期货收市价84160.00,跌1.18%;ICE布油连续收市价64.85,跌0.05%;伦敦金现收市价3229.86,涨0.62%;美元兑人民币(CFETS)收市价7.31,涨0.17%[4] - 纳斯达克指数收市价16823.17,跌0.05%;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价40368.96,跌0.38%;美元指数收市价100.17,涨0.48%;标普500收市价5396.63,跌0.17%;日经225收市价34267.54,涨0.84%[4] - 恒生指数收市价21466.27,涨0.2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市价7982.88,涨0.21%;恒生科技收市价4981.60,跌0.67%;恒生期货收市价27474.97,涨0.33%[4] - 上证指数收市价3267.66,涨0.15%;深证综指收市价1899.89,跌0.19%;沪深300收市价3761.23,涨0.06%;创业板指收市价1930.40,跌0.13%[4]
每日市场观察-20250416
财达证券· 2025-04-16 11:10
市场表现 - 4月16日沪深指数互有涨跌,成交额1.1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减少约2000亿,行业过半数下跌[1] - 4月15日沪指涨0.15%,深成指跌0.27%,创业板指跌0.13%[3] 资金流向 - 4月15日上证净流出20.02亿元,深证净流出32.38亿元[4] 消息面 - 国家数据局将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打造数智化消费新场景[5] - 2025年一季度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上升15.3%[6] - 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启动[7] 行业动态 - 杭州将加快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医疗智能体[8] - 上海地铁全线网5G公众信号开通,80%线路段实现5G - A网络升级[10] - 3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82.7亿件,同比增长18.1%,业务收入1525.2亿元,同比增长7.8%[11] 基金动态 - 证监会副主席强调基金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13] - 股票型ETF份额突破2万亿份创新高,37只ETF和ETF联接基金正在发行[14]
八维解析“对等关税”下的中国产业韧性图谱
五矿证券· 2025-04-16 10:13
宏观与金融 - 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性高,产业链重构或推升通胀,美元信用可能走弱,长期看好黄金价格[8] - 本轮美国加征关税影响高于2018年,国内权益市场短期波动大,关注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化[9] 有色金属 - 铜基本面短期变化不大,中长期受区域制造业重塑支撑;锌受关税冲击有限,产业格局或调整[12][13] - 镍钴贸易受关税直接影响小,关注中美在资源国博弈;锡直接影响有限,关注消费电子需求[15][16] - 钾肥价格或上行,行业投资收缩;钨未来竞争聚焦终端产品;稀土中期看好中重稀土价格回归[17][19][20] - 钛产能优势需优化产品结构,海外市场多方向突破[22] 新能源 - 锂盐贸易格局不受关税直接影响,锂电产品出口或减少,中国应提升资源自给率[23] - 储能装机美国或下降,中国领先地位难撼动,转口贸易可能成主流[24] - 锂电出口美国或减少,美国需求或依赖本土产能,新能源车平价拐点推迟[26] - 光伏对等关税影响有限,关注美国对东南亚双反关税,全球产能趋势分散化[27] - 汽车加征关税冲击美国需求,中国进出口影响小,可优先考虑出海欧洲、东南亚[28] 其他行业 - 新材料出口影响不大,美国独供或进口占比大的材料替代进程或加快,关键设备国产替代或加速[29] - 半导体进口关税催化国产替代,出口敞口较小,但需考虑需求衰退可能[31][32] - 工程机械关税影响可控,出口分散,主机厂全球化布局可对冲影响,中期或刺激需求[33] - 消费方面,旅游免税利好,外贸企业有机会但利润压缩,利好转口贸易商[34]
海外周度观察:在地缘政治风险及盈利下修压力下修压力下修-20250416
中泰国际· 2025-04-16 10:11
港股市场 - 4月15日,恒生指数微升48点或0.2%,收报21,466点,恒生科指下跌0.7%,收报4,981点,大市成交减至1,851亿港元[1] - 港股通净流入约72亿港元,内银、电讯等必选消费表现突出,火电股修复跌幅,映恩生物首日上市大升116.7% [1] 宏观动态 - 3月纽约联储未来1年通胀预期录得3.58%,为2023年10月以来最高,消费者对失业率上升预期升至2020年4月以来最高[2] - 3月密歇根大学1年通胀预期飙至6.7%,创1981年11月以来新高,5年通胀预期达4.4%,为1991年6月以来最高[2] 行业动态 - 消费板块中,家电股海信家电和美的集团上升2%-6%,农夫山泉单日升2.5%,泡泡玛特股价升3.5% [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10%,荣昌生物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研究结果显著,预计二季度获批上市[3]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普遍回落,火电股华能国际及大唐发电上升3.1%-3.8% [4] 房地产市场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达146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8.9%,环比下跌8.0% [5]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79.5,高于去年同期及前周,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28.5%,环比下跌56.8% [7][8] 中国建筑兴业 - 25Q1经营溢利同比上升0.2%至4.3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3.0%至20.9亿元,新签合约额同比上升0.6%至37.2亿元[13][14] - 新增深圳华发冰雪世界BIPV项目,合约额超1亿元,下调目标价至1.93港元,重申“买入”评级[15][16]
并购重组跟踪(十五)
东吴证券· 2025-04-16 09:20
政策更新 - 广州市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7] - 多部门鼓励体育产业股权融资,支持体育企业多方式融资发展[7] - 多地国资委发文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市值管理[7] 并购事件统计 - 4.7 - 4.13,剔除失败事件后,发生并购重组事件83例,重大并购重组24例,其中并购重组完成11例,重大并购重组完成0例[9] 重大并购重组 - 4.7 - 4.13,上市公司为竞买方且竞买方为国央企的并购事件有5例[12] 并购失败事件 - 4.7 - 4.13,发生2例并购失败事件,竞买方为美锦能源、华阳智能[17] 实控人变更 - 4.7 - 4.13,2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18] 市场表现 - 4.7 - 4.13,重组指数跑输万得全A,超额为 - 0.76%;中期维度收益差在负值区间收窄[21] 风险提示 - 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加剧市场不确定性[26] - 海外降息节奏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或影响A股资金面[26] - 地缘政治事件使国内外局势紧张[26] - 行业基本面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业绩表现[26]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ETF篇:从投资工具到解决方案
国信证券· 2025-04-16 09:15
中国ETF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Q1末,中国ETF资产净值3.83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比重达11.7%,股票ETF达2.82万亿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达6.9%[3] - 截至2024年末,机构持有被动股基2.29万亿元、被动债基1.04万亿元,个人持有被动股基1.48万亿元、被动债基0.23万亿元[3] 美国ETF市场经验 - 截至2023年末,美国共同基金25.52万亿美元、封闭式基金0.25万亿美元、ETF 8.08万亿美元、单位投资信托770亿美元,ETF占比23.8%[7] - 截至2025年2月末,美国国内股票型ETF规模7.05万亿美元、国外股票型ETF规模1.54万亿美元、混合型ETF规模430亿美元、债券型ETF规模1.87万亿美元[7] 中国ETF市场发展推动因素 - 新“国九条”等政策落地生效、被动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ETF发展[3] - 2025年1月,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促进指数化投资[39] 中国ETF市场格局 - 股票ETF发展领先,宽基指数ETF是主要推动品种,跨境ETF在2023 - 2024年快速发展[67] - 华夏、易方达股票ETF与其他非货ETF规模领先,博时、华安、海富通在非股票ETF方面发展较好[68] 中国ETF销售与做市格局 - 证券公司代销权益指数基金保有量最大,头部券商如中信、华泰等代销保有量领先[76][77] - ETF做市业务集中度高,广发、中信、华泰等大型券商做市数量占比居前[85] 投资者持有情况 - 股票基金被动化趋势推进,截至2024年末,机构持有被动股票基金逼近2.3万亿元,主动股票基金约6000亿元;个人持有主动股基约2.8万亿元,被动股基约1.5万亿元[94] - 2023年,沪市ETF机构投资者成交额占比超60%,保险机构和企业年金日均持仓同比增幅明显[101][105] 主要机构投资者动态 - 截至2024年末,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突破1.05万亿元,持有数量接近3200亿份,或通过短期借款增持ETF[110][115] - 截至2024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56963亿元,同比增长11.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3.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2%[124] 机构投资者ETF规模预测 - 预计2030年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理财、信托资金、企业年金、个人投资者持有ETF规模分别达6742亿元、3914亿元、2863亿元、2500亿元、1387亿元、4.29万亿元[125][132][142][151][160][163] SmartBeta ETF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上市SmartBetaETF共78只,份额约939亿份,资产净值约1111亿元[170] - 红利、价值、质量、现金流等因子及红利低波等双因子已有挂钩ETF上市,未来双因子、多因子产品发展空间大[170] 风险提示 - 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数据处理不准确、ETF发展不及预期、政策等风险[3]
2025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循环的持续改善与央行的保护
华创证券· 2025-04-15 22:33
基本面 - 经济循环持续改善,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从2024年8月的-14.7%修复至当下的-8.7%,抬升6个百分点,居民存款同比回落0.6%,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抬升5.4%[3][10] - 2025年开年企业贷款新增规模明显高于2024年,一季度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处于较高位置[16][24] 政策面 - 2024年10月以来DR007高于逆回购7天利率约30bp,2025年4月3日以来约20bp,2024年以来央行总资产新增规模和PSL新增规模回落[4][20] - 货币政策紧平衡或与居民“存款搬家”有关,央行有空间应对经济冲击,提供托底保护[4][23][26] 3月金融数据 - 信贷方面,人民币贷款增加36400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偏强,居民中长期贷款低位震荡[27] - 社融方面,增量为58894亿元,同比多增10559亿元,存量同比8.4%,较上月抬升0.2%,政府债加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低于历史同期[29][30][31] - 存款方面,M2同比7%持平,新口径M1同比增长1.6%,较上月抬升1.5%,企业存款明显多增[32][33]
数字经济周报(202504第2期):欧盟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20250415
银河证券· 2025-04-15 21:44
政策动态 - 欧盟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拟投入2000亿欧元推动发展,200亿欧元资助至多5个人工智能巨型工厂建设[5] - 中国多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如国家数据局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试点、工信部计划制定行业标准1800项以上等[17][20] - 美国白宫发布联邦机构AI使用与采购新政策,豁免部分中国进口产品关税[29][35] 产业发展 - 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从2024年的415TWh激增至2030年的945TWh,美国和中国贡献近80%增长[4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风险投资交易总价值达1263亿美元,同比上涨53%,AI和机器学习领域交易额731亿美元,占比57.87%[46] - 谷歌今年将斥资约75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容量,加倍押注生成式AI[43] 技术前沿 - 多家公司发布新AI模型,如DeepSeek发布DeepSeek - GRM模型、商汤发布“日日新SenseNova V6”大模型体系等[47][58] - 反英伟达联盟发布UA Link 1.0规范,挑战NVLink技术[51] - 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加速AI落地[57] 智库观点 - 联合国贸发会预计到2033年AI市场规模将达4.8万亿美元,全球技术和AI鸿沟不断扩大[65] - 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AI在性能、应用等多方面成果斐然,但在复杂推理中存在局限[66]
粤开宏观:“双标”的美国产业政策:类型、动因、效果及思考
粤开证券· 2025-04-15 21:15
美国产业政策类型及机制 - 分为对内支持和对外限制政策,前者支持国内企业,后者限制国外企业[4][18] - 财政金融政策通过补贴等提供资金,《通胀削减法案》计划2022 - 2031年投入3910亿美元,《芯片法案》授权约520亿美元补贴和贷款担保[19] - 投资限制政策限制境外企业在美投资并购,如限制中资背景主体投资战略领域[39] 美国产业政策实施动因 - 提升产业竞争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1980年的25.2%降至2023年的17.6%,贸易逆差扩大,2008年达8000亿美元[5][49][50] - 提升供应链韧性,2018年中国成为美国90%以上制造业产值重要外国供应商[6][50] - 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4升至2023年的0.49[6][50] 美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 - 创新支持政策效果最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推动多项前沿科技诞生,SBIR和STTR计划资助产生大量专利和就业岗位[57][58] - 财政金融政策有效,补贴推动产业回流和产能扩张,2010 - 2023年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行业回流企业和新增岗位众多[61] - 贸易保护政策效果有限,美国钢铁产业贸易逆差扩大,挽救就业成本高[64] 对中国启示 - 适时对美企业对等反制,维护国内企业权益[11][70][71] - 产业政策重点放在科技竞争和产业链安全,重视普惠性[11][72] - 优化具体产业政策,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加强军民融合等[12][74]
2025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点评、政策回顾与前瞻:社融、信贷“开门红”,关注增长可持续性
远东资信· 2025-04-15 20:51
金融数据表现 - 2025年一季度社融增量累计15.18万亿元,3月增量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3月新增3.64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3月M2同比7%,M1同比1.6%,M0同比11.5%[2][5] - 3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4%,政府债为主要支撑项,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超2.84万亿元,同比增长80.58%;企业直接融资大幅下降,3月同比少增4956亿元[5][6][8] -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万亿元,企业贷款多增、短贷多增、中长贷少增、票据少减;居民贷款少增,1 - 3月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918亿元,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9.8%[11][12] 货币政策梳理 - 2025年货币政策总基调延续“适度宽松”,“择机降准降息”需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财货配合以及稳楼市股市需求[3][18] - 1月起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2025年Q1货政报告将债市运行纳入宏观审慎管理[21][22] - 3月起MLF操作机制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政策利率体系转变为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锚的“单一”基准利率体系[23][24] 政策工具运用与利率情况 - 一季度央行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中长期流动性一季度合计净投放1.4万亿元,短期流动性一季度合计净投放6558.9亿元[27] - 一季度未降息,LPR按兵不动,短期资金面维持均衡偏紧,DR007从1.67%增至1.84%;长端利率3月以来下行;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维持低位[28] - 有序落实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在科技创新、稳定资本市场等方面发力[29] 总结与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国内需求回暖,但内需恢复基础不牢,外需不确定,1 - 3月CPI同比 - 0.1%[35] -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总量工具择机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加强与财政政策协同[36] - 债市利率有下行空间,关注从事进出口业务企业信用风利差波动,关注关税摩擦、经济复苏及政策情况[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