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茶

搜索文档
琼岛深巷,寻觅“包罗万象”的甜(跟着味蕾去旅行)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08
行业趋势 - 海南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游客不仅关注自然景观 更倾向于通过美食体验当地文化 [1] - 特色糖水消费成为海南旅游新热点 产品单价区间3-7元 具有高性价比特征 [1] - 传统糖水行业积极创新经营模式 通过每日更新10多种产品组合 实现单日30桶销量 [1] 产品特征 - 海南糖水产品融合热带水果 草本植物及豆薯类原料 形成40余种产品矩阵 [1] - 原料供应链依托本地农业优势 甘蔗 椰子等热带作物实现糖分积累 支撑产品差异化 [1] - 产品研发注重季节性调整 通过斑斓甜汤等创新组合强化市场竞争力 [1] 渠道拓展 - 线下渠道集中在街巷场景 包括临高县学校周边 海口骑楼老街等旅游动线节点 [1][2] - 线上渠道通过"酷游海南"小程序实现数字化导流 美食地图功能提升消费便利性 [2] - 儋州市建立土法制糖技艺展示中心 形成"生产+体验"的新型消费场景 [2] 政策支持 - 海南省推出"放心消费在海南"系统 实现旅游餐饮行业全覆盖监管 [2] - 文旅部门计划整合旅游资源 以美食为纽带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 [2]
上海三甲医院咖啡馆,和医院一样忙碌
虎嗅· 2025-06-30 10:20
医院咖啡馆的消费者画像 - 咖啡馆主要消费者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医疗行业从业者、医学生等[7][15][33][34] - 医护人员日均消费1-2杯咖啡,主要用于提神应对长时间工作[15] - 患者多在等待就诊或检查结果期间消费,平均停留时间可达数小时[11][22][30] - 外地患者占比可观,部分来自周边城市如江苏启东,单程车程达2小时[37][38] 医院商业配套运营特点 - 华山医院商业配套包括COSTA咖啡馆、便利店、面包店和美食街[23][24] - 咖啡馆定价与外部门店持平,茶拿铁39元,咖啡+面包套餐33元[11][18] - 美食街提供20-25元盒饭,分职工和外客窗口,午间排队现象明显[24][25] - 中山医院设有两家星巴克授权店,住院部店配备电源插座满足办公需求[43][47][49] 医院空间利用与商业价值 - 咖啡馆面积取决于医院预留商业空间大小,南京同类医院存在相似规模门店[34] - 住院部咖啡馆入座率超90%,兼具休息、办公、会议等多重功能[49] - 商业设施有效缓解患者等待焦虑,平均停留4-5小时案例频现[11][30][53] - 医疗从业者将咖啡馆作为工作间隙的临时办公场所[33][34] 跨区域医疗消费现象 - 周边城市患者形成固定就医流,启东设有直达上海医院的健康专线[40][42] - 外地患者典型行程:凌晨出发、午间休息、傍晚返回,全程约14小时[38][42] - 三甲医院辐射半径达200公里,吸引全国患者慕名而来[39][42]
梨花奇门研修院:传统茶馆到现代茶饮消费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06-25 12:55
传统茶馆文化 - 中国传统茶馆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城市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商业活动和社交聚会功能 [2] - 传统茶馆集社交、娱乐、信息交流于一体:邻里商贾在此洽谈,评书戏曲表演盛行,同时作为民间信息传播枢纽 [4] - 建筑风格南北差异显著,江南茶馆白墙黛瓦灵秀,北方四合院布局古朴,内部陈设讲究紫砂壶、青花瓷等艺术茶具 [4][5] - 现代仍保留传统茶馆如杭州"青藤茶馆",延续江南韵味并改良茶点茶饮,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和文化讲座吸引爱好者 [6][8] 现代茶饮消费 - 新式茶饮店以时尚装修(北欧风/国潮风)和多元化产品(水果茶/芝士茶)吸引年轻消费者,例"杨枝甘露"融合水果与茶饮创新爆款 [8] - 科技深度赋能:线上点单外卖配送普及,智能泡茶机精准控制参数,会员系统增强用户粘性,实现消费智能化 [9] - 衍生社交属性:茶饮店成打卡热点,品牌通过节日限定产品(情人节/春节主题)激发社交媒体传播,形成生活方式符号 [9] 茶文化发展意义与趋势 - 产业价值:带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促进地方经济 [10] - 未来方向:传统茶馆将深化文化挖掘,现代茶饮侧重健康食材与沉浸式体验(VR/AR技术应用),并加速国际化传播 [10]
水饮消费折射健康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5
水饮市场趋势 - 随着气温攀升,水饮产品销售热度飙升,市场不断推陈出新,融入健康、养生等元素,特色水果茶饮成为市场新宠[1] - 茶饮品牌纷纷推出蔬果茶,苦瓜、羽衣甘蓝等成为流行配方,苦瓜粉、羽衣甘蓝粉等冲调产品成交量环比增长8.3倍、3.3倍[1] - 中式茶饮热度不减,红豆薏米水、五指毛桃玄米水等宣传药食同源概念,受到年轻消费群体欢迎[1] 消费者偏好分析 - 男性消费者对中草药饮料、非酒精发酵型饮料与运动饮料的偏好指数均突破130,提神与保健成为消费关键词[1] - 女性消费者对乳品的偏好度更高,低温儿童酸奶、低温谷物酸奶与低温儿童牛奶等细分品类的偏好指数在142以上,营养与亲子场景需求凸显[1] - 银发群体水饮消费仅占5.4%,有着较大的挖潜空间,相关企业应及时跟进调研这一群体需求[1] 健康概念产品 - 蔬果茶、中式茶饮等主打健康养生概念,但药食同源不能等同于治疗疾病,消费者仅依赖水饮产品来追求健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2] - 相关企业要在研发和营销阶段做好引导,迎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2]
博晓通:2025年现制饮品行业机遇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7 19:43
行业概况 - 中国现制饮品行业已进入质价比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3年市场规模达5466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万亿 [1] - 二线及以下城市和东南亚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占比超60%,GMV复合增速达23% [1] - 中国与东南亚市场贡献全球现制饮品近40%的增量,东南亚年复合增速19.8% [1][12] 市场格局与增长驱动 - 一线城市门店密度饱和,下沉市场成为品牌扩张重点 [1][15]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2028年门店数增量预计达10万家,GMV复合增速23% [11][15]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增量中,中国和东南亚占比将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8年的19.4% [13][14] 消费需求与产品创新 - 消费者需求从解渴转向品质化、健康化、场景化,推动产品多维度创新 [1][20] - 茶饮小料进入4.0时代,以低糖、植物基为趋势,茶底多元化(绿茶、乌龙茶为主),水果茶、芝士茶成主流 [1][22] - 季节性产品(如冬季热饮、夏季果茶)平衡收入波动,头部品牌如喜茶每月甚至每周上新 [1][34] 供应链与数字化赋能 - 供应链向优质产地直采升级,头部品牌自建种植基地(如蜜雪冰城在川渝建柠檬基地) [2][41] - 数字化贯穿供应链、门店运营与消费者体验,小程序点单收集偏好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2][18] - 数字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会员留存率和复购率 [18][19] 加盟模式与竞争优势 - 加盟成为品牌扩张核心方式,新茶饮单店初始投入12-40万元,回本周期1-2年 [2][32] - 加盟模式标准化运营降低风险,品牌通过强管控确保加盟店与直营店服务一致 [2][32] - 新茶饮加盟店初始投入和回本周期优于正餐和快餐业态 [3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头部品牌通过公益基金(如新茶饮公益基金)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零售茶饮与生活方式产品 [2][40] - 同质化竞争加剧,需持续强化产品研发(如功能化茶饮)与数字化深度应用 [2][22] - 未来需平衡规模化与差异化,拓展下沉市场和国际化布局 [15][16] 品牌案例 - 沪上阿姨通过下沉市场产品价格调整提升质价比,聚焦二线及以下城市(占市场60%以上) [26] - 茶百道通过标准化SOP确保门店品质一致性,依托数字化平台提升消费者体验 [27] - 喜茶以高频上新和高端定位引领趋势,差异化产品创新延伸至营销策略和品牌文化 [28][34] 原材料市场 - 预计2028年中国现制茶饮原材料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水果类原料成本占比高 [23][24] - 原材料趋势包括低糖、健康甜味替代品、优质奶源和植物基奶、环保包材 [24] - 品牌向上游延伸,直接与果农合作建立种植基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24][41]
2024茶饮出海篇,国内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成第二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6-02 23:04
中国新茶饮行业出海战略分析 国内市场竞争现状 - 市场规模从2017年422亿元增至2023年19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87%,但增速回落[2][27] - 连锁化率从2020年41.2%升至2022年55.2%,核心商圈超80%,同质化严重挤压独立店生存空间[2][38] - 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7月行业上新超2000款新品,平均每品牌每季度推新11款,但保鲜期仅半个月[2][40] - 头部品牌业绩承压:2024H1茶百道营收降10%、净利降59.7%,奈雪收入降1.9%且转亏[2][41] 出海核心挑战 - 供应链成本高企:原材料占成本近90%,跨境运输及设备进口限制(如印尼不锈钢配额)推高运营压力[3] - 咖啡巨头竞争:与星巴克等功能属性重叠,需差异化突破成熟咖啡市场格局[3] - 欧美消费习惯差异:美国奶茶店数量占比仅5%,定价普遍高于星巴克,香芋/泰式奶茶更受欢迎[3][7] 海外市场机遇 - 政策支持:RCEP降低贸易壁垒,中国与157国互免签证,"新马泰"全面免签便利商务拓展[4] - 东南亚基础优势:印尼奶茶市场规模16亿美元,蜜雪冰城已布局近4000家门店,但本土品牌低价竞争激烈[5] - 文化输出助力:中国茶文化国际认知度提升,个人文化服务出口额持续增长[4] 区域市场特征 - **东南亚**:蜜雪冰城低价策略主导,喜茶/奈雪瞄准高端;本土化调整如榴莲/咸蛋黄口味产品[5][6] - **欧美**:聚焦东西海岸亚裔聚集区,巴黎快闪店成欧洲探索样本,但人力租金成本高企[7] - **日韩**:台系品牌贡茶主导,大陆品牌门店稀少;25-54岁女性用户基础与茶饮客群契合[8][10] 未来发展趋势 - 健康化转型:40%海外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霸王茶姬推"热量计算器",零卡糖成标配[11] - 供应链本土化:海外建种植基地(如立顿模式)、仓储物流中心(星巴克模式)降本增效[12] - 数字化赋能:从点单到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降低海外门店运营成本[12] - 行业协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推动"组团出海"模式[13] 行业结构演变 - 上游:茶叶/水果/奶制品等原材料及制冰机等设备[18] - 中游:蜜雪/喜茶/奈雪等品牌,产品涵盖水果茶/鲜奶茶/气泡茶等六大类[18] - 下游:小程序/外卖平台占线上销售76%,线下门店及商超为辅[18] 历史发展阶段 - 1.0时代(1980-1990):粉末勾兑奶茶,春水堂首创珍珠奶茶[20] - 2.0时代(1990-2010):COCO/快乐柠檬成立,现制茶饮标准化[20] - 3.0时代(2010-):鲜果鲜奶原料创新,喜茶/茶颜悦色强化品牌IP[20]
茶产业要跳出传统农产品思维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1
茶产业的未来,不只在茶杯里,更在天地间。茶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 技,打通茶领域一二三产业,从二三产业中汲取茶产业发展的智慧。 不过,从产业效益和品牌建设来看,我国茶产业发展仍有短板。品牌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产品标准化程 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弱;产业链发展不强,跨界创新不足,有的产品附加值低。这反映到生产和经 营主体上就是,有的茶园生产效率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茶农面临人工成本上涨、基础设施落后的 问题;茶企众多但体量小且分散,龙头茶企的引领作用不够,部分中小茶企效益不好。 近年来,茶产业出现一些新变化。从消费端看,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速,饮茶区域性偏好有所改变,伴 随新茶饮崛起,年轻人饮茶消费成突破口;从流通端看,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经销商渠道面临变革,电 商平台、直播带货成为新渠道,平台种草、攻略笔记等让好茶更容易被发现。可以说,如何提升产业效 益,成为茶农茶企共同面对的问题。茶产业发展要跳出传统农产品思维,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茶产业、 茶文化、茶科技,打通茶领域一二三产业,从二三产业中汲取茶产业发展的智慧。 做优茶产业。好茶是种出来的,保障品质始终是产业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品种培优 ...
官宣首位星推官,甜啦啦的“产品+营销”组合拳
贝壳财经· 2025-05-17 22:04
新品发布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夏季限定新品"西瓜爽爽桶"和"青梅爽爽桶",延续"鲜果+经典茶底"产品策略,其中青梅爽爽桶加入整颗青梅,7天内销量突破100万杯 [1] - 新品定价延续高性价比策略,水果桶产品售价9 9元,与品牌"高质平价"定位一致 [8] - 公司2022年推出首款"一桶水果茶"开辟新赛道,2021年该产品全年销售1 2亿桶,2024年7月获得"桶装茶首创者"市场地位认证 [8] 品牌营销与代言人合作 - 公司首次签约代言人,选择新生代偶像周柯宇作为"甜啦啦爽爽桶星推官",通过明星势能撬动Z世代消费 [1][3] - 联名营销包括限量明星周边体系、专属"爽爽舞"和二创活动,新品上线当日吸引大量粉丝到店打卡 [5][8] - 此前公司曾与爆剧《雁回时》联名推出"贵气野心莓梅系列",并与环球IP(小黄人、驯龙高手)多次合作 [9][11] 产品研发与供应链 - 新品研发注重口感层次,西瓜爽爽桶保留果肉颗粒感,青梅爽爽桶使用整颗青梅 [1][12] - 公司建立严格供应商筛选机制,持续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目前拥有29个仓配中心 [12][13] - 供应链体系实现原料低成本供应,2018年门店突破1000家时开始打造分仓体系,2023年下半年布局数字化智能供应链 [13]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从2018年1878亿元增至2023年5175亿元,CAGR 22 5%,预计2028年达11634亿元,CAGR 17 6% [11] - 公司精准锚定下沉市场,通过"代言人破圈+桶装茶品类定义+供应链降本"组合拳建立竞争优势 [15] - 水果桶产品成为品牌最大标签,通过系列营销活动强化消费者对"桶装水果茶=甜啦啦"的认知 [7][11]
财报会说话:真实的茶饮出海现状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2 00:14
行业趋势 - 全球现制饮品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1.1万亿美元,2023-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7.2% [4] - 东南亚茶饮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201亿美元增至2028年4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8%,为全球增长最快地区之一 [4] -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进入深水区,面临供应链、文化适配与商业模式的对决 [5]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通过规模化扩张和供应链优势打造茶饮帝国,海外门店年增564家至4895家 [10][11] - 奈雪的茶采取高端化策略,海外门店复购率达45%,但2024年亏损9.19亿元 [7][19][21] - 茶百道以差异化产品(如水果茶)切入韩国市场,古茗专注国内下沉市场 [7][31] - 资本市场态度分化:蜜雪冰城市值达1900亿港元,奈雪的茶股价跌超90% [37] 蜜雪冰城 - 海外扩张速度:2024年海外门店达4895家,平均每周新增10家 [10] - 供应链优势: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柠檬采购成本降低25%,商品销售毛利率31.6% [13] - 本土化营销:雪王IP在各国差异化设计(如日本传统头饰、韩国RAP形象) [17] 奈雪的茶 - 高端定位:泰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突破30万泰铢,旗舰店三日销售额近100万泰铢 [20] - 价格策略:海外售价平均比国内高25%-30%(马来西亚15.9-19.9林吉特,新加坡5-7.7新元) [21] - 直营模式痛点:单店人力成本为加盟品牌2-3倍,2024年净利率-18.64% [22] 茶百道 - 韩国市场:开发本土化产品(如汉拿峰水果茶),建立茶饮师培训体系 [27] - 供应链调整:韩国市场改用南美苹果芒果替代台农芒果,调整冰块量 [28] - 海外布局:2024年海外门店14家(韩国7家、马来西亚2家等) [28] 古茗 - 国内策略:8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暂缓出海计划 [31] - 未来规划:优先渗透已布局的17个省份,对海外市场保持观望 [32] 行业挑战 - 环保法规:东南亚多国禁用一次性塑料,纸吸管成本是塑料吸管5倍 [34] - 本土竞争:印尼品牌Tehbotol通过降价20%对抗中国品牌 [35] - 供应链瓶颈:需平衡本地化采购与产品一致性,建立跨国物流体系 [36] 资本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市值最高达1900亿港元,古茗市值翻倍至600亿港元 [37] - 奈雪的茶股价跌超90%,茶百道股价下跌46% [37] - 沪上阿姨港股上市首日涨40%,超额认购3400倍 [37]
财报会说话:真实的茶饮出海现状
36氪· 2025-05-09 18:08
近两年,茶饮行业出现了一个显著趋势——出海。 于是我们可以在全球多地街头看到中国品牌的影子。在马来西亚的中心商业区,年轻人会举着印有中文Logo的奶茶杯自拍——杯身上"蜜雪冰城"的汉字与 背后的摩天大厦形成奇妙的组合;茶百道韩国首尔建大站的新店外,排队的消费者经常超过50人,即便到了晚上10点,店门口依然人头攒动;而在伦敦考 文特花园,奈雪的茶推出英式司康搭配东方茶,这种"本地化改良"策略使其海外门店复购率高达45%。 数据显示2028年全球现制饮品市场将突破1.1万亿美元,2023-2028复合年增长率提升至7.2%。而在茶饮盛行的东南亚,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201亿美元 增长至2028年的4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8%,是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2024年中国新茶饮品牌的海外征途已进入深水区。 "千帆齐发"的出海盛景背后,实则是供应链、文化适配与商业模式的终极对决。本文通过解码港股上市四大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茶百道、古 茗)的海外生存法则,揭示那些年报数字里没说透的真相。 先说结论: 1、几家新茶饮上市企业正处在不同的出海阶段,蜜雪冰城(规模化)、奈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