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
icon
搜索文档
7月融资客加仓130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01 02:34
行业融资情况 - 7月融资余额大增逾1300亿元 创今年单月增长额新高 [2] - 7月融资资金净买入额超百亿元的行业有6个 包括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计算机、非银金融 [2] - 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净买入额位居前三名 分别为147亿元、141亿元、127亿元 [2] - 石油石化近一个月融资净卖出15.5亿元 [2] 个股融资情况 - 7月以来融资客对473只股票加仓金额超1亿元 [2] - 最近一个月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0亿元的有9只 包括新易盛、北方稀土、胜宏科技、菲利华、中际旭创、浦发银行、中国电建、包钢股份、中银证券 [2] - 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个股中 算力板块有3家 包括新易盛、胜宏科技、中际旭创 [3] - 7月融资客对79只股票减仓超1亿元 [3] - 融资净卖出金额前五名分别为五粮液、阳光电源、百济神州-U、牧原股份、恒力石化 均超过3亿元 [3] 个股表现 - 北方稀土7月大涨五成 中银证券7月大涨逾四成 [2] - 新易盛7月大涨近五成 最近两个月涨幅接近翻倍 [3] 融资余额较高的公司 - 融资余额超百亿元的公司有6家 分别为东方财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中信证券、比亚迪、长江电力 [3] 近一个月融资净买入额前五名 - 新易盛 373796.89万元 [1] - 北方稀土 232045.37万元 [1] - 胜宏科技 175079.93万元 [1] - 菲利华 131154.41万元 [1] - 中际旭创 122373.04万元 [1]
创新药基金高收益催生资金狂欢,局部泡沫下分化已至!
市值风云· 2025-07-31 18:08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国创新药赛道掀起大牛市,板块持续走高,多家上市公司迎来价值重估浪潮[3]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港股通创新药(港币)指数较年初低点累计涨幅超100%,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涨幅超80%,相关产业链涨幅超30%[4] - 16只创新药基金年内收益翻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9%收益领涨,其中7只为ETF产品[6][7] - 创新药ETF规模显著增长,上半年16只基金总规模从111亿元增至366亿元,增幅超两倍[10][11] - 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不到7亿元跃升至近120亿元[12]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产业自2015年药政改革开启升级,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医保支付、投融资支持、集采排除新药)推动板块上涨[14] - 创新药出海订单增加,国内企业通过授权海外开发权益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例如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等成为基金重仓标的[14][7] 市场争议与风险 - 创新药板块存在局部估值泡沫,个股交易拥挤且估值过高,市场对后市分歧显著[15] - 部分公司可能蹭创新药赛道热度,ETF溢价风险需警惕[18] 长期发展逻辑 - 行业处于产业红利释放前夜,具备硬科技实力和持续临床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将穿越周期[17] - 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成为多只基金前三大持仓,反映市场对龙头公司的认可[7]
长春高新1700亿元市值蒸发,集采、人口、竞品冲击如何击溃生长激素神话|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7-31 16:05
公司股价与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历史高点485 82元断崖式跌至百元关口 市值从2100亿元滑落至375亿元 蒸发近1700亿元 [1] - 2024年营收134 66亿元 同比下降7 55% 净利润27 08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3 01% [2]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 69亿元 同比再降47 36% [3] 业绩变化趋势 - 2020至2023年营收从85 77亿元增长至145 66亿元 净利润从33 08亿元增至47 76亿元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5 83亿元 同比暴跌43 31% 第四季度罕见亏损2 15亿元 [4][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 66% 净利润降幅扩大至47 36% [5] 业绩下滑原因 - 生长激素纳入集采后价格从约1000元 支降至300元 支 降幅达70% 导致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2024年利润暴跌40 67% [6]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1723万骤降至2023年902万 接近腰斩 生长激素需求根基动摇 [6] - 竞争对手产品上市打破长效生长激素市场垄断 公司陷入价格战 2024年销售团队激增58%至4995人 销售费用大涨11 8%至44 39亿元 [7] 销售团队状况 - 2024年销售人员人均薪酬25 34万元 较2023年40 12万元降薪约15万元 [8] - 2024年差旅费1 76亿元 同比增长63 27% 交际费1 58亿元 同比增长73% 反映工作强度增加 [9] 疫苗业务表现 - 子公司百克生物2024年营收12 29亿元 同比暴跌32 64% 净利润2 32亿元 同比腰斩53 67% [10] - 带状疱疹疫苗"感维"2024年销售量同比减少69 8% 营收占比回落至约20% 保护率仅约50% 远低于国际竞品90%水平 [10] 研发管线布局 - 三款在研产品已提交上市申请 但临床管线仅24款 明显滞后于同行300项布局 [11] - 关键项目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研发完成时间从2025年6月30日推迟至2026年6月30日 [11] - 早期管线药物如GenSci098等距离商业化至少需要5—8年时间 [11]
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反弹上涨近1%,成分股东芯股份20cm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03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强势上涨1 06% [1] - 成分股东芯股份(688110)上涨19 99% 生益电子(688183)上涨12 47% 源杰科技(688498)上涨11 67% [1] -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上涨0 87% [1]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流动性 -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盘中换手3 31% 成交190 84万元 [1] - 近1月日均成交541 69万元 [1] - 近23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1339 74万元 [1]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业绩 - 近1年净值上涨69 33%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2] - 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152/2941 居于前5 17% [2]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6 13%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38 67%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 19% [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7 22%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2]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成分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选取科创板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 99% 包括百济神州 睿创微纳 华虹公司等 [2] 政策与市场观点 - 证监会2025年中工作会议强调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3] - 科创债承销规模显著增长 上半年68家券商主承销金额达3813 91亿元 同比增长56 48% [3]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给多个细分领域带来催化 [3] - 科创板"1+6"政策持续推进 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 [3] - 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布局科创板中小市值公司的便捷工具 [3]
港药开盘飙涨!完全剔除CXO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大涨超2%,标的指数“大提纯”!近2日“吸金”超7.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7-31 10:30
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 - 7月31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开盘涨超2%,盘中成交额突破9亿元,近2日净流入资金超7.7亿元 [1] - 截至7月30日该ETF规模达119亿元,创历史新高,规模和流动性领跑同类产品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乐普生物涨超5%,石药集团涨超3%,中国生物制药和三生制药涨超2%,康方生物和云顶新耀涨超1% [3] - 成分股具体表现:石药集团涨3.17%(权重6.77%)、中国生物制药涨2.66%(权重8.34%)、三生制药涨1.41%(权重6.40%)、康方生物涨1.11%(权重10.30%)[4] 指数编制方案修订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编制方案,明确剔除CXO(医药外包服务)企业,成为100%纯创新药指数 [5] - CXO与创新药商业模式存在本质差异:CXO依赖服务订单收入,不分享药品专利收益;创新药通过自主研发获取IP,核心收入来自专利授权或销售分成 [5] - 剔除CXO可减少对创新药的扰动,更纯粹反映创新药技术突破和国际竞争力 [6] 创新药企业重大交易 - 石药集团与Madrigal达成20.75亿美元授权协议,转让口服GLP-1药物SYH2086全球权益,包含1.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9.55亿美元里程碑款 [6] - 中国生物制药附属公司礼新医药将获3亿美元技术转移里程碑付款,涉及PD-1/VEGF双抗LM-299的海外授权合作 [7] 行业驱动因素 - 国际化加速:国内创新药在ASCO等国际会议展示比例提升,2024年ADC/双抗/GLP-1类资产出海交易量质齐升 [7] - 政策支持:2024年创新药全产业链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医保谈判新增药品销售额超5400亿元,占医保基金支出比例仅2% [8] - 技术突破:ADC药物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04亿美元,GLP-1赛道向多效性升级,免疫治疗领域AK112和IBI363展现突破潜力 [8]
数说公募港股基金2025年二季报:加仓医药非银,减持零售社服,“抱团度”下降
国金证券· 2025-07-31 0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港股市场呈急跌后修复的V型走势,各类型港股基金回报均值皆收涨,规模环比增长,持仓特征有一定变化,不同基金公司规模有不同程度增减,部分绩优基金有相应投资策略[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港股基金业绩及规模发展 - 业绩方面,2025年二季度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收涨4.42%、1.9%,跑赢同期沪深300,恒生科技收跌 -1.70%,涨幅领先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5.6%、中证港股通非银金融指数21.8%;各类型港股基金回报均值皆收涨,“港股QDI - 主动”平均涨10.22%领先,“港股通 - ETF&被动指数”、“港股通 - 主动”、“港股QDII - ETF&被动指数”基金收益均值依次为6.68%、6.19%、4.48%[3]。 - 规模发展方面,截至二季度末,港股基金规模合计6191.34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长13.54pct,份额合计6238.3亿份,环比增7.45pct;二季度新发基金数量28只,较上季提升,但新发规模75.17亿元,低于上季水平[3]。 港股基金持仓特征 - 仓位方面,二季度股票仓位平均92%,相比上季微升,指数型的股票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港股仓位平均85%,比上季提升,指数型基金的港股仓位长期高于主动管理型,但二季度差距缩窄[3]。 - 重仓板块配置上,科技(39%)、消费(25%)占比蝉联前二;增持居多的是医药(+2.27pct)、金融(+2.25pct)、科技(+1.67pct),减持明显的是消费(-5.97pct)[3]。 - 重仓股行业分布上,传媒近四个季度均为第一,二季度环比 +0.66pct;商贸零售近四季均位列第二,但环比 -3.5pct;电子连续两季成为第三,环比 +0.88pct;环比增幅最高的是医药生物,当季占比12.42%、环比 +2.27pct;其次为非银,占比5.2%、环比 +1.42pct;社会服务遭较大幅减持,环比 -1.91pct,整体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3]。 - 个股层面,基金对头部个股的“抱团度”有所下降;二季度港股基金重仓市值占比TOP10为腾讯、小米、阿里、美团、信达生物、快手、百济神州、中芯国际、比亚迪、三生制药,小米上升一位超越阿里成为第二,相较上季增幅明显的多为医药股,下降居多的为互联网平台龙头;个股的重仓基金数量看,TOP10重仓股分别为腾讯、阿里、小米、美团、中移动、快手、三生制药、建设银行、泡泡玛特、中芯国际,小米上升一位超越美团成为第三,三生制药、泡泡玛特近四季首次进入TOP10,环比增量较多的为药企、泡泡玛特,减持基金较多的是美团以及部分汽车股,持股风格的大盘特征强化,800亿市值以上大盘股占比升至90%,重仓股的集中度有所下降[3]。 港股基金公司分析 - 二季度规模TOP5为华夏、易方达、富国、广发、工银,总规模皆较上季有不同程度增长,华夏的港股产品规模突破1000亿元,排名第五的工银规模环比 +35.45pct,在港股业务投入较高的富国环比 +19.88pct、与第二名易方达的规模差距迅速缩窄[3]。 - 规模TOP20中扩张最明显的是汇添富,环比 +91.13pct,排名上升四位至第七;银华在二季度环比 +63.39pct,跻身TOP20[3]。 绩优港股基金持仓展示及季报观点 - 持仓展示方面,部分主动管理型港股基金在25Q2押中“涨幅TOP50”个股,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持有荣昌生物、三生制药等,中银港股通医药A持有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等[54]。 - 季报观点方面,不同基金有不同投资策略,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沿着创新药和优秀设备耗材龙头方向布局;中银港股通医药A保持优质成长股加高股息的投资策略;富国蓝筹精选人民币增加成长板块仓位,降低受外卖补贴竞争加剧影响的互联网仓位等[57]。
中国创新药出海新范式:闪电审批,硬核疗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0:38
创新药审批加速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共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总量,其中40个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 [1] - 抗肿瘤药物占比约40%(18款),内分泌代谢领域信达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恒瑞医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JAK1抑制剂 [5]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审批均速达8.8个月,接近FDA的7.9个月,5月29日单日批准11款国产创新药创纪录 [6] - 国家药监局计划将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30日,正在修订附条件批准程序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7][8] 治疗领域突破 - 麻醉、心血管、感染性疾病及罕见病领域取得进展:江西科睿药业玛舒拉沙韦片获批治疗流感,上海信致医药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成为首个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 [5] - 北海康成注射用维拉苷酶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惠及约3000名戈谢病患者,从NDA到获批仅用6个月 [5][6] - 多联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发获政策鼓励,实验数据保护管理规定已完成起草 [7][8] 国际化进程 - 中国拥有1775种FIC药物占全球19%,2025年ASCO会议中国LBA研究达11个占比20% [10] - 中国企业开展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肿瘤试验总数39%,远超2009年的2% [10]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达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创纪录 [11] - 百济神州建立2000人全球临床团队,恒瑞医药在瑞士设研发中心实现24小时全球研发接力 [12] 本土生态建设 - 国家医保局首次设立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为高价值创新药支付开辟新渠道 [16] - 证监会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更多前沿科技企业上市 [16] - 行业需解决研发资金不足、临床转化动力不足、医保支付机制完善等问题 [15][16]
港股异动 涨超10% 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全球许可协议 机构称上半年经营情况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7-30 15:05
股价表现 - 百奥赛图-B(02315)午后涨超10%,截至发稿涨5.53%,报24.8港元,成交额2040.81万港元 [1] 合作协议 - 公司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全球许可协议,百济神州将支付首付款 [1] - 公司有权获得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1] - 百济神州此前已获得公司RenMice全人抗体平台的授权使用许可,本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关系持续深化 [1] 经营情况 - 东吴证券指出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超预期,BD持续放量 [1] - 公司与正大天晴合作的IGF1R抗体获批中国IND,并由公司主导海外BD [1] - 25年第一季度订单增速较快,国内工业端客户温和复苏 [1] - 预计25上半年抗体BD业务增速40%+,动物模型保持40%以上增长,临床前CRO增速近60%,整体收入增速超过40% [1]
百奥赛图-B涨超10% 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全球许可协议 机构称上半年经营情况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7-30 14:53
股价表现 - 百奥赛图-B(02315)午后涨超10% 截至发稿涨5 53%报24 8港元 成交额2040 81万港元 [1] 合作协议 - 公司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全球许可协议 百济神州将支付首付款 [1] - 公司有权获得开发监管里程碑付款 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1] - 百济神州此前已获得公司RenMice全人抗体平台授权使用许可 本次合作标志双方关系持续深化 [1] 经营情况 - 上半年经营情况超预期 BD持续放量 与正大天晴合作的IGF1R抗体获批中国IND 并由公司主导海外BD [1] - 25年第一季度订单增速较快 国内工业端客户温和复苏 [1] - 预计25上半年抗体BD业务增速40%+ 动物模型保持40%以上增长 临床前CRO增速近60% 整体收入增速超过40% [1]
四场座谈会定调“真创新”政策路径,AI医疗+高端器械国产化催生千亿新蓝海,恒生医疗ETF(513060)飙涨3%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1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午间收跌1.57% 录得5连跌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均下跌0.43% [1] - 互联网医疗股表现强势 平安好医生大涨9%刷新阶段新高 婴幼儿奶粉板块需求改善预期推动三胎概念股回升 [1] - 恒生医疗ETF(513060)盘中大涨超3% 成交额近25亿元 换手率超30% 成分股中平安好医生涨超11% 微创医疗涨超8% 石药集团涨超7% [1] 医保政策支持创新药械 - 国家医保局召开四场座谈会系统阐述创新药械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导向为"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2][3] - 第一场座谈会聚焦建立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旨在解决创新药械评价标准不统一问题 高效配置医保资源 [2] - 第二场座谈会宣布三项突破性举措: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通道 研究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助力中国创新药械全球化发展 [2] - 第三场座谈会推动建立医保数据共享机制 赋能创新药研发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 [3] - 第四场座谈会明确支持临床真疗效和患者真获益的"真创新" 鼓励拓展创新宽度和深度 避免同质化竞争 [3] 创新药械政策具体措施 - 第11批药品集采优化规则 允许医疗机构按品牌报量 优化价差计算规则 为高质量创新产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4] - 建立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允许突破性疗效创新药获得合理溢价空间 [4]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实施"创新豁免" 医用机器人和AI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范围 [4] 医药行业创新趋势 - 政策引导资本投向罕见病、老年性疾病、精准医疗等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 [5]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已超2024年全年总额 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0% [5] - AI+医疗应用降低研发成本50% 缩短研发周期30% AI医疗龙头企业盈利增速预期达35%+ [5] - 高端器械国产替代加速 政策设定2025年县级医院国产设备占比70%的目标 医疗新基建拉动超2000亿元设备采购需求 [6] 恒生医疗ETF投资价值 - 恒生医疗ETF(513060)深度受益于国内政策红利和产业升级趋势 成分企业包括微创机器人和爱康医疗等高端器械企业 [7] - 创新药械被列为新兴产业核心环节 医保数据支持研发和商保目录设立等政策为行业提供长期增长基础 [7][8] - 国产器械龙头有望受益于县级医院国产设备占比70%目标的推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