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搜索文档
深耕中亚,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加速“出海”
环球网资讯· 2025-07-17 09:56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06万辆 同比增长75[1] - 哈萨克斯坦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6倍[2] -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2024年上半年出境商品车5[2] 中亚市场吸引力 - 中亚地区人口8000万 政策支持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1][3] - 乌兹别克斯坦计划2030年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50[3] -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计划将所有出租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3] 中国车企本地化布局 - 比亚迪中亚累计销量突破3万辆 覆盖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2] - 宇通客车中亚五国累计销量突破1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近800辆[2] - 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量产 累计生产超1万辆 实现17种零部件本地化[5] 本地化生产与产业链 - 宇通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QazTehna工厂 年产能2000辆[5] - 江淮汽车与中机公司合作的阿鲁尔集团占哈萨克斯坦汽车产量60[5] - 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培训1500名本地员工掌握新能源车技能[5] 产品定制化与适应性 - 宇通为哈萨克斯坦定制18米纯电动客车 续航400公里 载客150人[6] - 车辆针对极寒气候设计 加装独立水暖系统和电池保暖[6] - 中亚市场需应对极寒 高温 多尘等极端环境挑战[6] 充电基础设施现状 - 哈萨克斯坦计划2030年布局8000个充电站[7] - 当前充电设施主要集中于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 发展潜力大[7] -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加速布局城市及高速充电网络[7] 市场前景与预测 -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销量22[8] - 乌兹别克斯坦混动和电动车销量未来3-5年将快速增长[8] - 中亚地区新能源产业链有望成为重要增长极[3]
济南加快推动标志性产业链能级跃升
新华网· 2025-07-17 09:45
济南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 济南市提出聚焦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目标是2025年13个标志性产业链群营收规模总量达到1.1万亿元 [1] -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发挥"总链长+链长+链主"工作机制优势,动态更新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招商 [3] - 济南市已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04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13个,包括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二期等重点项目 [4] 产业链能级提升 - 济南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 - 依托天岳先进等龙头企业,槐荫区已形成集成电路闭环式产业链条,天岳先进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 [5]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8%,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3.9%,吸引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供应商约10家在济南设厂 [6] 项目招引与建设 - 济南市将加快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做优做强"13+34"产业链 [2] - 围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产业链重点项目策划和实施力度,指导企业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3] - 对产业链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简化审批程序,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3] 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 济南市1717家"规上"工业企业有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 [6] - 山东矗峰重工扩建年产2万台高端化、智能化高空作业平台项目,融资需求3亿元,达产后年均产值与收入将双超10亿元 [7] 产业链生态建设 - 济南市建立供需"三张清单",每条标志性产业链每年组织4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 [8] - 深化区域供需对接,推动济南都市圈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9] - 集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资源,做实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强化创新驱动 [9]
全球制药业洞察 | 关税犹存不确定,药企争相“表忠心”
彭博Bloomberg· 2025-07-17 09:21
药品关税不确定性及美国供应链焦点 - 制药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正通过强调全球网络和未来10年加大在美投资(超2700亿美元承诺)来应对潜在生物制药新关税,但具体政策仍取决于国家安全调查结果[3][7] - 渤健75%美国收入来自本土制造基地,Argenx通过全球网络服务不同地区,再鼎医药计划将DLL3抗体等新药生产转移至美国[4] - Vertex大部分囊性纤维化药物生产集中在美国,吉利德80%利润在美国确认[5] 美国生物科技投资与产能布局 -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贡献了2700亿美元回流投资中的15%(约400亿美元),其中吉利德占320亿美元(含研发支出)[7] - Regeneron计划将美国制造产能扩大一倍,安进拟将两个制造基地投资翻倍,境外公司暂未宣布重大扩张计划[7] 美国药品进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占美国药品进口比例降至25%(2010年为40%),加拿大份额从27%降至12%,印度从9%升至14%[8] - 特朗普关税新政可能加速分销网络转移,25%的药品进口类别面临加征关税[8][9] 欧盟市场潜在影响 - 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仅占欧盟药品进口额13%,但美国占比达38%(2024年),成本上升可能导致欧盟需求下降[11][12] - 若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欧盟经济将受显著影响(美国占其药品出口额33%)[11]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营山专场 三个“山”的特质讲述营山发展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7-17 08:24
"城如营地,山如营垒。"营山,以山为名、依山筑城。山,既塑造了营山的地貌特征,也塑造了营 山的性格特征。 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营山专 场上,南充市营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孔北川用"山"的3个特质,讲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营山故事。 第一个特质是山的延绵。"山的延绵,赋予营山向外开拓的不懈动力。"孔北川介绍,营山位于四川 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与渠江之间,是东向出川的重要通道。作为南充市的"东大门",营山东邻达州通湖 北、南近广安达重庆、北上巴中抵陕西,可实现高铁1小时通达成都、高速公路2小时通达重庆,战略机 遇交汇,是南充达州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桥头堡"。 以此为契机,近年来,营山的发展势头令人欣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高于国省市平均水 平,连续4年位居南充市首位。 看产业基础:全县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近5年,营山每年新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以上、新签 约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新升规工业企业15家以上,经开区建成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超230 家; 看产业能级:营山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电摩生产基地,年产新能源专用车、摩托车200万台, ...
【省贸促会】陕西17家企业亮相链博会
陕西日报· 2025-07-17 08:09
链博会概况 - 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2] - 参展企业和机构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展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新成果和经验 [2] 陕西参展企业及展示内容 - 陕西17家企业集中展示在汽车工业、先进制造、数字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果 [1] - 陕西汽车智链展区包括陕汽、比亚迪、吉利、质子汽车等15家企业,涵盖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整车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展示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充电桩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1] - 宝钛集团在先进制造链展区展示钛材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 [1] - 美光科技在数字科技链展区通过客户应用及供应商展示,与世界各地企业交流其产业生态圈 [1] 陕西供应链发展计划 - 陕西省贸促会将通过举办汽车产业链配套供需对接会等交流活动,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同陕西精准对接、深入交流、洽谈合作,助力构建更加强韧的供应链体系 [1]
吉利汽车拟最高172亿私有化极氪 销量增47%全年目标增至300万辆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9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宣布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私有化交易金额最高达23.99亿美元(约171.99亿元人民币)或置换10.98亿股吉利汽车股份 [2][4]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申请从纽交所退市 [4] - 合并旨在强化公司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等多动力形式全覆盖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此次合并是《台州宣言》下"一个吉利"战略的关键步骤,2024年已推动极氪与领克整合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股领克51% [5][6] - 极氪与领克将在技术、供应链、制造等领域协同,目标2026年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6] - 极氪科技集团2024年总营收1138.9亿元(同比+39%),销量超50万台(极氪22.21万辆/+87%,领克28.54万辆/+30%) [8] 销量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140.92万辆(同比+47%),其中极氪9.07万辆(+3%),领克15.41万辆(+22%) [14][16] - 公司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11%至300万辆 [3][15] - 极氪品牌2025年销量目标32万辆,领克目标39万辆 [9] 极氪品牌发展里程碑 - 极氪44个月内实现50万辆量产车下线,刷新豪华纯电品牌最快纪录 [11][12] - 极氪001累计交付近30万台,蝉联25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 [13] - 品牌平均单车价格近30万元,最高售价达90万元,2024年底累计研发投入超235亿元 [18] 产品与市场布局 - 极氪当前产品矩阵包括001、007、009等7款车型,2025年三季度将上市全尺寸SUV旗舰极氪9X [10][17] - 公司强调不参与价格战,坚持豪华定位与核心技术全栈自研策略 [18]
伯特利拟1.98亿参投合伙企业 上市累赚46.7亿加码新兴领域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6
对外投资 - 公司拟出资1.98亿元参与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99%,资金将主要投向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出行新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股权 [1][2] - 此次投资由公司与金鼎私募共同设立共青城伯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合计认缴出资额2亿元,其中金鼎私募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200万元,持股1% [2] - 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为21.0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36亿元 [2] - 自2018年上市以来公司共进行过3次对外投资,包括2018年出资3000万元设立汽车零部件与智能制造基金(持股10%)、2019年以1800万元认购万安部件33.96%股权、2022年子公司出资5850万元与吉利控股成立智能底盘合资公司(持股65%) [3] 业绩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增长,从2019年的4.0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09亿元,上市至今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6.7亿元 [1][5][6] - 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31.57亿元增至2024年的99.37亿元,接近百亿规模,仅在2020年出现下滑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38亿元(同比增长41.83%),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28.79%) [5]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底盘系统及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制造,涵盖制动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及转向系统业务领域,具备机械制动、转向及智能电控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 [4] - 2025年一季度在研项目总数498项(同比增长6.41%),新增量产项目57项(同比增长11.76%),新增定点项目120项(同比增长13.21%) [6]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从2018年1.01亿元逐年增长至2024年5.76亿元,截至2024年末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416项(含发明专利105项),研发人员达1250人 [6]
美国6月CPI上涨2.7%,中国二季度手机出货量下降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00:07
美国6月CPI数据 -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为2月以来最高纪录,略超预期的2.6%,前值为2.4%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2.9%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8%,但环比涨幅0.2%低于预期的0.3%,为连续第五个月低于预期 [1] - 利率互换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2%,年底前累计降息近两次 [1] - 分品类来看,二手车、卡车、新车及机票价格下降拖累核心CPI,而家具价格环比上涨1%,玩具上涨1.8% [1] - 关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贸易商囤货未消化完毕,企业价格调整节奏可能放缓 [1][2]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6900万部,同比下降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增长 [3] - 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回首位(1250万部),vivo、OPPO、小米、苹果分列2-5位,仅小米出货量增长 [3] - "618"促销以清库存为主,苹果销量榜首但Q2出货量仍下降1.3% [3] - "国补"暂停及AI手机热度消退导致厂商放缓出货,小米因汽车上市带来广告效应逆势增长 [3][4]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新规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办法》,明确业务范围、经营区域及五大经营红线,推动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 [5] - 新规禁止为新增隐性债提供通道,强化属地化管理原则,要求机构立足本地 [5][7] - 此前部分地方AMC偏离主业违规参与融资,新规旨在降低金融风险 [6] 吉利收购极氪 - 吉利以23.99亿美元收购极氪剩余股份,极氪2024年营收759.13亿元(+46.9%),净亏损收窄至57.91亿元 [8] - 吉利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126%),整合极氪是为减少内部同质化竞争 [8] - 极氪车型定位模糊化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回归后需重新明确定位 [9] 苹果折叠屏手机 -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屏方案,采用三星显示技术,预计2025年Q4启动生产 [10] - 折叠屏手机仍属小众市场,苹果因技术研发缓慢及品牌形象压力转向外部方案 [10][11] 山姆会员店选品争议 - 山姆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大众品牌引发会员不满,部分品牌通过英文包装或定制化进驻 [12] - 山姆2023年3家门店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预计2025年"超级门店"增至8家 [13] - 选品调整挑战品牌独特性定位,消费者对大众品牌认可度较低 [13][14] A股投资者结构 - 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突破2.4亿,上半年新增超400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63% [15] - 信用账户达720.38万户,个人两融增长但机构信用账户出现开销户倒挂 [15] - 市场向成熟过渡,被动指数基金及量化策略推动机构持仓占比提升 [16] 股市行情 - 7月16日沪指跌0.03%报3503.78点,两市成交额1.44万亿元(缩量1700亿) [17] - 医药、机器人概念股走强,PCB、保险等板块调整,个股涨多跌少(超3200只上涨) [17] - 市场缺乏主线热点,资金回流医药白酒板块,汽车零部件板块因半年报预喜表现强势 [17][18]
“反内卷”的行情节奏与受益方向:基于“供改”复盘和财报数据的启示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锂电、汽车、煤炭、钢铁、水泥、玻璃玻纤、光伏设备、非金属材料、动物保健、养殖业、元件、滚胶设备、厨卫电器、军工电子、焦炭、电商、外卖、钢铁水泥、零部件、硅料、锂电及储能 - **公司**:上汽、北汽、比亚迪、吉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区别**:起因上供给侧改革源于4万亿投资后遗症,反内卷源于地方招商引资同质化及制度性根源;产能过剩环节上供给侧改革集中在上游重工业,反内卷集中在中下游高端制造业;调整手段上反内卷需更多市场化手段[1][3] - **需求侧配合重要性**: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下游利润好、棚改货币化和地产周期上行提供需求,当前外需受限、居民不加杠杆、地产周期底部,单纯去产能实现价格上涨难[5] - **受益行业**:产能周期底部行业如光伏、锂电、汽车等新兴产业受益,非上一轮的煤炭、钢铁等传统重工业,因新兴产业技术先进、符合环保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向[1][6] - **政策受益者及效果**:通过环保和能耗手段关停落后产能,龙头企业受益,但民企无明显落后产能时,政策落地和效果待察,市场有分歧[7][8] - **未来政策**:包括价格红线与行业自律、产能指标管控、地方招商引资规范、兼并重组以及信贷约束、财税政策、行政执法和环保督查等,价格红线与行业自律需明确适用行业[1][10] - **行情特征与发展**:当前反内卷行情是短期主题性行情,由政策预期主导,未来大行情聚焦政策落实和价格上涨速度,涨价减缓行情接近尾声,行情分政策预期、政策落地成效验证、需求扩张与消费升级三阶段[2][3][18] - **行业投资潜力**:通过固定资产周转率、毛利率、产能扩张水平及营收增速等指标筛选出困境反转、产能扩张、周期底部、产能过剩四个行业组合[22][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供给侧改革经验教训**:供给侧改革初期市场理解有偏差,需时间检验效果,实施初期面临诸多质疑,但2025年上半年政策密集落地效果显著,钢铁行业有三波行情,上游涨价未对下游产生显著成本冲击[13][14] - **反内卷政策推进节奏**:前期谨慎准备,7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战略目标,9月至四季度部委密集出台政策,10月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26年及以后各地落实政策[16] - **十五五规划**:有可能以反内卷为主线,因十三五供给侧改革成功,十四五强调高质量发展,当前光伏、锂电汽车等出现产能过剩问题[17]
刚刚 冲上热搜!特斯拉新车Model Y L官宣 预计售价约40万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22:24
特斯拉新品发布 - 公司正式预告加长版Model Y L将于金秋上市 通过微博官宣 [2][3] - 新车定位6座豪华纯电SUV 轴距超3米 车长约5米 搭载双电机系统(142kW+198kW) 最高时速201km/h [6] - 产品填补Model Y与Model X之间的市场空白 预计售价40万元左右 主打超长续航/大空间/高级内饰 [6] - 当前在售Model Y均为5座版 新品将扩展产品矩阵 [6] 市场销售表现 - 2025年6月Model Y以44,848辆销量蝉联中国SUV销冠 连续4个月领跑中型SUV市场 [8][9] - 竞品格局显示比亚迪宋系列多款车型上榜(宋PLUS新能源26,813辆/宋Pro新能源19,895辆) 问界M8以21,185辆成为黑马 [9] - 改款Model Y推动销量反弹 中国工厂交付量实现9个月来首次同比增长 [10] - 欧洲市场表现分化 挪威/西班牙销量同比大涨54%/60.7% 但瑞典/丹麦/法国/意大利连续6个月下滑 [10] 产品策略分析 - 2024年公司对Model Y进行外观微调 融入赛博朋克车灯设计 强化快充(15分钟250公里)和智能座舱功能吸引Z世代 [10] - 行业观察认为自2020年以来缺乏全新主流车型 改款策略仅带来短期提振效果 [10] - 分析师指出产品更新是经典生命周期延长手段 股价盘前上涨0.84%至313.4美元/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