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数据中心
搜索文档
降维打击,把数据中心建在太空,马斯克高调宣布,中国公司悄然亮剑,无需冷却也不缺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1-18 21:5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券商中国、第一财经、智通财经、公开资料 近日,马斯克在X平台称,"随着星舰的问世,大规模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的道路终于得以开辟。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唯一一条能够实现每年1太瓦 (1TW)人工智能算力部署的路径。" 据第一财经,电力供应紧缺成为AI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关键瓶颈。咨询公司富事高咨询(FTI Consulting)预测,美国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在2027年前 几乎翻倍,大型数据中心的负载接入请求已使公用事业公司与电网容量不堪重负。 既然地球上电力存在限制,将数据中心建在太空,便成为越来越多硅谷科技公司的选择。 11月2日,美国StarCloud公司成功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技术试验星。承担任务的Starcloud-1卫星重达60公斤,体型与一台小冰 箱差不多,将提供比以往其他太空运算设施高出100倍的GPU算力。该公司计划未来建造一座5吉瓦的轨道数据中心,配备超大型太阳能和冷却电池板,宽 度和长度约4公里。 Starcloud的太空数据中心将不需要用水来冷却,也不需要依赖电池或备用电源。Starcloud联合创始人菲利普·约翰斯顿称,在太空 ...
A股盘前市场要闻速递(2025-11-14)
金十数据· 2025-11-14 10:25
宏观金融数据 - 2025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1] - 2025年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 [1] - 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政府债券余额9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 [1] 监管动态与国际合作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访问法国、巴西金融监管部门,就深化资本市场双边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2] -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发布新修订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助力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4] 6G技术进展 - 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3] - 大名城全资子公司拟以6.94亿元收购佰才邦19.4293%股份,后者布局6G及卫星互联网技术 [8] 半导体与算力产业 -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 [6] - 摩尔线程计划首次公开发行7000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14.89% [5] - 顺灏股份投资的轨道辰光首颗试验星算力规模预计25p,用于组建太空数据中心 [11] - 剑桥科技1.6T光模块产品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预计2026年一季度可大量发货 [13] 新能源与储能产业 - 阿特斯控股股东CSIQ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储能系统出货量在2.1至2.3吉瓦时之间,全年在手订单金额31亿美元 [12] - 佛塑科技拟合资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100吨/年电池级硫化锂中试平台项目 [11] 生物医药与并购交易 - 利德曼拟以17.33亿元购买先声祥瑞70%股份,快速切入生物制品行业,标的公司拥有疫苗生产许可证 [10] - 海格通信全资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不超过8亿元,以加大无人和低空经济业务投入 [14] 公司股价异动澄清 - 合富中国股价在13个交易日中有12个涨停,累计涨幅达230.84%,公司提示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 [7] - 东百集团澄清无免税品经营资质,不涉及免税商品经营 [9] - 泰和科技提示其碳酸亚乙烯酯项目二期建设存在不确定性 [14]
【研选行业+公司】算力上天催化柔性钙钛矿需求,这些标的值得重点跟踪
第一财经· 2025-11-13 20:53
储能与锂电材料 - 储能行业有望接棒电动化带动新一轮锂电周期启动[1] - 相关锂电材料已出现结构性紧缺 价格纷纷跳涨[1] - 自11月3日提示关注锂电材料产业链投资机会后 多氟多上涨近40% 天赐材料 璞泰来 湖南裕能等涨幅接近20%[1] 太空数据中心与柔性钙钛矿 - 算力需求催生太空数据中心建设 5GW太空数据中心需配置12平方公里太阳翼[1] - 柔性钙钛矿成为关键路径 相关标的值得重点跟踪[1] 红外探测器公司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1059% 业绩拐点已现[1]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红外探测器自主率达到100%[1] - 公司在汽车前装市场渗透率加速突破 机构给出40%溢价空间[1]
【研选行业+公司】算力上天催化柔性钙钛矿需求,这些标的值得重点跟踪
第一财经· 2025-11-13 20:18
储能与锂电材料行业 - 储能行业有望接棒电动化带动新一轮锂电周期启动 相关材料已出现结构性紧缺 价格纷纷跳涨 [1] - 锂电材料产业链公司多氟多上涨近40% 天赐材料 璞泰来 湖南裕能等涨幅接近20% [1] 太空数据中心与柔性钙钛矿 - 算力需求催生5GW太空数据中心 需配置12平方公里太阳翼 柔性钙钛矿成为关键路径 [2] - 相关标的被提示值得重点跟踪 [2] 红外探测器与汽车前装市场 - 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同比激增1059%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红外探测器自主率达100% [2] - 公司在汽车前装市场渗透率加速突破 机构给出40%溢价空间 [2]
顺灏股份:轨道辰光首颗试验星算力规模预计25p 用于组建太空数据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17:01
投资概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以1.1亿元人民币投资北京轨道辰光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9.30%股权 [1] 被投公司业务 - 轨道辰光主要业务为通过将算力卫星发射至晨昏轨道,组建太空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算力服务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微小卫星生产制造、微小卫星科研试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1] 项目进展 - 轨道辰光首颗试验星算力规模预计为25p,目前尚未发射 [1] - 太空项目发射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发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1]
解决“能源瓶颈”的终极方案?马斯克、贝索斯、谷歌都盯上了“太空数据中心”
华尔街见闻· 2025-11-13 1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为应对AI算力激增带来的巨大能源和资源压力,科技行业正积极探索在太空建立数据中心,以利用近乎无限的太阳能,这被视为可能满足未来AI需求的终极可扩展解决方案 [1][3][13] 太空数据中心的驱动力 - 核心驱动力是能源,AI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激增,导致地面数据中心对地球的电力、土地和水资源构成巨大压力 [3] - 太阳输出功率高达3.86 × 10^26瓦,是人类总发电量的100万亿倍以上,在近乎恒定的日照下获取能量是理论上的终极解决方案 [3] - 天基数据中心与在地球上运行相比,据称可节省10倍的碳排放 [4] 主要参与者的计划与进展 - 谷歌启动"Suncatcher项目",计划于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自研TPU芯片的原型卫星,目标是构建由太阳能驱动的、通过天基激光器互联的轨道AI计算集群 [1][5] - 马斯克宣布SpaceX公司将通过扩大其星链V3卫星规模来构建天基数据中心,该计划的关键在于下一代星舰火箭能否成功并降低发射成本 [1][6][10] - 初创公司Starcloud已成功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 GPU的测试卫星,旨在提供比现有天基计算强大100倍的算力,最终目标是建立2.5英里宽、功率达5吉瓦的轨道数据中心 [7] 面临的主要挑战 - 发射成本是经济障碍,需待发射价格在2030年代中期降至低于每公斤200美元,天基数据中心的成本才可能与地面方案相当 [9][10] - 热量管理是最大技术难题之一,太空真空环境缺乏散热介质,谷歌计划采用"热管和散热器的热力系统"但未提供详细方案 [11] - 系统可靠性、高带宽地面通信及辐射防护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需保证电子设备在太空辐射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 [12]
太空数据中心或成AI电力紧缺下的优解
长江证券· 2025-11-11 19: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 [10] 报告核心观点 - 太空数据中心被视为解决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地面电力紧缺问题的优势方案 [2] - 太空环境具备天然优势:深空低温可实现零能耗散热,太阳能发电效率高达95%(地面仅20%),理论电源使用效率趋近1.0,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光纤快35% [13] - 产业进展方面,国际领先企业如英伟达、SpaceX、谷歌已率先布局;中国相关产业正从传统任务式发展迈向商业化,产业链开放度提升,生产成本降低 [2][6][8][13] 行业事件与驱动力 - 2025年11月,英伟达首次将H100 GPU送入太空 [2][6] - 马斯克表示将扩大星链V3卫星规模建设太空数据中心,目标在4-5年内通过星舰完成每年100GW的数据中心部署 [2][6] - 谷歌启动“捕日者计划”,拟于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将AI算力直接部署至太空 [2][6] - 2025年5月,中国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进入组网阶段,“三体计算星座”规划发射不少于千颗卫星,目标在2030年建成 [13] 产业影响与投资逻辑 - 计算星座可赋能通导遥星座,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组网成本,加速应用落地,形成良性循环 [8] - 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当前阶段为基建投入期,建议重点关注2023-2025年已产生相关收入的公司,此类公司有望受益于下游运营商资本开支爆发式增长 [8] - 在应用爆发期,建议围绕核心运营商寻找投资标的,关注在芯片等基础器件领域已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商 [8] - 烽火通信积极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未来重要增长方向 [8] 技术优势与成本趋势 - 太空数据中心优势包括:为海洋、极地及偏远山区提供瞬时服务,覆盖30亿未联网人口;激光通信技术为实时AI推理等场景创造超低延迟可能 [13] - 成本挑战正随可回收火箭技术强化而快速化解,SpaceX已将发射成本压缩至千美元/公斤级,使星上算力走向经济可行 [13]
通信行业周观点:光芯片满载加速扩产,轨道级计算时代启幕-20251111
长江证券· 2025-11-11 18: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0] 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在AI与算力主线下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光芯片供需紧张加速扩产,同时太空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开启新增长曲线 [2][6][7][8] 板块行情表现 - 2025年第45周,通信板块上涨1.00%,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2025年年初以来,通信板块累计上涨63.27%,在长江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 [2][5] - 个股层面,通信板块内市值在8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本周涨幅前三分别为科士达(+24.6%)、源杰科技(+16.2%)、意华股份(+12.2%),跌幅前三分别为东土科技(-9.4%)、恒宝股份(-6.9%)、申菱环境(-6.2%) [5] 光芯片产业动态 - Lumentum FY26Q1营收达5.3亿美元,同比增长58.4%,其中超六成收入来自云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6] - 磷化铟激光芯片出货强劲,带动组件业务收入达3.8亿美元,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8% [6] - 产品结构方面,100G与200G EML激光器出货创新高,公司预计到26年年初200G EML占比将达约10%;CPO用超高功率激光器预计将于26H2规模放量 [6] - 公司正处于3英寸向4英寸工艺过渡阶段,预计未来数季度整体产能将提升约40% [6] - 当前磷化铟晶圆厂已满负荷运转,未来六个季度产能全部售罄,供需缺口较上季进一步扩大至25-30% [6] - 公司已通过长期采购协议锁定主要客户需求,并启动针对性涨价,计划明年进一步扩大提价范围 [6] 太空计算领域进展 - Starcloud公司成功发射"Starcloud-1"卫星,搭载首个进入太空的英伟达H100 GPU,用于AI推理与地球观测数据处理 [7] - 若测试顺利,后续计划建造由4平方公里太阳能阵列供电、功率5 GW的在轨数据中心 [7] - 马斯克宣布将扩展Starlink V3卫星布局,规划部署在轨太空数据中心 [7] - 谷歌启动"Project Suncatcher"计划,计划与Planet公司合作,在2027年发射两颗搭载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在轨进行硬件测试 [7] 投资建议主线 - 运营商: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8] - 光模块: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关注太辰光、源杰科技 [8] - 液冷:推荐英维克 [8] - 空芯光纤:推荐烽火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关注长飞光纤 [8] - 国产算力:推荐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华丰科技、光迅科技、中兴通讯、紫光股份 [8] - AI应用:推荐博实结、和而泰、拓邦股份、移远通信、美格智能、广和通 [8] - 卫星应用:推荐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灿勤科技 [8] 重点公司财务数据摘要 - 中国移动: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452.28亿元,PE估值16.0 [14] - 中国电信: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348.04亿元,PE估值18.0 [14] - 中际旭创: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04.00亿元,PE估值52.4 [14] - 新易盛: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87.63亿元,PE估值39.7 [14] - 中兴通讯: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85.78亿元,PE估值22.1 [14]
格林大华期货早盘提示-20251111
格林期货· 2025-11-11 08: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有望化解且TGA资金将回流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不过全球经济因美国持续错误政策进入顶部区域,AI发展处于从概念迈向实效阶段但需求或缓和,市场风格可能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转变且日本科技股估值过热,美国消费支撑减弱且企业裁员增加引发经济预警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资讯 -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为政府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共和党提出部分医疗资金发放方式 [1] - 2025年Q3有24%采纳AI应用的企业获可量化收益,当前龙头企业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达3.5%高于2000年的1.2% [1] - 马斯克表态随着星舰技术成熟大规模部署太阳能AI卫星成可能,是实现“每年1太瓦AI算力”唯一路径 [1] -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化解预计约1万亿美元TGA资金回流经济体系,标普500指数期货未平仓合约增加约210亿美元 [1] - 疫情期间美国家庭超额储蓄基本耗尽,但家庭净资产与可支配收入比率处历史高位靠资产价值为消费提供支撑 [1] - 台积电月度销售增长放缓被视为AI需求缓和迹象,其股价年初以来涨约38%,上周科技股遭抛售 [1] - 美国资金正以“安倍经济学”以来最快速度涌入日本瞄准科技与AI板块,花旗警告日本科技股估值过热 [1] - 鲍威尔10月降息后言论谨慎,启动12月降息需数据证明合理性,劳动力市场降温但未急剧恶化 [1] 全球经济逻辑 - 英伟达CEO称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归功于监管环境和能源成本优势 [2] - 高盛CEO对中国香港和内地股市乐观,很多中国股票有吸引力 [2] - 美国规划或建设数据中心项目总容量超45吉瓦,预计投资额超2.5万亿美元 [2] - 人工智能能源需求与全球电力供应存在巨大鸿沟或难填补 [2] - 美股经周期调整市盈率近期突破40,上次是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 [2] - 更多公司报告美国消费放缓且疲软扩散至中等收入群体 [2] - 10月美国企业裁员总数153074人,较9月增183%,是去年同期近三倍,引发经济预警 [2]
谷歌为发电都上天了,但AI真的缺电吗?
美股研究社· 2025-11-10 19:07
AI能源需求现状 - 微软CEO纳德拉指出因缺电导致大量GPU闲置在库房[5] - 谷歌推出太空TPU计划"捕日者计划"以太阳能供电[7] - 从11月初至发稿A股能源板块涨幅0% 纳斯达克能源板块最大公司涨幅仅0.77% 市场对AI缺电信号反应冷淡[5] AI电力供需矛盾本质 - OpenAI CEO奥特曼认为短期存在缺电现象 但长期AI过剩将导致电力需求降低 问题解决周期不超过6年[6] - 纳德拉揭示关键矛盾:电网接入审批需5年 输电线路建设需10-17年 而GPU采购周期按季度计算 数据中心建设周期1-2年 需求爆发以季度为单位 存在严重时间错配[17] - 微软数据中心电力中近60%仍依赖化石燃料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54000户美国家庭[17] 太空计算解决方案 - 谷歌"捕日者计划"在距地面650公里轨道部署81颗卫星AI计算集群 首批试验卫星2027年初发射[9] - 太空太阳能板年接收能量是地球中纬度地区同面积板的8倍 太阳辐射能量是全球总发电量的一百万亿倍以上[9] - 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使卫星间链路总带宽达每秒10太比特 绕开能量传输难题直接太空计算后传回结果[10] - 真空散热依赖辐射散热 需先进热界面材料和被动式热传输机制[12] - 除谷歌外Starcloud公司发射搭载H100芯片卫星 计划建设5吉瓦天基数据中心 之江实验室与国星宇航合作发射12颗计算卫星[12] 硬件能耗增长趋势 - 英伟达GPU从Ampere到Blackwell架构4年间功耗增长数倍[12] - Hopper架构服务器机架功率约10千瓦 Blackwell架构因GPU数量增加接近120千瓦[13] - 万块H100集群需要157个NvSwitch和9万条NvLink 功耗介于730千瓦至1100千瓦[13] - 万卡H100集群风冷系统散热功耗达187千瓦[15] - 科技公司竞争标准转向吉瓦级 OpenAI和Meta计划未来几年增加超10吉瓦计算能力[15] 能源供应前景 - 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AI领域能源消耗将翻番 增速是电网增速的四倍[15] - 高盛预测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50%达92吉瓦 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占比从2023年4%增至2030年10%[15] -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5-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4600吉瓦 相当于中国欧盟日本当前装机容量总和 增量是前五年两倍[17]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成为新方向 单机容量50-300兆瓦 建设周期短成本低 谷歌购买500兆瓦SMR核电 微软聘请核技术总监开发SMR和MMR[18] 能效提升路径 - 奥特曼指出单位智能成本每年下降40倍 未来个人级AGI或可在笔记本运行[19] - GPT-4到GPT-4o一年内每个token成本降低约150倍[21] - 斯坦福报告显示GPT-3.5水平模型调用成本从2022年11月20美元/百万token降至2024年10月0.07美元/百万token 下降280倍[21] - Meta第五代AI芯片Athena X1能效比达32TOPS/W 较前代提升200% 空载功耗降87% 英伟达H100在FP8精度下仅5.7TFLOPS/W[22] - 机器学习硬件能效以每年40%速度提升 每两年翻一番 H200较H100能效提升1.4倍[22][23] - 数据中心PUE从十年前的2.5降至当前1.5 谷歌最新数据中心达1.1 液冷技术和AI能源管理持续优化能耗[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