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布雷顿森林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2 17:16
文章核心观点 -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和金融实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成功依赖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 [1][2] - 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历程显示,坚实的经济基础、充足的黄金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及战略性政策推动是关键成功因素 [1][4][8][11] - 对中国的启示在于需分阶段设定目标,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黄金储备、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并以市场主导原则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 美元国际化历程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为美元国际化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4] -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未受波及并成为军火物资主要提供者,积攒了强大黄金储备 [4] - 通过“金元外交”政策及“马歇尔计划”,美元先成为拉美地区主导货币,后成为西欧主要结算货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 - 《金本位法案》、联邦储备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7] 欧元国际化历程 - 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产物,其构想源于1969年的“维尔纳计划”,目标是在欧共体实现货币融合并建立单一货币 [8] - 欧洲货币单位“埃居”的确立和广泛使用,为欧元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8] - 德国马克凭借币制改革、贸易顺差和黄金储备积累(从1951年的500千克发展到1970年的3540吨),成为当时第二大国际货币,是欧元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9] - 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以及欧元区成员国(最初11个,后增至19个)强大的集合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如德国3469.3吨、法国3025.4吨、意大利2452.5吨),为欧元迅速提升全球影响力提供了重要依托 [9][10] 英镑国际化历程 - 英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如英格兰银行、伦敦股票交易所)及苏格兰银行转型为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为英镑国际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并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1]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1860年其工业总产值全球占比近50%,大量海外贸易提升了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结算比例 [11] - 巨额的黄金储备(通过殖民体系赚取及疯狂开采金矿获得)为英国1816年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并正式启用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奠定了基础 [12] - 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海外投资总额从1905年的20亿英镑上升到1914年一战前夕的40亿英镑,占本国GDP的1.5倍,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资本的扩张推动了英镑国际化飞速发展 [12]
信誉危机?世界上80多个国家,把黄金存在美国,为何现在要不回来
搜狐财经· 2025-11-01 15:41
全球黄金储备存放模式 - 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黄金储备存放于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金库及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军事基地地下金库[1] - 国际黄金结算常在美国本土进行,通过美联储金库内部转移完成交易,避免了跨国运输的安全与实际问题[3] - 全球80多个国家将黄金储备存放在美国,主要基于对美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开放度和政局稳定的信任[4] 黄金储备存放美国的历史成因 - 二战后美国占据全球约三分之二的黄金,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体系[3] -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于1973年崩溃,但许多国家为便于美元结算,仍选择将黄金存放于美国或兑换成美元[3] 各国运回黄金储备的趋势与动因 - 2018年委内瑞拉尝试从美国和英国提取黄金储备被美联储和英联储以目的不明为由拒绝[3] - 德国自2013年起计划运回海外黄金,至2017年仅从美国和法国运回少量,传闻其收到的可能是空箱且美国拒绝德国对纽约超过1000吨黄金储备进行现场检查[3] - 土耳其、俄罗斯、荷兰和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将黄金从美国取回,俄罗斯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并购买黄金[3] - 专家认为此趋势是为应对美元贬值风险,黄金作为硬通货可有效避免货币贬值,降低未来金融风险[3] 中国黄金储备状况 - 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崩溃,因此中国并无必要将黄金存放于美国[4] - 有观点认为中国为加入WTO可能将部分黄金储备交美国作押金,猜测中国在美国存有约600吨黄金,但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2000吨[4] -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若美国企图私吞黄金,其违约成本将远高于600吨黄金的价值[4] 潜在信任危机 - 美国拒绝委内瑞拉提取黄金等做法引发全球不满,可能导致对美国的信任危机[3][4] - 若多个国家联合要求取回黄金而美国无法满足,将引发重大危机[4]
中国的黄金为什么要存放在美国?不是被扣押,这4个真相更实在
搜狐财经· 2025-10-28 08:46
黄金储备存放于美国的背景与原因 - 中国确实有部分黄金储备存放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这是全球金融体系运转的常规操作,而非被迫之举 [1] - 将黄金存放于美国是二战后形成的全球“集体默契”,最初是因为二战期间欧洲国家为避战火将黄金运往美国,战后美国顺理成章成为全球黄金存放中心 [3][4]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地下金库目前存放着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7000吨黄金,中国的部分储备位列其中 [4] 纽约作为全球黄金交易中心的优势 - 纽约是全球黄金交易的“主战场”,全球80%的黄金交易都与纽约有关,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黄金定价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交易均需实物黄金支撑结算 [7][8] - 黄金存放在纽约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各国央行进行黄金交易时可直接在纽约金库完成交割,实现当天到账,避免了长达数周的运输、保险和安检流程 [8] - 在成本方面,纽约联储为各国存放黄金不收取保管费,仅在交易转账时收取手续费,这比各国自建金库并承担高昂的土建、安保和维护成本要划算得多 [9] 黄金所有权的安全性与当前储备策略调整 - 存放于纽约金库的黄金所有权完全属于寄存国,美联储仅作为“保管员”,每根金条均有编号和纯度标记,美国无权动用或扣押,德国等国已有成功运回黄金的先例 [10] - 当前全球金融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超123%,美元信用下降,促使各国央行调整储备策略,2024年全球央行净买入黄金1044.6吨,创历史新高 [12] - 中国正在优化黄金储备结构,进行“分散布局”,2025年1-4月进口黄金181吨,其中4月单月进口量暴增73%,同时黄金储备已连续6个月增持,半年增长近100万盎司 [12] - 2024年有553吨黄金直飞中国,占瑞士海关全年记录的中国黄金进口量的40%,这表明中国在增加本土储备的同时,也在推动储备多元化以降低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12][13]
欧元稳定币遇冷,美元凭啥占优势?全球需求说了算!
搜狐财经· 2025-10-27 02:51
最近欧盟动作挺密集,核心就一件事:想靠发行更多欧元稳定币,把美国稳定币在欧洲的扩张速度摁下来。 我一开始觉得这招挺直接,毕竟美元稳定币在欧洲现在用得太广了,但后来仔细琢磨,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 你想啊,现在欧元区不少人不管是付钱、存钱,还是做生意,都爱用美元稳定币。 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导致欧洲央行调控货币政策时,手里的抓手变少了。 打个比方,就像你家的水龙头,本来开关在自己手里,现在有一部分水绕开开关流走了,你想调水流大小,自然没那么顺手。 欧盟肯定不乐意这种情况持续,所以才想着用欧元稳定币来"硬刚"。 那为啥欧洲人放着欧元不用,非要换美元稳定币呢?首先是安全,它跟美元1:1挂钩,背后还有美元资产背书,基本不用担心贬值。 其次是方便,靠区块链技术,跨境转钱快得很,还不用跟传统银行打交道,私密性也强。 更关键的是利息,现在美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比欧洲高不少,同样一笔钱存进去,拿的利息更多。 再加上全球大多数大宗商品都用美元结算,连加密货币交易里,绝大多数也得靠美元稳定币,欧洲企业想做全球生意,不用它还真不行。 美国这波其实挺赚的,就靠稳定币这么个金融创新工具,把欧洲人手里不少资产都变成了美元,既巩固了美元霸权,又帮 ...
突发特讯!商务部向全球通告:中美将于10月24日至27日举行经贸磋商,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54
这不是一次普通会谈。当东西方两大经济体再次坐回谈判桌,整个世界市场的脉搏都将随之加速跳动。 吉隆坡的空气中即将弥漫不同寻常的气息。 据中国商务部报道,在10月24日,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将在吉隆坡这座东南亚城市展开新一轮面对面磋商。中方由何立峰率团出征,直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与贸易代表格里尔。这场被全球资本市场紧盯的对话,远非例行公事那么简单。 一、时空坐标里的战略玄机 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会谈地点,本身就是一道精妙的地缘政治算术题。 这个东南亚国家既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也与美国保持着传统友好。在第三方领土上对话,既避开了直接前往对方国家的象征性压力,又借助中立平台营 造相对平衡的谈判氛围。 更深层的是东盟因素。当全球目光聚焦中美博弈时,东南亚国家正悄然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在此会谈暗示着双方都意识到——未来的经贸规则 制定,必须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存在。 时间节点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临近美国大选关键期,却又保留足够政策空间;在中国完成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手握最新谈判筹码。这种精心设计的时 间窗口,让此次磋商承载了超越常规的重量。 二、超越关税的深层博弈 表面上的经贸磋商,内里却是一场关于未来三十年世界经 ...
苏宁金融研究院:历史上的两次黄金大牛市,结局都很惨
搜狐财经· 2025-10-21 21:55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都市现场) 近期国际金价强劲上扬,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内,接连突破多个重要整数关口。伦敦现货黄金最高触及4380美元/盎司,纽约期货黄金最高升至4392美 元/盎司。 一、弟一轮黄金大午巾邓何终结? 第一轮黄金大牛市始于1968年,伦敦现 货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起步,持续 上行,于1980年触及850美元/盎司的 历 史 峰 值 , 期 间 累 计 涨 幅 高 达 2328.57%。然而,在创出该高点以 后, 金价 随即便迅速回落, 当月收于 653 美元 ⁄ 盎司, 月度涨幅由 51.92% 收 窄至27.54%。 此后,尽管金价分别在1983年2月和 1987年12月出现阶段性反弹高点,达到 509.25 美 元 / 盎 司 和 499.75 美 元 / 盎 司,但在1980至2000年的二十年间整 体处于长期下行通道。至1999年8月,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最低下探至 251.95 美 元/盎司,较85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 已经跌去了70.36%。 一轮黄金大牛市; 器: Wind. 星图全融研 黄金自1968年步入牛市,核心诱因在于 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难以 维系。 ...
历史上的两次黄金大牛市,结局都很惨……
36氪· 2025-10-21 08:19
近期金价表现 - 国际金价近期强劲上扬,伦敦现货黄金最高触及4380美元/盎司,纽约期货黄金最高升至4392美元/盎司 [1] - 金价在历史高位波动加剧,出现技术性回调,10月17日伦敦现货黄金单日下跌75.03美元,跌幅1.73%,纽约期货黄金下跌36.7美元,跌幅0.85% [1] 第一轮黄金大牛市(1968-1980) - 牛市始于1968年,伦敦金价从35美元/盎司起步,于1980年触及850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累计涨幅高达2328.57% [1] - 牛市终结后金价进入长期下行通道,至1999年8月最低下探至251.95美元/盎司,较峰值下跌70.36% [2] - 牛市核心诱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及美元信誉受损,而终结的直接诱因是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决定性因素是美国经济根本性好转 [6][7] 第二轮黄金大牛市(2001-2011) - 牛市始于2001年,伦敦金价从272.50美元/盎司开启上行,于2011年触及1921.15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累计涨幅达605.01% [8] - 见顶后金价深度调整,至2015年12月最低下探至1045.54美元/盎司,较峰值下跌45.58% [8] - 牛市受到互联网泡沫破裂、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事件推动,其终结并非由流动性直接收紧导致,流动性预期收紧是潜在暗线,美国经济根本好转仍是决定性因素 [11][12] 第三轮黄金大牛市(2022年至今)及前景 - 本轮牛市始于2022年,伦敦金价从1614美元/盎司开启上行,目前最高达到4380.79美元/盎司,累计涨幅171.42% [13] - 支撑本轮牛市的核心逻辑是全球对美国和美元体系的信任持续弱化,具体驱动因素包括美国财政赤字高企、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受质疑、美元储备资产功能被政治化使用 [17] - 人工智能被视为重塑美国经济领先地位和美元信心的关键,但技术落地和盈利转化尚需时间,预计本轮牛市远未到达终点,价格上涨幅度下限接近第二轮牛市的605.01%,更可能看齐第一轮牛市的2328.57%甚至超越 [18] - 在牛市周期中,金价上行并非一帆风顺,需警惕因上涨斜率陡峭、美联储政策动向或地缘冲突引发的技术性回调风险 [19]
黄金热潮,是理性还是焦虑?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10-09 15:57
黄金价格表现 - 黄金价格一度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过去一年黄金回报率超过50% [2] - 当前涨势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类似 [2] 金价上涨的驱动因素 - 实际利率下降是核心驱动因素,10年期TIPS收益率从2.2%降至1.8% [5] - 黄金与实际利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5] - 全球央行持续净买入黄金,2025年第一季度买入约244吨,第二季度增166吨,全年有望再次突破1000吨大关 [7] - 2025年1-9月全球黄金ETF资金流入创纪录,达640亿美元 [7] - 投资者行为呈现“边冒险边买保险”特征,同时持有AI概念股、比特币和黄金 [7] 黄金的货币属性与历史背景 - 全球货币体系已进入“纸币时代”,货币由信任而非黄金支撑 [9] - 金价飙升反映了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和信任的转移 [9] - 黄金的本质是对制度性焦虑的对冲,其吸引力在于不属于任何人的负债 [9] - 黄金并非“反美元”的对立面,而是美元体系的副产品 [10] 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角色 - 黄金的价值在于平衡极端情境,价格机制相对独立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 [10] - 黄金不产生现金流,但能在信任体系动摇时提供保护 [10] - 理想做法是在整体配置中留出一小块位置,而非孤注一掷 [10] 当前市场情绪的深层解读 - 金价暴涨与AI概念股狂热存在微妙共鸣,共同反映对科技进步的乐观信仰与对现实制度的深层焦虑 [11] - 两者共同构成当代投资者的精神图谱:既要参与创新,又害怕崩盘 [11] - 任何金融体系都建立在信任之上,黄金是不同形式的“信任容器”之一 [11]
银行三大货币渠道详解!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如何平衡风险与增长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0-09 12:50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现代央行创造基础货币并非无节制印钞,而是通过有资产抵押的交换进行,新资金常先滞留于金融机构账面,而非立即进入实体经济[2] - 资金传导存在差异,对资金敏感的资产市场(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会先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反应[2] - 货币创造主要依赖三条并行渠道:外汇占款、中期借贷便利以及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每条渠道均有对应资产托底,共同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4][6][8] 外汇占款渠道 - 当企业将外汇收入结汇时,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将外汇出售给央行,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资产,同时向商业银行投放等额的基础货币[6] - 此过程导致央行资产端增加外汇储备,负债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的投放以硬资产外汇作为兜底[6] - 该渠道的货币投放力度取决于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情况,具有顺周期性[8] 中期借贷便利渠道 - 央行通过MLF向银行提供资金,例如一笔500亿元的操作,银行需提供国债等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并支付利息[6] - MLF利率是银行获取资金的关键成本,其下调会传导至银行贷款定价,进而影响房贷和企业贷款利率[6] - 此操作使央行资产端增加对银行的债权,负债端增加银行准备金,是有抵押的交易[6] - MLF渠道像定海神针,通过利率的细微调整影响整体贷款定价[8] 国债购买操作 - 央行不能在初级市场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只能在二级市场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例如花费100亿元购买国债[8] - 该操作使央行资产端增加国债持有,负债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8] - 此制度设计旨在维护财政与货币的边界,防止政府随意通过印钱来支出,守住不滥发的底线[8] - 该操作在稳定金融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见效[8] 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全球货币体系从金本位转向国家信用本位[12] - 货币创造不再受限于金银储量,转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央行得以使用外汇、国债等资产创造基础货币[12] -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创造派生货币,扩展出广义货币,货币从绑定金银变为绑定信用,灵活性大增但管理难度上升[12] 通胀传导机制 - 新创造的资金若停留在金融体系内,将推高股债等资产价格,但未必立即传导至CPI[14] - CPI中的构成如食品、衣着等对资金面的短期反应较慢,只有当居民和企业加杠杆推动需求时,物价才会明显上行[14] - 以奶茶公司为例,其结汇获得的70万元若仅作为存款,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不会推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16] 债务与风险 - 信用货币体系允许将未来收入提前使用,从而拉动短期经济,但债务累积会放大风险[18]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债务风险放大的典型案例,居民房贷违约通过金融产品传导至整个系统[18] - 债务在上行周期加速繁荣,在下行周期加深伤痛,货币工具可缓冲但无法消除周期[18] 黄金的角色演变 -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作为无违约资产,被视为对冲通胀和金融风险的避风港,其价格近期上行与此相关[19] -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旨在为信用货币体系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手”或锚,以增强储备资产质量[19] 制度约束与政策节制 - 央行与财政的边界制度,如禁止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旨在防止财政主导货币和信用无限透支[20] - MLF利率的调整是综合衡量通胀、就业、汇率等变量后的结果,避免激进操作,其变化会传导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影响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20] - 外汇渠道的货币创造受国际收支影响,央行需在稳定与灵活之间取得平衡[20]
央行"印钱",为啥你没感觉?新钱先炒房炒股,菜价工资短期动不了
搜狐财经· 2025-10-07 17:48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央行通过外汇占款、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购买国债三种核心方式创造基础货币 [3][4][6] - 央行每投放一笔货币均为负债,资产端有等值外汇、债券或贷款抵押品作为支撑,并非随意印钱 [3][4][6]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货币放弃金本位,转而依靠国家信用支撑,货币供应量不再受金矿储量限制 [3] 货币传导路径与影响 - 央行投放的新钱首先推高房价、股市、债券等资产价格,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短期变化不大 [7] - 货币大量流入实体经济需居民信心恢复带动买房消费、企业愿意借钱扩产以及银行积极放贷,此时需求增加而供给跟不上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7] - 央行降低MLF利率可让银行以更低成本获得资金,进而降低对个人和企业的贷款利率(LPR),例如今年房贷利率下降即源于此 [4][5] 货币体系特征与市场反应 - 现代货币体系能将未来的钱提前用于当下以拉动经济短期繁荣,但背后是居民、企业、政府债务的堆积,债务会放大经济周期 [7] - 在债务规模扩大和央行放水降息的背景下,黄金成为对冲通胀与金融风险的避风港,其价格走高并非因分红能力 [7] - 现代央行行长关注点是“钱往哪去”,这与古代货币体系的核心区别在于货币能否被信用创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