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

搜索文档
“出海”竞争:哪些新趋势?
2025-09-08 12:11
**行业与公司**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及上市公司海外业务[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自2016年起超越多个发达经济体 2022年与美国、荷兰、英国同处全球领先地位 尽管202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下降 但中国降幅相对较小[1][2]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 对外并购占比从2016年的44.1%显著下降至不足10% 绿地投资日益活跃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撑 反映出驱动因素从跨境避税转向产业输出[1][3] * 2023年中国绿地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高于2022年水平 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2][10] * 中国企业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产业布局差异明显 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批零行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 制造业更多流向欧洲和北美洲 采矿业和建筑业则在大洋洲和非洲占据主导地位 这与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密切相关[1][4] * 2023年披露海外收入的中国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为20% 电子行业无论规模还是比重均处于首位 电力设备、汽车及家用电器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非常大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30%[1][5] * 在汽车行业 商用车海外收入占比高于乘用车 部分源于燃油车竞争劣势 而商用车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 近年来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对企业盈利支撑作用日益显著[2][6] * 部分细分领域如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医疗研发外包以及宠物食品等新兴领域 虽然海外收入规模相对小 但其自身营业总收入支撑强劲 具备较大增长空间[6] * 中国绿地投资重点领域包括金属、电子元件和汽车OEM等新兴行业 以及可再生资源、化学制品和矿物等行业[2][12] * 东盟地区如越南、泰国、柬埔寨及马来西亚 以及摩洛哥和墨西哥等国家 受益于中国绿地投资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尤其是在电子元件、电器消费品以及金属与汽车OEM等领域[2][13] * 产业布局与东道国产业需求、政策、生产要素成本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OEM领域 中国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了企业在马来西亚等地区建设高科技优势 同时满足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市场需求[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截至2022年底 中国有约2.9万家境内机构在190个国家设立了4.7万家境外企业 这些境外企业用工需求较大 营收增速较高 外国员工比例较高 纳税比重保持高增速[4] * 基础化工、通信传媒及机械设备营业总收入超过25% 建筑装饰行业海外收入规模较大但占比较小[5] * 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力设备中的光伏设备以及汽车零部件等子行业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大且比重较高[5] * 我国企业在跨境物流领域的海外收入同步增长 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发展[7] * 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不仅包含境外子公司的收入 也涵盖了出口收入 因此从绿地投资视角考察企业出海深水区表现更为重要[9] * 中国绿地投资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如沙特、马来西亚、越南等 以及摩洛哥、印尼、埃及和哈萨克斯坦 在发达经济体中 美国、韩国和匈牙利是主要目标[11] * 半导体、通讯设备、电子消费品以及运输仓储和建筑材料也是绿地投资较大的受益者[12] *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吸引大量中国绿色资金投入[15]
环球新材国际完成55亿元收购,正式接管默克SUSONITY业务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17:13
并购交易概览 - 环球新材国际以55亿元人民币对价完成收购德国默克集团旗下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SUSONITY)[1] - 交易为国内珠光材料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1] - 收购对价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49亿元的3.4倍[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获得SUSONITY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地的多极布局 有效应对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分化风险[1] - 通过自产合成云母替代默克原先依赖的天然云母 解决原材料枯竭与能源成本上升问题[1] - 整合研发体系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涂层、可持续美妆材料等新赛道[1] - 将默克原有海洋防腐技术、自动驾驶感应涂层等雪藏技术全面推向市场[1] 标的资产详情 - SUSONITY业务覆盖全球18个国家 主要面向涂料、化妆品和工业表面解决方案市场[4] - 收购涵盖默克在德国、日本、美国的7家子公司[4] - 该业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33亿欧元(36.36亿元)、4.05亿欧元(34.01亿元)、4.02亿欧元(33.76亿元)[4] - 在默克电子科技业务中占比已不足15%[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广西七色珠光效应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成为国内最大珠光颜料生产商[3] - 2021年7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3] - 2024年总营收16.62亿元(同比增长51.15%) 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33.37%)[3] - 2023年以4.7亿元收购韩国CQV公司42.45%股权(2025年增持至45.11%)[3] 整合挑战与目标 - 跨国并购真正挑战在于后续整合能否实现预期协同效应[5] - 公司将借助SUSONITY成熟跨境电商渠道与本地化服务体系加速全球化战略落地[4] - 通过原材料协同、产能优化、流程整合与成本管控提升供应链韧性和运营效率[4] - 最终目标是打造"全球表面材料生态平台"[4]
中国海油:未来在国内的投资将会稳中有增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9:57
公司战略 - 公司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 [1] - 不依赖高油价 时刻为低油价做准备 [1] - 国内投资稳中有增 海外投资是确定方向 [1] 财务状况 - 公司拥有充足现金流 [1] 发展机遇 - 低油价背景下寻求有潜力的海外并购机会 [1]
可孚医疗:未来公司海外并购将重点聚焦两个方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17:40
海外并购战略方向 - 海外并购重点聚焦能够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水平的优质标的 [1] - 海外并购重点聚焦具有成熟渠道网络或品牌影响力的标的 [1] - 战略调整基于公司发展需要 [1]
炬光科技大幅预亏背后:9亿元并购反成业绩包袱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5亿元至2亿元 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6亿元至2.1亿元 而2023年盈利9054.61万元 [1] - 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收入下滑且毛利率下降 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1][4] 并购活动 - 2024年1月以约4.55亿元收购SMO 100%股权 并承接约1.32亿元股东贷款 [2] - 2024年9月以约3.43亿元收购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 [2] - 两次并购项目均处于亏损状态 对财务状况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2] - SMO在2022年净利润为778.42万元 2023年1-9月净利润为-3428.25万元 评估增值率达643.21% [2] - 并购形成约3亿元商誉 并对汽车光学产品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 [3] 业务挑战 - 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下游竞争持续加剧 业务表现不达预期 [1][4] - 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销售单价出现较大降幅 出货量大幅下滑 [4][5] - 新一代预制金锡薄膜氮化铝衬底材料仍处于导入过程 [4] 财务影响 - 并购导致闲置资金理财收益减少 汇兑损失增加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显著上升 [5] - 并购产生高额一次性支出 包括法律评估审计咨询服务费以及设备搬迁厂房装修人员裁撤费用 [5] - 新加坡子公司因出货量低 运营成本未能充分吸收 出现较大亏损 [3]
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29
董事会会议情况 - 三安光电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1日召开,7名董事全票通过所有议案,包括收购Lumileds Holding B.V 100%股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等事项 [2][4][6][9] - 收购议案需提交2025年8月18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需境内外主管部门审批 [5][18] 收购交易核心条款 - 交易结构:联合马来西亚Inari公司以2.39亿美元收购Lumileds 100%股权,双方按74.5%:25.5%比例出资2.8亿美元在香港设立SPV完成交割 [3][12][15] - 定价依据:采用"零现金零负债"基准,企业价值2.39亿美元,经评估标的公司股东权益估值2.87亿美元(增值率36.67%) [26] - 交割条件:需股东大会批准、境内外监管部门审查及标的公司无重大不利变化 [31] 标的公司业务价值 - Lumileds主营汽车车灯、相机闪光灯及特种照明LED产品,拥有20年汽车客户合作历史及东南亚/欧洲生产基地 [16][21] - 2024年净资产2.1亿美元但处于亏损状态,主因高运营成本及市场需求波动 [23] - 交易后将纳入三安光电合并报表,形成产品互补并共享供应链资源 [16][47] 战略协同效应 - 产能协同:获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熟生产基地,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 [16][45] - 客户协同:借助标的海外渠道快速切入国际高端供应链,扩大汽车及特种照明市场份额 [46] - 财务协同:合并后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优化标的公司成本结构 [47] 交易后续安排 - 设立香港SPV董事会(三安占2席),重大事项需75%投票权批准 [39][40] - 交割后6个月内补充披露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标的审计报告 [24] - 协议适用荷兰法律,争议通过国际商会仲裁解决 [35]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定于8月18日召开,审议收购议案及授权管理团队办理后续事宜 [9][60][65] - 股权登记日为8月11日,采用现场+网络投票方式 [60][61]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东方雨虹“买入”评级,海外并购加快出海战略和国际化布局
格隆汇APP· 2025-08-01 16:11
业绩表现与财务预测 - 公司中期业绩有所承压 [1]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95亿元/20.06亿元/23.56亿元(原预测16.25亿元/24.82亿元/31.07亿元) [1] - 对应PE分别为19.2X/14.3X/12.2X [1]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海外并购加快出海战略和国际化布局 [1] - 收购智利建材零售超市头部企业搭建国际化建筑建材零售渠道 [1] - 防水主业市占率持续提升 [1] - 非房板块、非防水业务和海外市场开拓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1] 经营优化与结构调整 -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渠道结构和经营质量 [1] - 积极培育新业务板块 [1] - 业务结构调整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1]
山金国际筹划赴港二次上市 半年预盈超15.4亿加快“走出去”
长江商报· 2025-07-30 07:54
上市计划 - 山金国际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势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相关工作 其前身为银泰黄金 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23年被山东黄金以近130亿元收购后成为控股子公司并于2024年7月更名 [2] 资源储备与勘探 - 2024年度勘探投资1.76亿元 新增资源量包括金12.686吨 银95.716吨 铅5930吨 锌13288吨 [1][3] - 截至2024年末拥有6个矿山企业 其中黑河洛克 吉林板庙子 青海大柴旦为金矿矿山企业 [3] - 2024年8月成功收购Osino Resources项目100%股权 新增127.2吨黄金资源量 预计投产后年黄金产能达5吨 [2] 业务扩张 - 2025年1月收购云南西部矿业有限公司52.0709%股权 获得35.6平方公里金矿勘探探矿权 [4] - 同月控股子公司收购云南省潞西市勐稳地区20.38平方公里金及多金属矿勘探探矿权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5.4亿元至16.4亿元 同比增长43.24%至52.55% 主要受益于黄金价格上涨及成本管控 [1][5] - 山东黄金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5.5亿元至30.5亿元 同比增加11.7亿元至16.7亿元 增幅84.3%至120.5% 部分受益于控股子公司业绩增长 [5] 生产目标与行业地位 - 2025年经营计划黄金产量不低于8吨 其他金属产量不低于2024年水平 [5] - 山东黄金2024年矿产金产量46.17吨 占国内矿山企业总产量15.47% 其中境内产量38.32吨(同比增长8.43%) 境外产量7.85吨(同比增长21.89%) [5][6]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503.06亿元增长至825.18亿元 净利润从12.48亿元增长至29.52亿元 [6]
破局文化差异!万隆用四不变策略改写双汇全球版图
搜狐财经· 2025-07-22 16:11
海外并购战略 - 2013年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震惊全球肉类行业[1] - 收购动机包括获取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快速进入美国和全球市场[1] - 通过并购成为全球最大猪肉食品企业,改变世界猪肉行业格局[4] 并购整合策略 - 面临文化差异、整合难度等挑战,采取"五不变"原则:品牌、团队、基地、产业链、工厂不变[2] - 坚持本土化管理,通过互鉴学习实现与史密斯菲尔德的深度融合[2] - 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将美国猪肉引入中国,同时将中国肉制品技术推向国际市场[2] 全球化成果 - 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肉类行业领军企业[4] - 利用史密斯菲尔德在美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拓展业务[2] - 未来计划继续深化全球布局,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4]
精彩回顾|LSEG投行业务线下研讨会 - 北京场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7-18 11:04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略研讨会核心内容 - 活动聚焦202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邀请银河证券、环球律师事务所专家及LSEG团队进行深度研讨 [1][2] - 全球贸易格局变革背景下 关税战与地缘政治因素正深刻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2] 2025年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大陆并购市场表现 - 全球并购总额达1.98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但交易数量减少10% 显示大额交易主导市场 [7] - 中国大陆并购总额2520亿美元 同比激增130% 占全球市场份额13% 交易数量增长13% [7] - 全球50亿美元以上并购达67笔 同比增加67% 涉及中国大陆的10亿美元以上交易金额飙升440% [7] - 金融业为并购核心驱动力 前十大交易中金融类占5席 包括中国银行227.2亿美元国有化交易 [7]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挑战 - 东南亚法律体系差异显著 印尼、马来西亚等地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如部分行业上限50%) [5] - 某新加坡办公文具公司6个月内完成印尼上市后整合 涉及方案设计、尽调、强制要约等复杂流程 [5] - 中国大陆跨境并购总额74亿美元 同比下降32% 中美间交易降30% 但亚太及中东资本活跃度提升 [7] 监管与法律实务要点 - "并购六条"政策落地时间短(2025年5月修订) 企业对新规理解不足 如分期支付与储架发行细则不明确 [11] - 跨境换股需符合多法域要求 如标的公司注册地需有完善法律制度 且3年内无重大监管处罚 [11] - 香港修订上市规则 允许印尼主板上市公司申请二次上市 但双重主要上市需同时遵守两地规则 [10] 关税战下的创新策略 - 中资企业采用"近岸制造+就近交付"策略 宁德时代墨西哥建厂利用USMCA协定规避34%北美关税 [14] - 品牌并购成效显著 海尔智家收购意大利Candy后欧洲市场份额提升至17% [14] - 药明生物爱尔兰建厂获欧盟GMP认证 黑石120亿欧元抄底欧洲化工巨头科思创 [14] 全球撕裂格局下的投资策略 - 中资企业构建"韧性布局+共生逻辑" 宁德时代全球产能网络供应链分散度超80% [16] - 2024年中国ODI差异化布局 亚洲占比52.3%(电子制造) 欧洲19.8%(绿色科技) 非洲13.1%(资源) [16] - 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南南合作 应对美欧日技术封锁 建立长线稳健布局 [16] LSEG投行数据解决方案功能 - 覆盖225个国家/地区330万笔交易 含120万笔全球并购及35万次新股发行数据 [19] - 后市场研究资料库含1982年以来3000万份报告 近2000家研究团队支持 [20] - I/B/E/S盈利预期数据覆盖87个国家2.2万家公司 含15个行业202项基本面KPI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