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一季报点评/理想汽车】毛利率好于预期,纯电+AI节奏明确
理想汽车2025Q1实现营收259.3亿元,同环比分别+1.1%/-41.4%,其中车辆销售收入246.8亿 元,同环比分别1.8%/-42.1%,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环比分别+9.7%/-81.5%。 公司毛利率水平好于预期。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5Q1总体毛利率实现20.5%,同环比分别-0.1/+0.2pct,其中汽车销售毛 利率为19.8%,同环比分别+0.4/+0.1pct。费用控制方面,公司Q1研发费用25.1亿元,同环 比-17.6%/+4.4%,研发费用率 9.7%,同环比分别-2.2/+4.3pct;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25.3亿 元,同环比-15.0%/-17.7%,主要由于雇员薪酬减少、运营效率改善及市场推广活动减少,销 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率为9.8%,同环比-1.9/+2.8pct。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批发销量9.3万辆, 对应单车收入26.6万元,单车毛利5.3万元。 公司2025H2将迎来纯电产品周期与VLA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上车的共振。 新车维度,公司将于7月发布首款纯电SUV理想i8,9月发布纯电SUV新车型i6;截至5月29日, 理想超充站建成2355座,将于i8 ...
理想汽车-W(02015):2025年一季报点评:毛利率好于预期,纯电+AI节奏明确
东吴证券· 2025-06-01 15: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理想汽车-W“买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由于公司车型结构性调整,下调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预期分别为 1436/2233/2362 亿元,同比分别 - 0.6%/+55.5%/+5.8%;因 AI 投入持续加大,下调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 82/137/154 亿元,分别同比 + 1.6%/+67.4%/12.8%;对应 2025 - 2027 年 EPS 为 3.8/6.4/7.2 元,对应 PE 为 27/16/14 倍,考虑到公司智能辅助驾驶持续领跑,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与技术 - 2025H2 公司将迎来纯电产品周期与 VLA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上车的共振,7 月发布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9 月发布纯电 SUV 新车型 i6;截至 5 月 29 日,理想超充站建成 2355 座,i8 发布日期将建成 2500 + 座,2025 年底建成 4000 + 座 [3] - 5 月 8 日理想汽车 L 系列发布 2025 款智能焕新版车型,L6/L7/L8/L9 配置升级,AD Max 率先搭载 700TOPS 英伟达 Thor - U 芯片,并上车禾赛新一代 ATL 激光雷达,预埋 VLA 上车硬件;VLA 司机大模型将与 i8 同步于 7 月上车,8 月全量推送至 AD Max 用户 [3]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3,851|144,460|143,640|223,300|236,150| |同比(%)|173.48|16.64|-0.57|55.46|5.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704|8,032|8,160|13,663|15,408| |同比(%)|681.65|-31.37|1.59|67.44|12.7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5.47|3.75|3.81|6.38|7.20| | P/E(现价&最新摊薄)|18.81|27.41|26.98|16.11|14.29|[1] 2025Q1 财务情况 - 实现营收 259.3 亿元,同环比分别 + 1.1%/-41.4%,其中车辆销售收入 246.8 亿元,同环比分别 1.8%/-42.1%,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同环比分别 + 9.7%/-81.5% [11] - 总体毛利率实现 20.5%,同环比分别 - 0.1/+0.2pct,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为 19.8%,同环比分别 + 0.4/+0.1pct [11] - Q1 研发费用 25.1 亿元,同环比 - 17.6%/+4.4%,研发费用率 9.7%,同环比分别 - 2.2/+4.3pct;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25.3 亿元,同环比 - 15.0%/-17.7%,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率为 9.8%,同环比 - 1.9/+2.8pct [11]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批发销量 9.3 万辆,对应单车收入 26.6 万元,单车毛利 5.3 万元 [11] 三大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总计(百万元)|162,349.08|179,977.47|237,329.59|261,305.04| |负债合计(百万元)|91,028.70|100,466.96|144,125.88|152,576.5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70,874.88|78,965.01|92,558.21|107,895.82|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44,459.95|143,640.00|223,300.00|236,150.00| |净利润(百万元)|8,045.25|8,260.41|13,763.49|15,595.0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5,933.16|18,520.38|50,951.24|23,953.14|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1,137.17|-206.24|-91.99|-574.71|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15.65|20.14|-26.62|-361.55| |每股收益(元)|3.75|3.81|6.38|7.20| |每股净资产(元)|33.40|36.88|43.23|50.40| |ROIC(%)|8.86|9.11|13.80|13.50| |ROE(%)|11.33|10.33|14.76|14.28| |毛利率(%)|20.53|20.73|20.96|21.00| |销售净利率(%)|5.56|5.68|6.12|6.52| |资产负债率(%)|56.07|55.82|60.73|58.39| |收入增长率(%)|16.64|-0.57|55.46|5.75| |净利润增长率(%)|-31.37|1.59|67.44|12.77| | P/E|27.41|26.98|16.11|14.29| | P/B|3.08|2.79|2.38|2.04| | EV/EBITDA|11.72|13.88|5.67|3.94|[12]
理想汽车-W(02015.HK)2025年一季报点评:毛利率好于预期,纯电+AI节奏明确
东吴证券· 2025-06-01 08: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H2公司将迎来纯电产品周期与VLA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上车的共振,新车方面7月发布首款纯电SUV理想i8、9月发布纯电SUV新车型i6,截至5月29日理想超充站建成2355座,i8发布时将建成2500 +座、2025年底建成4000 +座;智能化方面5月8日L系列发布2025款智能焕新版车型,预埋VLA上车硬件,VLA司机大模型7月与i8同步上车、8月全量推送至AD Max用户 [3] - 因车型结构性调整,下调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预期为1436/2233/2362亿元,同比分别 - 0.6%/+55.5%/+5.8%;因AI投入持续加大,下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82/137/154亿元,分别同比 + 1.6%/+67.4%/12.8%;对应2025 - 2027年EPS为3.8/6.4/7.2元,对应PE为27/16/14倍,考虑到公司智能辅助驾驶持续领跑、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为112.30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68.65/138.30港元,市净率为3.07倍,港股流通市值为183,704.64百万港元 [8]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为33.55元,资产负债率为55.31%,总股本为2,140.88百万股,流通股本为1,785.07百万股 [9] 公告要点 - 理想汽车2025Q1实现营收259.3亿元,同环比分别 + 1.1%/-41.4%,其中车辆销售收入246.8亿元,同环比分别1.8%/-42.1%,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环比分别 + 9.7%/-81.5% [11] 盈利能力 - 2025Q1总体毛利率实现20.5%,同环比分别 - 0.1/+0.2pct,其中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9.8%,同环比分别 + 0.4/+0.1pct [11] 费用控制 - Q1研发费用25.1亿元,同环比 - 17.6%/+4.4%,研发费用率9.7%,同环比分别 - 2.2/+4.3pct;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5.3亿元,同环比 - 15.0%/-17.7%,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率为9.8%,同环比 - 1.9/+2.8pct [11] 销量与单车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批发销量9.3万辆,对应单车收入26.6万元,单车毛利5.3万元 [11] 财务预测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4,460、143,640、223,300、236,150百万元,同比分别16.64%、 - 0.57%、55.46%、5.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2、8,160、13,663、15,408百万元,同比分别 - 31.37%、1.59%、67.44%、12.77%;EPS分别为3.75、3.81、6.38、7.20元/股;P/E分别为27.41、26.98、16.11、14.29 [1] - 2024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126,309.78、143,605.66、201,434.03、225,477.54百万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36,039.30、36,371.81、35,895.56、35,827.50百万元,资产总计分别为162,349.08、179,977.47、237,329.59、261,305.04百万元 [12]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5,933.16、18,520.38、50,951.24、23,953.14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1,137.17、 - 206.24、 - 91.99、 - 574.71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15.65、20.14、 - 26.62、 - 361.55百万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 25,421.54、18,264.00、50,762.35、22,946.60百万元 [12]
尊界S800正式上市,余承东称其是中国智造走向高端化的一个开端
新浪财经· 2025-06-01 08:13
产品上市信息 - 尊界S800正式上市,售价70 8万-101 8万元,8月中旬开始规模批量交付 [1] - 限量599台的尊界S800先行者计划将于6月26日开始交付 [1] 产品定位与意义 - 尊界S800被定位为中国汽车时代旗舰,代表中国智造走向高端化的开端 [1] - 该车型承载民族对高端制造的执着追求 [1] 设计特点 - 采用天地人和设计理念,双百万像素星河大灯首创车规级水晶大灯设计 [3] - 星云画卷尾灯运用多层映射技术,呈现一步一景的动态成像效果 [3] - 风阻系数最低0 206cd,创新智慧电动门最大开门角度达77° [3] - 提供6款专属车身配色,其中4款双色车身采用6C4B车漆工艺,历经170+道工序 [3] 座舱体验 - 车身尺寸5480×2000×1542mm,轴距3370mm,3 4m²纯平地板 [5] - 首发智能可变星空顶和智能追光系统,前风挡紫外线阻隔率大于99% [5] - 行政四座采用行业首个轿车后排双零重力座椅布局 [5] - 隐私光幕玻璃遮光率超过99 6%,创新独立音区技术实现99%声音隔离率 [5] - 负氧离子浓度达20万个/cm³,舱内气味20分钟内恢复如初 [5] 性能参数 - 纯电双电机零百加速4 3s,增程三电机4 7s,增程双电机4 9s [7] - 百零制动距离34 5m,首发智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 [7] - 首发搭载HUAWEI 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7] - 800V雪鸮智能增程平台支持6C超充电芯体系,10%-80%最快充电10 5分钟 [7] - 800V高压纯电5C平台搭载97kWh电池,CLTC综合续航702km [7] 安全配置 - 采用全新玄武车身架构设计,10横9纵车身架构 [9] - 侧车顶最大承压达16吨,整车扭转刚度达53300N·m/deg [9] - 防撞能力5倍于国标,全车13气囊超高配置 [9] - 电池设计和测试标准高于电池安全"新国标" [9]
不必到处扣“恒大”的帽子
虎嗅APP· 2025-05-31 18:30
或许恒大自己都想不到,时隔多年能够以一种奇怪的形式登上热榜。 就在上周,某车企大佬的一番惊人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的原话是"汽车产业里的恒大已经出现, 只不过还没爆。"此言一出,在汽车消费市场和金融二级市场中激起巨大涟漪。 之所以能引发热议,一是源于恒大暴雷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二是车企大佬侃侃而谈但又斩钉 截铁的口吻,一下子将很多人带歪,一起去钻"谁是车圈恒大"这个故意留下的牛角尖。 无端的指责最终变成无序的舆论风波:对企业的无端指责、对财务数据的误解、对自主汽车发展的误 读、对品牌产品的主观好恶,以及根深蒂固的阴谋论思维交织在一起,让所有自主车企包括大佬自 己,都陷入了"无妄之灾"。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股明显不合理、不正常的舆论风潮,已经到了必须及时叫停并且澄清的时刻。 "恒大"不是随口说说,就 能"扣"上的 | 通用汽车 | 74.501% | 76.55% | P3.5 77. | - 76-419 | 9176 | 即成三郎是 | 153 | 221.49 | 105 | 21.26 | 374 | | | | 2024年国内主演车企业付到款及付款周圍情况 | | | --- | --- | ...
汽车早报|尊界S800正式上市 奇瑞整合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
新浪财经· 2025-05-31 08:39
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 - 2025年4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30.9亿美元,环比增长6.8%,同比下降2.2% [1] - 进口金额37亿美元,环比增长6.3%,同比下降28.6% [1] - 出口金额193.9亿美元,环比增长6.9%,同比增长5.3% [1] - 2025年1-4月累计进出口总额818.8亿美元,同比下降5.2% [1] - 1-4月进口金额132.7亿美元,同比下降34.5% [1] - 1-4月出口金额68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 [1] 汽车经销商库存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2.7%,环比下降7.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 [1] 比亚迪回应负面言论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否认公司是"汽车圈恒大",称中国主流车企资产负债情况优于国外车企 [1] 吉利汽车收购动态 - 吉利汽车附属公司浙江动力总成拟以4.2亿元收购星驱科技17.5%股权 [2] - 收购旨在强化电驱供应链整合及协同效应,星驱科技为吉利银河品牌供应电驱产品 [2] 新车上市信息 - 尊界S800正式上市,指导价70.8万元起 [3] 自动驾驶与智能化动态 - 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加入小米汽车,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 [4] - 奇瑞汽车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业务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下设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研发中心 [4] - 小米汽车公布赛道信息提示方法专利,涉及智能座舱领域 [5] - 蔚来世界模型NWM首个版本推送,覆盖Banyan榕车型,Cedar雪松车型计划6月底推送 [6] 国际汽车行业动态 - 特朗普要求美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在国内生产整车及零部件 [6] - 大众汽车正与美国政府就关税问题进行直接谈判,并考虑追加投资 [6]
70.8万元起,时代旗舰尊界S800重塑超豪华轿车价值标准
齐鲁晚报· 2025-05-30 23:55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尊界S800正式上市,售价区间70 8万-101 8万元,定位超豪华轿车,重塑设计、体验、性能与安全四大核心维度标准[1] - 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被定位为"中国智造高端化开端"和"民族高端制造的代表作"[3] 设计创新 - 采用天地人和设计理念,首创车规级水晶大灯(双百万像素星河大灯)和立体星光门把手技术[5] - 风阻系数0 206cd,车身漆膜厚度230μm,镜面指数96 3%,提供4款轮毂选择[8] - 提供6款专属车身配色(4款双拼色+2款纯色)和5种内饰配色,灵感源自中国自然景观[14] 智能科技配置 - 配备创新智慧电动门(最大开门角度77°)、NearLink华为星闪连接技术(定位精度提升5倍)[11] - 一体环宇三联屏+76英寸华为临境抬头显示系统,可选装智能电子外后视镜[16] - 首发智能可变星空顶、智能追光系统和全域环绕氛围灯,前风挡紫外线阻隔率>99%[18] 座舱体验 - 车身尺寸5480×2000×1542mm,轴距3370mm,3 4m²纯平地板[16] - 行业首个轿车后排双零重力座椅布局,配备16点按摩功能[20] - RNC主动降噪技术使60km/h粗糙路面噪音低至56 7dB,创新独立音区技术实现99%声音隔离率[22] 音响系统 - 搭载HUAWEI SOUND ULTIMATE音响系统,43单元扬声器,2920W功率,7 5 10独立声道[24] - 首创4座4扬头枕音响和10天空声道,声音精准度较传统提升54%[24] 动力性能 - 纯电双电机零百加速4 3s,增程版4 7s-4 9s,百零制动距离34 5m[32] - 首发800V雪鸮智能增程平台,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最高1333km,纯电版702km[36] - 支持6C/5C超充,10%-80%充电最快10 5分钟(增程版)和12分钟(纯电版)[36] 安全技术 - 采用玄武车身架构,1500MPa+热成型钢占比超24%,整车扭转刚度53300N·m/deg[38] - 搭载华为巨鲸电池平台2 0,通过高于"新国标"的安全测试标准[40][42] - 全车13气囊配置,首创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和双子座全域冗余安全设计[44] 版本与售价 - 提供4个版本:星辉尊享版70 8万、星耀尊享版78 8万、星辉行政版81 8万、星耀行政版101 8万[46] - 首销期赠送价值3万元华为ADS高阶包权益和最高3万元选配金等多项优惠[46]
70.8万元起售!鸿蒙智行最贵车型尊界S800上市,欲以科技对抗超豪华品牌,余承东发布会未提及迈巴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2:36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尊界S800推出两种动力形式4款车型,售价区间70 8万元至101 8万元,相比预售价100万元至150万元起售价下调近30万元 [1] - 该车型为鸿蒙智行迄今发布的最贵车型 [1] - 计划6月26日开启交付,8月实现大规模交付 [2] 产品配置与技术 - 采用双色车身、大饼轮毂、悬浮式轮毂Logo等超豪华品牌常用设计,配备零重力座椅、冰箱、投影、高端音响等豪华配置 [3] - 首发搭载HUAWEI ADS 4系统,采用全新WEWA架构提升驾驶体验 [7] - 全车配备36个传感器(含4颗激光雷达),数量超过问界M9的32个传感器 [6] - 采用华为多项技术包括途灵龙行平台、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鸿蒙ALPS座舱2 0等,其中三项技术为尊界S800首发 [6] 市场定位与竞争 - 直接竞品包括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及迈巴赫S级,2024年该细分市场销量约5 1万辆 [8] - 主打智能化标签,通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9] - 目标客户来自宝马7系、奥迪A8电车用户及奔驰S级等燃油车用户的转化 [12] 生产与渠道 - 为打造尊界品牌,在上海设立设计中心,组建5000人专属团队,建设超级工厂投入超百亿元 [2] - 销售渠道采用独立展位模式,销售人员需具备豪华品牌或奢侈品销售经验 [7] 行业观点与预期 - 机构预计2025年销量约6000辆,2026年提升至1 8万辆 [13] - 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研发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12] - 智能化技术可能面临摩尔定律导致的贬值风险 [12]
何小鹏呼吁卷科技而非低价 ,未来选车看算力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20:32
我们不要卷价格,而是应该卷科技。汽车公司要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 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访问时,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回应魏建军近期发言时,这样呼吁。 不久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提到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对产业链的伤害,他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资本裹挟、恶性竞争、 技术趋同等严峻问题。 如果从2022年末特斯拉掀起价格战开始计算,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之久。不少汽车公司高管和业内人士预测,这场价格战 的惨烈程度今年还会升级。 01 未来选车看算力 考虑到软硬件成本以及消费者接受意愿,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曾经是25万以上车型的专属,相对平价的车型鲜少搭载这一功能。 日前正式上市的小鹏MONA M03 Max,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格局。售价12.98万元起、搭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何小鹏称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比肩行业50万级旗舰车型。 眼下,AI在汽车上最主要的应用体现在智能辅助驾驶和座舱。何小鹏认为,如果说过去十年,软件从占一辆汽车的百分之几变成百分之二十,未来十 年软件含AI占比可能提升至百分之五十。"也就是将来一台汽车硬件占一半,软件和AI占另外一半。" 他进一 ...
“极客”何小鹏回归
财富FORTUNE· 2025-05-30 19:01
公司战略转型 - 何小鹏从互联网技术极客逐步转型为制造业CEO角色,并重新聚焦公司技术内核,以MONA M03 Max的发布为标志 [1] - MONA M03 Max定价不到13万,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508TOPS)和27个纯视觉传感器,实现城市/高速NGP功能,智驾能力比肩50万级旗舰车型 [1] - 公司推进"增配降价"策略,MONA M03系列以11.98万元起售价切入主流消费层,上市7个月达成10万辆下线,2025年Q1连续4个月交付超1.5万辆 [2] 技术布局与行业展望 - 何小鹏强调算力是智能辅助驾驶的第一标准,高算力可降低视觉感知延迟与误判,预计2027年初行业对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路线分歧将消失 [2] - 公司计划2025-2030年实现准L4级自动驾驶,2025年每季度推出新车型,包括第二季度5款车升级、第三季度交付G7/P7新车、第四季度推出增程式车型 [3] - 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据称将3-7倍于行业主流车端芯片,支撑产品迭代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Q1公司单车均价降至15.3万元(环比下滑0.7万元),营收环比微降1.8%至158.1亿元,但毛利率逆势攀升至15.6%的历史新高 [3] - 净亏损同比收窄51.5%至6.6亿元,现金储备达452.8亿元,目标在Q4实现盈利并达成全年销量翻倍 [3] - 2025年Q1总交付量同比激增330%至9.4万辆,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2] 增长曲线规划 - 核心AI汽车曲线以"智能化+性价比"推进智驾民主化,加速向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迈进 [4] - 全球化曲线依托Q1海外销量370%增速,未来三年海外业务将成为驱动销量与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4] - 第三曲线人形机器人IRON已亮相上海车展,目标2026年推出工业和商业场景产品 [4] 生态合作与资本运作 - 小鹏汇天启动赴美IPO,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募资投向智能飞行汽车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及全球化布局 [5] - 与大众汽车合作已带来4.62亿元收入,计划未来24个月内实现首款合作车型量产 [5] - 何小鹏2022年G9车型危机后转向客户导向,裁撤10名高管,重构经营逻辑,推动产品价格下探 [5] 出海与行业挑战 - 智能驾驶技术在海外推广滞后,需向本地政府证明符合标准并制定监管措施,但海合会国家和东南亚政府态度积极 [6] - 公司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模式,应对价格战与生态竞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