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新势力又一盈利新王浮现:零跑上半年营收翻1.7倍,下半年继续"量价齐升"?
36氪· 2025-08-19 17:42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显著增长 营收同比增长174%至242.49亿元 并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 盈利约3300万元 同时公司上调全年销量目标至58-65万辆 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年盈利 [1][3][5] - 公司的盈利转正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优化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1%大幅提升至14.1% 并预计下半年进一步提高至15% [3][4] - 零跑汽车通过聚焦大众市场、平台化策略和轻资产模式实现高效扩张 其B系列车型基于LEAP3.5平台开发 零部件通用率高达88% 显著降低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 [6][7] - 公司未来面临高端化挑战和智能化竞争 计划通过D系列车型进入20-25万元市场 并加速智驾研发 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 [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49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88.45亿元增长174% [1][3] - 同期总交付量同比增长155.7%至22.17万台 [3] - 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亏损超22亿元转为盈利约3300万元 [3]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1%提升至14.1% 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 [3] - 销售成本仅增长137.9% 低于营收增速 [4] - 研发、营销、行政三项费用仅增加15.3亿元 收入增长额是费用增长额的10倍 [4] 销量与盈利指引 - 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至58-65万辆 2026年目标100万辆 [1][5] - 7月销量已破5万辆月度新高 第三季度预计交付17-18万辆 [5] - 海外销量目标保持5万辆不变 [5] - 2025年力争全年盈利 目标净利润5-10亿元 [5] 战略与竞争优势 - 聚焦10-20万元大众市场 通过极致性价比和科技平权策略快速上量 [6][7] - 平台化策略实现高零部件通用率 LEAP3.5平台通用率达88% 降低采购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并提升产能利用率 [6] - 轻资产模式包括租赁+代工生产、集中采购+长期协议供应链管理以及严格成本管控(超过500万元支出需跨部门联审) [7] - 产品端采用越级配置策略 例如12万元的B10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 支持城市NOA [7] 未来挑战与计划 - 计划推出D系列车型进入20-25万元高端市场 主打科技豪华 搭载固态电池预研技术和AR-HUD等高端配置 [9] -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 需解决品牌溢价和成本矛盾 [9] - 加速智能化研发 采用端到端算法+VLA技术路线 目标2025年底实现城市NOA 2026年初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10] - 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近乎翻倍 依赖B系列销量规模快速积累数据 [10] - 海外市场优先拓展规模 利润用于拓宽市场 [10]
车市大变,零跑小胜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LatePost· 2025-08-19 15:49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约3300万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1%大幅提升至14.1%,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将进一步提高至15% [5][5][5] - 上半年总收入达242.5亿元,同比增长153.7亿元,增速超过销量增长 [5][6] - 经营效率显著提升,收入增长额是研发、营销和行政三项费用合计增长额(15.3亿元)的10倍,三费率大幅下降 [6] 销量目标与市场策略 - 全年销量预期上限从60万辆上修至65万辆,明年目标挑战100万辆,比原计划提前一年 [5][5] -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55.7%,主要依靠B系列车型(B01、B10)月销均超1万辆,定位10万-15万元区间 [5][11] - 性价比策略通过越级配置(如12万元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强化,降低获客成本 [11] 成本控制与平台化战略 - 平台化造车策略实现B系列车型88%的零部件通用率,最大化采购议价能力和成本摊销 [11] - 技术架构向集成化演进,采用舱驾一体方案减少域控制器成本,工厂采用轻资产模式(租赁为主) [11] - 设立成本管控委员会,严格控制自研投入,辅助驾驶策略为跟随而非领先 [11] 未来规划与行业挑战 - 计划2025年实现全年净利润5亿-10亿元,优先将利润用于拓宽海外市场 [12] - D系列首车(定位20万-25万元)将于2024年一季度发布,测试性价比逻辑在高端市场的可行性 [12] -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与价格战叠加导致高投入、高风险、快周转特征,市场容错率急剧降低 [13][14]
铂爵旅拍的敌人,不是结婚率
创业邦· 2025-08-19 11:17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核心观点 - 铂爵旅拍陷入经营危机的主因在于商业模式本身难以规模化,而非单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5][7][8] - 旅拍行业存在资产重、低频零复购、高度非标准化三大特征,导致规模扩张反而增加经营风险[8][10][11] - 服务业实现规模效应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程度,过程和结果至少需有一项可标准化[13][14][17] 商业模式分析 旅拍行业特性 - 资产投入重:单个厦门鼓浪屿基地投资达8000万元,全球112个基地形成沉重资产负担[8] - 人力成本占比高:摄像和数码团队曾占总员工数的2/3,刚性人力成本难以压缩[8] - 低频消费属性:婚纱照平均客单价约1万元,但复购率接近零,获客成本居高不下[10] 标准化困境 - 审美标准无法量化:客户对拍摄效果评价高度主观,存在修图需求差异大等非标问题[11] - 服务流程复杂:涉及化妆、服装、道具、拍摄、后期全链条,难以形成统一SOP[8][10] - 地域分散性:全球基地布局导致运营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8] 同业对比 成功案例 - 海马体通过聚焦证件照市场实现标准化,建立"大环节固定+细节个性化"的运营体系[13] - 爱尔眼科依靠设备驱动(飞秒激光手术)实现过程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19] - Flytographer采用平台化模式轻资产运营,2022年收入突破千万美元[23] 失败案例 - 马泷齿科人力成本占比达40%,牙医年薪200万制约规模扩张[14] - 法拉帝游艇因定制化需求导致利润率仅3%,最终被中资收购[14][15] - 德视佳依赖医生手工操作(ICL手术),扩张受制于人才培养速度[19] 行业规律 - 服务业规模效应公式:标准化程度×(设备替代率/人力依赖度)[13][14][19] - 资产结构决定风险敞口:重资产模式在黑天鹅事件中脆弱性更高[8][10] - 平台化转型可行性:撮合模式可降低刚性成本,提升经营弹性[23] 数据引用 - 铂爵旅拍厦门总部曾包下20层办公楼[7] - 全球布局112个拍摄基地[8] - 法拉帝游艇平均售价3000万/艘[14] - Flytographer 2022年收入达八位数(美元)[23]
车市大变,零跑小胜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8-18 23:31
财务表现 - 公司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约3300万元[3] - 上半年总收入约242.5亿元 同比增长153.7亿元[3]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1%大幅提升至14.1% 预计下半年达15%[3][4] - 2025年全年净利润预期为5亿-10亿元[8] 销量预期 - 全年销量目标上限从60万辆上修至65万辆[2][3] - 明年销量目标挑战100万辆 比原计划提前一年[3] - 上半年销量实现155.7%三位数增长[3] - 年销100万辆被管理层划定为生存线[8] 成本控制策略 - 研发、营销和行政三项费用合计仅增15.3亿元 收入增长额是费用增长额的10倍[4] - B系列车型零部件通用率接近88% 最大化采购议价能力和成本摊销[7] - 采用舱驾一体技术方案 减少域控制器成本[7] - 工厂尽量集中且采用租赁模式 推行轻资产运营[7] 产品策略 - B01和B10两款新车月销均超1万辆[7] - B系列3款车定位10万-15万元区间 12万元配置即搭载激光雷达[7] - D系列首车定位20万-25万元 计划10月公开、明年一季度发布[8] - 平均售价维持在十万元出头水平[3] 行业环境 - 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中枢下移 成本下降传导存在时间差[4] - 中国车市进入高投入、高风险、快周转阶段 市场容错率急剧降低[9] - 技术快速迭代与价格竞争形成叠加效应[9] - 没有企业拥有绝对安全感[10]
铂爵旅拍的敌人,不是结婚率
远川研究所· 2025-08-18 21:1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核心观点 - 铂爵旅拍因商业模式非标、成本刚性及规模扩张导致经营困境,最终倒闭 [4][7][9] - 服务业规模化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程度,非标业务易陷入规模陷阱 [11][13][16] - 成功案例(海马体/爱尔眼科)通过环节标准化实现规模效应 [12][16][18] 商业模式分析 铂爵旅拍经营问题 - 资产过重:全球112个旅拍基地,仅厦门鼓浪屿基地投资达8000万 [7] - 人力密集:摄影/数码团队占员工总数2/3 [7] - 低频消费:婚纱照人均终身消费1次,获客成本难摊销 [9] - 非标服务:审美差异导致服务流程无法标准化 [9][10] 行业对比案例 - 海马体转型:从非标写真转向标准化证件照,建立SOP流程 [12] - 医疗行业对比: - 眼科(标准化):飞秒激光设备驱动,爱尔眼科利润率30%+ [16] - 牙科(半标准化):马泷齿科人力成本占40%,依赖名医 [14] - 医美:通过"网红脸"模板实现服务标准化 [17][20] 规模效应关键要素 - 标准化前提:证件照规格/眼科指标等可量化标准支撑扩张 [12][16] - 成本结构差异: - 机器主导:爱尔眼科设备成本可摊薄 [16] - 人力主导:德视佳ICL手术依赖医生巡回,扩张受限 [16] - 平台化模式:Flytographer轻资产撮合,去年收入超千万美元 [21] 数据指标 - 铂爵旅拍巅峰期:冠名多部综艺,厦门总部包下20层办公楼 [6] - 成本结构:游艇制造商法拉帝利润率不足3%,人力检测超1000部件 [14] - 市场空间:中国旅拍市场规模曾达400亿元 [3] 商业启示 - 服务业扩张需满足:过程或结果至少一个环节标准化 [13] - 非标行业解决方案: - 产品模板化(医美网红脸) [20] - 平台化轻资产运营(Flytographer) [21] - 警惕规模陷阱:当新增收入无法覆盖刚性成本时,规模反成负担 [7][9][17]
石头科技(688169):全球收入份额持续高增,盈利有望开启修复
招商证券· 2025-08-18 14:32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对应2025年PE为23倍 [1][6] 核心观点 - 石头科技凭借技术创新巩固中高端市场优势,内销政策补贴及外销渠道提效推动份额持续提升 [1] -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公司处于高增长和盈利恢复周期,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1] - 2025H1营收79.03亿元(+78.96%),归母净利润6.78亿元(-39.55%),利润下滑主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4.51%至21.65亿元及美国关税影响 [6] 市场份额与业务表现 - **扫地机业务**:内销市占率从23%提升至27.2%,618期间登顶行业第一;欧洲市场H1收入同比增70%(德国市占40%),南欧市场突破(意大利8.5%,法国15%,西班牙11%);北美H1收入增50% [6] - **洗地机业务**:25H1收入11亿元(+4倍),Q2单季收入7亿元(+7倍)并开始盈利,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二,加速出海 [6] - **新品类布局**:割草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推出,依托导航算法等技术延伸,瞄准海外广阔市场 [6] 财务与估值 - **盈利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0/30/39亿元,增速3%/45%/30%,对应PE 23/16/12倍 [6] - **财务数据**:25E营收183.48亿元(+54%),毛利率48.5%,净利率11.1%;ROE 14.7%,资产负债率31.0% [8][12] - **现金流**:25E经营活动现金流6.5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1.96亿元,现金净增9.46亿元 [11] 盈利修复驱动因素 - **核心业务改善**:扫地机Q2净利率环比提升至18%,洗地机Q2扭亏为盈 [6] - **关税影响减弱**:越南代工厂自2024Q4投产,Q3起美国SKU转越南发货 [6] - **费用优化**:收缩洗烘一体机业务减少亏损,营销效率持续提升 [6] - **低基数效应**:2024Q3起利润基数较低,25Q3起盈利进入修复通道 [6] 股价表现 - 12个月绝对涨幅20%,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落后6个百分点 [4]
甬金股份(603995):业绩环比修复,新材料业务多元发展
民生证券· 2025-08-17 22:58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01.25亿元同比减少0.85% 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减少29.14% [1] - 2025Q2营收107.36亿元环比增长14.36% 归母净利润2.0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92.63% [1] - 2025Q2毛利率5.90%环比提升1.34个百分点 为2022年以来第二高水平 [2] 不锈钢业务分析 - 2025Q2 300系不锈钢销量66.8万吨环比增长11.6% 400系销量15.8万吨环比增长23.6% [2] - 300系不锈钢销售均价13482.95元/吨环比上涨1.0% 冷热轧价差736.7元/吨环比扩大0.7元 [2] - 2025年冷轧不锈钢计划产销量380万吨同比增长14.7%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3]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靖江甬金120万吨项目一期进入产能爬坡 越南新越26万吨项目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3] - 泰国26万吨精密不锈钢项目预计2026Q3试生产 土耳其项目推进前期审批 [3] 新材料业务布局 -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首条产线基本满产 钛合金项目已于2024Q4投产 [4] - 柱状电池外壳材料一期完成调试并送样 水管业务完成股权整合提升管理效率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8/8.92/9.74亿元 对应PE为8/7/7倍 [4] - 2025E营收450.98亿元同比增长7.7% 2026E营收504.65亿元同比增长11.9% [5] - 2025年每股收益2.21元 每股净资产17.36元 PB估值1.0倍 [5][10]
京东集团-SW(09618.HK):2025Q2电商表现好于预期 外卖投入利润短期承压
格隆汇· 2025-08-17 03:57
核心观点 - 核心带电品类增速持续修复,外卖持续投入导致利润短期承压 [1] - 短期受益以旧换新政策,电子及家电品类显著修复 [1] - 公司2025-2027年non-GAAP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277/460/526亿元,对应同比增速-42%/+66%/+15% [1] - 2025Q2业绩好于预期,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non-GAAP净利润74亿元同比下滑49% [2] 收入表现 - 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其中电子及家电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4%,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6.4% [2]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9.1%,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1.7%,物流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34.3% [2] 利润表现 - 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0.6pct至4.5% [2] - 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1.1pct至3.8%,毛利率同比下滑 [2] - 新业务经营利润率-106.7%,主要源于外卖投入 [2] 业务发展 - 短期核心电子及家电品类驱动增长,流量持续增长下商超及日百品类增速有望延续 [3] - 外卖业务短期持续投入,带动主站用户活跃度及频次增长、交叉购买率提升,商家资源完善3P生态系统 [3] - 2025H1公司回购股份总数约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通在外普通股的2.8%,剩余回购金额为35亿美元 [3]
京东物流(02618.HK):收入增长强劲 人力投入提升导致毛利率略降
格隆汇· 2025-08-17 03:05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985.32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29.59亿元,同比增长15.27%,归母净利润25.80亿元,同比增长13.96%,调整后净利润33.39亿元,同比增长7.1% [1] - 25Q2调整后净利润25.88亿元,同比增长5.4% [1] - 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324.6亿元,同比增长22.9%,外部客户收入660.7亿元,同比增长10.2%,外部客户收入占比67.1%,较24年同期69.4%略降 [1] 收入结构 - 25H1营收增速14.1%高于24H1的11.0%和24年全年的9.7%,增速回升 [1] - 京东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6%,表现强劲,Q2开始招募全职骑手参与外卖业务贡献收入增量 [1] - 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同比提升14.5%至7.37万名,增速较24年同期5.9%回升,单客平均收入23.9万元,较去年同期持平 [2] 成本与毛利率 - 25H1营业成本779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略高于收入增速 [2] - 员工薪酬和外包成本增速分别为17.1%和19.2%,高于收入增速,主要因参与外卖业务前期人力投入较大 [2]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9.8%降至9.0% [2] 技术创新 - "智狼"货到人解决方案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应用新阶段,提升订单处理效率 [2] - 无人车在全国十多个省份累计投入数百台测试,实现站点与路区间接驳运输常态化运营,降低末端环节成本 [2] 海外业务 - 25H1海外仓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3] - 25年6月在沙特阿拉伯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依托完善物流网络复制供应链能力 [3]
京东物流(2618.HK):收入增长亮眼 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格隆汇· 2025-08-17 03:05
业绩表现 - 1H25收入同比增长14.1%至985.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9%至25.8亿元,Non-IFRS利润同比增长7.1%至33.4亿元 [1] - 2Q25归母净利润/Non-IFRS利润分别为21.3亿/25.9亿元,同比增长5.1%/5.4% [1] - 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京东零售业务增速提升、新增京东外卖业务及外部客户业务持续向好 [1] 收入结构 - 1H25来自京东集团收入324.6亿元,同比增长22.9%,占比32.9%(同比提升2.4pct);外部客户收入660.7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比67.1% [1][2] - 一体化供应链业务收入501.1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外部供应链客户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14.7%,客户数量73,713个(同比+14.5%),单客收入239,399元(同比+0.2%) [2] - 其他业务(快运/快递等)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8.7% [2] 利润率与成本 - 1H25毛利率/Non-IFRS利润率分别为9.0%/3.4%,同比下降0.8/0.2pct;2Q25毛利率/Non-IFRS利润率分别为10.6%/5.0%,同比下降1.3/0.5pct [2] - 利润率下降主因物流基础设施及人员投入增加,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坡期 [3] - 截至6月30日,公司运营超1,600个仓库、1.9万个配送站及网点,自营员工超66万人 [3] 海外业务拓展 - 6月在沙特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建立从仓储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物流网络 [3] - 1H25在美国、英国、法国、波兰等国家新增多个海外仓,截至6月30日海外仓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3] 未来预测 - 上调25-27年收入预测2.6%至2,104.1亿/2,319.5亿/2,542.5亿元,主因新增外卖业务及海外扩张 [4] - 下调25-27年毛利率预测0.2/0.1/0.1pct至10.7%/10.9%/11.1%,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69.0亿/81.0亿/93.8亿元 [4] - 维持目标价16.7港币,基于14.8x2025E PE估值 [4]